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近墨者黑

    我曾經看過採訪于謙的父親影片。從說話的語氣來看。其實老爺子很理解郭德綱和于謙相聲中。而且於謙的父母對自己經常被郭德綱當“包袱”在段子中“擠兌”一事,二老的回答絕對不比相聲段子遜色。

    謙媽曾說過,“我們跟郭德綱沒有過深的接觸,不過我覺得他見到我們時,多少還是有點尷尬的”

    謙媽還說“就像于謙在採訪中說的那樣,他在舞臺上演出,就是一種角色扮演,是角色需要的。”“其實郭德綱這麼醜化我們,很多人都看不慣,不過,我們理解兒子,也只是他,我們這也算是為相聲藝術做出了貢獻和犧牲吧。”

    作為當事人,謙爸用一種不亞於郭德綱的調侃式的調侃迴應了此事,“于謙也是怕我們接受不了,總勸我們,不過我們還真到現場看了一次他們演出。本來於謙打算到了8點多就送我們走,可我和他媽一直看到了凌晨1點多,那天,我終於知道德雲社這種演出形式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了,那麼多白領和大學生去聽,在生活壓力和工作這麼大的當下,能開懷大笑一場,確實珍貴,因此,我對郭德綱那我開涮一事想的很開,我倒想有機會跟他認真談談,你拿我找樂,我還沒管你收費呢。”

    有這麼開明的二老,我只能在這裡祝他們二老長命百歲了。

  • 2 # 一名旅行狗

    郭德綱這樣說于謙的父親,應該是事先溝通好的,如果於謙的父親生氣不同意的話,這種表演形式也不會一直保留到現在了。

    “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這只是一個節目的表演需要,不可當真。

  • 3 # 使用者5876027390

    如果是雞腸小肚之人也許會生氣的,于謙的父母都是高知人員,又能理解兒子對這份職業的愛。定然很大肚的,這從以前的採訪二老的影片可以看出來。這正如郭德綱說的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這就如戲臺上是一樣,只是郭德綱的表演很逼真,所以把我們很容易帶到戲中。

  • 4 # 高能地帶

    聽過郭德綱相聲的人,肯定都會對於謙的父親有過很深刻的印象,在郭德綱的相聲中,郭德綱經常拿于謙的父親調侃,在郭德綱嘴中,于謙的父親的稱呼就有很多種,像大家熟悉的有“王老爺子”“愛新覺羅.筐”“於玉菊”等等。毫不客氣的說,于謙的父親在郭德綱的相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要說于謙的父親,首先要介紹下,于謙的父親,于謙的父親叫於莊敬,退休前曾是大港油田地質勘探老總,是油煉方面的專家。

    根據常理,如果一個人老是在公共場合去詆譭一個人,那麼這個人應該會很生氣,何況郭德綱的名氣那麼大,讓很多中國人都知道了于謙的父親,而於謙的父親對此卻有自己的看法,沒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生氣。

    對於郭德綱在相聲中的“詆譭”,于謙的父親是這麼回答的,郭德綱那他們找樂是相聲的需要,是虛構的,不過相聲很直觀,說的有鼻子有眼,就讓人覺得是真的,曾經有同事,打過電話,說郭德綱這麼損你們,以後我們不喜歡他了。不過我們對此很看得開,兒子于謙說相聲不容易,我們要支援,權當是為了相聲藝術做出貢獻和犧牲。

    于謙也是知道這麼拿老爺子開涮不好,于謙怕老兩口受不了,就一直阻止老兩口去現場聽相聲,不過兩個老人在2009年的時候去現場看過德雲社的演出,看過演出的兩位老人,沒有對郭德綱懷恨在心,而是驚訝於郭德綱現場受歡迎的程度,並調侃道:”有機會要找郭德綱談談,你拿我找樂,我還沒管你收費呢!”

