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慧蛋雞
-
2 # 記錄平淡生活
1、環保化、綠色養殖
目前國家環保政策在收緊,政策監管不到位的地區養殖業帶來的汙染也是不小的。為了保護環境,養殖環保化、綠色化未來是大勢所趨。
2、無抗養殖 綠色食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改變,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國家高壓嚴管政策,現在提倡無抗養殖,也就是養殖生產過程中減抗或者無抗。從業者著手改善環境管理,提高養殖技術等全方面的進步,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業。
3、集約化養殖
這些年來很多人想發展養殖專案,卻發現沒有能用的土地,養殖行業可以利用的土地越來越少。如何以更少的土地資源,創造更高的養殖效益已經是養殖行業的每一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走集約化養殖道路,在單位面積上創造更高的產值,才是未來養殖業發展的科學大道。
4、節能環保化
節能環保一直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農業也走上節能化道路勢在必行,節能養殖不僅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更加有利於提高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5.規模化養殖
以前農村家庭都是小規模零零散散的養殖一些家禽家畜,最近幾年養殖業利潤很低,要想靠養殖致富,就要提升養殖數量擴大產能,提高養殖水平。國家層面小作坊式養殖也不利於當地養殖疫情防控,
6.智慧化養殖
隨著國內裝置製造業的發展,以及近兩年世界各國的養殖裝置進入中國,養殖裝置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自動化在全國各地大範圍的普及。“人管機器,機器養物”將越來越普遍,未來智慧化必然成為行業的選擇。
7.全產業鏈模式養殖
現在很多從事農業的企業,不單單隻在養殖生產中的一環中做文章,而是推行全產業的模式,例如“育種——養殖——飼料——技術服務——深加工肉類食品----打造食品品牌”生產模式。
-
3 # 湘野小劉
1.散養戶到專業化
很多人說散養戶會消失,會走向規模養殖在這裡,本人表示有不同的意見我們說的散養戶和規模化是以數量來分類的.而數量並不代表競爭力這一點.在豬價低迷的2014年上半年已經被證實.規模化並不代表競爭力更強我們這裡講的散養戶.不僅是規模小.也是養殖不專業的一個群體散養戶養殖不專業.所以被淘汰是必然而專業化的養殖戶.可能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有很強的競爭力。,例如養30-50頭母豬的專業戶.養得好、成本低,反而更有競爭力所以.未來的變化之一.是從“散養戶”(非專業)到專業化。
2.從數量型到品質型
中國改革開放比較晚.而人口又多.所以.最初養殖的盈利機會是滿足”量”的需求而今天.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日俱增,對肉蛋奶的消費有了更高的品質需求,今天很多的養殖者生產依然是以數量和成本為導向.這其中盈利的空間很有限大路貨永遠只能是微利,這是事實,是商界規律,而需求一旦疲軟、行情小幅變化,很容易虧本。
從省錢思維到溢價思維變化,社會形態決定了消費需求的變化;另一個方面在於行業形態發生了變化.行業形態決定了養殖模式。也正如這次一個英國豬場老闆所說.英國也經歷了豬肉需求由數量需求到品質需求的變化。在30年前,他們就開始福利養豬,但是市場不接受.因為當時英國對豬肉的需求還停留在數量上。
