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淺中醫麥老師

    中醫思維的確是個好話題,值得總結!

    1.是交織思維,就是人體五臟,互相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類似織布。就是不會只看一條線!沒怎麼有專科的概念,不把器官單獨看作器官本身。就是說,脾臟,是金木水火土的脾臟,腎臟,也是金木水火土的腎臟,肝臟心臟肺臟,都是。換句話說,脾臟裡面,有“心肝脾肺腎”的金木水火土的力量,支撐其中!而且,其他4個心肝肺腎,也是。即:凡是溫度,血,來源於心,凡是水份津液激素酶類來源於腎,凡是壓力動力,來源於肝,氧氣合成即氧化力量來源於肺,營養漿來源於脾。或者說,臟腑肉的力量受制於脾,水的力量受制於腎,溫度受制於心,筋膜受制於肝,滲透力即宗氣受制於肺。不如,不管什麼器官,溫度偏低或者偏高,就從心臟治療。津液不足,就可能主要從腎治療…這個,可以參考十九病機。

    2.是簡化思維。就是“不知其要,流散無窮”。貌似現在醫學,分分鐘喜歡製造病名,簡直26個字母都排上去了還不夠。在中醫,首先理解一氣周流再說。就是隻有一氣,生命之氣,而且,是周流往復的。這個迴圈,它就是會升降,會出入,會轉。升,會體現出肝的力量和作用,降,會體現出肺的力量和作用,出,體現心,入,體現腎,轉,體現脾胃。如果升不了就治療肝降不了就治療肺,諸如此類,就是要轉起來。那麼,進一步說,這個生命力量,凡是出去的,消耗了能量的,就是“陽”,凡是入來的,積蓄能量的,就是“陰”。陽,凡是最外層的,就是“太陽”,最裡面層的,就是陽明,中間層就是少陽。陰,最裡面層,厥陰,外面層,太陰,中間層,少陰。《傷寒論》說的很全面了。

    3.是借力思維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庸醫。為什麼?因為,不會“借力”。比如,胃痛,胃,是土。和土最相關聯的,是肺金和心火。這時候,如果是熱的胃痛,就治療肺,就是把胃的熱量,洩出去,土生金,透過“下方”——有人也稱為下游,肺,一通暢,胃痛即刻緩解。如果,是虛寒的胃痛,就治療心,藉助上游心的力量,補充胃的氣血,就是火生土。那麼,具體會有,溫法,補法,和法,有汗法,吐法,下法,有清法,消法。

    4.是實證思維

    中醫是可以實證的。每次看到一些人說要取消中醫,覺得不可思議。真正中醫效果,可以一劑知二劑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中醫是用自己身體去實證,去模擬,去成為經脈敏感人。比如,就是直接從痠麻痺痛癢僵腫滯瘀等,入入手診斷治療。而且,還要既從扶正又從祛邪的角度,提供個性化方案,緊密結合來開展治療。這就造成,同一個病名,卻多種療法,均有效果!很多人自己智力沒開啟,隨便套科學指導,非要可重複性,完全不知道每個人人體的實際病情根本重複不了。我們說,每個人的扶正都是一樣的,每個人的祛邪,都是不一樣的。好像開小車,不是看著方向盤去開,是看路去開。但是有的人就誤解了以為開車是看著方向盤去開。

    5.是接應思維

    中醫是對接天地萬物的。天圓地方,人頭對接天,圓的,腳對接地,方的。十二月則十二經脈,365天則360穴位,24節氣則24節脊柱關節。嗯,還有很多。尤其是植物,人參,得到天地精華,人也是天地精華,所以,好的人參會有人的形狀。核桃補腦,它裡面留很象大腦模樣。葛根藤上通就對於頸椎問題療效很好,小米很補身體,因為它播種後生長很多出來,繁殖能力超級強大,艾草通透,人的生命之氣,也必須通透到身體所有地方,所以艾是百草之王。人,是大自然一部分,是大自然最精密機器,從來沒離開過大自然,太陽月經地球的引力和離心力,磁場力量,溫度,無一不在輻射影響到人,脫離大自然來認識人,是膚淺甚至無知的。