  • 5 # 陽泉阿呆

    站在臺上的,是一名演員,需要他扮演什麼角色,就要全力以赴。當好人就要好到讓人流淚,當壞人就要壞到讓人切齒。站在臺上的于謙,已經不是于謙自己,而是于謙扮演的那個叫“捧哏”的演員。比如一個演員扮演的角色殺了人,演員表演又很到位,那我們會認為演員本人要判刑嗎?相聲就是一種表演形式,只不過演員只有兩個人,道具也只有兩張嘴,大家聽了,看了呵呵一笑,心情舒暢就可以了。難不成一個演員扮演的角色死了,演員還要到派出所銷戶不成。聽相聲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這種能力叫做“入戲”,要把演員看成他扮演的那個角色 ,否則,就不要聽相聲了,至少在聽相聲的方面智力該充電了!

  • 6 # 紫色調查

    一句話,自己願意就行。不管事先有沒有溝通,但總被別人用來開涮無下限,沒個好的心裡素質是不可能沒情緒的。郭老師的相聲確實不錯,但在這方面還是應該避免一些,記得在“非常了得”的節目裡,郭老師曾吐槽說:“我是公眾人物,你拍我可以,但我父母不是,你們去拍他們,這就不合適了。”我覺得道理是一樣的,于謙老師是說相聲的,拿他開涮行,他是幹這個的,但他父母不是,拿他父母開涮也不合適啊。相聲也許有特殊的地方,在這方面相互調侃不算冒犯,那就是另外一個情況了。

  • 7 # qzuser236827589

    老郭常巧妙的偷換概念。記者問過老郭為啥在相聲裡出現倫理哏,老拿于謙及其家人咂掛。老郭沒有回答為啥總說倫理哏,只解釋了為啥拿于謙及其家人咂掛。其實我們更應該讓老郭說清楚為什麼他的相聲這麼多倫理哏?個人覺得,倫理哏可以有,但這麼大角兒,不應該離不開捧哏的家人。

  • 8 #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郭德綱如果不拿于謙及其家人開刷,諷刺挖苦,他就無法說相聲了,所以于謙也沒有辦法。這就是郭德綱的相聲。紅塵情歌香,我是潘龍江。

  • 9 # 小的博君一樂

    郭德綱還老說:"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呢。

    老郭說于謙的父親也只是在臺上表演的時候說的。生活中肯定是畢恭畢敬的,還時常去拜訪呢。

    也只有老熟人才會這樣說的吧,老郭跟于謙合作那麼長時間了,革命友誼很堅定,所以說于謙的父親才不會不高興。

    你看到沒,德雲社也只有郭德綱才有資格說于謙的父親,其他人都沒有說過,其他人也只是調侃于謙。

    老郭說于謙的父親很有效果啊,不管郭德綱怎麼說大家都知道是說著玩的,又不會當真,而且還挺搞笑的。

    德雲社都是拿自己人和家人開涮,這樣又不會得罪人又有效果。

    只要私底下不會開這樣的玩笑,恭恭敬敬的有規有矩的就好了。

    你看于謙的個性就是很溫和,不與人爭,心胸豁達。

    所以他父親應該也是個心胸闊達,很溫和的人。

    于謙父親估計自己聽著也會樂的,不會因為臺上說他了就生氣的。

  • 10 # 韻蘭花卉

    郭德綱于謙作為目前相聲界最炙手可熱的一對黃金搭檔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歡,尤其是年輕人的追捧。從每次的演出就能看出來 真的是人山人海 座無虛席 在相聲界有這麼一句話叫做:臺上無大小 臺下立規矩。演員經常拿同行和身邊的朋友砸掛再正常不過了。郭德綱有一部相聲叫《我要上春晚》說的是:一群相聲演員各種方式登場,然後用車拉上一個逗哏的,他開口就是一句: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說的就是馮鞏。事後不僅沒有生氣,還誇郭德綱是一位很有天分的相聲演員。郭德綱曾在演出時就說過:調侃自己身邊的人會把觀眾短時間內帶到故事當中。更直觀的讓觀眾瞭解相聲的內容 所表達的事情。於老爺子也曾經說過不會去計較這些 都是為相聲創作。當然於老也調侃到 會找郭德綱要一筆費用的。最後也要感謝于謙及全家為相聲提供這麼多的素材 為相聲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祝德雲社越辦越紅火 也祝于謙父母健康長壽