中國當下養殖業的盈利本質是養殖者賺養殖者的錢也就是芥得好的賺養不好的那部分人的線,或者是成苯低的賺成本高的那部分人的錢,-而不是去賺消費者的錢搞養殖而不是搞經營.因此思維受限省錢的空間是有限的.稍微飼料波動,疫情出現.利潤就沒有了而溢價思維,則是以效益為導向.想著如何把好的肉、蛋、奶賣出更高的價格說白了,省錢思維是養殖思維的體現.而溢價思維則是經營思維的註解。
3.從養殖型到經營型
為什麼會有“淘汰雞”?因為他只盯著雞蛋為什麼不是賣老母雞,順便賣點“副產物”雞蛋?如果是經營思維,那麼就需要綜合考慮、系統籌劃,養什麼樣的品種可以賣出高價?如何把老母雞賣出價值?什麼樣的蛋品利潤空間更大?如何透過建設品牌來實現品牌溢價?如何把雞糞價值最大化?把雞糞加工成有機肥?這種經營思維是把雞場看成一個生產多種產品的工廠.而不是隻盯著雞下的那些雞蛋。
4.從單打獨鬥到協同合作
中國的養殖模式過去是“大群體、小規模”.和那些以資本形式進入養殖業的企業相比:眼界有限、實力有限所以.想做產業鏈是不現實的.但做產業鏈會有更強的競爭力,因此.需要協同合作為什麼要合作?是為了互補那麼合作的基礎是什么?是對方有你想要而又不具備的東西.如果透過互補和協同可以實現產業鏈價值的話.那麼毖須要具備“合作精神”合作精神的本質是“包容”和“價值補位”.如果沒有包容.協同合作是一種空話.但懂得並擁有合作精神的人.更有可能把握未來,佔盡先機。
-
4 # 達人的生活
最近很多經銷商很困惑,甚至對未來失去信心。要麼是得過且過,要麼是走一步看一步,總之,很多人進入了“焦慮期”。經銷商為什麼會焦慮?原因大致是兩點:一是看不透未來,二是找不準定位。看不透未來,自然無法定位,所以,在這裡,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未來養殖業會有什麼什麼變化?然後才是我們的“應變”。
一、散養戶到專業化
很多人說散養戶會消失,會走向規模養殖。在這裡,我表示有不同的意見。我們說的散養戶和規模化是以數量來分類的,而數量並不代表競爭力!這一點,在豬價低迷的2014年上半年已經被證實。規模化並不代表競爭力更強。
而 我們不應根據規模來分類,而應根據本質(屬性)來分類,這樣,更科學,更能體現競爭力水平。我們這裡講的散養戶,不僅是規模小,也是養殖不專業的一個群體。散養戶養殖不專業,養殖業不是他最主要的收入,所以,被淘汰是必然。而專業化的養殖戶,可能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有很強的競爭力。例如養30-50頭母豬的專業戶,養得好,成本低,反而更有競爭力。所以,未來的變化之一,是從“散養戶”(非專業)到專業化。
最近行業的變化,它的本質是不專業向專業過渡;專業的淘汰不專業的。而不是規模的淘汰散養的。
二、從數量型到品質型
中國改革開放比較晚晚,而人口又多的不得了,所以,最初養殖的盈利機會是滿足“量”的需求。而今天,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日俱增,對肉蛋奶的消費有了更高的品質需求。很多人說恆大做畜牧會失敗,我倒不那麼認為,恆大切入畜牧業是從“需求”著手,而不是從技術進步,反而有更大的溢價空間,這個空間,給了恆大更多的機會。
今天很多的養殖者,生產依然是以數量和成本為導向,這其中盈利的空間很有限。大路貨永遠只能是微利,這是事實,是商界規律。而需求一旦疲軟、行情小幅變化,很容易虧本。
三、從省錢思維到溢價思維
我曾經在多種場合都說過一句話:“中國當下養殖業的盈利本質:是養殖者賺養殖者的錢”。什麼意思?是養得好的賺養不好的那部分人的錢;或者是成本低的,賺成本高的那部分人的錢。而不是去賺消費者的錢。
搞養殖而不是搞經營,因此思維受限:省錢的空間是有限的,稍微飼料波動,疫情出現,利潤就沒有了。而溢價思維,則是以小誒這為導向,想著如何把好的肉蛋奶賣出更高的價格。說白了,省錢思維是養殖思維的體現;而溢價思維則是經營思維的註解。
四、從養殖型到經營型
我經常給蛋雞場的老闆灌輸這樣的思維:“為什麼會有”淘汰雞“?因為他只盯著雞蛋!為什麼不是賣老母雞,順便賣點”副產物“-雞蛋?
如果是經營思維,那麼就需要綜合考慮、系統籌劃:
1、養什麼樣的品種可以賣出高價?
