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江說歷史
-
2 # 蘑菇頭
俗話說得好“成是王敗是寇”。勝利者有他勝利的理由,也有他的勝利史,失敗有失敗者的理由,也有他的失敗史。所以是公認的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這都是經過作者這個加工的機器加工出來的。
-
3 # 北門猿
這問題可分為兩部分:一、劉備孫權算不算皇帝;二、陳壽的《三國志》是怎麼看待他們的。
先說第一個問題。
算不算皇帝,可以從“名”和“實”兩方面來講。從名義上說,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因為劉備政權以漢朝繼承人自命,他必須得等到漢獻帝禪位之後,才能自立為皇帝);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所以這三位在生前都已經自稱為皇帝了。
從實際上來講,魏蜀吳三國都是穩定政權,佔據了一定的地盤,有足夠實力維持自身的存在,並且持續存在了一段時間。那麼作為政權的統治者,叫做“皇帝”也是毫無問題的。
既然名實兼備,那麼劉備和孫權無疑算是皇帝。
陳壽在三國志中是怎麼寫的?
為免這個答案太長,我先把答案寫在前面:陳壽沒有稱呼兩人為皇帝,但他實際上是把兩人當做皇帝來對待的。
在三國志中,陳壽稱呼劉備為“先主”(《蜀書·劉先主傳》),稱呼孫權為“吳主”(《吳書·吳主傳》)。在實際操作中,陳壽對劉備更客氣一些,在劉先主傳裡,說的是“先主如何如何”。而在吳主傳裡提到孫權時,則直呼其名,寫成“權如何如何”。
這兩個稱呼表明他們是一國之主,但又比皇帝低一檔次。陳壽是晉朝人,晉朝理論上是接受魏國禪位而來,因此必須把魏國立為正統,自己才能是正統。而魏國既然是正統了,那兩國當然就是偏安政權,也就不能承認他們的君主是“皇帝”了。
不過在三國志一書的組織架構上,陳壽實際上是把曹、劉、孫三家都當做皇帝來處理的。
這涉及到中國古代紀傳體史書的“體例”。眾所周知,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分為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八書、十表。其中本紀寫的是皇帝的事情,世家和列傳都是人物傳記,構成了全書的主要部分。所以這一種體裁的史書叫做“紀傳體”。
這種做法有利有弊。優點是有利於建立人物形象。缺點是以人物為單位,割裂了事件和時間。一件事情可能分別記述在幾個人的列傳中。同時也沒有辦法理清歷史事件的時間脈絡。
為了解決這一缺點,司馬遷採取的方法是:把本紀寫成編年體,按照時間的順序分條記述,在每一年每一月的下面記述有何大事發生。換句話說,本紀相當於大綱,把歷史上發生過的大事件排列清楚。再交由列傳來具體展開寫。
這就是此體裁為什麼叫做“紀傳體”的原因,紀和傳寫作的方法不同,也擔任著不同的分工,互為補充,所以有這個名字。
回到三國志,陳壽的方法是,魏蜀吳三國各自獨立成一書,這其實就隱含著承認三國為對等政權的意思。同時蜀國的《先主傳》《後主傳》,吳國的《吳主傳》《三嗣主傳》都是編年體,也就是它們雖然名義上是列傳,實際上卻是本紀。
那麼本紀所寫的,自然也就是皇帝了。所以我說,陳壽實際上是把兩人當做皇帝看的。
最明顯的例子,記述孫權父兄孫堅和孫策的《孫破虜討逆傳》,就是按人物傳記的體裁。這中間的的區別,一目瞭然。
-
4 # 半份天空
三國時期在歷史上,魏國受漢獻帝禪讓,那麼魏國為正朔,曹操為魏太祖武皇帝,曹丕為魏文帝。劉備和孫權為旁支,不能稱帝只稱為國主。
《三國志》作者陳壽本為蜀漢將軍陳式之子,後降魏,晉受魏禪讓,承認魏為正朔也就是承認晉為正朔。這也是本書作者不得已的。
-
5 # 老實人62
皇帝有兩種,一種是開國皇帝。一種是承襲皇帝。
開國皇帝一般是統一全國後,賓服至少八九成以上的諸侯國。這是有實。
承襲皇帝,則是由譎子承襲或禪讓。這是有名。
三國時期,如果有一方統一了全國,賓服了眾諸侯,那他就可以改朝換代,自立皇帝。有其實。但三國很明顯,都沒後統一全國。
因此只有禪。曹魏屬承襲禪讓,使他有其名。屬正宗。
孫權,劉備。既無名,也無實。自立皇帝。因此,不為人所認可。
而且他們僅以一州之地而自稱皇帝。這是明目張膽的要把國土從大漢分裂出去。
無論用什麼懷柔手段,巧言偽善,其本質都是從大漢獨立出去。因此,是不予承認的。
-
6 # 一二橫撇捺
史書很多,不必拘泥於形式,陳壽乃晉之臣,受禪於魏,以自身為正統,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皇帝六百多,都有本紀?惠帝劉盈,恭孝仁慈,卻沒有本紀,呂后專政,由是有一本紀,項羽乃一諸侯,有一本紀,實屬異數,司馬遷跟李家關係好這是大家都知道,不僅替李陵洗白,李廣勇則勇矣,卻沒什麼像樣的功勞,跟數幾沒啥關係,他兒子都封侯了,故玄德、仲謀雖不曾有本紀,卻是實實在在有名有姓的皇帝!
-
7 # 讀史坊
當然算,不然怎麼叫三國呢。歷史記載,公元220年,曹丕稱帝,221年,劉備稱帝,229年孫權稱帝。首先,劉備和孫權稱帝是歷史事實,不管《三國志》把兩個人記錄在哪一部分,兩個人都是事實上的皇帝。
那麼,為什麼《三國志》不把劉備和孫權記錄在本紀中,這個問題要從《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起。陳壽是西晉時期人,而西晉是從曹魏政權脫胎而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陳壽把曹魏政權看作正統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三國志》中對劉備的稱呼是“先主”,對孫權從稱呼是“權”,從稱呼可以看出,雖然陳壽沒有把劉備和孫權列入本紀行列,但他對兩個人的記錄,實際上是按皇帝對待的。
-
8 # 勇行萬里路
魏是漢獻帝禪讓的,也就是說是有傳承的,蜀和吳是自封的,中國歷史本紀才是正式的皇帝,畢竟中國歷史上自封的皇帝太多了,即使上世紀80年代都還出現過。
回覆列表
三國志為晉朝官員陳壽所著,晉承魏是晉朝統治者承認的,所以魏國的統治者可以進入本紀,而吳蜀統治者只能入列傳。
但是,算不算皇帝不是由一個史官說了算的。
劉備有稱帝,且有朝廷,有軍隊,有城池等等,蜀國擁有一個國家該有的一切。而且劉備本身擁有漢室血統。
孫權雖然擁有這一切,但是並沒有皇室的血統,而且本身的實力也是一般,屬於蜀國和魏國對抗中的一個棋子而已,個人感覺吳國不是一個國家,自然孫權不算一個皇帝!當然這只是偽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