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薇的深度文藝之旅

    不請自來。事先宣告,這裡按照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時進行個人的推斷,不喜勿噴。

    在《枉凝眉》中這樣寫道:“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我在之前的問題裡答過,這裡基本可以斷定,黛玉應該是從秋天開始大量還淚的,為什麼要開始大量還淚呢?因為寶玉在此時離開了賈府。黛玉日日思念,故而不斷流淚。

    但是賈寶玉為什麼離開了賈府?

    筆者認為,寶玉離家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被迫從軍,或者是因為戰亂而產生了其它原因。賈寶玉具體在哪裡並無法確定,但是賈寶玉離開了賈府,這是可以確定的,具體細節如下:

    1、第五十四回中,鳳姐對寶玉打趣:“別喝冷酒,仔細手顫,明兒寫不得字,拉不得弓”。2、第六十三回中,寶玉給芳官改了番名,大談特談“匈奴”、“犬戎”,於是芳官就對寶玉說:“既這樣著,你該去操習弓馬,學些武藝,挺身出去拿幾個反叛來。”3、第七十八回中,林四娘捐軀報恆王的故事和寶玉悼念晴雯的故事在同一個回目當中,林四娘看似是在明射晴雯,卻是在暗示黛玉,隱射後來寶玉離家,黛玉還淚。

    因此,寶玉在秋天去從軍,黛玉在次年的春末淚盡而亡。黛玉去世時寶玉正在“馳城逐塹勢猙獰”(五十四回中黛玉的燈謎),到了寶玉再回到大觀園時,只見“落葉蕭蕭,寒煙漠漠”,於是只能“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寶玉燈謎)。

  • 2 # 阿丹151014015

    湘雲黛玉中秋月圓之夜聯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元妃省親點四折戲第四折崑曲《牡丹亭》“離魂”脂批“伏黛玉之死”。杜麗娘春天遊園後夢中與書生相愛,被落花驚夢相思成疾。這年中秋月圓之夜杜麗娘傷情而亡,和黛玉中秋聯句“冷月葬花魂”完全對應。

    至於不能接受高鄂“黛死釵嫁”的人,想要把寶玉弄到哪裡去?一萬個人可以有一萬個答案。

    反正我已安心接受“黛死釵嫁”,接受“高鄂成全紅樓夢”。

  • 3 # 李定達

    《紅樓夢》中,林黛玉死時,賈寶玉到底在哪裡?我的不大靠譜回答是:賈寶玉不在賈府,有可能傳來,不祥訊息。

    林黛玉何因而亡?淚還盡而亡。黛玉本體弱,“病如西子勝三分”,行動時“如弱柳扶風”,“那堪風雨助淒涼”。

    林黛玉何因淚盡?絕不是釵嫁黛恨,焚帕而亡。應是寶玉離府。從何處看來?從葬花詞“明年花開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從《秋窗鳳雨夜》的“燈前似伴離人泣”;從《菊花詩》中“鴻歸蟄病可相思”;從《桃花行》中“花飛人倦易黃昏”,這“人去”,“離人”、“鴻歸”、“花飛”等詞,都意寶玉的離家。

    賈寶玉何因離家?受到牽連。薛小妹新編懷古詩的《金陵懷古》,可能隱說賈寶玉,“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牽連大致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林黛玉何時淚盡,由於“助秋風雨來何速”,“白玉堂前春解舞”,賈府的突然的劇變,寶玉的牽連離家,更增添林黛玉的“苦”、“愁”、“淚”在黛玉的各首詞詩中,字字型現,最後可能誤傳寶玉“亡訊”,“鸞音鶴信須謹慎”,黛玉誤信,寶玉“死了”,黛玉淚盡。(亂猜亂答)

