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蓮藕花生

    無為是指不要刻意強求去做某件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心插柳就是無為!順應天意,順其自然!而不是什麼事都不做

  • 2 # 楓欲靜而風不止

    萬物執行自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萬物都有其對立面,如難合一,長和短,前和後,對立的雙方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便可以順其自然,順民心。這可謂是最淳樸的無為。

    —— 一位道長見解

  • 3 # 莊子門下

    說到道家的這個無為,我想有四個層面的意思:

    第一層意思:無為,就是什麼也不要做。

    這一層主要體現的是莊子的意思,莊子無為的確是什麼也不要做。事實上莊子一輩子確實什麼也沒做,給個宰相都不要,後來連“漆園吏”這個公職也扔掉了。乾乾脆脆躲在鄉野僻靜處閒來無事把古聖先賢一一拿出來洗涮洗涮。《莊子》這部書,可能是莊子這輩子幹的最“有為”的事了,不過請大家不要誤解,莊子寫書完全的是“自說自話”,壓根兒沒打算出版。從這個意義上說,莊子的無為是徹頭徹尾的無為,是真無為。

    第二層意思:無為,就是什麼也別做但什麼都可以做。

    也就是所謂“無為而無不為”,這有點像孔子的“無可而無不可”,因為“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就很任性,究竟是為還是不為,完全看心情。

    第三層意思:無為,就是“無違”。

    “違”是“為”的通假字。無違,就是不要違背天道。在不違背天道的大前提之下一切皆可為。

    第四層意思:無為,就是不要用所謂文明的手段干預自然。

    就是反對文明程序,這是老子“無為”的哲學原旨。老子之所以反對文明程序,是因為老子清楚地看到文明是一把雙刃劍。汽車一旦發明,就要給車修路,就要加油,就要冶煉更多金屬製造更多車,這一系列操作都會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危害。怎麼辦呢?老子的意思是壓根兒不要發明汽車。老子提倡開倒車,希望回到“小國寡民”的原始部落時代去。以此來最大限度養護我們的生存資源。
  • 4 # 琅琅學觀

    解釋“無為”這個詞,有個網路上的熱詞非常恰當。叫做“不要作”。

    作是作死的那個作,不作就不會死那個作。

    用“不要作”來解釋無為,非常貼切。

    無為流行的解釋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不做”拱垂天下治,一種說是“順著做”。

    第一種“不做”肯定是不對的,如果什麼都“不做”,什麼都放任,肯定是亂糟糟地一團。亂糟糟地一團,是不可能“無為無不為”的。

    順著做呢,比較接近了,但是容易有歧義。

    比如最近的肺炎疫情,中國奮力抗擊,西方群體免疫,哪個是逆?那個是順?

    很多公知都大誇西方群體免疫是“順應自然規律”,然後這種可怕的順應,是“無為”嗎?

    中國的奮力抗擊,是有為嗎?

    無為並不是一味地順應。我們注意“無為無不為”最後的這個為字,最後這個為,是“成功”的意思,是達到了目的的意思。換句話說,我們道家的無為,是有目的的,就是要達到人的目的。

    為了達到無不為的目的,而無為。

    再比如有人減肥,偏偏捨不得運動,又捨不得美食,給自己找了個理由“不吃飽哪有力氣減肥”,一通大吃,順應了自己吃的需求,你說是無為還是有為?

    要達到目的,必須尊重規律。這個我們都同意吧。

    尊重規律,就得按規律辦事。這個也都認同吧。

    按規律科學地辦事,才能達到目的,但是按規律辦事,就不能任性,就不能作。科學地辦事,難免就會做一些我們本能地“不想做,不願做”的事情。

    但是不願做,不想做,也得去做不是,這才叫為“無為”。

    病毒來了,儘管你愛自由,你也得帶上口罩,在家裡宅著。不願意也得這麼做,這就是“無為”。

    像上圖幾個任性的,順應自己的天性,就是要自由。那就是把自己的意願放在客觀規律之上了,硬要病毒將就他,這叫作死,看他命大能不能犟得過病毒。

    “無為,而無不為”,翻成現代白話“不要作,就能達成成功”。很通順,對不對。

    《道德經》涵蓋了人生修養,做人做事,修心修德,治國安民等等各個方面。下面,我們把《道德經》中的幾個與無為有關的句子拿出來,把其中的無為換成“不要作”,看看是不是意思很通暢。