  • 2 # 知行合理

    中醫看病時刻都在運用自己思維能力 結合病人的表 裡 色 相 溫 寒 動 靜推理來治病

    表裡色相的部位和物質包括面色 舌苔 眼赭 唇暗 指甲 毛髮 糞便 尿液 痰 涎 鼻涕

    溫寒動靜是直接接觸獲取的

  • 3 # 荔枝2808

    【中域教育】中醫技術 為你解答

    在第一堂《中藥學》的時候,老師並沒有開始講《中藥學》的總論,他講了一些他治療的病例,在這些病例穿插的過程中,有一個名詞反覆傳入我的耳朵,至今深深映入腦海這便是今天要說的“中醫思維”。

    中醫思維是什麼?用老師的話講,中醫思維是一箇中醫必須具備的思考過程,見到病,首先考慮證,根據證而用藥,而不是根據病而用藥,中醫治療的是證候而不是病。用相反的事物去調節現有的狀態,使人體趨於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這是一箇中醫必須具備和擁有的思想。

    中醫的基礎思想是什麼?是陰陽五行精氣學說,是古代中國人對未知的探索,對世界的認識,也許這本身並不是哲學,只是後人沒有發揚讓其埋沒了,然而中醫卻很好的繼承了下來。

    陰陽,是對事物屬性的劃分,是宇宙間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光明,積極,向上,溫熱,清揚等等都是屬於陽;而黑暗,消積,趨下,寒涼,沉濁等都屬於陰。於是中醫將這種對立的思想引入中醫的辯證,便有了陽證和陰證之分。再根據陰陽的變化使用藥物,便有了中醫最基本的用藥思想,陰病治陽,陽病治陰的思想。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及其變化。在陰陽的基礎上,古代中國人認為遠遠不夠,又將事物以另外的一種角度,將萬事萬物分成五種性質,即木火土金水,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這五種物質之間,相生相剋相乘相侮,於是形成了中醫最開始的臟腑思想和自然思想。

    精氣,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本源,也是推動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動力源泉。如果說陰陽五行是解釋事物屬性和性質,那麼精氣就是解釋事物的根本了。其實古人的思想很簡單也很樸實,一切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叫做精,一切看不見摸不著的叫做氣。或許我這麼說不太嚴禁,但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

    那麼陰陽五行精氣帶入治療之後的思想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決定疾病的屬性,考慮疾病性質,判斷疾病的根本。確定你最終的結果準確無誤後,開始遣方用藥,同時你要決定一個方子的屬性,性質和根本。這便是中醫的思維,這也便是老師說過的中藥只有在運用中醫思維的情況下才能治好病,因為證候是屬性、性質、根本組成的,脫離了這個思想,那藥就不是藥,藥便是損傷人體甚至致命的毒藥!

    是的,有人認為很扯,為什麼中成藥上面的不良反應和用藥禁忌永遠是尚不明確,我們無法標註,因為一萬個人一萬個體質,一萬個人一萬個生長環境,沒有誰是絕對相同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因為藥廠生產的只是藥,不能生產人!所以我們只能在用藥的同時告訴患者,根據他現在證候的屬性用藥後會出現什麼不良反應,用藥的時候禁忌吃什麼。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絕對反對西醫開中藥,因為他們不懂中醫思想,沒有中醫思維,他們開中成藥就是在開毒藥在殺人!什麼叫毒,你用錯了才叫毒,什麼叫排異,你用錯了才叫排異。

    中醫人,你永遠記住,腦海中要有中醫思想,治病時要運用中醫思維,我永遠不排斥現代科學的檢查手法,但是我鄙視現代醫學的治病思維。中醫在一千八百年前就已經注意了醫學模式應該是,生物-心理-社會-自然。而至今現代醫學沒有意識到自然環境也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其醫學模式依然缺少自然,這就是我鄙視現代醫學治療方法的原因!

