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甲番人
-
2 # 安寧字宇
不是朱耷的字難學,是不太有人去學,朱耷的字屬於那種風格很偏的字型,自己又將其發展到了極致了,你再學他也就是和他一樣而已,很難在他的基礎上突破。與之類似的還有像倪瓚、鄭板橋、金農等。其實學到和他一樣並不是很難,但是這也不算什麼成就,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拍賣會里好多仿他們的贗品。仿的很像,一般人很難辨別。仿的不太像的,就說是他們年輕時未成熟的作品,估計還是有上鉤的。風格很偏的書體,不建議學,欣賞借鑑一下即可。
-
3 # 木丁一
八大山人的畫寥寥數筆就能著稱於世在於他的畫的神。齊白石的神在於田園和拙樸,而八大的神在於孤傲,冷峻。還有個特點,他的鳥沒有幾個有精神的,基本為臃腫。如果有人學他的畫,估計被認為畫的是隻呆鳥。
他的字是為畫配套的,也是極簡,不必要學吧
-
4 # null171286961一
朱耷團身世關係,被迫為僧,之後他洞悟社會和人生,一切遵從刪繁就簡,其書法就是筆劃平談,筆不出鋒的道家之意,論書法無法與唐宋大家相論,其畫宗旨為含畜示意既可,以最少的筆墨,表達深刻含意。
-
5 # 劉庸69493607
八大山人本是皇室後裔,有極高的文學修養和貴族的精神氣質,面對江山昜主欲哭無淚,山河碎破而無可奈何。逐廿送破紅塵,遁入空門亦僧亦道,遂將家國不幸吐瀉與筆端他的山水錶現為破碎河山巔倒樹,不成圖畫更傷心。他的花鳥畫更多表現的是一種冷模無助與無奈,枯枝,慅石,孤獨大眼的小鳥如不表現自我內心的苦境,大愾的留白上無天下無地是自我困境的寫照將一和失去的家國情懷和對故國無限的眷戀,對新統治者的不會作情懷錶現的淋漓盡致。說八大的畫與書法無人學那是不克觀的,清一朝的楊州八家,吳昌碩及齊白石潘天青諸大家無不繼承了八大筆墨縱橫,大膽蓋括的繪畫風格。才刢出了各自風貌迴異的畫風。要想學好八大的書畫風格,必須俱有和八大一樣的風骨,不俗的氣質,並對傳統詩詞歌賦有廣冷涉獵的夫縱通才,才能部分理解作者的畫意取得非凡的成就,但太難了,畢境在中國書畫界上下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一個八大山人。
-
6 # 藝滴美育
畫形容易畫神難。八大山人以大筆水黑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透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他的繪畫能取法自然,又獨創新意;師法古人,又不泥於古法;筆墨簡練,以少勝多。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
八大山人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尤其私人信札,往往無意於佳,更能體現八大書法的真實面貌。
八大山人的繪畫是晦澀難懂的, 尤其是其晚年的繪畫, 在形式上越發趨於怪誕。在他的畫中, 鳥不飛, 魚卻飛到了天上; 小魚大於巨石, 鷓鴣大如牛; 貓如虎, 鳥似魚; 鴨子與山融為一體, 山就是鴨子; 魚、鳥從整體形象上是逼真的, 眼睛卻透出怪異的神情, 等等。八大晚年繪畫的荒誕傾向包含豐富的思想內涵, 也是體現八大藝術魅力的重要方面。
八大山人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這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可見朱耷寄情於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這種情懷非常人所能理解。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欣賞和學習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
7 # 來成92975932
雖是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字和畫,與創作者的學養,識見,秉性,心靈,人生三觀密切相關。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花有百樣紅,人各有不同。八大山人,是那個時代的書畫高手,每一個字都是都是他個性簽名,每一幅畫都是他心靈寫照,倔強不屈的個性,獨立不羈的靈魂,在這個帝王世子的身上都折射成獨特的字和畫,就像曹植的七步詩一樣,那是別人不可模仿的。
-
8 # 青篋
八大山人的書法,有自己的明“姿”意,比如徐渭字“掛藤”,黃庭堅的“搖槳”。八大的結字如折蚯蚓,拙圓秀勁,卑悲中含著靈趣的自賞。他的畫意拙趣而有深度,突兀中滿懷悲涼的乾淨,禪畫先生。
-
9 # 繁星國學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1626—約1705年),本名由桵(ruǐ),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末清初書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
皇室後裔的朱耷,有極高的文學修養和貴族的精神氣質,面對江山昜主欲哭無淚,山河碎破無可奈何,遁入空門亦僧亦道,他無法付出性命去恢復家國天下,因此把關於人生和現實的思考,用絕美而自成一格的書畫方式表達出來。
朱耷的字號別具匠心,“八大山人”四字連寫起來像“哭之”又像“笑之”,包含了他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極其複雜的情感。
他胸中有鬱結,不能自解,就像一塊巨石堵住了一口泉水。“八大”二字的涵義,據他自己說,就是“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者”云云。
八大山人的畫作優於書法,題材十分豐富,花卉、果蔬、禽鳥、怪石、畜獸、山水無不涉及。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給人以極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
《孤禽圖》歷來膾炙人口。這幅畫著墨不多,卻具有神奇的魔力,讓人看一眼便會被它觸動:一幅白紙,只在下方的中間,有一隻黑色的鳥側身獨腳站立,弓著背,縮著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強之氣從黑鳥的身姿和眼神裡透出,有種橫眉冷對大千世界的氣勢。《孤禽圖》作品的價格拍賣到6272萬元,成為畫壇有史以來最貴的一隻鳥。
八大山人的字往往以禿筆為之,中鋒行筆,寓方於圓,且多以篆書筆法融入行草,極少提按頓挫,刪繁就簡,樸實雄渾。
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是悲憤的一生,也是孤悽的一生,更是書畫創造的一生。他以大寫意的筆墨,將自己的滿腔悲憤發洩於書畫之中。他筆下的一枝一葉,是自己生命的骨血;他畫出的鳥啼澗鳴,是他內心無聲的歌哭;他畫出的醜石怪禽,是生命的倔強與傲岸的寫真。
三百多年過去了,他的詩、書、畫以及奇異的名號,既有美妙的形象,又有豐富的內涵,還以神秘莫測的意蘊,令人產生無盡的想象,也留下一個又一個謎。
這裡講一個關於範曾和八大山人的故事。範曾與央視元老趙忠祥一起做電視節目,閒談時範曾說:畫分九品,可分為正六品與負三品。一品,謂之畫家,作品賞心悅目:二品,謂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風;三品,謂之大家,作品繼往開來;四品,已成大師,鳳毛歐伯;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
趙忠祥問:“那麼,你認為你屬於這九品當中的哪一品呢?”