2、 如何把老母雞賣出價值?
3、 什麼樣的蛋品利潤空間更大?
4、 如何透過建設品牌來實現品牌溢價?
5、如何把雞糞價值最大化?-把雞糞加工成有機肥?
這種(經營)思維是把雞場看成一個生產多種產品的工廠,而不是盯著雞屁股下的幾個雞蛋。
五、從單打獨鬥到協同合作
中國的養殖戶過去是”大群體、小規模“,和那些以資本形式進入養殖業的企業相比:眼界有限、實力有限,所以,想做產業鏈是不現實的。但做產業鏈會有更強的競爭力,所以,需要協同合作!人為什麼要合作?-為了互補!那麼合作的基礎是什麼?是對方有你想要而又不具備的東西!如果透過互補和協同可以實現產業鏈價值的話,那麼必須要具備”合作精神“!合作精神的本質是”包容“和”價值補位“,如果沒有包容,協同合作是一種空話。但懂得並擁有合作精神的人,更有可能把握未來,佔盡先機。
-
5 # 研途途
養殖業是民生的根本沒有,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基本物質基礎,不斷未來變化多麼快,他始終離不開養殖業的,可能未來的養殖業的模式會發生變化,更多的就是綠色養殖為主,因為未來人們會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所以未來綠色養殖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發展的導向,我們要從根本上知道他發展的點在哪裡,很關鍵。第一,綠色養殖,並不是單單的代表直接放在野外就是綠色養殖,這可能是一個錯誤的觀點,綠色養殖就是以健康為主,減少化學藥品的影響,多以綠色植物為養料,提升食用肉質的品質是根本的,例如:為什麼現在很多城市的人願意去買鄉下的肉類,而不是去農貿市場買的原因,這也是圖綠色食品的一種。第二,未來養殖業會越來越規範,因為很多養殖業目前都是零散的,沒有很多規範,大家自己做自己的,最多就是老闆來收購,大家一起賣給他,這樣就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養殖成本昂貴,而且沒有專業是技術指導,很可能就是一旦出現某些疾病,大家都束手無策,這樣的一個尷尬的局面,所以收規範化市場是未來的趨勢。未來,養殖業一定是一個一個很不錯的產業,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去學習,深入去了解養殖業的基本技術,可以從一個品種的養殖入手,深入的去專研,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有更好的建議,可以下方留言討論。
-
6 # 西北郭郭
養殖業從古代發展到了今天,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剛開始的馴化野獸開始,到現在人類可以養殖的各種家禽家畜,都要經歷很漫長的年代。那麼未來養殖業會有什麼變化?大膽猜測下,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品種更優。
就拿我家現在養殖的多胎綿羊品種小尾寒羊來說,目前只要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和疾病防治工作,就可以實現一年兩胎,每胎產2~5只小羊羔。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透過各種雜交技術手段,讓小尾寒羊的體格更大、繁殖力更強、羔羊成活率更高、肉質更鮮美。
二、規模更廣。
未來養殖業會朝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現在農村還有散戶搞養殖,但比起過去,人數已經大大減少。未來的散養戶只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則是各種規模化、機械化、智慧化養殖。
三、管理更科學。
現在的養殖業基本都是人工飼餵,未來的養殖業完全有可能實現全自動化或半自動化。自動投料機、自動飲水機、自動清糞機取代人工大規模投入使用,大大緩解了養殖場人員不足的問題。
四、防疫更到位。
養殖業的防疫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養殖戶急需解決的重中之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防疫措施和防傳染病的疫苗已經非常成熟,一旦遇到突發性傳染病,養殖戶再也不會束手無策,擔心無法控制疫情造成重大損失,從而可以把養殖風險降到最低。
總結:未來養殖業的發展之路離不開以上四點,我們的猜測究竟準不準確,現在還不好說,只能讓時間來驗證!
