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美生活在北京
-
2 # 香水日記
孩子寵成廢物的孩子,家長不後悔才怪,怪就怪在,家長還覺得自己很冤枉,我這麼寵孩子,孩子還是這麼個不理解,不懂得感恩,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寵孩子要寵在點上,盲目的寵愛,沒有分寸慣著,讓孩子分不清是非觀點,扭曲了孩子的世界觀,最終釀出的苦酒只能自己喝。
-
3 # DREAM物語
把孩子寵成了廢物,那些父母有的恐怕不僅僅只有後悔,應該還有心痛吧。我想即使再來一次,他們仍然會作出同一個選擇,畢竟愛在那裡。
父母心都一樣,只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給孩子,哪裡知道愛過了頭就變成了溺愛,過分的溺愛讓孩子變得自私,甚至有的小孩脾氣因此變得暴躁,對父母頤氣指使,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要得到手,得不到就跟父母大吵大鬧。
這還是小時候,若不嚴加管教,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等到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識,再加上青春期叛逆就更加難以管教,如果容易的話也不會有那麼多“中國式巨嬰”的出現了。
我曾看過一段影片,影片的內容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只有一個兒子,對他格外溺愛,他們家境差,那位母親為了滿足孩子一切要求身兼數職,常年的辛勞讓她的身體逐漸衰弱,還未到四十的她外表看起來與六十多歲無異,但她兒子從來不會過問一句。
後來那位媽媽某天清晨到了極限,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兒子踹門而進,吼住著質問他媽媽怎麼還不起來做飯,女人一臉絕望,拖著病弱的身子爬起來為兒子做了最後一頓飯,然後躺在床上再也沒有醒過來。兒子打遊戲到了下午,肚子很餓就去他媽媽的屋子裡找人做飯,結果發現媽媽已經死了,思考許久之後,他發現還是在母親肚子裡的那十個月最舒服,不用為吃喝煩惱,所以他拿來剪刀,劃開媽媽的肚子鑽了進去,迴歸原始。
這樣的悲劇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放在現實社會也是一樣,只不過不是最嚴重的,想必大家都聽到過類似“12歲孩子殘忍殺害母親”之類的新聞吧,就是因為父母們用錯了方式去愛孩子,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疼愛孩子是每位父母的天性,但是也要有個度,不要讓疼愛變成溺愛,過度的愛只會使愛變質。
-
4 # 平安幸運10
現在,在教育孩子方面值得深思的大學問?是寵著慣著?還是管教約束呢?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庭,無論是父母還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會說是後者,但在現實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確是前者的做法…
下面舉一個現實的例子,一個家庭從父輩就是獨苗,獨苗娶妻生子,生了兩個男孩,孩子的父親就是在他父母寵著慣著環境中長大的,他的兩個兒子也很自然在寵著慣著環境中成長…早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一年一個樣…兩個孩子長大後無法自已生存,老大娶個傻媳份,老二在外說是有媳份,誰也沒見著…現在父母有病沒人管不算還外債如山…這是真實的故事。
現在的例子和先前不一樣,物質豐富,獨生子,什麼“大少年"和"二爺"之類…
清醒吧!醒悟吧!把孩子培養成人!有用之人!
-
5 # 蘋果樂趣園
作為父母,寵溺孩子的心理當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誰又能真的狠下心來打罵批評,有時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畢竟是親骨肉怎能做到不寵不溺?不過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為了孩子的將來,作父母的有時還真的必須恨下心來理性一點,適當地寵愛孩子是應該,但不能過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無原則的過度寵溺,對孩子有百害無一利,對此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所以家長們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不成器了才後悔莫及。
-
6 # 柔柔小米妞
我家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幼兒園大班之前一直是爺爺奶奶的管,驕縱蠻橫。一天我發現孩子什麼都不怕,也很不服管,有什麼事就去找爺爺奶奶,老兩口總是說孩子還小,不用這麼嚴格,大了自然就好了。但我不這麼認為,當即和孩爸商量,累也要自己帶,不能再這麼寵著慣著了,讓爺爺奶奶回家,不參與我們的教育(這樣可以減少矛盾)。起初孩子也鬧,我們不理她,也慢慢的也知道沒有人再護著她了,也變的聽話了,連老師也考獎她越來越好了。也是不想讓孩子長大後,變成廢物!
