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8明明德
-
2 # 翰墨書道
書法作品中書法家的情感表達是確實存在,而且是書法家的真情的流露,抽象寄託。有富有感情的作品,的點畫多堅實,字形結構或整體作品章法團聚。
富有感情的書法作品,更帶有一種韻致,有使得作品更加生動,充滿一種精神的力量。甚至和欣賞者的心靈產生共鳴和交流。當然書法作品中的情感和欣賞者對作品的理解與交流需要欣賞者具有較豐富的書法知識和書法創作的情感體驗。這種欣賞力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
這個情感的投入,古人要比今人更勝一籌,在無硬筆工具書寫時代,毛筆書法在人們的生活中的非常重要,從官方文書到文人的書信和民間書法,無不傾如古人先賢的畢生精力。所以採有了《蘭亭序》《祭侄文稿》這樣的作品,包括《黃州寒食帖》。如果這些因為距離我們較遠,不易理解,我們欣賞一下毛主席的詩詞書法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毛主席書法和他的詩詞一樣,是毛主席偉大革命一生的紅色歷程和心路歷程的詩詞和書法藝術語言的表達。所以毛主席的書法和詩詞中的情感最充沛也最高瞻遠矚。毛主席詩詞很少有寫自己的,幾乎都與中國的革命有關。毛主席詩詞和書法中的情感有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所以毛主席的書法氣象格調宏偉遠大,振撼人心和歷史。若說題主這個問題,不能不談毛主席的詩詞與書法。
-
3 # 快樂書法
書法家的情感在作品中的體現,以及如何體現情感,比較難理解。但這是客觀存在的。稍加觀察,我們就能看出來個大概。
從歷史的看,這個現象非常明顯而直觀。一、高官書法的清雅正大,韻味中和
明中晚期之前,史上有名的書法家,清一色都是朝庭高官。他們的字,基本都是風格清朗俊逸,氣象堂皇正大,絕無奇異狂怪的作品出現。在書法作品中,難以表現個人情感,無論其技法千變萬化,但中正中庸,中規中矩,是其不變的主基調。這和他們的身份地位高度契合。在他們的作品中,清一色表現出深涵,內斂的絲絲情感。
(王羲之大報妹至帖)
(趙孟頫《歸去來兮辭》)
蔡襄《澄心堂紙帖》二、凡歷史上出名的方外之士,專業書家,與高官書家風格迥異。兩相對比,反差懸殊。前者如懷素,八大,弘一。
(智永為僧,但為皇家御用,專為皇家及寺院書寫書法範本。他的書法,和高官書法風格悉無二致。這不難理解)。
(懷素《自敘帖》)
(八大山人手札)
(弘一華嚴經句)
後者如張旭,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張旭、黃庭堅是地方小官,米芾是專業書畫家;顏真卿國破家亡)
(張旭《斷千字文》區域性)
(黃庭堅《諸上座帖》區域性)
(米芾《臨沂使君帖》)
他們的書法風格,或博大雄渾渾,氣象凜凜(如顏真卿);或江河奔流,澎湃激越(如懷素);或標新立異,迥出時倫(如張旭,黃庭堅,米芾);或泠然清輕,澄澈空明(如八大,弘一)。
從他們的書法風格,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自我情感無拘無束的暢快渲瀉和出世人生的暢達表現,以及萬事皆空的簡淨和寂滅。
三、明末清初書家群體的反叛與抗爭的情感迸濺明中後期至清初,政局變幻,先是嚴嵩擅威專權,後是魏忠賢結黨營私,李自成荼毒為禍,清兵攻城掠地,朝廷士大夫,或被處死貶謫(如張瑞圖),或身仕二朝,屈辱莫名(如王鐸)或滿腹經綸,“不得志於有司”(如徐渭,傅山)等等,高階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命途多舛。
痛苦不平的人生經歷,鬱結激憤的個人情感,矛盾,憤懣,無助,不平但又無力迴天。書家群體將這種複雜糾結的情感,透過揚棄書法上所有的清規戒律,打破一切框框,不拘格套,任情而發,獨抒性靈,隨性揮灑。
同時,大幅紙張,絹本的使用,也為他們表現這種情感提供了物質保障。這是史上前所未見的鉅變。
如:
張瑞圖拋棄藏頭護尾的傳統戒律,作品表現為斬截爽利,鋒芒畢露,銳角昂揚,英氣凜然,把王羲之一系的內擫(即方折)風格推向極致;
(張瑞圖《唐人詩條》)
傅山一反太平官員帖學末流的虛滑甜媚,作品表現為海河奔浪,滾滾而下,江河氾濫,洶湧澎湃。把王獻之一系外拓(即圓轉)風格推向極致;
(傅山自書詩條)
