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憶思苦甜
-
2 # 菲菲飛兒
每當清明節來臨之際,父母親的音容笑貌有如情感電影,往事一幕一幕一段一段,清清晰晰地映入我的眼簾,心陣陣的隱痛,淚水止不住的往外湧,站在涼臺上,望著皎潔的月光和零零碎碎的星皇,我在尋找那兩顆靠得最近的星,那一定是我的父母親!我的爸爸是個南下幹部,標準的北方男子漢,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帥哥一個,說《紅樓夢》真是他的一絕,毛澤東的詩出口就來!媽媽是一位商人的女兒,典型的南方美女,為了愛,媽媽衝破重重阻力與爸爸結合在了一起,真的不容易,因為外公外婆堅決不同意媽媽嫁一位軍人,必須門當戶口嫁資本家的兒子,而媽媽堅決不從。這就是愛,恆古不變的愛!爸媽的結婚照好美好美!媽媽穿著流行的列寧裝,頭上扎兩根長長的麻花辮映著白晰的鵝蛋臉,笑得像花一樣漂亮,爸爸身著軍裝內著白襯衫,帥氣逼人!他們的照片他們的愛情故事好聽好看好感人!願爸媽在天堂一樣的幸福快樂,來生我還要做你們的女兒!
-
3 # 潮花喜拾
英雄淚
每次看到鍾南山院士的這張照片,就會淚目。照片中老人家也落下了英雄淚。從非典到疫情,鍾老兩度掛帥出征,他是那樣義無反顧,從他堅毅的眼神中看到了戰勝瘟疫的力量。全國性的瘟疫從華佗無奈小蟲何,到兩次瘟疫間隔了近半個世紀!當發生瘟疫的時候,在生死考驗面前,偉大的黨領導偉大的民族,奮力抗爭,頂住了大考,交出了讓全國人民滿意的答卷。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英雄氣概。也向全世界宣佈了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間英雄輩出,鍾南山就是英雄的代名詞!向英雄致敬!
-
4 # 多彩人生心理發展之謎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凡正常的人都有同樣的情感反應:看著英雄舉著炸藥包炸燬敵人碉堡;看著英雄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槍口;看著領袖穿著破爛的拖鞋、吃著菜根,手腳浮腫;聽著“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電影和照片,都會落淚。但那只是看到了、聽到了後的感同身受,產生的感情共鳴。
而一般老百姓經常看到的是,為母親的離世落淚。可能有照片,但更多的是留在心裡的記憶。從小到大母親味道、母親飯菜、母親寬容,都會無休止的回放。或許都是些雞毛蒜皮,但就是因為這些小事,無人能替代,無人能做到。所以記憶才越來越清晰。
為母親落淚,更多的是虧欠。還記得小時候,那又髒又醜又臭的自己,在母親眼裡都是美的。冬天她能把你冰冷的雙腳放在自己的懷裡捂熱,夏天她能扇著涼扇,看著你入睡;
你長大了、走遠了,她想的是你吃得好不好,身體好不好,有沒有受人欺負。把“兒走千里母擔憂”表現得淋漓盡致。
即使老了,在母親眼裡仍然是她的孩子。記得前不久有一個影片,上演的是一位90歲的老太婆參加喜酒宴,她偷偷地抓了幾顆糖果,揣在兜裡,回家後她把糖果給兒子吃。兒子多大了,60多歲了啊!
