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色歸讀
-
2 # 明貞
我們對周瑜的印象是透過三國演義瞭解的,演義嗎必然有作者和所處時代的愛憎和志趣,不足為憑。正史對周瑜的介紹也不多,真相己不可考,周瑜是個儒將應該是錯不了的,仁義禮智信是他的價值觀。
-
3 # 我心飛翔3535355
民間也有周瑜傳言,今個就說說他的野史。周瑜七歲調領兵。這是坊間傳言,由於可見他卓越超人的軍事才能。只是他狹隘的利己主義思想讓他英年早逝,損失一個很好的將才。
由於他心胸狹窄,諸葛亮的計謀多端,三氣周瑜而喪命。其實最後一次並沒有真死,孔明江東弔孝事出有因,孔明精通易術,一算並沒有真正歸西,他冒生命危險赴江東弔孝,並邊哭邊擊打周瑜棺槨,三次拍打棺木,送是何等羞辱,裡邊的周瑜徹徹底底的氣死了,這也是孔明的三擊棺的傳說。
既生瑜,何生亮,徹底地暴露了周瑜狹小的心胸,光興自己,不興別人的觀點。曹操要如他的心胸,恐怕十個都不夠死,勝敗乃兵家常事,因為幾場失利,因氣而命喪黃泉確實讓人惋惜!
-
4 # 理念起航
謝邀我。歷史上周瑜是什麼樣?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周瑜年輊時比地位自己高,對他不服氣,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才華和高尚品德。品行所析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泉。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的",和他成交好朋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搭配角形象,是藝術砲處理,不可當兵",汽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去於出征途中。人無完人,隨說周瑜也有缺點,但不是周瑜小說中那樣,小肚子雞腸裡容不得人性度,恢廊,謙讓吸人,又具有獨特毅力,最好的雅高致。劉備稱他"文武雙全,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王資,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後,這兩個人都成為了當時無聞的諸葛亮先生炮灰。周瑜成了心胸狹窄代名詞,而魯肅則變成了一個出奇的老實人。僅參考巧。謝邀我。
-
5 # 秉燭讀春秋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寫周瑜的形象是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其一生“業績”好像就是和諸葛亮鬥智,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臨死時說出了“即生瑜,何生亮”的悲傷語句。那麼,真實的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蘇軾在其《赤壁懷古》詩中有這樣幾句:
羽扇綸巾 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
一說到“羽扇“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諸葛亮的形象,其實蘇軾的詩《赤壁懷古》這句話描述的真正主人翁是周瑜。
周瑜時逢亂世,東漢傾頹,群雄逐鹿,破虜將軍孫堅在江東起兵,討伐董卓。孫堅的兒子“小霸王”孫策與周瑜同年出生,兩人志趣相投,情同手足。親如兄弟的周瑜和孫策合兵隨孫堅一起討賊董卓,二人所向披靡,立下了汗馬功勞。
時諸侯霸主袁術十分欣賞周瑜的才能,力邀他來投靠自己(當時孫策名義上隸屬於袁術)。周瑜透過觀察,認定袁術非成霸業之主。於是藉機回到了江東孫策身邊。此時孫策聽聞親自出迎周瑜,馬上任命他為建威中郎將,立刻劃撥2000人馬歸周瑜調遣。
這一年,周瑜剛剛24歲,正是錦繡年華,江東百姓親切地稱之為“周郎”。
在血與火的戰鬥中,周瑜、孫策立功建業,同時也分別收穫了一份上天恩賜的愛情。在攻克皖地後,二人巧遇當地大族人家喬家二女,此二女皆國色天香。孫策為大哥娶了姐姐大喬,周瑜為小弟娶了妹妹小喬。英雄配美人,一時間被世人傳為美談。
周瑜雖為武將,卻性格溫文而雅,舉止皆文人風範。他不僅精通音律(傳說與名曲《廣陵散》並稱的《長河吟》就是周瑜所作),而且彈得一手好琴,就算是酒過三巡,也能精準地辨聽出樂曲的闕誤,回頭予以指點。於是民間流傳一句話:“琴有誤,周郎顧。”可見周瑜還是一個風雅卓絕的儒將。這就不難理解“羽扇、綸巾”這些詞了。