    我們總在談要發揚中醫,事實上我們連繼承都沒有做到何談發揚?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有幾個具有了中醫思想和中醫思維?連中藥名方歌和穴位都背不下來的中醫學生,你羞愧自稱為中醫人。你治病不遵從證候,不著疾病的屬性,性質和根本,咳嗽堆一堆止咳藥,疼痛堆一堆止痛藥,用著中醫中藥想著西醫思維治療方法,你還是轉行學西醫算了。遇到誰就腎虛,氣虛,血虛,你連大夫都不是。

    一人所繫,性命相托。作為一個醫生不管是中醫西醫也好,你不是聖人這是沒錯的,我們挽救不了沒有意識的屍體,但是你手中更多的是千百條鮮活的生命,而其身後是整個家庭。學好自己的知識,中醫思維也好,西醫思維也好,你是中醫你就要具備中醫思想運用中醫思維,你是西醫就要具備西醫思想運用西醫思維,不要相互越界,因為彼此相差太遠,能做到中西貫通的人少之又少。

    其實中醫的思維很簡單,概括為四個字理法方藥,但是每一個字都要遵從屬性,性質和根本三大方面來考慮,雖然說起來很容易,但想要融會貫通是很難的,往往有人一輩子也沒有思考明白究竟屬性,性質和根本是什麼,這很簡單也很難。

  • 4 # 中西醫門診8

    它是在中醫基礎理論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透過望:聞:問:切,因人:因地:因時來綜合判斷病人的病因病機,來選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和治療方藥。

  • 5 # 養生智叟

    中醫思維是指系統概念,把人作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從大局出發,不是區域性思維。中國現在的發展思維方式,就是一個大的中醫思維。

  • 6 # OF21212455064

    如果簡單回答“中醫思維”這一命題比較容易偏離。應該是同時考慮到包括西醫思維模式在內的現代醫學科學思維方式。從國際上最先進的“整體醫學(Holistic Medicen)”理論觀察醫學思維模式,全世界逐漸趨向於大同。也就是大資料支援下的大健康整體思維方式。這個角度上客觀的理性觀察醫學的思維和行為,更多地對中醫理論的重新認識和再發現。現代藥物動力學研究證實了時辰藥理學客觀科學價值,對臨床用藥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療。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推動了第三代優生人工助孕研究,大量臨床研究也發現了精子表面電荷正負極性差異,證明陰陽理論在精卵結合過程中的實用意義。人類幹細胞研究成果證實,人體器官內高分化功能細胞功能下降是器官功能從代償走向失代償,從功能性改變走向病理性器官改變的病理學演進過程路線圖,從而對中醫治未病理論的再發現。中藥學研究也發現青蒿素改型物質對於瘧疾的治療效果,並獲得諾貝爾獎。八角茴香中的香果素對流感病毒的治療作用。銀杏葉中的銀杏黃酮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作用。國際超鉅製藥托拉斯大量搶注中藥專利,大量購買中醫經典方劑,大量併購中藥企業都證明中藥的重要性。到此為止,各位,還需要論述中醫思維嗎?

  • 7 # 邢

    謝美女邀請。簡單的說,中醫思維就是中華文明的思維,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反應了整體的觀念,在中醫醫學的概念中,把治病看做是不得以而為之的不得不做的事情,她把人放到自然來闡述,儘量做到讓人不得病或了了者少生病,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中醫,從病人的角度講,中醫是非常人性化的醫學,只是現代西化的環境中中醫西醫同樣受到衝擊,這是客觀的事實,中醫醫學不用我們刻意維護,她本身就有強大的生命力,無論你反對與否,也阻擋不了中醫發展的歷程,中醫隨著中華文明的歷史程序逐漸形成了民族情懷,也可以說,反對中醫醫學就是反對中華文明,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程序形成的概念。個人見解,歡迎一起切磋。謝謝

  • 8 # 使用者50087809037

    醫德從善治夜救人,西治表,中治根中西有看病的原理西醫問,聽,血壓,透視,拍片:,系列多的恨,中醫就很點單,把脈,針灸,開藥藥分湯藥和膏藥,總的中醫西醫都有思維,痛著不通,通者不痛就是幹古不變的醫理,根據病情輕重開藥,是病人很快康復。