  • 4 # 何心秋與紅樓夢

    雖然很殘忍,但寶玉一定是在身邊。

    要不然怎麼去體現紅樓夢的主旨為悲。

    寶玉看著心愛的人在自己面前慢慢死去卻無能為力的悲涼,正是全書悲的極致。

    只可惜曹公沒有寫到這裡,就先去了。

    更何況,黛玉上一世是絳珠草,日夜灌溉她的是上世為神瑛侍者的賈寶玉,沒有一日分開。

    這一生,生不在旁,死時,寶玉肯定在身邊。

  • 5 # 棟方電影

    寶玉雖是群芳凋零的見證者,初見瀟湘館是龍吟細細,鳳尾森森,爾後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然而黛玉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詩)魂。讀過汝昌等紅學家考證,有說淚盡而亡,有說沉湖而死,但可以確定的是死時寶玉不在身邊。虎兔相逢大夢歸,當時朝廷有內鬥有外患,寶玉應該是外出在軍營之中。

  • 6 # 手機使用者64268602481

    賈寶玉按照書裡的伏線,應該是的確娶了薛寶釵的,所以啊,他應該是雖然無奈,但是還是低頭了的,向社會低頭,向家族低頭;個人認為,黛玉死的時候,寶玉應該是不在她身邊的,那會,寶玉都身為人夫了,怎麼可能距離黛太近呢,而且他身邊的人,也不可能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另一個層面,黛玉自己的個性,寶玉一旦他娶,就意味著情感的背叛,黛玉如此高潔,斷然是不會接受這樣的褻瀆,寧可孤獨的回憶過去,也不願意委屈的接受現實。再者心灰意冷的人,又必然是容貌憔悴的,這樣的黛玉,應該也不願意面對寶玉,所以,後期的寶黛,應該活在對彼此的相思中,但是,即便相思,也儘量不相見,真愛過的人都知道,愛而不能,就剩下彼此折磨了。

  • 7 # 風雲際會_任小祥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林黛玉怎麼死的,應該是月圓之夜,寒霜秋風,寶釵寶玉聯姻之際,黛玉情傷難以自撥,一卷白繗,自縊而逝。所謂冷月葬花魂。

  • 8 # 野草的沉思

    在現版本中,林黛玉死時,賈寶玉正被騙和薛寶釵完婚。這一婚一死,同時發生,即充分揭露了賈母,王夫人等人的自私,虛偽,冷酷無情,也極好地襯托了黛玉之死的悲慘,淒涼。相反相成,相映成輝,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不啻神來之筆。

    說二句題外話。黛玉之死,即死於生理疾病,更死於心理疾病。愛情是支援她生存的唯一生命之火,當這火熄滅了的時候,她的生命自然就終結了。我覺得作者在這一點上處理的很好,沒必要因為支言片語,去為黛玉另外編造什麼死法。

  • 9 # 潤楊的紅樓筆記

    林黛玉死的時候,賈寶玉和她,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一個在瀟湘館的病榻上掙扎,一個在大觀園外,高興地等著娶林妹妹,憧憬著與林妹妹幸福、美好的生活。

    寶玉的房裡披紅掛綵,熱熱鬧鬧,喜氣洋洋,歡聲笑語,大家匆匆忙忙都為迎接新娘子,準備著。寶玉【巴不得即見黛玉,盼到今日完姻,真樂得手舞足蹈】。

    瀟湘館外翠竹嗚咽,室內燈影瞳瞳,幾無聲息。黛玉從昏迷中醒來,焚稿斷痴情,斬斷對寶玉的一切念想。當黛玉再次睜開眼時,寶玉正與寶釵拜堂成親,黛玉身邊只有紫鵑、李紈和探春。

    黛玉【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當時黛玉氣絕】,正是寶玉和寶釵入洞房的時辰。【只聽得遠遠一陣音樂之聲,側耳一聽卻又沒有了……惟有竹梢風動,月影移牆,好不淒涼冷淡】。

    黛玉死時,正應了黛玉的詩“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寶玉真的不知道黛玉已經死了!等他再次來到瀟湘館時,早已人去樓空,寶玉對影悼顰,淚灑相思地……