-
7 # 三農開拓者
現在有很多養殖戶對以後的發展看不準,找不到定位。所以在這裡,我們來分析一下未來養殖業會有什麼變化。專業化養殖很多人會說零散的養殖戶會消失。我感覺散養戶和規模化是以數量來區別的,而數量並不代表競爭力。我們這裡講的散養戶,不僅是規模小,也是養殖不專業的一個群體。散養戶養殖不專業,養殖業不是他最主要的收入,所以,被淘汰是必然。而專業化的養殖戶,可能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有很強的競爭力。養殖品質特色化由於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所以市場對肉類的需求是與日俱增。但是大家發現沒有現在人們更多追求的品質和健康,所以今後的養殖中要突出特色和健康。對於大路養殖可能會越走越窄。要學會優良品種的選擇應對市場對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養殖產業合作由於市場對肉類,蛋類及奶類的需求朝著多元化,多樣性的發展,所以就要發展多元養殖,比如養雞場不單要有肉雞還要生產雞蛋,這樣產品的多元化能夠滿足市場不同的需求。我們要學會行業之間的合作協作關係,大家在一起抱團取暖形成更大的產業。在市場才有主動權和話語權。
-
8 # 農技研究推廣員
未來養殖業會有一下五大變化
一、散養戶到專業化
很多人說散養戶會消失,會走向規模養殖。在這裡,我表示有不同的意見。我們說的散養戶和規模化是以數量來分類的,而數量並不代表競爭力!這一點,在豬價低迷的2014年上半年已經被證實。規模化並不代表競爭力更強。
而 我們不應根據規模來分類,而應根據本質(屬性)來分類,這樣,更科學,更能體現競爭力水平。我們這裡講的散養戶,不僅是規模小,也是養殖不專業的一個群體。散養戶養殖不專業,養殖業不是他最主要的收入,所以,被淘汰是必然。而專業化的養殖戶,可能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有很強的競爭力。例如養30-50頭母豬的專業戶,養得好,成本低,反而更有競爭力。所以,未來的變化之一,是從“散養戶”(非專業)到專業化。
最近行業的變化,它的本質是不專業向專業過渡;專業的淘汰不專業的。而不是規模的淘汰散養的。
二、從數量型到品質型
中國改革開放比較晚晚,而人口又多的不得了,所以,最初養殖的盈利機會是滿足“量”的需求。而今天,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日俱增,對肉蛋奶的消費有了更高的品質需求。很多人說恆大做畜牧會失敗,我倒不那麼認為,恆大切入畜牧業是從“需求”著手,而不是從技術進步,反而有更大的溢價空間,這個空間,給了恆大更多的機會。
今天很多的養殖者,生產依然是以數量和成本為導向,這其中盈利的空間很有限。大路貨永遠只能是微利,這是事實,是商界規律。而需求一旦疲軟、行情小幅變化,很容易虧本。
三、從省錢思維到溢價思維
我曾經在多種場合都說過一句話:“中國當下養殖業的盈利本質:是養殖者賺養殖者的錢”。什麼意思?是養得好的賺養不好的那部分人的錢;或者是成本低的,賺成本高的那部分人的錢。而不是去賺消費者的錢。
搞養殖而不是搞經營,因此思維受限:省錢的空間是有限的,稍微飼料波動,疫情出現,利潤就沒有了。而溢價思維,則是以小誒這為導向,想著如何把好的肉蛋奶賣出更高的價格。說白了,省錢思維是養殖思維的體現;而溢價思維則是經營思維的註解。
四、從養殖型到經營型
我經常給蛋雞場的老闆灌輸這樣的思維:“為什麼會有”淘汰雞“?因為他只盯著雞蛋!為什麼不是賣老母雞,順便賣點”副產物“-雞蛋?
如果是經營思維,那麼就需要綜合考慮、系統籌劃:
1、養什麼樣的品種可以賣出高價?
2、 如何把老母雞賣出價值?
3、 什麼樣的蛋品利潤空間更大?
4、 如何透過建設品牌來實現品牌溢價?
5、如何把雞糞價值最大化?-把雞糞加工成有機肥?