  • 9 # 使用者6269405852

    什麼是中醫思維這個不好說,因為我本人並不是中醫,沒有從事中醫工作。只是略懂點中醫知識。就以此類推來說吧。

    首先中醫把人體看做一個系統(中國文化中什麼東西都看做一個系統)。所以首先杜絕頭疼醫頭的情況,認為頭疼除了疼的地方有病以為,肯定還有其他原因導致這裡生病。第一步就是立刻下藥緩解疼痛症狀,第二步找出其他關聯的病灶一步步清除。

    再比如肝臟有問題,西醫思想多半直接對肝臟用藥,不疼了就沒事了。中醫除了治理病症外還會思考什麼導致肝臟有問題?飲食所致就忌口。生活習慣所致就改善生活習慣。意外病毒就要注意消毒。還記得小時候感冒了,除了吃藥外,在感冒期間都不能吃油膩,辛辣的,讓身體更好的休養。現在的醫生應該不會這些了。

  • 10 # 野也史記夫

    中醫思維這個問題挺好嘛,說透了,有靈性的人估計一下子就登堂入室了哦!複雜些,耐心看。

    首先,中醫思維與西醫思維區別就是中西哲學的區別。中西哲學區別在哪裡呢?西方哲學堅持世界是有一個個的原子構成,這些原子決定了人能看的到世界,每一個世界現象都對應一個堅實的原子性的物質,即真理。即現象與真理是一一對應的。一個一個真理之間靠數學規則聯絡在一起。

    中國哲學認為現象背後的真理不是一個個的,而是一個連綿的整體。按照陰陽對立統一、五行生剋分化為萬物的現象世界。那麼背後大真理哪一個真理屬於我們當下研究的現象呢?需要看陰陽對立與五行生剋的具體情況,就是所謂的時機。

    所以從哲學看,西醫思維需要透過數學思維來決定具體病情的背後真實原因。中醫需要看這個現象或症狀出現的時機來判斷其背後原因。所以中醫思維看,夏天感冒與春天感冒是不一樣的,成人感冒與小孩感冒是不一樣的。

    其次,在生理與病理上,中西思維也不一樣。中醫所堅持的哲學認為世界的終極真理是統一的,所以病的載體——生命最終也隸屬於這個整體。如果這個整體出了問題,人體也就出問題。所以中醫有冬天不寒則發冬溫病,夏天不熱則發陰暑,過寒則傷寒,過熱則中暑。宇宙的邏輯就是人體的邏輯,既然宇宙符合陰陽五行理論,則人體也符合這一理論。掌握了這個整體,不管人體疾病多麼多變,卻萬變不離其宗。

    再次在診療過程中,西醫相信顯微鏡下看到的那些小東西。問題是病人症狀不見得與那些小東西是一一對映的,還有這個從現象到那個小東西中間有什麼樣過程,也不見得是可以用顯微鏡看到的。另外,既然世界的真理是各自孤立的,那麼人類好像必須窮盡所有現象與真理,才瞭解了這世界,而這幾本是不可能的。

    中醫則不然,中醫堅持真理是統一體,看似孤立的現象背後是有統一法則的。那麼在一個個物體之下或內部的真理是綿綿不斷的統一體,那麼我們如何去斷定此物即此物,因為我們必然是用物體所包含的真理來定義物體的。西醫是拿顯微鏡去找那最後之物,到原子,到夸克,到更細微的物質去。中醫思維想在一定的深度內獲得真理,而不是一直用顯微鏡追查下去,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即透過不同緯度的資訊流交匯處,即是真理。這話不好理解,比如一個人說自己胸部疼,連續疼,遇到冷疼,於是中醫判斷他可能是心臟這個系統有病了,是不是呢?這個一個緯度——病人口述,是無法最終確定的,哪怕這個病人說一萬年描述能力再強,中醫認定也無法形成結論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中醫思維壓根就認為西醫那種一根筋的尋找最後物體的診斷是的不出真結論的。這時候中醫思維要求有另外緯度的資訊流來佐證,比如脈診,一看左寸緊弦,或有結代,或元元而動等。那麼脈診確定六部脈中寸脈有問題,問診確定心臟系統有問題,這樣兩個資訊流交匯,就能基本確定了,好比兩個直線交匯一點一樣,就確定了方位。