    黛玉這樣的死法,更具震撼力,更悲愴。黛玉之死,是悲劇中最極致的悲劇。

    高鶚續書的黛玉之死,真的精彩絕倫,悲傷得不能自已。

    唯一與高鶚續書不同的是,主張寶玉娶寶釵,把黛玉逼上死路的不是賈母,而是王夫人。鳳姐不得已獻上調包計,明娶黛玉,暗娶寶釵。

    那時的賈母,要麼已經死了,王夫人為所欲為。要麼賈母病糊塗了,已經忘記自己還有一個心肝寶貝的外孫女,也忘記了自己的親孫子,沒有黛玉就會發瘋發狂。

    賈母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把黛玉逼上絕路的。

  • 10 # 清風D大帝

    作者在寶玉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時間段,把黛玉果斷寫死,這也是作者對讀者的交代,要不,這個讓讀者又疼又戀,心如白紙,與寶玉青梅竹馬的顰兒啥時候死,是讓她見過寶玉寶釵卿卿我我,膩在一起之後,不忍受辱,再死?那讀者能答應嗎?

    你看,本來大家看好的天生地設的一對,硬生生被寶釵寶丫頭給拆散了,可見,這曹公給寶釵(保拆)起的名字是有深意、有伏筆的(我個人胡謅的),我知道你不同意我的意見,可保證拆開已成事實。

  • 11 # 半瓣花上閱乾坤

    我和樓上那些觀點正好相反,認為賈寶玉很有可能是在身邊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脂硯齋批註裡有一條“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脂硯齋批的是:晴雯、黛玉一干人。

    還有一點就是,脂硯齋不是經常說“晴為黛影”麼?

    寶玉在誄晴雯的時候,突然有個人從花影裡出來了,寶玉還以為是鬼呢,結果竟然是黛玉。寶玉和黛玉在探討“紅綃帳底,公子多情;黃土隴中,卿何薄命”時,黛玉臉色突變。就可見黛玉實際情形與此類似。因為他們商量著商量著,就把“紅綃帳底”改成了“茜紗窗下”,而只有林黛玉的紗窗才是茜紗窗,黛玉隱隱地感覺到了不妙,因為她本來就多病,覺得自己命薄,所以趕緊讓寶玉不要說下去了。

    我的推斷是,這個事情應該是一語成讖,黛玉死於寶玉和寶釵結婚前,她應該沒有趕上賈府的真正被抄家。

    畢竟,在後來的時候,寶釵和黛玉已經冰釋前嫌了,她沒有理由在明知道寶黛如此交好的前提下去送上門來討人嫌。寶釵那麼自重,那麼聰明,怎麼可能?我的推斷是,黛玉因某事自殺(或因情事不遂,或因遭受冤屈),寶玉一病不起,然後賈母和王夫人等人為了給寶玉“沖喜”,讓寶釵嫁入。

    這樣的話,寶釵可以說非常高風亮節了。

    什麼“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到“寒煙漠漠,落葉蕭蕭”並不能說明寶玉不曾經歷黛玉身死,只是今昔對照罷了。

    讓黛玉死在真正抄家之前,死在寶黛結婚之前,死在沒落即將到來之前,我覺得是最好的也最符合原意的!

    只是,黛玉多半出於自殺,情志未遂。

    這可能和她經歷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有關,以黛玉那樣的孤高個性,必然會有很多人陷害造謠,導致賈府上層發生動搖。也許那個時候,最愛她的賈母已經去世,她眼見和寶玉結合無望,病痛又日漸加深,她便只能自盡。

    這就和晴雯類似了。

    因為脂硯齋認為,誄晴雯就是誄黛玉。

    信然。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愛與美本就短暫!且行且珍惜!

    如果寶釵那麼不識時務地送上門去,導致黛玉含恨而死,曹雪芹才不會對她評價那麼高!

