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祈小琦55683061
-
2 # 作家明月滄海
個人認為,劉備和諸葛亮之間有著非常信任的君臣關係,不像某些人猜疑的那樣,劉備用託孤來試探諸葛亮,原因如下:
一、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天下奇才,用了這麼大心裡請出的良臣賢相,結果卻對其不放心,這是不合情理的。
二、劉備從請諸葛亮出山到拿下益州,時間已經過了很長時間,這段時間以來,劉備與諸葛亮之間已經有了很深的瞭解,如果劉備猜忌諸葛亮,早應該把諸葛亮處理掉了,事實證明,諸葛亮不但沒有被劉備處理掉,反而從軍師將軍、軍師中郎將等職位一路登上了宰相的高位,說明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是值得信任和託付的人。
三、諸葛亮是蜀漢乃至三國時期最頂尖的人才,劉備知道蜀漢在自己死後,沒有諸葛亮將很難支援下去,也知道自己的兒子駕馭江山的能力與諸葛亮相比如同雲泥,因此提出讓諸葛亮取而代之,這是出於對諸葛亮的信任,也充分證明諸葛亮在劉備的心中的地位重若泰山。
劉備託孤根本就沒有試探諸葛亮的想法,完全出於真心。
-
3 # 五七桐
劉備信任法正魏延,定軍山斬夏侯就是法正的計謀,漢中太守則任命魏延,劉備討打攪屎棍東吳時,諸葛亮自然反對,但勸不住,還說若是孝直(法正)在就不會這樣,當然法正已經病死了,劉備說這話目的只是試探,諸葛亮可嚇死了,別忘了常山趙子龍也不是吃素的絕對會支援劉禪(長坂坡和截江救阿斗),就算諸葛亮敢,其他將領也不同意,再者天下人又會怎樣想諸葛亮,劉備的套路還是很深的
-
4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劉備戎馬一生,幾經沉浮,其奮鬥歷程之曲折絕倫堪稱三國諸侯之首,中國歷史上身世經歷能與其比肩的君主屈指可數,其心路歷程已經不能以一般的君王權術度之。白帝城託孤時“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一句話,換做歷史上任何一個君主,都有可能是試探,唯獨劉備不會。
不會因為劉備的人品,而是因為劉備所處的時勢。臣子篡位,依靠的從來不是名分,而是實力。如董卓、曹操及日後的司馬昭等權臣,皇帝從來沒有說出“君可自取”這樣的話,但該進九錫的進九錫,該篡位的篡位,這並不是早期帝王所能控制得了的。亂世之中稱王稱帝,弱肉強食,這一點劉備自己是最清楚的。
當時的蜀漢,荊州已失,關張黃等猛將已死,法正、馬良等後繼謀臣已亡,再加上夷陵之戰損失了四五萬兵馬(七十萬大軍是《三國演義》的演繹,歷史上夷陵之戰雙方兵力合計不超過二十萬),劉備何止丟失了北伐的資本——他甚至連立國的資本也所剩無已。
當時蜀國朝廷跟隨劉備的元老級人物老死病殘傷,剩下的大致分兩派:益州派是原劉璋部下,荊州派則是諸葛亮集團——劉備託孤的兩個大臣,也正是益州派的李嚴與荊州派的諸葛亮。如果算上單獨召見的趙雲,這就湊齊了三大派系。
而只有諸葛亮,有能力克復中原。國勢如此,劉備一死,劉禪對於整個朝廷的掌控力幾乎為零。可以說,劉備只能相信諸葛亮會中心輔佐劉禪——如果因為懷疑諸葛亮有異心而誅殺,劉禪遲早也是階下囚,所幸,諸葛亮忠心耿耿,於是成就了萬世君臣佳話。
回覆列表
我感覺其實劉備說的是肺腑之言,縱觀劉備一生,可以說前半生是在失敗中度過的,之後有了隆中對,有了孔明出山,才有了後半生的基業,他對孔明可以說的上是感激。要說他在關丶張之後最相信的也就是孔明瞭,這麼大的基業為了結義之情說放就放了,你說他還收買什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