    還有,中醫出方思維與西醫也不一樣,西醫總覺得一把鑰匙開啟一個鎖,所以有一萬個病有一個藥。中醫不一樣,認為病是陰陽失衡,一個人總是偏陰或偏陽,而自然界的萬物也總是偏陰偏陽,於是用萬物陰陽之偏,來矯正人體陰陽之偏。只要能調其偏,萬物皆是藥。那麼藥不重要,藥陰陽之偏的裁定重要,一藥組合之陰陽偏不足以調人體之偏,可組合多味藥嘛。比如人體氣虛陽虛,四君子湯組合來就補了人體陽氣之虛。所以方重要,方靠人的裁定。

    話題太大,隨口聊聊,估計大多人也看不懂。

  • 11 # 幕後老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種類繁華,中醫只是其中之一。但也有千年的傳承,非常的有價值。

    中醫理論十分精彩,非常深奧,分科細論,各有特色,是臨床應用的指導性著作。

    中醫的思維,是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用自然學術規律,進行邏輯性思考的。其辯證法有著系統性的邏輯思維方式。因此,學習中醫,必須要認真熟讀,刻苦用心。

    學習中醫,要先掌握好前人的著作,認真領會其中的精華內容,業貴於精,所以,掌握知識技術很重要。

    中醫師承學習,一直是一種傳統的學習方法,因為牽扯到人的身家性命,所以,要求非常的嚴格。

    在臨床工作中,中醫生的辯證思維要絕對的邏輯化,必須要面對各種病症,進行唯物辯證,尋找致病因素,辯清致病原由,然後才能確定理,方,法,藥的互相關係,所以,良性思維,對於一個行醫的人來說,就非常的重要了。這就是中醫的思維方式。

  • 12 # 點石105254126

    其實"中醫思維"如大禹治水一樣!以疏導為主!至於如何疏、如何導,在疏導時要考慮年齡、性別、環境、體質、成因等等諸多因素。例如同病年齡、性別、地域環境、體質、成因等不同,用方即不同,故同病異治。還有異病同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等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它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

  • 13 # 懸壺濟世何剛大夫

    我想試著回答這個問題,著重說五點:1.中醫思維必須會把中醫的基本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陰陽互根、陰陽消長、五行生剋、元氣論,將其應用到八綱辯證、處方當中。2.領悟整體觀念、辯證施治。3.應用中藥的四氣、五味、七情、歸經理論於實踐當中。4.望聞問切,理法方藥,絲絲相扣。5.準確應用經方、時方、自擬方,深入研究現代中藥藥理的應用。這樣才是真正、地道的中醫思維,貫穿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過程。

  • 14 # 聞道國學中醫堂

    中醫的思維方式是從人體內部各部位和總體的統一和聯絡,人體和外界風寒暑溼熱燥的關係,以及人體和天氣季節變化的關係為基礎,是人體內部結構功能和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對人體產生疾病的本質原因進行分析和緊密辯證而進行的治療,是把身體體內各部位以及外界環境作為獨立的元素,這些元素分別採用和賦予中醫獨特的語言,如陰陽寒熱表裡虛實,氣血津液,衛營,木火土金水等進行闡術,從這每個元素之間的互相關係去分析人體和發病的機制及治療方法。就象數學中的微積分,極限和宏那樣。其實中醫是科學的,只是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係太多,不易掌握和記憶,不象數學有電腦輸入可以解決,完全是由人腦袋對這些元素的組合分析得出結論。 中醫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對現在不斷髮展和變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其他變動的因素產生對人體的不利的方面進行分析,努力研究人體各內臟的基本功能結構,作出對新的對策,以便讓人體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西醫的研究是從人體的個體細胞和外界細菌進行獨立地進行分析,而中醫是從人體內部各功能,氣血津液等相互關係進行的分析研究。兩種不同的分析體系,但是兩者是必有一定的關聯,但也會有一定的區別。就象面部的神經,西醫會對這個神經的個體的細胞和神經系統進行研究和治療,而中醫就是從人體的五臟六腑和經絡出發,結合外界自然和氣候條件進行的辯證分析面部這個神經發生的病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薛佳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