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律維士
-
2 # 哆飛有話說
在賦分情況下,主要看自己實力和對手實力的對比。
相對來講,選化學賦分壓力比較大,有可能高分賦成相對低分。
-
3 # 一品黃山900
棄選化學的考生多,是因為大家對這個賦分制度的不認同,用腳把票投了而已。我覺得各位家長要是不想在賦分制吃虧又想佔點便宜的話,最好問問班裡後十名的學生是怎麼選的,跟他們選的一樣就行。在大環境下,賦分制說實在的不是比誰哪科學得好,而是比的哪門學渣多,哪門學渣扎堆,你哪門就容易賦出好成績。
-
4 # 不惑先生zsz
首先,化學不是選科最少的科目,理科中物理才是,六門科目中,根據山東,上海的選科資料,實際上選科最少的是政治,這應該出乎很多家長的意外。
高考賦分制度實質是看單科排名,相對合理不盡公平,尤其是理科生,學霸扎堆,成績好的賦分也會”吃虧”,要揚長避短選科。
新高考下不僅僅看總分排名,還要看單科排名,每次考試都要注意你的排名情況。不要過多的看自己考了多少分,因為物理95分政治75分,經過賦分也許物理87政治89。因為你不知道的是物理平均分可能是90分,而政治60才是平均分呢。
文理分科舊高考時期,存在部分同學喜歡文科,但又不擅長理科中的某一門,導致選擇了文科,選科模式下對喜歡生物,又喜歡歷史的”文科生”來說,新高考對他們是有利的。
-
5 # 老E看雜文
談一下新高考改革的先驅裡的浙江,和後面跟上第二輪裡的江蘇。浙江的3+3,隨著高校大部分理工科專業限考物理,放棄物理的現象有所減少,成了實質性的3+1+2,只是這個"1"還是採取賦分與江蘇的"1"採取實分制有區別。
江蘇,去年新高二因為選考化學人數實在太少,據說30w考生只有2.5w人選考化學,直接導致江蘇官方出臺補丁政策,按照總考生人數的25%保底,即不管多少人選考化學,都按照30w乘以25%的人數來賦分,實際選考人數超出25%按實際人數賦分。哈哈,按照這個政策,如果真的人數非常少,考生只要試卷寫個名字,隨便做幾道題目交卷,70,80分就拿到手裡了。
浙江,因為高校在浙江招生限考化學的專業非常少,浙江這兩年選考化學的學生,數量急劇下降,今年新高二杭州某排名前二的重高年級700人,只有100零一點的學生選考化學,更何況其它大量的普高優高了,按著這種趨勢,化學選考幾乎肯定會出現學霸碾壓學霸的情況,倒賦分大面積出現,當然高中化學老師也會出現前兩年高中物理老師失業轉行的慘事。如果不能更改新高考政策的情況下,作為選考化學的學生和家長,會強烈要求浙江出臺化學選考保底政策的。
綜上所述,如果題主所在省沒有出臺單個學科保底政策的情況下,選考化學或任何一個科目都要謹慎謹慎再謹慎,爭取多瞭解清楚。另外,希望浙江江蘇全國其它所有省的官方,能夠沉下基層去調研,不能再用補丁去打補丁了,起碼教育改革應該實事求是,不忘初心,這也是我們黨和政府領導人所希望的,更是普通群眾所希望的。謝謝。
-
6 # 阿江2262827
過去文理分科,說是要給學生減負,搞出一個3+3好多學生棄學物理,有漏洞打個補丁3+1+2,然後又發現學生開始棄考化學,又有漏洞再打個補丁3+1+1+1,感覺又要回到文理分科去了。賦分制有點像上賭場的感覺。真心感覺過去文理分科比較科學,學理科的考試科目基本符合理性思維,考文科的亦然。
-
7 # 風輕雲淡聊教育
賦分制是高考制度的一種改革嘗試,一定程度上兼顧了不同難度學科間的公平。
但是任何一種高考方式,只要你不是絕對的學霸,很難說哪種選擇沒有風險!對於家長和學生,需要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古人“田忌賽馬”的智慧進行選擇!
關於選擇化學學科,是否有風險?第一:化學學科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小。對於物化生來說,化學學習的難度是低於物理的,之前3+3 高考中更多人不選物理學科而不是化學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所以對於學好化學應該要抱有信心!