    個人修養方面的不要作,那就是不要做

    原文:聖人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替換後:聖人做不作的事,推行不忽悠的教化

    治國的不要作,就是不要亂加稅亂管理亂折騰,也不要向西方那樣亂減稅亂印錢亂打仗。

    原文:愛國治民 , 能無為乎

    替換後:愛國治民 , 能不能不要作

    原文:為無為 , 則無不治

    替換後:保證不要作,則沒有治理不了的。

    原文:我無為 , 而民自化

    替換後:我不作,民眾自己感受教化

    取天下,不作就是會判斷形勢,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原文:是以聖人無為 , 故無敗

    替換後:因為聖人不作,所以不會敗

    做人方面,不作就是肯吃苦肯吃虧,做正確的事

    原文: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

    替換後:上等道德的人的不作,是沒有不做的事,下等道德的人的不作,是有不做的事。“以”根據考據原文是“不”。上等的不作,只要對大眾有利,什麼都肯做。下等的不作,照章辦事,如果損害到自己的利益,就不做了。

    這句原意是有兩種不同層次的不作,上等不作更徹底。原意就有點繞,替換後還是有點繞。

    學習不作就是明白不作的好處,減少自我,別作。

    原文: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替換後:我知道了不作的好處。

    原文:損之又損 ,以至於無為

    替換後:(自我)減少了又減少,終於不再作了

    做事方面,不作就是肯幹

    原文:為無為 , 事無事 , 味無味

    替換後:做不作的事,從小事做起,枯燥乏味的事也堅持做。

    我相信如果減肥敢按上面這麼做,絕對減肥成功。

    好吧,雖然有點兒半開玩笑。但是無為真的很類似“不作”。

    而且,大家可以從中體會到,無為這個古老的理念,在當今現代社會,仍然有巨大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古今的道理,都是通的

  • 5 # 元守道

    《道德經》是帝王書。無為,是要帝王不要把按自己意志去管理天下,更不能把自己的私人趣味強加給臣子和百姓 。而對於國家安危,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必須“無不為”,必須要以無限責任,做到鞠躬盡瘁。這是中國政治思想的核心。對一個人,無為可用於“修心”,不能用於立業。個體必須“有為”,而且是傾盡全力去有為。讀《道德經》,沒事別往自己身上套,華夏文化鼓勵每一個個體做堂堂正正、昂後挺胸、有為於家,有為於邦,有為於天下的大丈夫。只要求帝王一人“無為”,因為這是天道,道生萬物,生兒不有,長而不宰,為而不持,故能無為而無不為。帝王就是天道在人間的體現,帝王有為,天下大亂;百姓無為,天下絕斷。

  • 6 # 難信易行

    非也。道家的"無為”,是老子基於對世間本質的認識而提出的,是不人為丶不帶私心丶不主動為,是隨緣而為,為則必中丶必效!道家的“無為"不消極,不是一味地仁義丶隱忍,而是應緣而為丶該出手時要出手。有時仁慈丶有時要棒喝。一味地不作為丶仁慈,可能助紂為虐丶損毀世間正氣丶公道丶人性!現代很多人不深入本宗經典,誠心誠敬丶讀誦太少,誤解誤會的太多,誤導後學更多!

  • 7 # 尋藝持久

    道家所說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如果什麼都不做也包括呼吸那就沒有生命了,道家經典如何能傳至今日?

    你沒見無為之後還有無不為的話,原話是:無為無不為,無所不為。

    無為之義是清心寡慾,調神內視,對外無為。無不為是調息採藥練精化氣之用功。無所不為是練大藥得嬰兒奼女正團圓之景與體感產金丹可知何為紫氣東來之得道之過程,才有三華聚頂,五氣朝元之結果。

    所以道家所講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若什麼都不做怎能成仙了道?道家做的是人體科學的巨大工程!

  • 8 # 吉林東北虎

    無為:道德經說:一曰慈二曰簡三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無為。不爭第一。遁甲是也!甲為首,為自己。慈:不是慈悲。而是:天象,自然規律。簡:遵循這個天象而無不為。《陰符經》:觀天之象,執天之行,盡矣!

  • 9 # 故宮觀音

    無為指無能為力。但道家沒有佛家狠毒。色即是空。指當你消失。這是對人的兩種心態。道家多不干擾他人。道法自然。但佛法無邊。如果你反對。就是有限。阿彌陀佛。無量智慧及無量壽命。但你不認同。就是有限的智慧和壽命。會短命甚至猝死。

    看你氣度了。道教心地善良。佛教暗藏殺機!

  • 10 # lihuazhang2017

    無為,不是指什麼都不做。無為,是指順天行道!無為是指人不要靠自己的能力,人不要靠自己的聰明,人不要靠自己的勢力來替天行道!

    無為是指人應該順天行道,讓道自由運行於人世間,如同運行於上天的一種狀態!