  • 12 # 夜舞風花雪夜

    黛玉死時,寶玉就在家。“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之回,湘雲掣的花籤、說的話,該罰寶黛喝的酒,黛玉幾次擲骰出的點數,黛玉掣到的花籤,薛姨媽接黛玉之文以及批語,等等,隱寫了黛玉之死的時間。

    黛玉死後,寶玉便才以《芙蓉女兒誄》祭奠黛玉。還可以從諸多批語得知:寶玉出家,是因黛玉夭亡,是在賈府被抄家之前。

    作品開篇出現的一僧一道,實則就是情僧,也就是石兄。寧榮兩府實則就是榮國府,寧國府只不過為掩人耳目演生出來。寧府已出家的賈敬,實際就是榮府已出了家的大寶玉。

    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石兄將賈府敗落的主要責任攬到了自己的頭上,還寫入秦可卿的判詞。之前,我早就持這個觀點,可不但說服不了人,還被人噴得要羞死。這幾天,剛好看到靖本的證據。細看以上的圖便知。

  • 13 # 快樂人生40206654

    謝邀!根據書中作者鋪墊的程式,黛玉的死,應在得知確認寶玉與寶釵定婚後。根據黛玉的自尊心,不可能等到大婚那天去自殺。而寶玉確實在抄檢大觀園後,王夫人採用了襲人的建議,以為備考為名搬出了大觀園和寶釵為鄰。而且寶玉並不討厭寶釵,黛玉去偷看幾次都看到他們談笑風生。而寶玉和寶釵訂婚後(那個年代有先訂後婚的程式)一直都是蒙在鼓中,一直以為是黛玉,因為想騙他的人,什麼樣的故事總能編。所以他們失去了相互溝通的機會。一直等到黛玉死後,寶玉找不到她才洩露了實情。

  • 14 # 春暖花開114151856

    賈寶玉在不遠的婚房裡等著娶日思夜想的林妹妹,而這時的賈寶玉也神智不清,犾如在夢中,懷疑一切又否定一卻,一切受別人擺佈卻一點也不知道。致使林黛玉含恨而亡,臨死喊的是寶玉你好….…。讓賈寶玉背上忘情負義之名。這是賈林的愛情悲劇。

  • 15 # 微影悼紅

    《紅樓夢》續書裡,黛玉最終在寶玉迎娶寶釵當天魂歸離恨天,這廂幽怨憤恨、滿目淒涼,那廂花團錦簇、紅飛翠舞,對比之下,更顯黛玉之死的悲涼,令讀者痛心入骨。故而《紅樓夢》續書中,黛玉之死是被讀者接受最多的情節。那麼這情節符合作者的原意嗎?黛玉死時寶玉真的在大婚還是另有隱情?我們不妨根據前八十回的線索做個釐測罷。

    開宗明義,我個人認為“金玉良緣”結合一定是在黛玉死後,原因是在紫娟試寶玉一回,眾人都已看出寶黛兩人不了分離,生生拆散兩人等同於直接要兩人的命;二來以寶釵的涵養和見識,她在知道寶黛兩人情深義重的情況下,她絕對不會橫刀奪愛,害了兩人更害了自己。

    那麼,黛玉死時,寶玉到底在哪裡?

    在第二十六回,寶玉前往瀟湘館看黛玉時,

    只見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甲戌雙行夾批:與後文“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一對,可傷可嘆!】

    此時瀟湘館一派生機勃勃、風華正茂,到了寶玉後來再見瀟湘館,卻已人跡罕至、寥若晨星。而瀟湘館蕭條如此,說明黛玉已香消玉殞。這“落葉瀟瀟寒煙漠漠應該是寶玉在黛玉死後才姍姍來遲,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可嘆可傷?所以黛玉死時,寶玉並不在黛玉身邊,這在第十八回便有暗示。

    元春省親時,點了四齣戲,其中一出《離魂》脂批:《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

    《牡丹亭》是以杜麗娘和柳夢梅愛情故事為主線的一部劇本,女主人公杜麗娘夢裡與柳夢梅邂逅到相愛,最後相思成疾以致藥石罔效,魂歸天外。杜麗娘從春天相思到秋天,在中秋之夜想寄情明月,不想卻見那秋雨淅瀝、落葉紛紛,心病湧上心頭,帶著對愛情的無限渴求告別了人世,愛人柳夢梅卻不在身邊。