這種(經營)思維是把雞場看成一個生產多種產品的工廠,而不是盯著雞屁股下的幾個雞蛋。
五、從單打獨鬥到協同合作
中國的養殖戶過去是”大群體、小規模“,和那些以資本形式進入養殖業的企業相比:眼界有限、實力有限,所以,想做產業鏈是不現實的。但做產業鏈會有更強的競爭力,所以,需要協同合作!人為什麼要合作?-為了互補!那麼合作的基礎是什麼?是對方有你想要而又不具備的東西!如果透過互補和協同可以實現產業鏈價值的話,那麼必須要具備”合作精神“!合作精神的本質是”包容“和”價值補位“,如果沒有包容,協同合作是一種空話。但懂得並擁有合作精神的人,更有可能把握未來,佔盡先機。
-
9 # 易烊千璽破
小戶高階產品和規模大眾產品共存,這是農業發展唯一途徑,也不知道磚家會不會同意,高階農業需要精細管理,規模化很難做到,中國一些高收入群體需要高階東西,規模化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標準化低價格,這是小農戶不具備的
-
10 # 東哥聊生活
近期,國家對於養殖業的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讓廣大養殖人著實沒有了底氣,先是去年的禁養政策,讓很多養殖場慌了;後來又是禽類生病,再又是豬價下跌……養殖似乎越來越難幹。那麼,在當前趨勢下,未來養殖業該怎麼辦?會有轉機嗎?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一、肉牛養殖前景
肉牛市場一直被看好,有3個原因:
一是需求量上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於物價上漲的因素,牛肉供需偏緊格局將持續,價格將高位執行。
二是競爭相對少:肉牛養殖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
三是政策鼓勵多:能夠將飼草和農作物的秸稈之類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這正是政策大大鼓勵的。
前景預測:
未來肉牛養殖不會太差,最起碼養繁殖牛或者自繁自育的養牛場都會比較穩定,至於育肥牛可能會有一點點不樂觀。
牛犢價格上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就這幾年來說,同樣的牛犢每年最低上漲300-500元/頭。上漲的這個價格對於養繁殖母牛或自繁自育的牛場來說,這都是純利潤。而對於單純育肥的養牛場來說,牛犢價格上漲多少,利潤就要壓縮多少。以往一頭育肥牛賺五六千的日子,對於大多數養殖戶來說已經不復存在了。
另一方面,由於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的降低,肉牛養殖中的飼料成本相對也會降低。
二、肉羊養殖前景
前幾年肉羊養殖效益高漲,激發了養殖戶熱情,羊養殖規模加速擴張,肉羊供應量大幅增加,隨之消費需求下滑等因素,導致肉羊供大於求,導致近期羊市場包括羊肉市場比較低迷。
但從現在餐桌上的變化可以看出,吃牛羊肉的越來越多,吃雞肉、豬肉的越來越少。豬肉、雞肉出現各種問題,但是牛羊肉在人們心目中還是屬於放心肉。而且羊肉蛋白質含量高於其他肉類,是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理想肉類,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除羊肉外,羊皮、羊毛是輕紡工業的原料,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從長期來看,羊市場還是比較穩定的。
此外,羊以食粗飼料為主,成本低。從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看,糧食利用率高,而糧食作物的秸稈利用率較低,這也為發展養殖羊提供了方便條件。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養羊投入大,見效慢,且想獲得穩定的盈利,對經營要求比較高。
三、養豬業前景
2016年豬價經歷了從低到高,再到2017年初的緩緩跌落,再加上禁養令的出臺,似乎使豬業寸步難行。
但我們要明白,任何產品的發展及價格最核心取決於兩個:
一個是供需,一個就是政策。
目前來看,養豬業總體進入低速發展階段,環境剛性約束,生產區域佈局從東部向北方和糧食主產區轉移。
中國東西部地區土地遼闊、飼料資源豐富,是生豬養殖重點發展的區域。重點是發揮成本優勢,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種養結合養殖基地;要做大做強加工龍頭企業,實現產加銷對接;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保障種源供給;針對區域內氣候特點,探索生豬養殖的科學模式。生態養豬模式是未來方發展方向。
四、經營模式將成為能否盈利的關鍵
一個專案能不能盈利,盈利空間有多大,往往取決於3件事:
第一個是產品本身特性和市場供需,這個上面講過了;
第二個就是政策引導;
第三個就是經營模式。
而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經營模式越來越成為決定能否盈利、盈利多少的關鍵!