周瑜以江東將軍的身份征討江夏之時,江北的曹操以風捲殘雲之勢奪取了荊州,劉表之子劉琮投降,荊州易主,東吳瞬間暴露在曹操的大軍面前。乾坤驟轉,風雲際會,而屬於周瑜的歷史時刻也隨之到來了。
曹操陳兵江北,號稱有水路大軍80萬(有學者認為是10萬至20萬),意欲吞併東吳。面對曹操大兵壓境,東吳內部“主降派”意見佔了主流,都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兵力強大,無法抵擋。周瑜則力主一戰。
(此處與《三國演義》中所述不同,周瑜並非中了諸葛亮的激將法而戰的)
周瑜對吳主孫權(孫策之弟,孫策遇害,孫權接管江東)說:“曹兵捨棄馬匹,憑藉舟楫與我們對戰,這是舍其長用其短,漢軍皆北方人居多,不識水性。況且今冬嚴寒,馬無草料,士兵長途跋涉水土不服,必定會生疾病。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軍皆犯。故曹賊必敗。周瑜一席話,孫權聽後頻頻點頭,卿之言正合吾意。立即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總領抗曹大事。
周瑜早已成竹在胸,雙方剛一交手,由於周瑜指揮得當,加之曹軍疾病流行,東吳獲得首次勝利。曹軍稍稍退後,與東吳軍隊對峙於赤壁。周瑜針對曹軍戰艦首尾相連的特點,採納屬下黃蓋的計策,預備蒙衝、鬥艦(大型戰船)數十艘,船內堆積草料,潑上膏油;又令黃蓋偽書詐降,帶領船隊衝入曹軍水寨,點燃火船。火借風勢,越燒越旺,引燃了岸上的營房。曹營頃刻間陷入一片火海,兵馬燒死、溺死者無數。曹軍潰敗,周瑜順勢揮軍北擊,攻克曹操大將曹仁把守的南郡。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人們長期以來將赤壁之戰的最大功績歸功於“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的諸葛亮。實際上,以上三個故事都是虛構的,“舌戰群儒”和“借東風”並不存在,而“草船借箭”也並非諸葛亮所為。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只是個初出茅廬的謀士,作為劉備的使者被派往東吳遊說孫權聯合抗曹。赤壁一戰真正的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周瑜。
赤壁之戰後,年輕的周瑜以其謀略一戰成名。曹操逃回許昌想自己敗北的經歷,悵然嘆道:“我輸得並不丟人。”足見其對周瑜謀略的歎服。
210年,周瑜在西進計劃得到贊同後,回到駐地整理行裝,集結兵馬出發,準備去施展自己更大的宏圖。可惜事不遂願,天妒英才。東吳大軍剛剛出發不久,周瑜病逝。一代將星隕落,年僅36歲。
回覆列表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今安徽六安市舒城縣)人,他老爹周異曾做過東漢末年的洛陽(全國第一縣)令,堂祖父周景因擁立漢靈帝、堂叔周忠(周景之子)擁立末代漢獻帝都官至太尉,可謂家世顯赫。
周瑜作為千古儒將的代表自21歲起隨孫策東征西討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後又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周瑜以東吳軍事長官(中護軍)與吳國文官大佬張昭(長史)共掌國事,嘔心瀝血,百戰功高,所謂“內事不決問子布(張昭,字子布),外事不決問周瑜”,其中尤其以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東孫權集團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而功炳千秋 。
總的看來,周瑜是一個遠大抱負、才氣縱橫、英姿勃發、指揮若定的令人推崇的軍事儒將,“王佐之資”、“年少有美才”。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再加上如瑾似玉的玉面郎君模樣和精通音律的才情,幾乎是一個剛柔相濟、風度翩翩、無可挑剔的文武全才。
詳情參見:“既生瑜何生亮”背後的三國周瑜
http://www.toutiao.com/i637539150817394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