    黛玉的死大抵是與杜麗娘相似的。我們知道《紅樓夢》很多詩詞都可以暗示主人公的人生軌跡,又言:“詩讖”,黛玉的《葬花吟》就是她最貼切的“詩讖”。

    曹雪芹有一位好友富察明義,其著作詩集《綠煙鎖窗集》中有《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這二十首絕句是最早正面提到《紅樓夢》的資料,在紅學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黛玉的《葬花吟》,富察明義題: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意思是《葬花吟》就是黛玉的預言,黛玉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讓黛玉起死回生的還魂香,再續其與寶玉的紅絲。用“續”紅絲而不是用“系紅絲”,可見黛玉與寶玉的紅絲早已續上了,紅絲是指姻緣,指訂婚,所以,黛玉死前,“木石姻緣”已有結果,可惜黛玉香魂早斷,“紅絲”便斷了。

    關於黛玉的訂婚,我們從《葬花吟》可以窺見,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意思三月時兩隻燕子的雙棲之巢已築城,可惜另一隻燕子卻無情離開,等到他再回來時,已人去樓空。

    我們可以想象,寶黛二人最後在賈母的支援下訂了婚,可寶玉卻因急事只能離開一段時間,回來時物是人非了。那麼寶玉去了哪裡?我想可能有兩個去處:

    其一,寶玉送探春遠嫁

    我們根據探春發判詞知道她最終遠嫁,而且是在清明節,這時節正是寶黛三月訂婚後,探春遠嫁三千里外,古代車馬慢慢,路途遙遠,寶玉在途中的幾個月可以發生多少事?而這些事就是促進黛玉死亡的原因。

    其二:寶玉因蔣玉菡、柳湘蓮等人被“醜禍”纏身,只能暫時出去避禍,黛玉在賈府牽腸掛肚,日日夜夜下淚盡而亡。

    所以,黛玉在寶玉離開的幾個月裡,相思成疾,又兼府中有心人的“風刀霜劍嚴相逼”,加劇她的病情,最終在中秋之夜“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正應了她那句“冷月葬花魂”。

  • 16 # 陳相因631

    淺談《紅樓夢》中的賈寶玉。

    賈寶玉生活在燈紅酒綠的賈府中,可稱得上是一個“紈絝”子弟。但他的性格善良純樸,對人生抱著玩世不恭的態度,厭惡腐朽的古板的傳統的封聿封道德教育。他同情女孩子:他愛黛玉的純潔;賞識寶釵的豐美;喜歡湘雲的活潑敬重妙玉的品格;同情晴雯的遭遇,併為她寫下《芙蓉誄悼文。他有充沛的精力,但無用武之地,所以他“無事忙。他的愛憎之火強烈的炎燒,所以他被折磨得瘋癲、痴呆、疾呼。無可奈何用消極的辦法離人世而去。

    他的身份正像他自上佩戴的“通靈寶玉”一樣,成了賈府眾人愛不擇手的的一塊美玉一樣;他也好似女媧拋到青埂峰下的那塊石頭一樣,是無用之材!

  • 17 # 彩霞滿天949

    黛玉死時,寶玉不在“大觀園”是一定的。應該是王夫人逐晴雯後不久,王夫人就命寶玉搬出“大觀園”了,為的就是保住寶玉的名聲。因為“大觀園”的女孩一天天地都大了,而寶黛二人又深陷於愛情的漩渦,這正是王夫人最為擔心的。連襲人都怕寶玉絲毫差錯,落別人口食而毀了一生的名譽,更何況是母親王夫人呢!而黛玉又是賈母的心肝,惹不得。可偏偏王夫人又極不喜歡黛玉,如果任由他們的情感發展,讓賈母說出什麼來,或因此想去促成了寶黛婚事而發表態度,王夫人可就被動了,而天天盼著的“金玉良緣”可就白盼了。所認王夫人必快快命寶玉搬出“大觀園”

