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6號渡老師餘曉潔

    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的激烈變化和社群的快速發展,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日益複雜化多樣性化,需要研究和解決的社群問題越來越多,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迫切需要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的社群居民越來越多。

    社群居民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既不是精神疾病治療也不是危機干預,更多的是需要在支援陪伴的層面去開展工作。以社群居民為物件的個案心理諮詢與輔導,與其他領域的心理諮詢服務並無太大差異,如果是由社工來開展的,除了可以用專業技能幫助解決個案的心理困擾這外,還可以更多地從資源對接的角度去協助解決具體的問題。

    社群居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特殊性就在於他們是長期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環境當中的穩定性團體,這個團體由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個體組成的各個家庭單元構成,地域文化背景相似。所以針對於這一群體,作為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工作者可以考慮以團體心理諮詢的形式去開展服務。2016年,心理學者韋志中老師及其他兩位老師在多年的社群心理服務過程中,探索出在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社群心理問題的解決之道,強調心理技術在社群工作和活動中的應用,在吸收國內外團體心理與治療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提出了一種新的社群心理服務模式——“254”支援性模式。書中從“自我”與“重要他人”、中國傳統的“五倫關係”以及四種心理資本建設的幾個角度,闡述瞭如何構建社群居民的積極心理生態系統,從而解決社群具體的心理問題,使每一個居民、每一個家庭都能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都2歲了,怎樣才能戒掉含著奶嘴並揪著奶頭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