因為:
1、市場條件是外在的,這對於每個養殖者來說是一樣的,一段時間內不可改變的;
2、而每個養殖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經營模式,舉個例子,同樣養牛、養羊或養豬,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卻抱怨賠錢不掙錢;
3、經營好的拿到政策補貼,發展更好;而經營不好的,與補貼也無緣。
未來決定能不能賺錢、賺多少錢的是你的經營模式。那如何判斷這個模式適不適合你?哪個模式適合你?這就是非常關鍵的。
24小時為您守候,只為動物健康。謁誠為您解答臨床養殖與獸醫難題。為您養殖保駕護航!
看完覺得還不錯的,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分享朋友圈再走吧,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做純公益的農業資訊工作小編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但"無抗養殖那點事兒"和大家相伴這麼久又怎麼能忍心放棄,畢竟還有那麼多支援我們的朋友每天都在給我們加油打氣,專注農業,熱愛生活,堅持是因為一路有你,"無抗養殖那點事兒"——農業人牽手互助,相親相愛的大家庭。
-
11 # 談農說農
未來養殖業將會有什麼變化呢?跟現在又有什麼不同呢?
01規模化、正規化現在的養殖比較分散,大多都是小規模養殖,在管理上也是非常欠缺經驗的,因此效率是非常不高的,而且質量也是不好的。未來的養殖業會朝著規模化,正規化發展。
規模化更多的是企業的進入,在養殖方面會有一定大的規模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都是小規模養殖,因為大規模養殖在可以更加的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而且在規避風險方面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規模化養殖也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正規化,正規化也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因為現在的養殖在養殖生產到出售都是不規範的,這樣在效率方面都是比較低的,正規化也會成為未來一種趨勢,公司運營將會成為一種趨勢的。
02智慧化大家可以看到,智慧科技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了,網易的智慧豬場,京東養豬等,都用到了智慧科技,這也是未來大型養豬場的發展趨勢。
智慧養殖場,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進行管控分析,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分析養殖場內的變化,進一步瞭解養殖的需求從而解決。所以智慧養殖,可以解決很多時間,可以提前發現養殖場內的問題,從而很快的進行解決,還可以根據所養殖種類的不同進行分析,以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
未來養殖場的會越來越智慧化,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結語養殖場未來會越來越規模化,正規化,而且還會越來越智慧化,所以未來的養殖場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
12 # 阿陽視角
未來養殖業將會有哪些變化?