第二:你已經選擇了化學,說明已評估過自己的各學科情況。相信你自己覺得相比其它學科,化學還是更容易掌握併發揮出水平的,所以請相信自己的選擇,認真往前走!
第三:屬於傳統的選擇,這類考生的基數比較大。這樣的選擇在新的3+1+2的高考制度下,選擇物理化學基本就是屬於迴歸傳統的理科生!這樣的選擇人群應該基數還是很大的,因此在賦分制下出現意外的情況比較小!
第四:任何一種選擇方案必須要兼顧高考專業的選擇。理化生在高考中的選擇餘地非常廣,最大比例的院校專業需要物理化學學科,因此,如果能夠堅持這個組合其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綜上可以看出,選擇化學應該是你們權衡多方因素作出的不錯選擇,同時物理化學的組合在高考專業選擇上餘地非常大,可以說是個不錯的選擇!最後,任何選擇都要考生能夠認真學習每一門學科,均衡全面發展,這樣才能在“田忌賽馬”中做到遊刃有餘!
-
8 # 穆瓣草籽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在賦分制條件下,學生選擇化學有沒有風險?會不會出現賦分與實力水平不符的吃虧現象?
在3+1+2的高考新模式下,選擇實行等級賦分制的4個科目都有會吃虧的可能,化學、生物、地理和政治。但是在等級賦分制下,看的是選擇這個科目的總體人數和你在考試中的排名和各個等級的比重。
但是在科目的選擇上其實選擇化學的人卻不是最少的,相反選擇生物,地理和政治的人都比選擇化學的人少。選擇最少和科目其實是政治,所以選擇化學也不見得,在等級賦分制的情況下就一定會吃虧。還是要接合各個省份的選擇科目的人數來看。但是選擇物理後再選擇化學的機率的確是比較少,除了學霸就是想學醫學或者是物理,化學兩課都好的同學,所以還是要慎重。
選擇學科一定要選擇自己擅長,容易拿高分的科目,否則任何的選擇都有吃虧的可能。只要自己能保證在這一科一定能拿到高分,而又選擇一個相對選擇的人數較多,比較難拿高分的科目,在等級賦分制下就不會吃太大的虧。
-
9 # 索米楓
通常喜歡文科專業的人很少選擇物理、化學,只有理科生選擇。由於越來越多理工科專業,包括化工、數學專業等都要求必修物理,這樣選擇物理的考生會增加,相應的選擇化學的人必然減少,這就是零和遊戲。因為大部分選擇物理的學生,即使喜歡也不得不放棄選擇難度僅次於物理的化學。在高考還是以總分高低作為錄取依據的前提下,報了物理的考生基本保證可以去IT\電子\軟體等理工科熱門專業,當然更願意去選擇其他兩門簡單的課程拉分。
除非鐵了心要學醫(很多省份化學、生物二選一,造成大量人選擇生物)和化學材料的學子,如果沒有保護政策,相信越來越多人不會選擇化學。而化學類人才的減少,對於國家的高科技發展,尤其是晶片、材料、醫藥等核心技術突破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而且其後遺症將會愈演愈烈,確實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
10 # 亞洲雄風天路
強烈反對賦分制,對學生嚴重不公。比如兩個學生一語數外三門總分要高出另一個學生近十分且報考物生政,另一個報考物生地,雖然三門實考總分接近,差距不過五分。總體前一位學生還比後一位學生總分高出近5分,但賦分後差距拉大,反而另一位學生要高出前一位學生近25分,原因是實考政治與地理前者政治實考67,賦分68,但後者地理實考66,賦分90兩者差22分。原本前一位學生要高一點,但一賦分反而後者高了,這對前一位學生公平合理嗎?所以強烈反賦分,按實考分計算才能體現對每個考生的公平合理。否則如何體現…
-
11 # 金馬高考志願
賦分制下選考化學學科,風險肯定是有的,吃不吃虧要看學生的化學成績及本省選考化學人數的多少!
首先,要看學生對化學有沒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即使之前化學成績不錯,但缺失興趣的學科未來的發展道路不會走的太遠!