  • 11 # 人在天涯看娛樂

    我覺得於謙的父親於老爺子不會生氣,其實于謙和郭德綱在臺上調侃的於老爺子,只是一個形象,並不是真的針對於謙的父親。而且於謙的父親應該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於老爺子也說過,在臺上被郭德綱調侃,就當作為相聲藝術服務了。

    從相聲藝術的特色來說,調侃搭檔或者是搭檔的家屬應該是一項特色。郭德綱在採訪也曾經說過,相聲不同於小品,沒有場景、人物和故事情節,所有的內容全靠兩個人在臺上用嘴表述出來,逗樂觀眾。如果你說的不形象不具體,很難帶領觀眾進入相聲的段子中,那只有就拿搭檔或者是搭檔的親屬來調侃,這樣就比較形象,觀眾也比較好接受。

    作為于謙的父親,在臺上被郭德綱調侃,有時候身份各異,有時候醜態百出,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逗觀眾一樂。這一點于謙的父親應該很清楚,作為對兒子事業的支援,對相聲事業的支援,於老爺子都可以接受這種調侃,對於郭德綱的各種插科打諢一笑而過。

    據說于謙是不贊同父親去現場聽相聲,因為怕父親受到刺激。但有一次於老爺子和老伴一起去德雲社聽相聲,看門的因為不認識於老爺子,就非讓於老爺子買票。於老爺子很生氣,大聲說到:“我是北京城赫赫有名的八大鐵帽子王--綠帽子王於老爺子,你敢收我的票嗎?叫郭德綱出來。”看門的一聽,恭恭敬敬的說了一句:王爺您請!

  • 12 # 再按三次退出

    我看到過一篇文章說郭德綱以前創作了600多段兒相聲。其中500段兒是于謙他們家的事兒,另100段兒是網上躉來的。

  • 13 # 影人新侃

    按照相聲的專業術語,這就是相聲裡的“現掛”和“砸掛”了。現掛就是根據現場發生的一些事情或者現場觀眾臨時逗出“包袱”(笑料),“砸掛”就是捧哏和逗哏的互相拆臺,相互戲謔對方,達到笑料的效果。郭德綱經常砸于謙他爸爸,這沒啥,因為這都是在下面說好的,一切都是為了“包袱”(笑料),當然最後于謙都會給縫圓了。

    如果笑料必須需要父母才能抖出來,郭德綱就是不拿于謙父親開玩笑,也必須得拿他的學生父母,比方說小鵬鵬,呵呵。再說如果郭德綱拿別人,即使是朋友父母抖包袱,沒有經過人家同意,肯定會惹人家不高興,這就得不償失了。還有現掛,就是根據于謙現場反應或者動作,臨時起意,來抖包袱,即使是罵人也沒關係。

    現掛對相聲演員基本功和閱歷的一種考驗。如果現不好就會惹來一頓臭罵,有時候還會揍你也不一定。所以現掛必須要求相聲演員反應機敏,現的好就是笑料,現不好就是禍事。一般的相聲演員都是老老實實按照事先排練好的來,現掛都非常小心的。郭德綱就可以做到現掛,而且還能讓對方高興不生氣,這就是功力。

  • 14 # 伊春美食美客

    于謙老師四大隱私,抽菸喝酒燙頭,還有一個頑皮的老爸。這成為郭德綱調侃的段子裡經常出現的四個包袱,經常逗的是滿堂大笑。並博觀眾們的陣陣喝彩!郭德綱和于謙兒你一路走來,把德雲社這個大舞臺 ,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培養起來。現今已有成為全國最有名的相聲團體。郭德綱和于謙兒也成為了,相聲界最大的腕兒。雖然過的剛總拿于謙兒家的老爺子開玩笑。但郭德綱還是很尊重於老爺子,據瞭解,每年郭德綱過年的時候都要去。于謙老父親家拜訪。于謙的父親是一個,大型國有企業的總工,作為一名高階的知識分子,于謙兒的爸爸還是很支援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事業。對他們拿自己說事,還是很理解的。所以說不存在惹生氣的事兒。只是想提醒郭德綱一句每年再去看老爺子的時候多拿一些禮物吧。

  • 15 # 電影基本法

    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于謙父親並不會生氣!