1.環保化、綠色化
隨著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工業生產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與此同時,養殖業帶來的汙染同樣不容小覷。為了保護環境,養殖環保化、綠色化可謂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
2.低利潤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資本進入養殖業,也隨著養殖業的集約化、規模化提速,養殖科學管理理論的普及,養殖技術的提高,生產成績將大大提高,養殖產品將豐富多樣,供應充足。因此養殖業的暴利時代已終結。隨著小規模養殖場的退市,養殖產品價格不會暴漲暴跌,過山車式的肉蛋奶價格將不復重現,養殖場保持低利潤是趨勢。
3.節能化
中國雖然是能源生產國,但油、氣、電等清潔能源價格巨高,養殖企業難以承受,而價格低廉的煤炭,會被越來越嚴厲環保法規法律所禁止,因此,養殖場利用動物自身產生熱量取暖等節能養殖技術將是趨勢。
4.土地資源
隨著人口的增長,土地資源的開發程度越來越高,養殖行業可以利用的土地也越來越少。養殖業是一個特殊行業,場地往往受到氣候、地形、水源和周圍土地資源等等因素影響,還有,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很多地方政府不願意發展養殖業,因此適合養殖業發展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養殖場土地資源緊張是趨勢。
先來分析一下,然後才是我們的“應變”。
一、散養戶到專業化
很多人說散養戶會消失,會走向規模養殖。在這裡,我表示有不同的意見。我們說的散養戶和規模化是以數量來分類的,而數量並不代表競爭力!這一點,在豬價低迷的2014年上半年已經被證實。規模化並不代表競爭力更強。
而 我們不應根據規模來分類,而應根據本質(屬性)來分類,這樣,更科學,更能體現競爭力水平。我們這裡講的散養戶,不僅是規模小,也是養殖不專業的一個群體。散養戶養殖不專業,養殖業不是他最主要的收入,所以,被淘汰是必然。而專業化的養殖戶,可能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有很強的競爭力。例如養30-50頭母豬的專業戶,養得好,成本低,反而更有競爭力。所以,未來的變化之一,是從“散養戶”(非專業)到專業化。
最近行業的變化,它的本質是不專業向專業過渡;專業的淘汰不專業的。而不是規模的淘汰散養的。
二、從數量型到品質型
中國改革開放比較晚晚,而人口又多的不得了,所以,最初養殖的盈利機會是滿足“量”的需求。而今天,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日俱增,對肉蛋奶的消費有了更高的品質需求。很多人說恆大做畜牧會失敗,我倒不那麼認為,恆大切入畜牧業是從“需求”著手,而不是從技術進步,反而有更大的溢價空間,這個空間,給了恆大更多的機會。
今天很多的養殖者,生產依然是以數量和成本為導向,這其中盈利的空間很有限。大路貨永遠只能是微利,這是事實,是商界規律。而需求一旦疲軟、行情小幅變化,很容易虧本。
三、從省錢思維到溢價思維
我曾經在多種場合都說過一句話:“中國當下養殖業的盈利本質:是養殖者賺養殖者的錢”。什麼意思?是養得好的賺養不好的那部分人的錢;或者是成本低的,賺成本高的那部分人的錢。而不是去賺消費者的錢。
搞養殖而不是搞經營,因此思維受限:省錢的空間是有限的,稍微飼料波動,疫情出現,利潤就沒有了。而溢價思維,則是以小誒這為導向,想著如何把好的肉蛋奶賣出更高的價格。說白了,省錢思維是養殖思維的體現;而溢價思維則是經營思維的註解。
四、從養殖型到經營型
我經常給蛋雞場的老闆灌輸這樣的思維:“為什麼會有”淘汰雞“?因為他只盯著雞蛋!為什麼不是賣老母雞,順便賣點”副產物“-雞蛋?
如果是經營思維,那麼就需要綜合考慮、系統籌劃:
1、養什麼樣的品種可以賣出高價?
2、 如何把老母雞賣出價值?
3、 什麼樣的蛋品利潤空間更大?
4、 如何透過建設品牌來實現品牌溢價?
5、如何把雞糞價值最大化?-把雞糞加工成有機肥?
