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翔的一朵雲

    我個人覺得一個國家的存亡,要看整體的硬軟實力。硬實力看:三國態勢是蜀弱、吳國第二、北方魏國強大。戰略位置看:蜀國據關隘和天險,易守難攻。吳國水路發達,不易守備。但是吳國有強大水軍,不懼蜀魏大軍。魏國在火燒赤壁後,養兵生息多年。兵強馬壯,財大氣粗。自然是三國裡面的最強方。蜀國北伐失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川蜀人力和物力都消耗太大,老百姓厭戰情緒高。尤其劉備出兵伐吳,夷陵一戰,傷亡了大量的青年將領和兵馬,造成後期的蜀國,將領寡弱。軟實力看:蜀國劉備打著扶漢的民意,早起雖然立得住腳,但是稱帝后,他的這個命題就牽強人意了。老百姓只需安居樂業,但是蜀國戰事不斷,七出岐山,最後還是失敗,蜀國實力大削弱。靜態看,蜀國滅亡是必然的。當然,這個事也不能靜態分析。動態來看,如果(假設)劉備聽取諸葛亮建議,暫時修養生息,關羽仇晚報或者出兵吳國採取遊擊站,不斷打擊吳國、擇機決戰的戰術。直到吳國退換荊州和求和為止。但是也要避免吳國找魏國方投降投緣。造成蜀國面對吳國和魏國合力戰蜀國。也許能出現奇蹟。不過這是三國,已成歷史和過去式。假設是不成立的。事實上是魏國吃掉吳蜀。最後三國歸晉。

  • 2 # Lxs劍與血

    從隆中對中可以看出他還是有戰略眼光的,但他只是一個文人,從他從政以來一直到他死可以看出他的格局很小,從他七次北閥的軍事行動來看他更缺乏一個武人的冒險精神,但他又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對誰的能力都不放心,所以什麼事都是他自己親力親為,也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基於他的這種性格,所以在劉備死後,亮掌控蜀國多年卻沒有為蜀國培養和儲備人才,他所用的人才都是劉備留下的。亮的識人眼光也很有問題,馬稷是個庸才可他卻委於重任。因此,一個孤家寡人又怎麼能取得大成就呢。總而言之,他是一個有戰略眼光但卻沒戰略手段的一個人。他沒有實際手段來達成他自己的戰略佈局。他只是一個文人,一個很有侷限性的人。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

  • 3 # 牙丶剎那

    三國下半場,,蜀漢有諸葛亮這位大神,似乎有優勢,很有可能幫助蜀國完成大一統。可最終結果,我們都知道,諸葛亮連續多次的北伐,無一勝績,全部敗北! 其一,時代不一樣。當年高祖據漢中 虎吞天下 主要 是由於漢初的時候,關中乃天下糧倉,還是經濟最發達地區在加 民心所向。而 到了三國時, 關中的優勢沒了與北魏、東吳各方面相差不大,甚至魏國還要更加強大。 而此, 蜀國依然佔據地利。 夷陵一戰,傷亡了大量的青年將領和兵馬,造成後期的蜀國,將領寡弱。 所以,這一點來說,對諸葛亮是很大挑戰的! 其二,諸葛亮 的身份。劉備在世時,劉備當之無愧的老大。 劉備去世後,看似諸葛亮替代劉備掌管蜀國大權,但要知道,蜀國終究還是老劉家的江山,不是諸葛亮的。所以它不敢有一點而的鬆懈,他凡事講究穩,不敢冒有一點的冒險精神。從對待魏延奇襲策略這件事就可以看出! 其三,性格缺陷。諸葛亮一生盡忠職守,那是不用懷疑的。但他有致命的缺陷,其中一個就是喜歡獨權。這樣就會造成壓制人才的發揮,而且事必躬親很辛苦。第二個就是排斥外人,對自己學生或親近的,予以絕對的重用。不喜歡的人,像魏延等,不給重權。

  • 4 # 龍鎮

    陳壽一語道破: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諸葛亮確實會帶兵,能夠把部隊訓練得嚴嚴整整,無隙可擊。關於這一點,陳壽也不否認,所以說諸葛亮“治戎為長”。裴松之注《三國志》,也引用了一位“袁子”的話,說諸葛亮用兵“止如山,進退如風”。這是很高的評價。能夠把部隊帶成這樣,諸葛亮確實不簡單。