其次要結合自己的大學專業選擇,如果想選
醫學、藥學、農學、化工製藥、材料科學、地質類、環境類、生物科學類、航空航天類、能源動力類、海洋類、生態保護類、草學類、大氣科學類等專業,那化學就是必選!
第三選擇化學的風險還在於無論“3+3”還是“3+1+2”模式,化學都實行賦分制,賦分能不能佔優勢取決於兩個因素,你的學科成績及選考本學科的人數!所以,如果你的
化學成績優異(基本屬於化學學霸級別的),就果斷選擇,賦高分就沒問題!如果你的成績屬於中等或中等偏下,那就要謹慎選擇了,因為賦分制下大多數學霸級的學生選科基本都選擇了化學,你的競爭對手實力強大,你必然會成為炮灰,賦分上必定吃虧,當然會賦出與你的實力水平不符的分數來,另外,好多化學成績中等的同學都逃離了化學,化學的選科人數不多的情況下,賦分就越不合理,賦高分就更沒有優勢。所以這正是風險所在!
-
12 # YiRon
在賦分制條件下,其實任何選考科目都是有風險的,一旦有了風險,那麼吃虧與賺的心理就肯定存在了,何以只談化學呢?難道選物理、生物就沒有風險了?不存在的說法一直在民間流傳著。從3+3改革到3+1+2不是因為選考物理沒有風險,而是選物理的人太少。
新高考選科,選考化學科目有沒有風險?首先題主沒有明確自己所在的省市,因為新高考選科涉及2種模式:“3+3”模式與“3+1+2”模式,不同模式下的選科規則有不同,這個是既有風險,但是都是擺在明處的,只要自己用心去了解,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舉一個例子:在“3+3”模式下,生物科目的可選專業非常之多,但是一旦進入到“3+1+2”模式下,選考科目有首選科目“物理”以後,生物科目的可選專業就大幅度降低了。這就是不同高考模式下選科的風險之一,可是針對具體的某一個考生而言,他的考點是固定的,沒有選擇高考模式的許可權,所以這個風險其實對考生來說是不存在的。
無論是哪一種新高考模式,化學的作用都是沒有減弱的,所選專業數量幾乎完全相同。從這個上面來說,選擇化學是沒有風險的,此其一。
其二題主要思考的是自己為什麼要選化學?因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定位而選,亦或是因為自己的化學成績尚可而選,還是因為不知道什麼原因而選?找準上述幾個問題的原因即可,而不是因為選考化學有風險而棄選。
選科除自己職業生涯定位外,當然是自己6門學科中最具優勢、深具潛力、個人喜歡等方面來進行決策。
選擇化學會不會出現賦分與實力水平不符而吃虧的現象呢?既然我們的選考科目採取的是賦分制原則,那麼肯定有絕對大多數的人所得到的賦分結果是不可能與原始分相同的,要麼就高一些,要麼就低一點,高的就賺了?低的就虧了?個人覺得不能完全以這種思路來理解,但是在兩種賦分制度下,考生的賺與虧是有區別的,這個我們來具體分析:
1、3+3模式下的分等級賦分制。浙江、上海等採取3分制等級賦分,也就是說在同一區間裡的學生,無論你是多少分,你們的得分是一樣的,這種模式給人以很強的虧損感。明明我比你高1分、2分,但最後我們統計得分一樣,這樣給每一個等級區間內的那一半處於高分段的學生以挫折感。而更讓人氣憤的估計是1分之差,卻掉到了下一個等級。
2、3+1+2模式與山東的3+3模式下的投射法賦分制。投射法賦分就解決了分數差距問題。因為高分一定還是高分,投射過去後基本位置不會有變動,不會存在太多的同段內完全平均的極端做法。
那麼問題來了,題主小孩選擇了化學,如果考區是上面第1條所在區域,賺虧幅度肯定會超出第2條中的區域。這是單獨從化學一科來說。
但是如果是選擇的話,你說選擇化學就虧得比選擇地理或政治更多?這個問題誰也無法準確回答,只有成績出來後才能計算損益的問題。
總結:如果我們把學習當市場來處理,去精確計算或者比較盈虧的話,那麼學習就變成了一個高風險的事情。每年、每月、每日、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在計算損益,那是搞不好學習的。我的一個朋友說得好,教育不是工業、不是服務業,是農業。你精心栽培著你的那一畝三分地,肯定能保障你自己豐衣足食。無它。
-
13 # 邢臺巨人教育李老師
無論是3+3的模式,還是3+1+2的模式,在選擇科目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一點就是有沒有做好整體的職業生涯規劃!
