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聶老師
-
2 # 悠悠漫天雲
我是一名學生,之前做過不少估算題,現在我給大家分享一下:
可以直接在填空題出直觀的問答(比如:27+19≈?可以看成是30+20=?)用選擇題的形式問答(比如:61+33≈() A.80 B.90 C.30)用判斷題來檢測估算能力(比如:小明正在寫一道數學題,題目是11+37≈?小明算得48,這樣算對嗎?)用計算來呈現,(比如: ?+?≈?)最好的一種方法是用應用題。這樣既考察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又考察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可謂“一舉兩得”(比如: 陽光小學一(1)班男女同學正在舉行植樹活動。男生植樹59棵,女生植樹38棵。估一估,這個班一共植樹多少棵?) -
3 # 學本無涯
估算策略的積累與估算意識的培養,通常是在估算中形成的!
估算的好處①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往往不需要進行準確的計算,而只需進行估算就可以了!比如說我們上街買菜,大概每天花50到60元,這時上街就不需要帶太多錢!②有助於對準確計算結果的把握,比如說56+43=89,利用估算一看就知道是錯的!有利於學生數感的培養!
那麼對於一年級同學,我們只需要利用他已有的生活經驗,能夠利用“多得多丶少得多丶多一些丶少一些”詞語來描述兩個數之間的關係!通常我們都是把它估成與之相近的整十數丶整百數等!一年級只需估成與它接近的整十數!我們可以寫題目:58比10( ),15比10( ),26比30()學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說!也可以注重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可以用數軸的形式來呈現,比如數軸上呈現有70到90的整數,問一問77更接近70,還是更接近80?81是更接近80,還是更接近90?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
估算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是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的一個紐帶。數學要求精確,但現實生活中確往往需要一個大致的判斷,所以一定要學會估算。
估算一般在小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數數的估算,第二種是計算的估算。
先說數數的估算。一般是估算有多少東西。比如說,一斤花生米有多少粒?可以用分份的辦法!可以把一斤分成十份,數出其中的一份,然後其它九份的數量也就大約和數出的這一份相等,一斤花生米總共的粒數就可以算出來了。
如果想稍微提高一下準確度,可以數兩份,取平均值,這樣準確度會高一點。
現在說計算的估值。計算估值的核心就是湊整法。比如說58-32=?可以看成60-30=30。相對來說比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