在地震災區,面對天崩地裂,母親用自己的身軀護著孩子,捨去自己生命也要保護孩子生命。這些照片、這些鏡頭,無需重看,也無需重演,她都會深深地埋在人們的心裡。
尤其是,母親的恩可以不報,欠母親的債可以不換。母親為兒女可以一夜白頭,母親在子女心裡,她就是母親。
-
5 # 愛吃肉的Amy
有落淚,但相比感動,大概更多的是心酸。給大家分享一組戰爭時期的紀實攝影。
紀實攝影在隨後的西班牙內戰和二戰中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出生入死的戰地攝影師們,讓普通民眾能第一時間在報刊雜誌上看到戰爭的程序和細節。
攝影是鮮活的,籠統沉默的文字敘述被擺脫,成為直擊眼球具有張力的圖片,在影象中,戰爭彷彿不是帝國的博弈,政治的交鋒,而匯聚到一個又一個離我們很近很近的人,往往對於努力活下去的生命,人的情緒才能被猛烈觸動,這或許也是攝影的魅力。
(圖片源於網路)
-
6 # 平淡1234
我家有一張全家福,它不是在照像館照的,那是姐姐用手機照的,老爸,老媽在中間,我們三姐弟及我們的伴侶和孩子。本來平日裡都忙,2018年春節,好不容易一家人聚到一起。有時不是缺這個少那個,這次最全,四個孩子聰明靈俐可下到一起,可忙著過年,忘記了去照像館,一家十二口人就擠到一起,用自拍杆好不容易一家人聚一起照了一張全家福,姿態各異,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記錄下一家最和諧的畫面,可老爸就在這一年的七月初四離開了我們,一家人,少了一口,每每拿起這場照片,總能想起那一家人在一起的畫面,每一次都會淚目。
-
7 # 0大木瓜0
當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告急時,全國英勇的醫療衛士,紛紛從各地風馳電掣地趕赴過去。當一輛輛滿載醫療勇士的救護車,在呼嘯的警車護送下呼嘯而過,我們深受感動,熱淚盈眶,默默為英雄們致敬。
頃刻,想起了一首歌頌當年中越自衛反擊戰英勇戰士的頌歌《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懷/也許我長眠/再不能醒來/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脈。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裡有我們付出的愛/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裡有我們付出的愛。
此刻,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片,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成為一生永遠抹不去的記憶。
-
8 # 杭州青年
基於場景下的場境會讓人感動,比如春運返鄉各大車站內的畫面,比如春節過後的返程務工與家人的惜別的畫面,比如結婚禮堂上的溫馨熱鬧畫面,比如交通事故中各種救人的畫面等等,不管你有沒有在經歷或經歷過,但從內心深處你會有種感同身受的感覺,這種感覺對映你的大腦,會讓你感動。
-
9 # 今說貴州事
我家附近有一個70多歲的老奶奶,每天都要揹著自己炒的瓜子去街上賣,老奶奶的背已經非常的駝了,走路非常吃力,每天還起早貪黑的,作為我們年輕的子女,要關愛老人,照顧老人,讓她們在逝去的時間裡舒服,安心的過完自己的餘生,這也是作為子女應該盡的孝心。
-
10 # 山野青揚
記得小時候父親拉著木板車,車上還裝著從田間收穫的玉米天還下著雨,走在田間泥濘的小路上,這個畫面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
11 # 汪小波攝影
讓我感動的,去年我們自駕車從四川稻城去瀘沽湖的路上,途中剛好學校放學,一群小學生,大楷四五個,像我們的車敬禮,挺感動他們的行為,在這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們的行為感人。
-
12 # 莽瞪兒
讓我映像最深刻的還屬於08年汶川大地震所拍攝的影片和照片,看後淚流滿面,領略了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災害有多大。相信全國十幾億人,看後流淚的應該不計其數吧。
-
13 # 王才龍攝影
當我看過1937年,日軍進佔南京城。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道的大規模屠殺的影片和照片,流下的眼淚刻記於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所拍攝的影片和圖片,看了大哭,淚流滿面。心裡說道:汶川人雄起來,華人雄起來!
-
14 # 遼瀋影像
那些有故事令人感動的照片,印象最深的是解海龍老師作品《大眼睛》,他用相機記錄貧困地區孩子的教育狀況。他用照片替農村孩子爭取受教育的權利,用照片改變了貧困孩子的命運,“大眼睛”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標誌,推動了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
-
15 # 曉建82
八十年代初,駐守在祖國西南邊陲的前線士兵,為保衛祖國領土的完整和邊境人民的生活安寧。這些年輕計程車兵當年只有23歲左右,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在陣地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他們的豪邁誓言是: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這些感人的照片讓我落淚了!