-
7 # 心悅心靈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的個人建議
寵愛自己的孩子是每個父母本能的反應
只是這個寵和慣要如何來定義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解釋
比如順著孩子的脾氣
比如對孩子千呼百應
個人覺得孩子正常的需求我們是可以合理的給與的,只是我們應該控制一個”度”
比如我兒子鬧了一個多月想要吃冰淇淋,他每次索要我都是認真的給他講解各種道理
可因為孩子特別想要,所以他基本每個星期都會向我提出一次,每次我都是耐心的解釋
可是這個星期已經是他第四次提出要吃冰淇淋的需求
而且每次他都有認真的做好我說的所有事情,所以這週末放學我就給他買了
雖然嘴巴凍得快要冰了,也是滿臉的笑容。看的出來他的滿足與幸福
但為此我也被姐妹們罵了
說我是個傻媽媽,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
說這樣慣孩子遲早會出問題的
所以關於這個問題
個人覺得,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不給他講清楚道理的
這樣的慣和寵肯定會出問題,家長也會後悔的
因為寵慣出來的孩子是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分享。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心理缺陷的
因此家長們不應該無條件的寵慣自己的孩子
這樣是對他們負責。畢竟我們不可能陪他們一生
-
8 # 提米媽媽
大家都說,父母越全能,孩子越無能。如果父母把孩子慣到自己後悔的那天,恐怕再想改變就為時已晚了。
這種情況在中國式的家庭裡面並不少見,獨生子女家庭更多。出生在60年代的父母自己小時候吃的苦比較多,自己成家時又趕上計劃生育,所以家裡唯一的一個孩子成了掌中寶。啃老族也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發展得越來越壯大……父母們把自己的孩子帶大,接著又繼續帶孩子的孩子……有時候父母付出的努力,看起來更像個無償(甚至是需要拿自己的退休工資繼續付出)的保姆。
雖然背後是愛,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愛太盲目。父母終將有老去的一天,我們應該為孩子考慮,假如自己有一天不幸離世,孩子們是否能靠自己過好這一生。
父母和孩子應該保持親密關係沒錯,但一定要與溺愛區分開。我們可以給孩子愛,給孩子信任,但不是變成“直升機父母”,隨時降落到孩子身邊為他排憂解難。真正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受挫了之後,能回到家得到鼓勵和支援,跌倒了再一次自己爬起來。而不是再孩子每次受挫時,衝過去抱起他,為他排除一切障礙。
因為終有一天,他再次摔倒時,發現父母已不再,而他可能早已喪失了自己爬起來的能力……
-
9 # homework
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般來說,這樣的父母肯定會後悔,因為他們到了一定年齡後,周圍的親戚朋友或者同事,談論的話題大多都圍繞著孩子的家庭、工作等內容,人比人氣死人,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那麼優秀,自己的孩子咋就那麼差,在他們的內心深入必定會覺得自己當年要是如何如何該多好,也不至於現在這樣,我就親耳聽到這樣的話,這給我很大的觸動,兩鬢已經斑白的父母,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們內心真的是後悔了,但是令我費解的是,他們不願意給孩子道歉,或許是這樣的話題太過沉重,也可能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是沒有錯的。
後悔歸後悔,承認不承認是另外一回事兒。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80、90後父母們大多數很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很少溺愛孩子了。
-
10 # Ly微風
我覺得既然開始要孩子了,就要好好教,並且要有能力養,至少讓他吃的飽穿得暖,但不能慣著,對他好應該有個度,很多父母之所以對孩子溺愛,是因為自己小時候過得不怎麼樣,想在自孩子身上彌補,父母首先應該先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有能力精力照顧孩子,什麼叫慣著?就是在他吃飽穿暖的時候它要什麼給什麼,既然提了些問題,或看著問題的人,應該是想好好教育孩子的,在這裡我就更深的說一下,作為父母要明白什麼事還做什麼不該做,這是很難的,什麼叫慣著?首先得照顧好自己,不要讓自己的丟失感彌補在孩子身上,實際上大部分人並沒有達到優生優育的狀態,生出的孩子品格素養並不達標,結婚生子並不是年齡到了就應該這樣,而是看你有沒有這能力和條件,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或者是什麼不孝,父母之命不敢違背,那都是騙人的,事實證明人只要不想什麼都是浮雲。
-
11 # 使用者向馨
任何事情有因就會有果,當果應驗在父母身上的時候,她們肯定是會後悔的,但,後悔有用嗎?人生不能重來,所以,還沒有做父母的和將要做父母的,可以多學習多借鑑,最好父母,教育好孩子,這一生才是贏家!
