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耀亮
-
2 # 皛川
古老傳統寄託哀思的方式罷了!之所以現如今所謂的紙錢五花八門,那是因為小商販們認為是商機所致。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人的過世就意味著生命以及他的一切都告終了。當下有不少人每次掃墓喜歡燒紙錢,其實,就是增強儀式感罷了!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用?!
-
3 # 爵竹
我是南方人,習俗農曆七月十四是鬼節,家家戶戶焚香燒紙錢拋飯菜給孤魂野鬼保平安,二三十年前節日過得很肅穆莊嚴,隨著城市化進展及教育普及,正經八百過鬼節的人家也沒多少了,就算過節也忘記祭祀的儀式唱詞,這是背景。話說主題是紙錢的版本,歸根結底就是哪個是真幣哪個是假幣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有個管事的部門,如誰用了人民幣的假幣,人民警察就會來管,相對應,哪個鬼用了冥幣假幣,沒有部門管,時至今日也沒聽到有因使用冥幣假幣被開膛下油鍋的報道,據此推測,陰間各種版本的冥幣都是合法流通的,就像以前的銀票,只要是銀莊櫃檯開的,都可以在市面流通一樣的道理。
-
4 # TLX天狼星
現在的紙錢幾乎都是模擬人民幣。模擬美元,具體管不管用,只有天堂的人才知道。七月15燒紙錢那是古老的人古老的民族流傳下來的。 關於這個燒紙錢在民間還流傳一個傳說。這個你應該聽說過
-
5 # 草根之念
我們那農曆七月十五叫七月半,小時我姥姥家過七月半都是我媽姊妹來過節日,我們小孩子都去了。好像姥姥家大團圓,我爸他們連襟都沒去。我奶奶家過七月半接我姑奶姑媽過節,我們爸弟兄全家出動,過個團圓七月半很隆重,做湯圓,蒸糖餃,為湯飯請列祖先,燒紙錢。不亞如過年,姑奶在時每家請姑奶姑媽,我家過七月半小時候有姑奶姑媽姥姥姨媽爺爺奶奶都來一大桌。每家都請列祖先燒紙。至今不明白為什麼過七月半,但每年過七月半都隆重。
-
6 # 優質創作者何主編
七月十五是悼念故人的節日(又叫鬼節)在世間流傳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陽間有端午,中秋,春節三節。而陰間有清明,七月十五,冬至三節,七月十五上墳燒紙錢是對故人的懷念。
-
7 # 胡笳胡談
其實,燒紙從農曆七月十三就開始了,七月十三到十五是中元節,而中元節和盂蘭盆會有關。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民間稱為鬼節,是盂蘭盆會的日子。
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意為“救倒懸”。舉行“盂蘭盆會”是根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而來的。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說: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親輪迴轉生於餓鬼道中,因沒有吃的而瘦得皮包骨頭,所以非常痛苦,他悲號涕泣,跑去求教佛陀該怎麼辦。
佛陀告訴目犍連,他可以在七月十五這天,以百味飲食、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等,虔心供養十方大德僧眾,靠他們的威力來拯救自己母親脫離餓鬼之道。
目犍連聽後,即按佛陀所說的去辦理。他的母親果然脫離餓鬼之苦,往生天上,享受福樂。
目犍連又對佛陀說:“我的母親脫離了苦厄,其他人也能辦得到嗎?”佛陀回答說:“只要採取以上辦法,所有人都能使現在的父母無病無痛,亦無苦惱,長命百歲;使亡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邊。”
此後,盂蘭盆法開始盛行。
關於目建連救母這個故事還有兩點可聊。
其一,目犍連救母的故事中,他的目前入的是餓鬼道,而“目連救母”中,目連的母親是受困於阿鼻地獄。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通常認為鬼應該是待在地獄,困於陰間的,但其實在佛教中,餓鬼道和地獄道是不同的,它們分別是六道 中的一道,雖都屬於“三惡道”,但並不是隨便就合併在一起的。
其二,目犍連救母故事中,盂蘭盆會齋戒和供養的是大德高僧,而我們的中元節則是要給祖輩的魂靈送衣,送飯,送錢,甚至現在還要送蘋果,送賓士,送別墅,送小三……
歷史上,在唐時,盂蘭盆會還是供養僧眾的,宋元時代,盂蘭盆會逐漸失去本意,不再供僧,而是施鬼,以求得先祖亡靈得度。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在七月十五日前,印賣《尊勝咒》、《目連經》,上演《目連救母》雜劇,寺僧募化施主錢米為之薦亡,已成為民間風俗。
此後,歷代帝王及群眾年年都要舉行盂蘭盆會,到今天便形成了傳統。
七月十五中元節,慎終追遠,一月後之即是中秋節,閤家團圓,鬼節人節,不外為敬祖敬老求闔家平安
有道是:
窗竹弄秋偏寂歷,
盂蘭乞食信飄零。
此番但隨西風去,
唯盼中秋月更明
回覆列表
其實中國很多民俗已經變味了。早些時候的彩禮是讓新人度過剛結婚的困難期救急的。份子錢是一家有事,大家都伸把援手的意思,現在都變成了攀比斂財的手段。
燒紙現在不只是在七月十五燒,凡是民間祭祀一般都燒紙。比如每月初一,十五,招魂祭拜先人等。但最早燒紙源自風水學。風水講藏風聚氣。燒一些比較輕的紙,看紙灰的飛舞可以觀氣。尤其在看墓地時應用比較多。所以會被人們以為這是溝通陰間的一種手段。然後延伸到各種祭祀場合。
燒紙是不能讓死人當錢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