徐渭生不逢時,絕世困苦,九次自殺未成。其書法,點畫不計工拙,左右衝突,前後迸濺,狂放不羈,變幻奇譎,山崩海立,撼人心魄。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憤懣的傾瀉,痛苦的掙扎和激情的揮灑。
(徐渭《應制詠墨詩》)
王鐸身仕二朝,書法同樣渲瀉內心深處的矛盾和痛苦。他的大幅作品,筆連字連,攲側不穩;一筆到底,夭矯翻騰;點畫渾厚遒勁,變幻莫測,筆力霸悍,大氣磅礴。創造漲墨,前無古人,驚世駭俗。
(王鐸《為單大年詩軸》)
他們的作品,藉助書法,毫無保留的,不加修飾地飽含著對亂世人生離亂悲憤的盡情渲瀉。一改歷代帖學強調的秀雅含韻,轉向重、拙、大,強調氣勢激昂。點畫狼簎,筆勢奔放,結體詭異,造型誇張,大小反差,對比強烈。
書法家的激情,反映在作品上,有如電閃雷鳴,金戈鐵馬,洶湧澎湃,浩浩蕩蕩。他們的作品,反映了作者的真情實感,絕無虛偽矯飾。
四、篆、隸、楷等靜態字型,只能表現風格,無法表達情感。情感是對傳統的繼承和揚棄的基礎上,託書法的意象而生髮的。情感不是想當然的注入進作品的,也不是照虎畫貓模仿出來的。為注入虛無縹緲的假想的情感,只能使作品顯得或扭捏作態,或無病呻吟,或胡塗亂抹。
古人說:“書,心畫也”;“字如其人”。觀照歷史,信知言之不妄。
-
4 # 一葉小舟82704
書法本身的功能,一是記事,二是抒懷情志。縱觀歷代和現代書家之大作,完全體現了書家的情感。蘭亭序,寒食帖,和祭侄文,都顯示了書家的情志,悲歡。現代毛澤東主席的書作,更是充滿了書家的情懷志向。帶有情感色彩的書法作品,才是不朽之作,是精品,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才能流芳百世。
-
5 # 馮瑤書畫
書法創作作品中,注入自己的個人情感:
一、可以透過書法展示或者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三、體現書法者的特點和個性。
四、可以作為一種功能性用於特殊環境:如莊嚴,和諧,吉祥等
-
6 # 這個手剎不太冷嗯
藝術是我們表達感情特別好的一種方式。
在藝術創作時與自身日常生活發生關聯,和情緒上的喜怒憂悲發生共振,不單單是為藝術而藝術,要有感而發,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也一定要是有感而發的。
有了什麼情感,就去書寫一通,不管高興不高興,寫完了人就平靜了,和唱歌運動是一樣的效果的。
而寫出來的作品,也就滿滿的全是當時的情感,很多作品都是在特殊感情下寫出來的,古人喜歡借酒揮毫,因為酒後更顯真性情,天下第一二三行書也由此而得名,若讓他們清醒時去寫,還不定有當時的水平呢,
-
7 # 智慧書法
謝提問!藝術是情感的產物,書法是抽象符號藝術,將人的情感注入書法,就是將人的靈魂(思想)能量注入書法,書法作品打動人的心靈,大美,是高格調的上乘書法作品。
-
8 # 竹林堡人
書寫中國漢字熟練,僅僅是比常人用功寫得工整又好些,或有更多的經歷去掌握寫字的方式,叫做寫字的標準化規範。
書法所指的是,建立在書寫漢字有一定的章法佈局和筆力法度之上,書寫出個人情懷和韻律,個性化書法趣味性濃厚,形成個人風格的書法作品,釋放出作者天性般質樸語言和符號,達到見字識人無可替代的程度,所表達出優雅高品位的書法作品,真正的稱為書法家的書法之作。
個人的文化藝術和審美欣賞素質,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助力於達到提煉書法昇華進入到更高的境界裡,有利於實現書法的遠大目標和願望。
-
9 # 牛嵴柴夫
作為一個書者,能將感情因素注入書法作品,首先說明了這個書者已具備很高的書法創作能力,能夠有效的掌控手中的毛筆,並與心中的情感進行融合。用一個專業的詞來形容:幾近達到“心手雙暢”的境界。而書法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格的象徵。透過書法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感情和情緒變化,使作品具有神韻、氣質、骨力、美感,是書者的最終極目標!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爭座位帖,蘇軾的寒食帖,大令的送梨帖,柳公權的蒙詔帖等等都是這樣的千古名品。
-
10 # 大悔憶智周
羅丹說:“藝術即情感。”
說到底,書法也是用來抒情的。
別的不說,天下三大行書,都是抒情的。
但是,儘管抒情,如果你用錯了手段,別說書法藝術水平,就連書法也不是了!