    但黛玉死時,寶玉不僅是不在“大觀園”,而且也不在賈府。所認黛玉死時,寶玉確實不在其身邊。這就表明寶玉離開家不是一天,二天的,是應該有段時間的。那麼寶玉又為何不在賈府呢?寶玉這麼尊貴的人物,怎麼會離開賈府這麼久呢?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送妹妹探春遠嫁。探春是清明節那天出嫁的,而書中表明黛玉是在“春殘花漸落”時死去的,也就是四月底的時候。正是探春出嫁二十幾天的時間段裡,而探春是遠嫁,來回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寶玉和寶釵結婚的時間是在“荷花出水喜相逢”的夏天,可見寶釵是在黛玉死後才順理成章地嫁給了寶玉的,並不象後續書寫的用什麼“調包計”娶了寶釵。這也就佐證了寶玉決不是因什麼坐牢,充軍等原因而離開了賈家,他就是送探春“遠嫁”了。

  • 18 # 白耀亮

    這一部分是整個紅樓夢的最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每每說起,都心內滴淚。

    賈寶玉知道無論賈母還是王夫人,都不會同意毫無背景的林妹妹嫁給他這個揹負著家族聯姻重任的金疙瘩。天真的寶玉就開始裝瘋了,寶玉在想,無論他變成什麼樣,深愛他的林妹妹都依舊愛他。那些想攀附賈府的如薛姨媽們總不會把自己的女兒,自己的親骨肉嫁給一個瘋子吧!

    寶玉你太天真了。在家族利益面前,愛情變得一文不值。骨肉親情都淪為籌碼。那怕你真的瘋了,你的價值也會被榨成渣,被利用到極致。

    賈母與王夫人怕寶玉在結婚時大鬧婚堂,就把黛玉的丫頭雪雁找來攙著寶釵,讓寶玉誤認為是黛玉。讓寶玉誤認為她們還有一絲人性,為了治寶玉的瘋病會讓林妹妹嫁給他。當他掀開寶釵的蓋頭時,寶玉才是真的傻了。被吃人的家族利益嚇傻了。

    可憐林妹妹知道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的訊息後,多年的心病突然爆發,吐血而亡。可憐林妹妹死時身邊只有一個丫鬟紫娟,紫娟束手無策,到處找不到人,人們都在歡天喜地參加另一場悲劇,當然對賈府來說是天大的喜事。

    寫著寫著,不覺淚落。我從來不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是續寫。動我心絃的部分恰恰在這後四十回中。

  • 19 # 少讀紅樓

    有朋友曾問我,如果按照曹雪芹先生的本意,林黛玉死的時候,賈寶玉在不在身邊?答案是否定的。按照曹公原意,黛玉死的時候,賈寶玉不可能在身邊。

    這一點,原文中是有透露的,原文第二十六回,寶玉去看黛玉,原文有這樣一段文字描寫:說著,(寶玉)順著腳一徑來至一個院門前,只見鳳尾森森,龍吟細細。舉目望門上一看,只見匾上寫著“瀟湘館”三字。。

    甲戌本在“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八個字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脂批:與後文“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一對,可傷可嘆!這句話什麼意思?這是脂硯齋劇透的八十回後的故事。

    此時黛玉尚住在瀟湘館,日常都有婆子丫鬟打理,自然是“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給人一種清爽宜人的感覺,但黛玉死後,院子久無人打理,當寶玉回到家中,首先跑到瀟湘館來時,映入眼簾的卻是“落葉蕭蕭,寒煙漠漠”,已經是一排荒涼景象。