新高考改革下的選科模式,主要是為了突出目標導向,突出高校不同學科專業的選材要求,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基於以上的幾點,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這種選科模式,是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和擬報考專業的招生要求,以及所在高中的辦學條件等等因素來進行綜合選擇。
題主糾結的主要問題是在等級賦分的條件下,選擇化學是否會“吃虧”。我想提醒題主的是,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一定不能僅僅依靠孩子的一己之見來決定,而是要綜合考慮上面提到的所有因素。興趣只是其中需要考量的一個點。
正確的思路應該是先確定今後的職業發展道路,再根據職業的要求選定目標專業,然後根據目標專業在哪些院校有一定的優勢,以及自己的成績情況,確定目標院校;再看看目標院校的相關專業有什麼樣的選科要求;最好再結合自己的學習能力,例如偏理的孩子選擇物理打頭兒的組合,而偏文的孩子則應該選擇歷史打頭兒的組合;將以上綜合在一起進行考慮,最後定下來的學科組合是相對比較科學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如果您的選擇已經綜合考慮了以上方面,那麼您所糾結的化學在賦分制中的情況,我們再來分析一下。
首先看下化學所對應的專業:
新高考所採取的等級賦分制是相對公平的一種計分形式,因為選考科目的不同,單純依靠卷面分數是沒有辦法進行公正的對比的。而依靠全省排名的情況來賦分,是相對要公平很多的。
是否吃虧,我們需要考慮的主要是本省選考單科的人數,但這個資料我們可能很難精準的掌握,那就要現實一點,看看本校的單科師資力量,以及自己對該科目的學習能力上是否有優勢!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才是關鍵所在!至於是否吃虧,我認為在同等規則下,還是要看自己的真正實力啊!
-
14 # 贏在高三
在賦分制度下,選擇哪一科都有可能吃虧,有可能賺便宜,比如我們這次聯考,生物學科80分的學生,就被賦分成60多分,而政治80多分的學生,被賦成了100分,假如一個學生選擇了理化生,而另外一個學生選擇了理化政,那麼後者就撿了大便宜了。
這就是賦分制度下,新的挑戰!
那麼,選擇化學到底好不好?會不會吃虧?這在“3+3”模式和“3+1+2”模式下,是不一樣的。
在“3+3”模式下,物理是最有可能被放棄的學科,這在浙江省已經非常明顯,雖然在山東省並不明顯,實際上,即便是重點高中,選擇物理的人數也比原來文理分科時少了不少,普通高中就更加嚴重了。
化學相對物理來說,並不難,很多學生放棄理科,是因為物理而不是化學,在“3+3”模式下,給學生提供了20種甚至更多的組合,選擇化學的學生人數不少,尤其是很多學生放棄物理的情況下,還想選擇化學,以後學理工科專業,在這種情況下,賦分的偶然性減少,選擇化學的風險不大。
但是,“3+1+2”模式下,“棄化學”會比較嚴重,因為這個模式只是拯救了物理,把物理救上岸,卻把化學推下水。因為理工科必選物理,那麼選擇歷史的同學,在選擇化學,意義就不大了。由於理化生整體難度較大,所以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有可能會保物理,然後選擇另外兩科來提分,導致的結果就是:成績差的不會選化學,成績中等的不敢選化學,成績好的學生出現“尖子生互掐”現象,選擇化學吃虧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這種形勢下,只有兩類學生會堅持選擇化學:一類是以後專業要求必選化學,比如化工類、生物類、製藥類、食品類等,但是這些專業基本上都不是熱門專業;還有一類學生是化學成績特別好,學習化學非常自信,自己處於“分子”上,而不是“分母”中,也可以選擇化學,即便如此,也會出現和下面這個學生一樣的情況。
化學是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成績好的學生不選化學,對於國家是一個損失,這種後果可能會在十幾年、二十幾年體現出來,所以如果學生出現明顯“棄化學”現象,高考就必須進行進一步改革,未來會走向何方?“3+2+1”模式也許更好些吧!