這種(經營)思維是把雞場看成一個生產多種產品的工廠,而不是盯著雞屁股下的幾個雞蛋。
五、從單打獨鬥到協同合作
中國的養殖戶過去是”大群體、小規模“,和那些以資本形式進入養殖業的企業相比:眼界有限、實力有限,所以,想做產業鏈是不現實的。但做產業鏈會有更強的競爭力,所以,需要協同合作!人為什麼要合作?為了互補!那麼合作的基礎是什麼?是對方有你想要而又不具備的東西!如果透過互補和協同可以實現產業鏈價值的話,那麼必須要具備”合作精神“!合作精神的本質是”包容“和”價值補位“,如果沒有包容,協同合作是一種空話。但懂得並擁有合作精神的人,更有可能把握未來,佔盡先機。
隨著科技發展和進步,養殖業也在不斷改變,並不像以前農村家家養雞養鴨養豬的時代。現在很多人創業,都會考慮養殖業,尤其是學成歸來的大學生,可以說養殖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等待大量的人才湧入。未來5-10年養殖業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發展前景樂觀。
1、規模化發展是主流,但絕不是散養戶退出
最近網上對於散養戶和規模化養殖有很大的關注點,很多人在說散養戶要退出養殖業,規模化和集團化養殖場會佔據主流。可以這樣說,按照國情來分析,散養戶不可能退出,未來幾十年都不會。
但是散養戶會升級,一些養殖觀念好的,技術水平高的,會發展越來越大,形成規模化,而一些養殖觀念差、養殖賠錢的,可能會加速退出。比如現在的養豬業,疫情的打擊下,加速了養豬業的產業化程序。
2、公司加養戶模式
現在養雞有種雞放養,養豬有合同豬,集團化豬場快速擴張需要帶養戶,養殖戶需要優質的豬苗、雞苗,還需要風險分擔和技術支援,合作的時代,一定會共贏。
3、養殖汙水合格排放,環保成本增加
養殖業不斷髮展,同樣汙染和環境不斷惡化,近些年,國家對於養殖業不斷整改。對於排汙不合格養殖場進行強制關停和整頓,劃定限養區、禁養區、規劃養殖小區,減少養殖噪音、禁止廢水排放等。為了環境可持續發展,環保設施的投入將是養殖業一大成本佔比。
4、食品安全和限抗、禁抗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的人類的健康發展,對於肉產品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家對於肉蛋奶的指標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限抗、禁抗實在必行。蛋雞行業已經開始禁抗,出廠雞蛋不允許有抗生素殘留。養豬行業2020年7月份以後飼料中禁止新增抗生素,同時飼料新增劑要求嚴格,只允許中藥類新增劑。
5、集約化、機械化、節能化
相比於國內的養殖業,歐美的農牧行業和養殖業現代化程度比較高。在美國一個人可以管理3000頭豬。在國內,隨著國內人力成本的提高,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養殖集約化程度會加快。
6、品牌化發展
未來5-10年會湧現優質肉蛋奶品牌,民間獨立品牌肉會逐步豐富,地方種豬、種雞繁育體系健全,消費者會越來越傾向於大品牌肉品和蛋品。
7、特色養殖:家庭牧場和旅遊縱深結合
隨著國內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想去體驗鄉間生活,農家樂、漁家樂越做越好。新時代農村,現代家庭牧場與旅遊業結合,發展方向豐富多彩。
8、網際網路+養殖業
21世紀是網際網路的世紀,任何行業都可以與網際網路發生關係,電商和快遞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其他行業的進步,養殖業也包括在內。綠色無汙染產品與網際網路結合,增加銷路。
9、產業融合、利益鏈延伸
想要把產品價值增加,延長產業鏈是一個方法。把單純的養殖到回收到屠宰再到食品,把原本一個養殖端,變為多個收益中轉站,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受益。
隨著時代的發展,養殖業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一直原地踏步,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回覆列表
社會在進步,悶頭養殖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未來的養殖業,必定會向著數字化,規模化,科學化,綠色健康化、特色化等養殖方向發展,所以養殖戶應該隨時關注並最佳化自己的養殖方式。
一、數字化
為了節省人力成本,養殖戶需要儘快完善自己的數字化系統,對於雛雞選擇、精準投餵、定期疫苗、肉料比、健康度等等進行數字化記錄並分析,時刻完善養殖場資料,為規模化養殖進行資料鋪墊。
二、規模化
三、科學化
科學飼料投餵、定期消毒、日常檢查、定期疫苗等科學養殖,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還會減少養殖成本,提高產量,以增加營收。
四、綠色健康化
現在大趨勢是綠色生態保護,養殖業對生態的汙染除了廢棄物,還有不良養殖戶濫用抗生素,所以我國養殖業緊跟國際腳步,也頒佈了禁抗、減抗措施,相應國家號召,實現綠色養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養殖業,最佳化養殖業市場環境。
五、特色化
穩定的銷售渠道,是營收的保證,大部分養殖場都是千篇一律,售賣的產品也基本一樣,打響自己的特色,才可以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增加自己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