試想,用單線平塗抒情,還是書法嗎?那是圖畫。
頓腳書、吼書、針管書、倒書、密密麻麻書,非常抒情啊,可那是書法嗎?不是,那是行為藝術。
書法就得按法度來,書法要抒情就得戴著法度的鐐銬跳舞。
書法創作中,注入個人情感肯定能提高作品的藝術水平,但應該注入在書法的點畫、結體、行氣、章法裡,而不是捨棄書法或外加一些非書法的東西。
書法的技法越好,表達情感越貼切越充分,技法情感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技法不到家,情感與書法就是兩張皮。例如甜俗的書法不能用來寫《祭侄文稿》,例如粗野的書法不能用來寫《蘭亭序》,例如適合用帖寫的內容不應該用碑,反之亦然。
總之,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浮躁,應該先把書法的法度搞懂,用筆法抒情,不然就會是非法倒賣個人情感。
-
11 # wangdw333
人是有情感有思維的高階動物,他的行為都會帶有個人情感。書法創作也一樣,當把個人的情感融入到字裡行間,就會起到良好的效果,。這是木魚石的書法,
-
12 # 九應
個人感情,既當時寫字時的情緒,或豪情萬丈,或憤懣悲慼,或酒酣耳熱得意忘形,或睹物思人憂愁多慮,這些或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能透過書家手中的毛筆宣洩出來,鋪陳於紙上,以感染觀者。
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
一、蘭亭集序蘭亭之大名,世人皆知。
東晉永和年間,一幫儒雅文人相聚於會稽山陰蘭亭。文人聚集,免不了飲酒作詩,是日,共得詩三十七首,眾人便將所做之詩統為一冊,又公推王羲之作序。
那天王羲之喝大了,比起朝中做官,王羲之更喜歡和這幫不羈瀟灑的同好相聚,看著身旁諸好友妙句頻出,王羲之無比興奮,這才是我輩儒家子弟該有的樣子,瞧那溪水潺潺,雨霧繚繞;欣賞絲竹聲聲,輕歌曼舞;享受著偎紅倚翠,紅袖添酒。王羲之沉浸在這場文壇盛會里,漸漸地,酒意上湧,文思彷彿火山熔岩一般欲待噴薄而出,於是再也忍耐不住,隨手扯過一張蠶繭紙,飽蘸濃墨恣意揮毫,於是一篇飄逸瀟灑神乎其技名動天下的《蘭亭集序》橫空出世!
