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生2098
-
2 # 心香醉人
所謂慣性認知思維,是指人習慣於用已有的知識資訊積累,來作為判斷眼前事非的標準。這種思維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不可靠的。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一個不斷創新、日新月異的世界。自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以指數函式遞增,有人把它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19世紀人類的知識量大約50年翻一番,20世紀初則縮短為30年,20世紀中葉為20年,到80年代只需3—5年。處在這樣一個時代的人,如果不能自覺地學習新知識,更新原有的知識資訊,活到老,學到老,而是抱殘守缺,固步自封,那他就會變得迂腐不堪,與時代嚴重脫節。
一生透過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資訊,固然是個正確的選擇,但受種種主、客觀因素制約,要做到,真的不容易,特別是占人口95%的普通勞動者。
人貴有自知之明。年幼無知是可愛。年長無知也可以原諒,因為有知和無知往往不是自己能選擇的。可怕的是自己無知卻以為知,這樣的無知就是愚蠢。
現實中不乏這種愚蠢之人,把初中甚至小學課本上學那點似是而非的知識積累當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終生受用。針砭時弊,藏否人物,懟天,懟地,懟空氣,而且自信滿滿,容不得一點質疑,陷入一種愚蠢的慣性認知思維。
所以,避免掉入慣性認知思維的最好辦法是無止境地、儘可能多地獲取知識資訊。就像電腦,只有不斷地程式更新,才能有效防止病毒侵襲。
-
3 # 三點看世界
因為有一些人不知道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不知道頭腦裡的東西也要時時打掃、拂去灰塵,不知道與時俱進,總以過往的經驗去判斷對與錯,總以慣常的想法去思考。
因為絕大部份人 腦是懶的!所以多以"存在合理論″的認知跟著接納。即:多數人會隨著現成的路行走,而放棄崎嶇荒蕪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