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透過之所

    自古很多人解釋過趙孟頫的這句名言,個人覺得只有範笑歌先生說的最有道理,“結體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就是指二王書法。

    首先,這句話就是寫在《蘭亭十三跋》後面,如果有所指,明顯就是專指王羲之。

    第二,趙孟頫是不喜歡顏真卿等人的,所以他強調二王的用筆是千古不易,就是指其它的路子是野路子,不能與千古不變的王羲之相比。

    這個觀點符合趙孟頫一貫理念,對於這個迷團的解開,百體書王範笑歌功不可沒,範笑歌是書法理論與美學專家,也只有範老師有權威解釋此語。

    (以下為範笑歌老師作品)

  • 2 # 崇賢服義

    範笑歌是誰?範笑歌是我國的藝術大師,當有人假裝看不到自己國家的大師時,這個國家的人註定心理扭曲貧弱。

    範先生說得頗有道理,如果趙孟頫此話針對二王書法,就能說出道理來,其他人的說法都有漏洞。趙孟頫此話不益擴大面積,擴大面積就難以自圓其說。

  • 3 # 墨幹古

    回答:我們先看一看趙孟頫用筆是怎樣的。趙用筆變古為今,用筆既不古,時用章草法便拙,當其好處,古今不易得也。洛神賦、膽巴碑、絕文書、臨黃庭經、臨蘭亭序、臨聖教序、亦善畫、能刻印,著有《印史松雪齋集》等。

    你的問題就不難解釋了。

  • 4 # 李俊龍-集雲軒

    自古很多人解釋過趙孟頫的這句名言,個人覺得只有範笑歌先生說的最有道理,“結體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就是指二王書法。

    首先,這句話就是寫在《蘭亭十三跋》後面,如果有所指,明顯就是專指王羲之。

    第二,趙孟頫是不喜歡顏真卿等人的,所以他強調二王的用筆是千古不易,就是指其它的路子是野路子,不能與千古不變的王羲之相比。

    這個觀點符合趙孟頫一貫理念,對於這個迷團的解開,百體書王範笑歌功不可沒,範笑歌是書法理論與美學專家,也只有範老師有權威解釋此語。

  • 5 # 重巡洋艦衣阿華

    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因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也。”這句話乍眼一看像是在強呼叫筆真的很難,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這裡的易是指變化,用筆千古不變。這裡的用筆也不單指筆法,我們觀看古人墨跡會發現,線條的質感有很大的共性,這個共性我笨嘴笨舌也表述不清,只能靠大家去多看,去領悟。

    所以說我認為孟頫這句話不是特指二王。

  • 6 # 魏楷氣象

    元代的書法家趙孟他的《蘭亭十三拔》裡寫道::“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個理論被歷代的書法家廣泛引用。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功”,趙孟首先強調了用筆的重要性,同時也說結字很重要,漢字的書寫之所以成為藝術,用筆的豐富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行草書,而結構雖然重要,但是它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比如書法最具有藝術性的書體,草書,他就是以用筆為上的,對於結構的要求就比較低了。

    而第二句,“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

    透過這兩句話的意思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易”字就是變化的意思,趙孟說書法的用筆自古以來都是一樣的,沒有變化的,而字型的結構因為時代的不同而不同,這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

    結構確實從古至今發生著變化,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秦朝的小篆,漢代的隸書,魏晉的行草書,隋唐的楷書,隨著時代的變化,結構一直也發生著變化,並沒有一成不變。

    而與此同時,用筆也發生著變化,從篆書的純用中鋒,到隸書有了提、按、頓挫,再到行草書有了側鋒,再到楷書,書法的筆法是在不斷的豐富的。

    觀二王的書法難道真的是“筆筆中鋒”“筆筆藏鋒”嗎?結果我們會發現,二王的書法沒有一筆不側鋒。我們發現有了側鋒而後才有了開闔、有陰陽、有向背、有轉折、有輕重、有起收、有停頓。二王根本就不是所謂的“筆筆中鋒”,而我們現在許多人卻畫地為牢,執迷不悟地走不出來。

    怎麼理解筆筆中鋒、筆筆藏鋒呢?首先看看,古人追求中鋒和藏鋒的目的是什麼,古人說:“中鋒藏鋒沉著之謂也”,中鋒和藏鋒的古人的目的就是想讓筆畫有力透紙背的感覺。可是,有時候中鋒之用筆,信手而寫之,筆畫寫得軟綿無力毫無力透紙背之感,可見中鋒藏鋒未必能達到沉著的效果。

    “用筆千古不易”的古訓沒有錯誤,可是後人在揣度古訓的時候,我們停留在字面、斷章取義讓我們走進認識上的死衚衕,更可悲的是還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缺乏實踐精神,知行是一體,以行認知,以知領行,兩者任何一方都不能固化,一旦固化一方就會走進誤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葩說》的選手裡你喜歡馬薇薇還是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