    我們知道,這屬於傳統相聲的風格——“砸掛”!就是純屬逗人一樂,當然這個“砸掛”物件也不是隨隨便便能選的,首先他得同意他得能接受這事,一般不是相聲行業的未必就能接受這事!畢竟普通人臉皮薄點不是?其次他得是熟人,不熟能開這玩笑嗎?

    說之前那是肯定要先通氣,要不然任誰說你老爸你都必須得生氣,是不?

    相聲本身的精髓就是三分捧七分逗,“砸掛”就是逗的一種,這關鍵的地方改在於逗的尺寸,尺寸不對,再好的相聲包袱你都得糊!所以這尺寸如何,那必須得是事先精心掂量的!

    不要看著郭德綱于謙臺上看似隨意輕鬆好似張口就來,那事先都是演練好多遍了,什麼時候觀眾會笑事先都得掌握好!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紅,這並非一句虛話,看著很隨意的東西底下都是花了好多功夫的,你以為那些玩笑都是臨時起意隨隨便便開的?並不是!

    相聲臺上就兩人,郭德綱就是主,不適合拿他自己身邊人開玩笑,最合適的物件就是于謙的朋友或者家人!

    當然這東西也得把握好尺寸,這和于謙捧哏的水平也很有關係,這個把握不好度也確實容易出問題,而於謙的作用就在於在郭德綱剎不住車的時候把他拉回來!

    對於這事,于謙父親的態度就是“我得和郭德綱這小子談談,你拿我找樂,我還沒管你收費呢?”!

    當然了,這是一句玩笑話,于謙老爺子是高階知識分子,但對這事看的很開,這些事他也沒放在心上,也很支援于謙和郭德綱的事業!在此讓我們向這位可愛的老爺子致敬!

  • 16 # 靖逸軒主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藝人講究,臺上坐戲,臺下做人。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雖然相聲藝術的表演方式與電影、電視劇、話劇的舞臺表演方式不同,但歸根結底它還是在表演。是在演繹一個故事,一個劇情,也就是說舞臺上的郭德綱于謙只是在演戲,演的是舞臺上的郭德綱與于謙。

    提到郭德綱與于謙的相聲,就不得不提倫理哏。其實歷史上,很多相聲名家都使用過“倫理哏”,只要使用的手法和功力達到一定的水準,觀眾一點兒都感覺不到低俗也不會反感。前輩名家們往往是用語言巧妙編織一段“劇情”,把觀眾帶到情境中,最後透過語言上的邏輯錯誤或者歧義或者諧音,讓對方在無形中吃了輩分上的虧。換句話說,殺人於無形之間。這才是高手。郭德綱與于謙的作品大多數就屬於這種情況。

    相聲這個藝術形式的表演方式比較特殊,不化妝,不使用佈景道具,不要求角色適配。所有的劇情都靠相聲演員的嘴來營造,戲中情節也都是靠演員的語言來演繹。 所以,當你在欣賞相聲表演時,一定要明白,他們只不過是在演戲,觀眾只要能分清檯上和臺下,戲裡和戲外就能愉快的欣賞相聲了!

    綱絲都知道,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有很多身份,世襲綠帽子王,把井造成煙囪的包工頭;酷愛大腸刺身的富家翁;八大胡同的董事長等等,給觀眾們帶去了數不盡的歡笑。于謙是出了名的孝子,所以不敢讓父母看現場演出,怕兩位老人接受不了。但據說二老倒是看得很開,認為于謙這是在為相聲藝術獻身。而且在2009年的德雲社封箱的時候,二老還專門去了一次現場。于謙的父親表示挺喜歡現場的氛圍,在這麼大的社會壓力下,能夠開懷大笑一次不容易,難怪有這麼多人喜歡。

  • 17 # 再也回不到以前

    很多個晚上,我是聽著二位老哥的相聲進入夢想的!