    可是,帶兵和打仗,雖然相輔相成,卻是不同的兩件事。帶兵帶得好,不代表打仗打得好。或者換句話說,訓練搞得好,只能說明部隊戰鬥力強,卻不能保證一定能打勝仗。

    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的戰鬥力已經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強的水平,可是由於情報工作落後、戰術思想老化,再加上前線指揮官南雲忠一缺乏應變能力,結果一敗塗地,便是典型的訓練100分,作戰不及格。

    諸葛亮的問題,恰恰是“奇謀為短”,也就是因循守舊,缺乏戰場上的隨機應變。他的每一次北伐,都搞得聲勢浩大,當然也沒打敗仗,但是面對魏國的嚴防死守,總是佔不到什麼便宜,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魏延向他獻子午谷奇謀,他也不能接受,因為對他來說,奇謀是不存在的。他的作戰思想,是要把每一步都算死,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冒險,每一個戰機都必須在控制範圍之內。由此造成的後果,是司馬懿打不敗他,他也打不敗司馬懿,最後只好比拼內力,看誰命長。

    如果諸葛亮輔佐的是曹操,他很有可能成功。無奈,他選擇了劉備,而老劉家的底子委實是薄了一點,所以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5 # 花兒誇我帥

    一,蜀地的天然地裡條件制約了諸葛亮幫劉備一統天下,川地的險在提供易攻難守的同時也制約了自己進攻他人,幾十萬大軍出征,糧草不擠導致兵敗,從司馬懿在曹操兵敗赤壁後獻出的聯合東吳擊敗關於奪取荊州的計謀時劉備的敗就已經開始了,二,劉備死的早,劉備一死,諸葛亮不能像劉備那樣讓所有蜀地臣民心悅誠服,三,諸葛亮意識到自己活著的時日不多導致了戰略上的錯誤,如果當時諸葛亮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而是選擇先攻取荊州後在養精蓄銳,待時機成熟時三軍、兩路,車船並進,方可有成功的把握

  • 6 # 彷徨客

    一。三國中,魏國是最強,佔據當時最為富庶的關中和中原地區,無論在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上,蜀,吳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二。劉備起兵攻吳大敗後,那一輩的大將基本上死光了,使其在軍事實力上差了魏吳一大截。有句話叫,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三。蜀國國內多個政治派別政爭不熄,而且漢朝遺留下來的門閥觀念嚴重,地方豪族勢大,全國在經濟上割裂成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嚴重內耗 。蜀國自己都難以做到真正的統一,何況統一全天下。

    四。現實中的諸葛亮並非神仙一般的存在,是三國演義將他神化了,諸葛亮只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但是在軍事上的能力並不強。

  • 7 # 詩瑾瑜

    首先,三國演義和歷史是有區別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沒有那麼神,其次,在正常歷史上,強國肯定能滅弱國的,就比如現在的美國打加拿大,不出意外肯定贏,那你說會輸嗎?肯定也會有,但肯定是少數,所以才有歷史上的以少勝多的案例很少,

  • 8 # 藍憶讀書

    諸葛亮再聰明,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力量始終都是有限的,加上很多綜合因素,蜀國滅亡是必然的:

    一,人力財力原因---劉備不顧全部人的勸阻,釀成了火燒連營的大錯,這一次蜀國上下人力,財力損耗特別大,接著劉備就於白帝城去世,

    二,君主原因----劉備沒了,阿斗扶不起,君主不行,累死臣下,加上人才有限,聽信讒言,諸葛亮馬上勝利的時候還不是被傳喚回去了,錯失了很多機會,這就是無用的君主

    三,諸葛亮自身,壽命太短,硬生生的被司馬懿熬死,加上馬謖失街亭,關興張苞趙雲等實力戰將一個個死去,無將可派

    所以一個蜀國僅靠諸葛亮,姜維,怎麼可能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是很想前男友,之前找過他,他說不想談戀愛了,那現在該不該找他聊天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