    前後十六個字,寫的應該正是黛玉生前和死後的對比,而黛玉死前,寶玉明顯是不在跟前的,且他甚至不知道黛玉已死,所以一從外面回來,立馬就去找黛玉。

    黛玉死時寶玉既然不在身邊,那麼他去了哪裡?以下我做幾種猜測,是否合理,大家探討,不喜勿噴。

    第一,寶玉出去避禍。

    紅樓夢原文到了七十回以後,賈府的敗落之兆已經顯現了,連宮裡的太監都敢明目張膽地來賈府,打著借銀子的名義敲竹槓,要知道,這可是貴妃元春的孃家。如果元春沒有失勢,借這些太監一個膽兒,他們也不敢這麼這麼做。

    寶玉作為賈府的男丁,如果賈府出事,或被抄家,或被問罪,或者出了某件禍事,極有會可能牽連到寶玉,那麼以賈母、王夫人等對寶玉的珍愛,極有可能會設法讓寶玉出去避禍,等到事情了了再回來,也許黛玉正是在這時候去世的。

    黛玉也許正是聽聞賈府有了禍事,寶玉突然不知去向,因而病情加重才去世的,等到寶玉回來,黛玉靈柩早已回南,一切都見不到了。

    第二,寶玉被牽連下獄。

    寶玉是賈府男丁,賈府如果出了事,他很難逃脫,尤其如果抄家是突然發生的,賈府之人根本來不及做準備,寶玉就可能面臨被下獄的可能。

    透過脂批,我們大致知道,寶玉、王熙鳳等人的確曾經被下到獄神廟中,後來被小紅、茜雪、賈芸等設法營救出來,黛玉會不會正是在這期間因為擔心寶玉,加上自己病重,因而淚盡夭亡的?

    或者說,黛玉正是在賈府被抄家寶玉被下獄之時死亡的,而寶玉根本不知情,而是透過小紅等人告知,或者瞞著不說,等到他重新回到大觀園,到了黛玉的瀟湘館,才知道黛玉早已去世?

    第三,寶玉搬出大觀園。

    襲人其實很早就給王夫人提了建議,他認為寶玉漸漸地大了,跟寶釵黛玉這兩個姨姑表姊妹,日夜一起起坐不方便,於是就建議王夫人“怎麼變個法兒,以後竟還教二爺搬出園外來就好了。”但王夫人沒有這麼做。

    直到抄檢大觀園一回,王夫人終於對寶玉身邊的丫鬟大開殺戒,並在最後吩咐麝月襲人等人:今年不宜遷挪,暫且捱過今年,明年一併給我仍舊搬出去心淨。王夫人這話自然是要襲人說給寶玉聽的,因此八十回後,寶玉很有可能被王夫人勒令搬出大觀園。

    明著王夫人是說男女大防,其實此時寶釵也已搬出園子,防的是誰?誰都知道。畢竟曾經紫鵑的一句試探,也曾引起王夫人內心極大的波瀾。所以她勒令寶玉搬出園子,也許是要寶玉黛玉再也不能見面,甚至黛玉去世,為了怕寶玉瘋魔,都瞞著他,直到他與寶釵婚後才知道實情。

    第四,寶玉與寶釵大婚。

    這一點跟高鶚續本紅樓設定的情節就有些類似了,即“黛死釵嫁”的情節,到了後來,寶玉在朦朦朧朧中與寶釵結了婚,但他心裡一直以為跟他結婚的是黛玉,直到他認清了現實。

    另一方面,在寶玉與寶釵結婚之時,應該正是黛玉淚盡夭亡之時,因為只有木石前盟姻緣已盡,接著才會有金玉良緣的延續。同樣,黛玉死亡一事,寶玉是不知情的,直到婚後他去看黛玉,想要說明原委,才知道黛玉早已去世。

    我有種感覺,如果讓曹公來寫,擅長於大喜之中寫大悲的他,應該也會寫出“黛死釵嫁”這樣類似的情節來,這樣才能把寶黛的愛情悲劇推向高潮,接著木石姻緣隨著黛玉的去世,寶玉寶釵的成婚而煙消雲散,最終留給我們無盡的喟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用烤箱什麼牌子的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