範曾頗為自得地笑著回答:“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
範曾的狂傲在中國書畫界路人皆知,曾坦承,時下美術界能望其項背者,寥若晨星。但在八大山人面前,他卻顯得信心不足說:“假我三十年光陰,可超越八大山人”,近八十歲的範曾能否再活三十年尚未得知,但學習八大山人的書畫之難則可見一斑。
要想學好八大山人的書畫風格,必須俱有和八大山人一樣的風骨,不俗的氣質,並對傳統詩詞歌賦有廣泛涉獵的天縱通才,才能部分理解作者的畫意,取得非凡的成就,可以說太難了,畢竟在中國書畫界的歷史長河中,只有一個八大山人。
-
10 # 千年蘭亭
八大山人朱耷是位天才,他的簡筆寫意花鳥畫,以獨特的面貌,開一代新風。他的書法也與他的繪畫風格相似,極為簡練,到晚年喜用禿筆,一變銳利的筆勢而成渾圓朴茂的風格。
畫咱不懂,在此不多言,說說他的書法。
關於八大,有個有意思的現象,近代人研究其書法,想要追溯其師承淵源,可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寵等等,終如尋其繪畫師承,至今無一定論一樣。
有人認為,八大山人最初受歐陽詢的影響很深,稍後學董其昌,又轉入黃庭堅等,再追尋魏晉人書法的氣質,終於參用篆書筆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中鋒圓潤,又婉約多姿且厚重渾成,富有晉人氣度。
他的書法的成就,主要是筆法的改變。
他的很多作品中,雖仍然還保留著運筆的提按變化(只是變化很小),但是不知是否因為學習了《石鼓文》 這類篆書的緣故,他將線條的粗細 變化儘量控制在最小值之內。
看他的作品,猛一看可能會覺得像今天的硬筆書法,但是任何一位對書法創作有深刻體會的人,馬上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認同和“如冷水澆背”(徐渭語)般的靜穆。
八大山人的巨幅書法絕沒有徐 渭、王鐸、傅山那種剛猛駭人、奔騰跳蕩的氣勢,也不見了董其昌的平淡秀逸。
因為,他對自己的創作做了兩個調整:
1、對線條的錘鍊;
2、對結體的慘淡經營。
調整的結果是:他的線條達到了一種“純淨” 的境界。儘管他的線條還是中鋒,還是厚重,有力量,但是他傳達給你的首先是“純淨”。
這是此前任何一位書家難以望其項背的,此後的書家大概只有弘一法師彷彿近之。
其次,結構的經營主要是忽開忽合, 忽草忽行。有時怨然冒出幾個“八大造”的“怪”字。
但是,這種變化並不會讓你覺得不舒服,反而少了這些變化恐怕不行。這是八大山人的 本領、八大山人的境界。
這種天才的作品,你認為學習起來會容易嗎?
-
11 # 柳緣閣主
八大山人身世坎坷,而且性格孤決。其作品不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具有孤岸傲世的品格。尤其體現在晚年的繪畫作品,不論是魚還是鳥,一副傲視、怒視以及蔑視的冷漠態度,這是常人難以領悟和企及的。故而不理解這一層就很難把握八大山人的精髓所在。當然,一般人能夠學到他的墨法,也很不錯了!
-
12 # 好滴美
與自然和宇宙對話的古典藝術家。誰看,都心生敬畏。有穿越感,而無違和。清靜無為,孤傲倔強,卻又心無旁騖。很複雜,又極單純的一種歸真。
回覆列表
這個題目不太敢答,怕誤導了大家。只能隨便說說對八大山人的字和畫的感覺吧。
八大山人的字,用筆極簡,蒼勁圓秀,隨心所欲,不拘一格。
而其畫,最明顯的特點是留白和不似。他善於利用駕御空間和發揮空間效應。
他畫的其實是物象在他眼裡心中的某個投影,不求全不求相似但求特徵鮮明。比如以下這幅畫,寥寥幾筆,勾勒了荷花,卻模糊了荷葉,但觀者卻又能看得出來。
而畫面上出現的大片留白,讓我們在驚訝之後,不覺補上自己的想象。以下這幅孤禽圖,是筆者的頭像圖,筆者很是喜歡。畫面極少幾筆,無山無水,樹也不完整,孤鳥看似無所依靠,搖搖欲墜,卻又不屈地以單腳緊抓枯枝。
八大山人曾有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