    做為捧哏,于謙理所當然的成了被郭德綱調侃的物件,比如於謙的父親、夫人、孩子……,樓主問于謙會不會生氣,當然不會生氣,舞臺上的話都是臺詞,兩人的每一句臺詞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買了票的觀眾和未買票的觀眾。

    話說前些年,某小品王和自己的黃金搭檔都無情的分手了,而郭德綱和于謙二人依然配合的十分默契,也沒有關於二人不合的謠言,哪怕曾經的愛徒離開郭德綱自立門戶,但是于謙和郭德綱依然配合的很友善。

    最喜歡那句,過了十二點,說點電視臺不讓播的,話說于謙……

  • 18 # 鐵鍬看看

    郭德綱于謙首先想到的是相聲,相聲是一種表演形式,好像隨著郭德綱的名聲大起,相聲的關注度也高了起來,近兩年最常聽的相聲就是郭德綱、于謙組合及岳雲鵬、孫越組合的相聲,那麼什麼是相聲,相聲是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

    聽相聲的時候,尤其岳雲鵬和孫越說相聲是,往往都是張著嘴聽下來的,笑點太多;就像郭德綱老說于謙的父親,于謙的父親會生氣嗎?相信郭德綱在說于謙父親時,肯定有笑點,在相聲界說它為“包袱”,“包袱”是個形象化的比喻詞,它實際上指的是相聲中喜劇性矛盾醞釀、發展的一個過程,所謂的“三翻四抖”,則是相聲包袱常採用的結構。其中“三翻”是指對矛盾假象反覆進行渲染和強調;“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後揭露矛盾的真相;這就是相聲表演形式的內涵,再深入點,“包袱”怎麼來,一般列入“逗”的技法之中,“逗”即“逗哏”,逗出令人發笑的效果,代指負責逗哏的演員,還有“捧哏”,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那麼常聽相聲的人應給知道郭德綱、于謙組合及岳雲鵬、孫越組合誰是“逗哏”,誰是“捧哏”!

    瞭解了相聲的表演形式,那麼再說一說這個問題,答案是:不會生氣,因為表演形式就是這樣。

    舉例,近兩年某臺有一檔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有一季是郭德綱主持,岳雲鵬孫越表演,但岳雲鵬之前不知道是他師傅主持,本來已經準備好了,當知道是他師傅主持時,他臨時改了包袱(節目中自己表述的),結果表演是全是關於他師傅的段子,郭德綱在臺上的那個表情,著實挺可愛,滿滿的全是笑點;還有岳雲鵬說孫越父親等,都是笑點。

    常人看著像是哥倆在開玩笑,實際不是,其實是表演形式!

    岳雲鵬自己也說: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作為相聲演員,這點很重要,意思是不論臺上怎麼怎麼樣說,臺下該是怎麼樣還的怎麼樣!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知之處望指正!

  • 19 # 網遊魅力達人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郭德綱有句話,說自己的相聲中郭德綱只佔20%,其他的都是于謙,于謙的父親和家人。雖然對於外行人來說,總是貶損一個人確實有些不厚道,但是這就是捧哏演員的工作,理不歪笑不來。既然選擇了捧哏,掙的就是這份錢,我懷疑沒準于謙老師內心還有點受虐傾向呢,哈哈。

    言歸正傳,于謙老師的父親真的也也不會生氣,而且也去過小劇場聽過相聲。當然,事先,郭德綱也極力勸阻,怕老人家生氣,但是老人家不但沒有生氣,還很詼諧的討要賠償呢!但是話說回來,郭德綱的相聲確實有很多搞笑的故事,強加在於謙老師的父親身上,其實也是為了養家餬口。對口相聲,為了能讓觀眾快速的進入故事,迫不得已的選擇這種方式。郭德綱在逗哏之前,就是站在桌子裡面的捧哏演員,也經常本人調侃,只是調侃的水平和郭德綱差了很多,也沒有能讓相聲活躍起來!

    相聲其實是語言的藝術,杜撰和誇張是必須有的,為了能給人帶來快樂。如果把這些太當真,那你就輸了!還有就是,于謙老師被郭德綱在臺上擠兌,大家沒有嫌棄于謙老師,反而越來越喜歡他了!我覺得過程很艱苦,但是結果是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芙蓉鳥幾天下一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