第二天,當王羲之再審視時,亦覺得此帖遠超自己平日之作,只是對其中偶爾抹出的墨團不甚滿意,遂提筆重寫,卻再也寫不出原帖所具有的瀟灑恣意的味道。
為什麼?因為這時已屬王羲之刻意為之,沒有了當日特有的情緒和氣氛,這便是情感推動,情緒宣洩所賦予作品的獨特風采。
現在流傳後世的據說是後人摹本,傳說右軍真跡被唐太宗李世民帶進了墳墓,隨後李世民的昭陵又被軍閥溫韜給盜掘,但是據當時記載,從昭陵取出的寶貝里並沒有《蘭亭集序》,近代有學者研究指出,正本《蘭亭集序》很可能陪葬在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中。
如果它有重見天日的一天,想來一心想開乾陵而未遂的郭沫若先生泉下有知也該有些許欣慰。
二、祭侄文稿公元七五五年,身寬體胖的安祿山反了,這個據說非常靈活的胖子很有些本事,一時間煌煌大唐被這死胖子攪得天翻地覆,唐玄宗逃出長安,路上還弄死了楊玉環。
可我大唐並沒有屈服,朝堂主流聲音也是抵抗到底,誓滅叛軍,於是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湧現了無數英雄豪傑,其中有一個特別的人——顏真卿。
顏真卿,不光是個偉大的書法家,也是一個秉性剛直,為官清廉歷仕四朝的名臣,《祭侄文稿》就是出自顏真卿之手。
“祭侄”祭的是顏真卿堂兄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這兩人都被叛軍殺害。
顏真卿在山東做官,顏杲卿在河北常山郡當太守,當叛軍起時,天下大亂朝廷政令不通,於是顏真卿的侄子顏季明就成了兩兄弟間的聯絡員,在烽火硝煙中往來奔波聯絡互通,於是兩地聯結,互為犄角,抵抗叛軍。
無奈叛軍勢大,不久,顏杲卿父子城破被俘,慘遭殺害。就義之時,顏杲卿父子寧死不降,口中怒罵叛軍,又被割舌斷手,凌遲處死,此役,顏氏一族被殺者有三十餘人。
直到戰事終結,朝廷才有餘力對顏氏一族加以封賞,可是到這個時候連好好安葬他們都做不到,只找到了侄子的部分遺骸和頭骨。
可想而知顏真卿是在何等悲慼的心情下寫出這篇文的,親人死難,家國破碎,顏真卿心痛哀慟,巨大的悲傷憤懣下揮毫而就一氣呵成。
整部作品二百三十四字,字字泣血,二十三行,行行血淚!
這便是情緒的神奇力量,正是痛感戰爭殘酷,至親死別這樣的極致感情,才賦予了這部作品獨特的氣質,使之流傳千古!
可悲的是這樣一部滿載國仇家恨的作品竟然被灣省某些人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這都是些什麼玩意?
(此處略去各地方言罵人話三百字……)
——————————————
這是兩個正面例子,王羲之和顏真卿很好地駕馭了這兩種極喜極悲的情緒,並將之訴之紙端,成就了千古名作。
但是極端起伏的情緒和感情也是一把雙刃劍,運用不好則容易被情緒左右,不但寫不出好的作品,而且容易讓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若是你本身的創作水平已經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適當的感情注入卻能令你的創作更具靈氣,寫出更有風格的作品。
-
13 # HC紅春
確實有幫助,一幅好的作品必須具有思想情感,正如天下第一,二,三行書《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都是飽含著個人的真情實感。
-
14 # 歸遠小樓
書法創作,與個人的情感、心境有直接的關係。
一、“字如其人”到底指什麼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寫字好看的人,長得也好看,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字如其人,指的是你寫的字能反映出你的功力及心境。
比如當我們內心平靜悠閒時,寫的字也是安然恬靜的;而當我們煩躁不安時,寫的字則是雜亂無章,如同一團亂麻;而我們心情極好,飄飄欲仙時,寫出來的字別有一番味道,是平時沒有的神采。
宋代開始,“心畫說”逐漸被人們廣泛認可和傳播,在諸多文獻資料中留下了印記。
二、有個詞叫“書為心學”
在古代,一直認為“書品即人品”,比較一下蘇東坡和蔡京就知道了。
你手中的字,反映的是你的情感和心境。為什麼學書的同時,要多看書,要修身養性。因為書法是要和人的全面聯絡起來的。書學,其實就是人學。
所以寫字時,你的情感和心境能直接影響你的作品。
三、《蘭亭序》與《祭侄文稿》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眾所周知,蘭亭序的真跡是在王羲之參加雅集,飲酒賦詩,心情極佳時所寫的。事後,王羲之又寫了很多遍,但都不如第一次書寫。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行書中的佳品。而當你真的把《祭侄文稿》臨進去了,把握了書寫的節奏,你似乎能感覺到一種悲憤的情感。因為當時顏真卿寫下這篇祭侄文稿時,心中是悲痛不己的。
透過這兩幅作品,便能知道情感和心境對書法創作的影響。
四、心到手到,心手合一為最佳
書法創作時,有的人心到手不到,這是因為眼界高,總覺得自己寫的不好;有的人心不到手到,覺得自己寫的不錯,這時需要提高自身的眼界,多看好作品。
所以寫字,心到手也到為最佳的書寫方式。
要注意一點,不是注入情感對提高書法創作有什麼作用,而是你的書法體現的就是你的情感、心境和修養。寫字到最後,拼的都是自身文學素養,這就是字外功。
-
15 # 炳峰書法詩與野菜
書法不是記事是傳情,般般如運算元,沒有感情在如何能動人?
