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他們都叫我棟棟哥
-
2 # 機智的碩碩君
1.傢俱買不到 有也太貴買不起 宜家還太low[捂臉]
2.國內住宅戶型死板 畢竟樓房居多 做不到國外一戶建那樣的靈活性
3.軟裝能搭配明白就不錯了 壁爐好看不 嗯
那你安一個 你看明天物業找不找你[捂臉]
4.北歐五國絕大部分地處高緯地區 沒有那樣的採光 自然出不來那樣的效果 ,,,但是也可以用手機找一下 ps好好修修
。。。。。
-
3 # 流光溢彩0518
因為國情不一樣。像宜家是典型的北歐風,北歐的最大特點就是簡單,顏色搭配。並沒有浮誇的東西,反而都是實用性高於一切。北歐的傢俱質量好麼?並不是特別好。
中國的審美觀在這,就比如為什麼中國設計師設計不出來北歐風格的汽車?審美不一樣。那些圖片上只是為了拍照,或者樣板間,誰自己家能天天恢復到同一個畫面?日子過著過著就變樣了。就跟賓館一樣,你入住的時候床上有隻疊成天鵝形狀的毛巾,你用完還能疊回去麼?住完賓館的樣子就是你家的樣子,一點不為過。這是一種習慣。那種精美有質感的圖片不適用於家庭
-
4 # 縹緲的室內築裁師
我家算是現代北歐融合 現代的工程處理方式 北歐的白色 灰色 木色感覺很舒服 審美這個東西 因人而異 喜歡就好
-
5 # 小懶貓談家居
北歐風常常給人一種,舒適,安逸的感覺。因為沒有太多造型,回到本質的那種簡單的純粹吸引了很多年輕人~
但是,畢竟中國與北歐的文化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北歐風的簡單可能會被一些人覺得就像是沒裝修好的出租屋。而且北歐風要想做的好看,空間要夠寬敞,光線要充足。不是說房子要大,而是格局要通透。目前我們普通的房子裡由於大部分都是高層建築,承重牆,承重梁一般都少不了,導致牆不能拆,門不能移。
此外,還有一點,北歐風看似簡單,但是卻需要有很強的設計功底才能搭配出我們常見的效果圖上的成品。
-
6 # SWE北歐範
我是長居北歐的家居博主Angie,這個問題我來答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 #問得很好#
先說結論:
不是不想用,
是大部分都裝不出來。
那為什麼裝不出來呢? 我倒是可以給大家總結一下原因:
北歐風靠裝修? 錯得離譜圖片:stylelovely
大家都知道北歐風重在裝飾,而非裝修。
北歐風80%靠軟裝,20%靠硬裝。
這個重點,很多人首先就抓錯了。
明明是極看中個性表達的北歐風,硬是在國內變成了最沉悶的風格,真的太委屈了。
國內尬裝北歐風:
北歐成功改造案例:
圖片: my-studio
山寨堆一屋,野雞難高階試想,一個女孩穿著山寨Burberry風衣, 拎著山寨LV,腳蹬一雙山寨Jimmy Choo.....
你還覺得高階嗎?
美嗎?
歐洲範兒嗎?
別笑,這就是國內目前的北歐風在我眼中的樣子:
像樣的正版設計沒幾樣,
山寨產品倒是剁手了一屋。
質感不足,彆扭感滿滿,
能裝出雜誌上那種真正的北歐風就有鬼了。
圖片: pinterest
漂亮的屋子,不是說要你堆砌多少多少大牌設計,畢竟好東西不便宜。
而精而美,就已經是非常高的境界了。
所以,"少買一點,買好一點", 這種簡單的道理,你做到了就成功了一半。
尊重專業,培養品味靠譜設計師和不靠譜設計師做出來的專案之間的差別,有時候比人和狗的差別還大。
Isabell Andén和 Petra Jensen,瑞典著名房地產公司合作設計師
如果自己的品味尚可,還可以裝修從簡以及在軟裝上追求一下"逆風翻盤"。
圖片:myscandinavianhome
但是如果自己品味也不是很穩定,又貪圖便宜找了一個"價格特別實惠"的設計師,那裝成車禍現場的可能性的真的太高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你才好。
想要利用碎片時間,提升一下自己的品味和眼界?