-
16 # 夜色熒火蟲
有一些相片會讓人落淚,如:
一,反映底層人物的相片,如農民工、普通打工仔,街頭小販,卑微而快樂地活著。看著讓人心酸。
二,溫情畫面,在不結意間的真情流露,看完後才知人性有那麼美好。
三,反映受苦難的兒童照片,明亮的眼睛和悲慘的現實,引起巨大的反差,讓人心痛。
四,生離死別的相片,因為人只能活一次。
五,戀人離別的相片,那種絕望和無奈和不捨,讓人柔腸寸斷。
六,大災難時的相片,在無情的大自然面前,我們多麼渺小無助。
-
17 # 亂冒皮皮
看見自己老父親的照片時,每每都會偷偷流淚,父親非正常死亡,自從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來,也沒機會多見幾次面,孫子剛出生還沒見到就離開了,想起來就特別難受,一生的遺憾,一生的痛,所以勸誡大家乘著父母健在,多見面多孝順父母,不然會是一生的痛,永遠無法忘懷!
-
18 # huilong950
1993年,蘇丹大饑荒時的那張經典影像:飢餓而無力的小女孩和禿鷲,作者是南非攝影記者凱文·卡特(Kevin Carter)。名為《飢餓的蘇丹》的這張照片在紐約時報發表後激起強烈反響,一方面引起了國際輿論對蘇丹饑荒和蘇丹內亂的關注,另一方面,不少人譴責卡特殘忍,沒有放下相機去救小女孩。這張照片獲得普利策獎之後不久,凱文卡特自殺。
悲情的拍照經歷,人性的掙扎與徘徊
1993年,卡特和西爾瓦一起趕到北部邊界去拍攝遍地餓孚的蘇丹的叛亂活動。當飛機一降落在伊阿德村,卡特馬上著手拍攝那些饑民。為了讓自己從成堆的快要餓死的人的悲慘景象中放鬆一下,他走進了灌木叢。這時他聽到了一聲微弱的哭泣,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食品發放中心爬行。正當他蹲下來拍照時,一隻大鷹落在鏡頭裡面。卡特小心翼翼地選好角度,儘可能不讓那隻鷹受驚。後來他說,他在那兒等了20分鐘,希望那隻鷹能展開翅膀。拍完照片後,卡特趕走了大鷹。注視著小女孩繼續蹣跚而行。然後坐在樹下,點起一支菸,念著上帝的名字放聲慟哭。西爾瓦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卡特不停地嘟嚷著想要擁抱他的女兒。
凱文·卡特之死
1994年7月27日凱文·卡特在他的小貨車內是自殺身亡,終年33歲。那時候他最好的朋友在一次攝影任務中死亡,生活窮困潦倒,批評的聲音步步緊逼,災難的慘象在頭腦中揮之不去,加之他的作品給他帶來的道德良心的譴責,他終於不堪重負的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的遺書充溢著惡夢般的囈語。他極力想寫下自己的一 生,分析自己的性格,還要解釋、道歉。在從紐約回來後,他寫到:“心情惡劣,沒有電話……沒有付房租的錢……錢!!!我被鮮明的殺人、屍體、憤怒、痛苦、飢餓、受傷的兒童、快樂的瘋子的記憶糾纏不休,總是警察、總是屠夫……”
下面就是《飢餓的蘇丹》
-
19 # 浠水金牌網路
朱憲明老師的《民以食為天》,解海龍老師的《大眼睛》,宋剛明老師的《戒毒女》以及反映大涼山貧困少兒的攝影作品都曾讓我感動落淚。
回覆列表
46歲農民戴師傅揹著82歲母親進城打工養家,妻子嫌家窮18年前離家而去,戴師傅獨自照顧癱瘓母親14年,還要給讀高中的女兒供學費住宿費。
一個朝鮮老人送別韓國的兄弟,此去一別,便是永別。
一隻母猴抱著死去的孩子哀嚎
唐山大地震中的一個前段,所有的親人死於地震,留下孤苦伶仃的孩子。
20歲的張有波上網查到他已經被南京東南大學錄取,通知書一週前已寄出。當天,他身患絕症的母親為了不拖累孩子上大學,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