-
16 # 天藝蠟像雕塑寫真
會使作品具有飽滿的藝術感染力
-
17 # 長安美髯公
書法創作必須有自己情感融入,否則寫不出好的作品,我發現就是喝兩瓶啤酒後發揮的比平時認真時候效果還要好,當然也要結合實際看自己狀態
-
18 # 書山衛士嶽明堂
書法藝術的體現,就感情與責任的融合,否則作品的內涵便缺乏生命力。
-
19 # 王乃棟說書畫
注入個人情感對書法創作的作用有兩類,按筆法即書法創作規律注入情感肯定是有正面作用,如《蘭亭序》、《祭侄稿》、《黃州寒食詩》等等名作。但是不按筆法創作即隨意用毛筆塗抹越注入個人情感則反作用越大。
君不見有的人在創作書法時注入的個人情感比張旭、懷素還大,甚至激情來時書斷筆、寫破紙!
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地縱橫破爛字。所以注入情感要具體分析是藝術化還是非藝術化的,防止正面幫助的情感發起瘋來。
-
20 # 五朵山人gC
有幫助。個人情感的流露在書法藝術上可鮮明表現。蘭亭序丶祭侄文稿都是注入了情感和情緒的經典之作。
回覆列表
書法創作中,不但要注入情感,還要注入意念,沒有情感的注入,字就機械呆板,沒有生機,沒有靈魂,沒有意念(虔誠而忠實的態度)的注入,字則軟弱虛飄,沒有骨力,沒有堅實厚重的感覺。
書法有兩大功能,一個是觀賞性,一個是抒情性。一幅好作品,能讓人看了,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越看越有味,越看越耐看。無意之間,讓人浮想聯翩,心旌搖曳。相傳,歐陽詢一次騎馬外出郊遊,偶然發現晉代大書法家索靖的碑刻,便立馬下來看了一會兒,看完覺得索靖的字很平常,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他牽馬剛剛離開石碑不遠,又覺得不放心,於是回來再看一遍,這一次他覺得字寫的還可以,有自己的風格,算得上一位書法家。等他騎上馬走上好一段路的時候,覺得碑上的字好象還沒看夠,於是又策馬揚鞭趕了回來,仔細的揣摩碑上的字型來,這一次,他越看越痴迷,深深的被索靖的書法所折服,在碑前一坐就是三天,不肯離去。
關於書法的抒情性,孫過庭說,羲之寫《樂毅》,情則多怫鬱;《黃庭經》則懌怡虛無;《太史箴》則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逸思神超,……
書法作品的各種風格,其實是書家的情感所致,字象即是心象,它是人的內心情感世界的外化,即使同一個書家,在不同的情感狀態下,展現出來的作品風格也有所不同。
我們的各種感情,是如何在書法中呈現出來的呢?書法作品表達我們內心情感的途徑有兩種,一是透過書法本身的筆墨點畫線條結體形態氣勢的變化來表達,二是透過作品的文字內容來表達。比如,顏真卿《祭侄稿》,即使我們不理解作品內容到底寫了什麼,透過它的“氣象”我們也能體悟到書者那種失去親人的悲憤之情和大義凜然的精神氣節。再看岳飛的《出師表》,岳飛的忠義報國之志和諸葛亮的忠義文章,交相輝映,一股英烈之氣在字裡行間馳騁縱橫,勢不可擋。
書法者,抒發也,寫字者,寫志也。心有豪情壯志字乃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