-
12 # Betty冰冰
當然會後悔啊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位老師,孩子成為了廢物,肯定和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
雖然說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得有原則理性的去愛自己的孩子,不能變成溺愛
我身邊就有個例子
我有個表弟,從小他的父母就寵著慣著他,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父母都會盡力去滿足他,導致了他長大了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聽我媽說有好幾次,因為他媽媽沒有滿足他的要求,翻臉離家出走
他上學那會兒,成績自然也是不好的,幾乎每門課都是個位數,整天無所事事,經常偷偷逃課,還一直問他父母要錢,撒謊說去輔導班
就這樣他媽媽還一直愛護他,每天在他放學前都會準備豐盛的晚餐等著他,甚至還給他報了一些補習班想抓一下他的成績
後來因為成績太差,學校也不知道該給他填哪個志願,後來還好家裡有人認識,就讓他去了一所普通的中專讀書
第二年中專上完去面試實習,結果學校推薦的幾家單位都不要他,他也無所謂,甚至自我感覺很好,也沒有想辦法去外面找新單位,現在成為了啃老族,天天在家待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真的成為了一個廢物,他的媽媽現在很後悔
父母的教育形式,一大半決定了以後孩子的人生,單純一味遷就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要正確的去愛,把愛的方式改變一下,說不定能讓孩子未來的路走的更好!
-
13 # 薛秀芬2
我覺得孩子從小就得教育孩子明理按照《弟子規》《三字經》去做準沒錯!老輩人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點都不錯!從小養成好習慣!學會吃虧、吃苦、吃言語!即使孩子不成材!也必須成人!慣子如殺子,吃苦頭的是爹媽!有因就有果,這是不變的真理!
-
14 # 朗朗陽陽媽
當然會後悔,後悔自己沒有當初逼孩子一把,如果自己當初不那麼慣著孩子或許孩子的就會有不一樣的生活,或許有更精彩的人生。
-
15 # zhonghua
後悔那是自然的,家長都盼著自己的孩子成才,一旦成了廢物,後悔就墨跡了,教育孩子要從小做起,大人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好好學習,長知識,長見識,有修養,有眼光,有素質,這樣長大以後才能成國家的棟樑。
-
16 # 良田美池
肯定後悔!
一個人最大的缺德就是沒把孩子培養成才!
這種現也是傳統文化缺失的結果。
一個家庭就是一棵樹,老人是樹根,父母是樹幹,孩子是果實枝葉。澆水應該往樹根澆,現在搞反了,倒過來了,孩子成了皇帝,頭上頂著全是大人,不得壓死呀?
做父母要讓孩子七分崇拜三分敬畏就成功了。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
回覆列表
謝邀。肯定後悔。父母的格局和理念是孩子未來的前途推助力,孩子的未來是父母老年生活的幸福劑。把控教育好孩子,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生活觀,價值觀,生存的能力和社會價值,我認為比自己的工作事業,財富積累更加重要,因為一個不成器足以毀掉做父母的老年的幸福生活。父母們一定要努力,千萬別培養一個肌無力的孩子,那不只是對孩子不負責任,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