北歐範入門新書 (裡面是我在北歐實地採訪拍攝的一些真實案例,展現一個更真實的北歐家居世界):
-
7 # 家居雨哥
雖然我沒有到過北歐,也對北歐居民的生活文化也知之甚少,但作為一個裝修工人在國內這些年也見慣了各種各樣的北歐裝修風格。
說實話:
確實沒有家居雜誌上流行的北歐風格那種效果。也許每一種文化換一種環境層次就不同了吧?
其實北歐風格的硬裝很簡單,要想達到真正的北歐家裝靈魂,完全依靠後期的軟裝搭配才能有哪種意境。華人家裝的北歐風格只能模仿其形態,卻很難做到有靈魂的北歐家裝!想要裝出接近一點的北歐風格都很難,更何況要裝出雜誌封面圖的北歐效果?以我親眼所見,
說真的:
國內所裝修的北歐風格家裝真的很土!還不如國內流行的簡約風格和古香古色的懷舊風格。當然這都是個人觀點,我懷舊也不反對別人崇媚洋外。
北歐家裝的靈魂在於搭配,華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總能把北歐家裝搞得不倫不類。很難達到人家那種有靈魂的風格!
老實說:
在國內這種北歐風格的裝修也別有一番韻味!有人說這是一種中西合璧的效果,當然也有審美挑剔的認為不倫不類。
其實
真正的家裝靈魂是有心的,自己真心喜歡什麼樣的風格都有其獨特的情調!
-
8 # 石頭先生666
大家看看怎麼樣,窮裝北歐風,不只是黑白灰,都是在雜誌上看的,然後結合自己的想法做出來的,軟裝還沒完全到位。當然也有可能大家審美不一樣,反正我是很滿意,感覺這種氛圍很溫暖。其實很多時候是不敢嘗試,或許試一下,效果真的很驚人。
-
9 # 宋宗國
首先要說明,現實中北歐風格裝修並不少,而且還越來越多。北歐風格尤其被年輕人所喜愛,明快清新的色彩、簡約大方的格調,讓人感到很輕鬆。但題主說的不無道理,現實生活中典型的北歐風格卻不容易做到,很多人弄了個不倫不類。
北歐風格重灌飾,輕裝修。硬裝也許一面大白牆就可以,但室內的物品、形狀、色彩卻極其講究。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室內物品雖多,卻沒有一件是多餘的,沒有一件色彩是不協調的,小到一個杯子、一本筆記本,都是精心設計好的。從來不會突然冒出一個大紅色的垃圾桶,或是刺眼的拖鞋。這對於現實生活來說,也許要求很苛刻。
北歐風格是業主自身的審美觀的體現。這不像歐式、簡歐、新中式等裝修,只在傢俱款式、牆紙等上面下功夫,北歐風格是業主自身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體現的風格。牆上幾張照片、桌上幾本書本、角落一盞檯燈,很多都不是裝修時期做的,而是日常生活用品,卻體現了北歐風格。它的特點就是物品色彩以黑白灰為主,造型必須輕靈,物品往往線條簡約,有細腿,結構簡單。這樣會犧牲傢俱的收納功能。收納能力強的傢俱往往比較笨重,有大肚子。而北歐風格往往既要求風格簡約,又要求傢俱犧牲收納,這樣的話,雜物放哪裡呢?