-
15 # 雲夢談教育
非常有可能,如果選擇化學的話,非常有可能出現賦分和實力水平不相符的情況。
一、什麼叫賦分制新高考規定: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
簡單的說,就是對考生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根據成績所排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級等級的分數。
這個表格就詳細的說明了對應區間,比如說你選擇了化學,一般數理化都是尖子生喜歡選的三科。化學可能打了90分,但是卻排在了20%的區間。那麼你的賦分只能是相對應的85分。和實分就差了五分。
我們來看這個區間,三分一個段,這就意味著一個檔差三分,也許實分當中只差了一分,但是對應區間就差了三分。
二、賦分制主要特點:1、卷面滿分為100分
2、總共分為21個檔,三分一個檔
3、以排名為主
其實不光是化學這一科,其他科都有這種可能。同樣的其他科也有考的分低,有可能賦分成高分的可能。這主要就看選的科目人數得多少,成績的好壞。排名的多少。
比如小明歷史成績80分,但是他排在了1%的檔,那麼他就可能被賦分100分。所以賦分制最重要的在於排名。
從這樣的例子當中,我們得出結論,原來的高考重點是分數,新高考重點是排名。
三、賦分制有哪些優點?1、抹平學科難度不同的分數差異
因選科太多,不能用卷面分直接比較。因為有的科目難,有的科目簡單。只看卷面分是不公平的。舉個例子,大家就清楚。
小明考了物理+化學+歷史,小剛考了物理+化學+地理,二人的差別就在於歷史和地理,假如歷史簡單,地理難,難的那一科分數有可能很低。那麼對於這場考試加實際分數,那就是不公正的。而用他們的排名賦分,就是比較公正的。
2、抹平試題不同難度的差異
同一學科兩次考試,每次的難度也有可能不同,這樣的成績也不是用於記錄卷面分。按照成績的排名高低梯度才能表現出學生的水平差異。三年多考促進了高考的公平。
每年的學考時間安排在一月和第二年的六月份,學習完才能考,這意味著高中三年,比以往更注重科學規劃和策略備考。同時也說明在新高考下,促進了文理兼修,避免偏科,鼓勵學生自我選擇與規劃,在制度上給予了肯定和保障!
相對於原來的實分制,新高考的賦分制度,更公平,更合理。同時也要求家長和學生充分了解賦分制度,做好科目的選擇。
-
16 # 李小汪老西
在等級賦分制條件下,考生轉化後的成績肯定和選擇該科目的人數,以及選擇該科目的所有考生成績分佈情況都有很大的關係。
新高考最重要的目的是,改變之前高考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模式,給考生更多的自主性,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選考科目。
但增加選考科目就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不同的考試科目,試卷的難易程度不一樣,不同考生的成績不具有可比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引入了等級分制。
等積分制,顧名思義,根據考生的原始成績劃分等級,然後根據不同的等級賦予相應的分數。
具體的操作流程是,考試結束之後,省招生考試院會根據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然後根據確定好的每個等級的比例,來劃定每個等級的具體人數,然後將考生的原始成績轉化為等級成績。
舉個簡單例子,假設某個省份的省招生考試院規定,等級考試科目A等級的人數所佔的比例是3%,B+等級的人數所佔的比例是7%,其中A等級的轉化分值區間是91~100分,B+等級的轉化區間是81~90分。
那麼這就意味著你的轉化成績不僅取決於你的原始卷面成績,而且取決於你的成績排名,也就是,其他也選擇該科目的學生成績分佈情況。
假設現在有一位同學叫小明,他選擇了化學這個選考科目,他的高考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成績是90分,原始成績在所在的省份排名是2800名。
如果當年有5萬名考生,選擇了化學這個科目,化學科目的轉化成績要高於91分,就意味著,你的成績排名必須是在前1500名,那麼此時,小明的轉化成績和卷面成績相比其實下降了。
正是因為轉化成績,主要是以每個科目的選考人數,和事先確定的每個等級的人數比例為依據,所以在一些最早開始推行3+3的省份出現了,有些科目人數扎堆,而有些科目少有人問津的情況。
比如在浙江省高考物理是成了被棄考人數最多的科目,生物、歷史成為了熱門科目。