  • 11 # 小曲同志

    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尊詢自然規律。象冬天,夏天。一樣有人喜歡夏天,也有人喜歡冬天。喜不喜歡四季是不變的,這是恆定自然規律。中華上下五千年道為根嗎?不尋根樹能枝繁葉茂嗎?無為是道家的內經圖,內密都修道了,而是無為無所不為。

  • 12 # 沅汰

    先秦諸子百家中的道家學派崇尚小國寡民,追求精神自由,行為似乎是消極避世,主張“無為”。“無為”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思想的重要核心概念。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事物都有自己的本來面目和狀態,就是人類社會也有自己的原始自然狀態。

    關於“道”,老子在《道德經》的開篇說“道可道,非常道。”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獨一無二的,陰陽相合為道,“道”是宇宙的本原,而萬物都由“道”中而來,在“道”的規律中執行。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老子的意思就是說“道”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在“道”中的萬事萬物都符合這個執行規律。王侯等人間的統治者如果能遵守道的執行規律、宇宙法則,不要破壞道,不要破壞萬事萬物原本的執行,這就是“無為”。

    無為不是無所事事,不是什麼都不做。無為的意思是保持本身,順應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會達到無所不為、天下大治的至高境界。

  • 13 # 韋氏奎宿

    小生不才,回答定有較大誤區和偏頗,望前輩們指導。

    首先一點是非常肯定,“無為”絕對不是什麼都不做。從何角度理解呢?由道聖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中所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學習、做學問的人,他們每天都能從認識或者學到的知識中有所收穫。那麼日積月累,他們的學識素養也就越來越高。“為道日損”中的“道”這裡暫看作管理來看(基數為100),現在有100件事放在我面前,若能正確合理的學好、做好。那麼做好、學好一件剩餘99件,做好、學好兩件剩餘98件……直到最後剩餘0,深入理解看為“正”、反之為“負”,這裡只有“正”的不斷增加“負”

    不斷減損以至“負”為零,最後對管理體系任何事蹟都能輕鬆、自然、正確處理和應對。回到工作領域來說也可稱之為“道”個人之道。那麼對於此道來說,你瞭解、熟知的東西越多,隨之而來的是你工作上的輕鬆、得心應手(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就像我們人生理條件反射一樣,已經形成一種自然狀態)因其懂的增加、盲區必定會減損,在個人工作領域裡既可做到無為。

    朱熹《大學》提出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雖說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這是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而來,也是無為的前提條件。所以說“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錯,而是去吸取、學習更多的東西,使得自己能做到任何事都做到自然應對,泰然處之。

  • 14 # 楊朱學派

    道家的無為,是不要做為。不要做什麼呢?

    先了解道家的核心思想——順天,即順應天道。

    在諸子百家中,墨家所言之天,是有意志的,是指上帝。儒家和道家所言之天,是無意志的,是指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老子認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之謂也。

    人類萬物,日月星辰,即循道而生,循道而終。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

    秦皇漢武尋仙求長生、大躍進畝產兩萬斤就是違背天道。違背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就是道家所言之有為。

    只有做到無為,不做違背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之事,才能萬事順利。

    無為而無不為,此之謂也。

  • 15 # 抽絲撥繭

    把無為理解為什麼都不做,這是極大的低階誤解。若此,便不可能有道德經。這裡的為,是指脫離已力和自然狀態所允許之為——妄為。

  • 16 # 餓了麼騎手小申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崇尚賢德才能之人,使百姓不因此相爭。 不以難得稀有之物為珍寶,使百姓不因此而做偷盜之事。 不炫耀能引發慾望的財物,使民心不為此受到迷亂。 所以聖人治理政事, 會淨化人民的心靈,滿足其溫飽,削弱其爭名奪利之心,強健其筋骨體魄, 使百姓無奸巧之心,無非分之想,內心純淨淡泊, 使那些爭名奪利的“智巧”之人不敢為非作歹。 所以聖人治世,按照“無為”的原則來做事,那麼天下也就沒有什麼治理不好的了。

  • 17 # 不東先生

    《道德經》中有十二處提到無為。第三章稱“為無為,則無不治”。《南華經》中有六十八處提到無為

    道家的無為,並非要不求有所作為,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

    無為就是要順應規律行事,類似佛教的空,無:沒有,就是空。為:有,不空。所以佛教講真空妙有。現代語言就是無中生有!當真正的順應規律辦事就沒有貪嗔痴,從因果是來說也是善因結善果,就是隨緣,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佛教講覺知、觀。時刻在覺知中做事即是無為,王陽明的無善無噁心之體即是無為狀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順眾生等等都是,佛家和道家很多名詞我們用語言是無法表達出來的,只有用體驗才能體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一下80後,你們每個週末都加班嗎?家裡和孩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