另外,北歐風格的家居清潔打掃是個難題。由於重灌飾,家裡裝飾品較多,櫃子很多都沒有門,對於中國來說,空氣質量不好,灰塵太多,導致清潔費時間。有些家庭因此放棄了北歐風,把櫃子裝上門,把裝飾品遮上布,比如餐桌上的檯布,電視機上的遮塵布,這些都嚴重破壞了北歐風格。
-
10 # LY玖庭裝飾設計
因為硬裝的錢要省下來買飾品,要達到效果就要買高檔的,看似簡單其實複雜。家嘛,怎麼舒服怎麼來,怎麼就看不透呢.....
-
11 # 姚愛英設計
個人覺得北歐風格這兩年很受年輕人的喜愛,簡單的基礎裝修,搭配上軟裝,就能有很不錯的效果。在我接觸的年輕業主中,絕大部分都很喜歡北歐、日式等輕裝修,重灌飾的風格。如果說現實中較少看到滿意北歐風格的,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北歐等風格,客戶群體主要集中在剛參加工作,未婚的年輕人。在整個客戶群中比重還是較少。
第二:絕大多數家長在裝修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對於年長的家長,北歐風格似乎比較難接受。
第三:軟裝搭配能力欠缺。很多年輕業主不會請設計師,會採用搜圖參考來搭配。往往這樣的生搬硬套,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沒有找到專業的設計師,有一些年輕業主為了省心省費用,會選擇施工包設計的方式,不專業的人搭配出來的效果,其實同樣差強人意。
其實無論哪種風格,最省心最省費用的方式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前期可能會覺得費用高,但從整個過程來看,請專業設計師是最省錢最有效的方式。
-
12 # 肖大明設計師
中國的北歐風格,大部分是在顏色和造型上對純正北歐風格進行模仿,而不能真正把握北歐的精髓。也就是 形像而神不像。如下圖。
國外的北歐風
國內的北歐風
是不是感覺兩張圖,好像差啦點什麼。
這就像有點像練鋼琴一樣,能彈出大師的曲子,但是彈不出大師的意境。 往往是 手到心不到。
很多裝飾行業的設計師都是存在這個問題,能做到手心一體,設計自如的,都已是大師級別的啦。
所以這就存在,為什麼生活中裝不出雜誌上北歐風格的感覺啦。說來說去,還是真的好設計師,如鳳毛麟角。
-
13 # 打假磚家
因為雜誌上的人家採光好,燈光照明質量高。更沒有我們的亮面瓷磚地、回形頂、大主燈、踢腳線、粗線條邊框、造型臃腫的實木傢俱這些所謂實用的審美餘毒
-
14 # 漢代蜜瓜
因為都是父母出錢,父母不讀書不看報沒審美只相信“鄰居風”。我媽裝修房子的時候,鄰居若是教授,家裡風格就是“知識分子風”,房子若是在老家縣城,房子就是“縣城流行風”。
我裝修的時候我媽就在旁邊指手畫腳,告訴我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衛生間廚房隨便裝裝就行了,要那麼好乾嘛?一塊錢一片的白瓷磚貼貼就行了買啥花磚?天雷滾滾啊,這年頭人工那麼貴,貼不好了難道過兩年再花更貴的人工敲掉重新貼嗎?開放式廚房對整潔要求高,你這麼亂怎麼行?可是用了兩年我廚房比她的更整潔。我把她當年買的又笨又大又醜又冷的皮沙發扔了買的簡潔造型的布沙發,過一年她換沙發,跟我要的同一家公司的資訊去買的同一家公司的產品,她看中的還是沙發笨的款。沒辦法,沒有良好的審美,最後都成“鄰居風”!
還好我學乖了,裝修的時候跟她反著來,堅決按照自己的風格裝修,總算舒心了!
回覆列表
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個最主要:太過簡潔不適合中國國情。這種裝修儲物空間太少,而我們中國人日常生活雜七雜八的東西特別多,特別是有了寶寶,家裡如果沒有太多的儲物空間,那叫一個慘不忍睹呀!!所以極簡北歐風並不適合中國國情。第二個原因,稍次一些,你裝修那麼簡單,你讓家裝行業都餓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