浙江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後來又推出了選考科目保障機制。
所謂的保障機制就是,事先確定了,每一個選考科目的考試人數,如果該科目的選考人數大於該保障人數,那麼就以實際的考生人數為準,來確定每一個等級區間的具體人數;而如果某個科目的選考人數,低於保障基數,那麼就以事先確定的最低保障基數為依據,來確定每個等級區間對應的考生人數。
不過目前浙江省實行的選考科目保障機制,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因此目前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如果單純以轉化成績來看,家長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如果某個科目選擇的人數比較少,並且選擇該科目的學霸比較多,那就會導致自己在錄取中比較吃虧,可能你原始的卷面成績還不錯,轉化完之後成績比較低。
更重要的是,選考科目是以轉化成績計入到高考總成績中,而目前高考的錄取改革還不太徹底,大部分高校仍然是按照高考成績從高到低進行錄取。如果你選擇了一個選考科目人數比較少,而高分段考生的人數又相對比較集中的科目,那你轉化之後,成績與你自身實際的實力肯定是不相符的。
但要注意的是,在確定選考科目時,除了要考慮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等級分制方面的因素之外,也要考慮到高校,在高考錄取時對於選考科目的要求。
不論是採取3+3方案的省份,還是採取“3+1+2”方案的省份,如果你同時選擇物理、化學這兩個科目,供報考的專業比例基本都能夠達到90%以上。
特別是部分211、985院校的機械、化工、生物、醫學類的專業,有可能會要求考生必須同時選擇物理、化學或者是化學、生物。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比較中意這些專業,即便是在等級分制下,你選擇化學這個科目可能稍微有點吃虧,但總比選擇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要更划算。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17 # 蘆葦陪你生活
剛剛認真看完了賦分制,我個人意見不代表大家意見,新制度下一個學生化學滿分100分考了95分感覺還不錯,對不起你在江蘇省排名倒數第一,因為人家都是99/100分,按賦分制你的化學成績是45分不及格啊
另一個學生選了地理,100分卷子考了59分,在江蘇省排名第12萬名,按賦分制打分66分,竟然及格了,還超越了班裡的化學課代表的化學分數,最後加總分,學渣竟然和班長總分一樣,班長氣的吐血
-
18 # 小猿談教育
江蘇現行的高考實行的3+2政策,語數外+兩門選修,選修是根據分數排名評定等級,和賦分制異曲同工。所以,江蘇的選修積累的經驗還是可以作為賦分制參考的。
大家都知道,化學是理工科的重要基礎學科,很多名牌高校對江蘇考生選修化學有明確要求。但是化學作為選修課,這麼多年下來,選修的孩子越來越少。究其原因,無非有以下原因:
化學和其他選修學科相比(物理除外),難度比較大,很多成績一般的學生有畏懼心理,造成選修化學的學生總數很少。同理,選修化學的學霸扎堆,由於選修的等級是按比例劃分等級,滿分100的卷子,即使你考到80,但是如果100以上的人數很多的話,你還是可能只得到B,按現在賦分制賦分,肯定是比80分要低很多。綜上所述,我建議你客觀評估一下孩子的實力,如果在化學方面確實很有興趣並且很有實力,就勇敢地選擇化學,只要能考到一定的名次以內,賦分還是能佔便宜的。否則就對化學敬而遠之吧。
畢竟物化生這個組合是學理工科的每位學生心中的夢幻組合,不要輕易放棄!
-
19 # 使用者6516680543490
我家閨女化學學習時間少考試分高,選擇化學擔心作學霸分母,賦的分比實際考試分低,那掃馬路的,清理垃圾的都選化學參加高考,行嗎?掃馬路的都是奶奶爺爺年級了
-
20 # 楊老師191543135
江蘇化學棄考是有道理的,是考生和家長學校多方經驗的總結! 建議改成3+2+1 中間的2可以是 物化 或 史政, 1 是 地理 或 生物
孩子想選物化生,而家長擔心化學選考人數太少,學霸太多而在賦分上吃虧,所以很糾結,特問計各大求神釋疑解惑!謝謝!
回覆列表
賦分是在選科相同的學生中,按相對名次和位置按一定規律賦分,不僅是看自己的實力,也要看選相同科目同學的實力。賦分後可能比實力分高,也可能比實力分低。科學選科,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