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像從心
-
2 # 攝夜極客
大部分文物是可以拍的 有時候拍照的停留,合影等會給空間帶來不便因素 近距離的接觸又有碰到文物的風險 為了營造更好的觀賞環境 也為了避免照片被不法之徒利用 索性就不必要讓拍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3 # 素食的貓
如果確定一個展覽不許拍照,則主要是版權問題,也就是說博物館不希望展品外觀流出,這在工業設計展覽上很常見。比如有一年歐洲防務展,瑞典的“弓箭手”卡車炮前,就是不許中國記者拍照,他們認為中國人一拍就全能造出來,儘管記者告訴他們:中國人沒那麼神、中國也有這樣的裝備,反正不行就是。
-
4 # 蕉爺V毒辣香蕉
其實並不是每個博物館都禁止拍照的,很多人都知道博物館拍照是因為擔心館內的文物收到影響,或者是版權會受到侵犯,再就是要給來館內參觀的朋友提供一個良好的參觀環境等等,但最主要還是因為管理者擔心參觀者拍照之後會把這些照片製成衍生品從而進行變相的銷售。
我有個朋友在博物館工作的,他工作的內容就是給博物館的藏品做數字化歸檔,應該說他對這個行業的內幕是比較知根知底的。他們那邊就遇到過有人在他們館內拍照回去之後製成他們的產品,所以不只是他們博物館,現在很多的博物館都紛紛禁止參觀者拍照了,因為類似的情況出現得太多,也難免讓管理者造成擔憂。
其實拍照會不會對文物展品造成影響,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一定會!但是呢,能直接損害展品的只有閃光燈,因為閃光燈的強光會讓展品褪色,這就是攝影中經常談到的“光漂白”。如果你真的稍微對攝影有一些研究,你就會知道博物館禁止拍照並不單單是出於擔心展品褪色的原因。因為,即使禁止了拍照,他們也只是可以做到對展品光照度的控制,就直麼簡單。
保護展品最好的辦法其實是減少展出,作為一個每天都接觸博物館展品的人,我朋友他也不喜歡在展館內拍照,畢竟,在我們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這些作品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用心去感受作品的魅力,而不是靠拍照帶來的快感或者是炫耀心理。
現在很多人去博物館的時候幾乎都不是出於參觀的心理,大多數都是為了去拍照的。我還記得在某一篇報道中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說過的一段話:遊客們拍了照片有意見,不讓拍照也有意見,可是你拍的照片再好也不上我們官網上的照片好看,你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去感受作品的魅力,即使你想證明你“到此一遊”,你大可PS那麼幾張,你一天的時間就可以遊遍全世界了。我個人認為,一個合格的博物館起碼博物館應該建立良好的安保和疏通機制,還有各項人性化的制度,千萬不能因為少數人的不文明行為而否定了所有拍照的意義。因為有時候認真欣賞藝術作品和拍照留念並不存在根本上的衝突,這個問題必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5 # 那時的花開花落
因為博物館公開展出的文物多半是贗品,真品是不輕易拿出來的,尤其國寶級的,基本上都是偽造的,一般人看不出來,但行家能
-
6 # 逍遙書畫
看過法國盧浮宮的館藏,他們就沒有禁止拍照,只不過不讓帶自拍杆等金屬物體。
現在國內的博物館很多都是一窩蜂,一家怎麼做其他就跟隨。所謂的閃光燈影響大可以不必開,你禁止開閃光燈拍照就行了。何必都一棒子打死。
尤其反對某些專家說的可以上官網去欣賞照片,別說別的,看看故宮網上的照片和臺北故宮的對比一下,人家有高畫質圖,釋文,還有影片介紹。我覺得有些人就不怎麼幹實事,淨弄虛的。
我不是崇洋媚外,是覺得有些人缺少了一種職業道德。
-
7 # 果殼影片
很多人都喜歡逛博物館,然而面對豐富的館藏,大多數人的參觀姿勢卻相當貧乏,只是掏出手機或相機拍照留念。如果留心觀察,我們有時會發現館內豎有禁止使用閃光燈的標識。
閃光燈真的會對博物館的藏品造成傷害嗎?
萬物生長靠太陽,因為Sunny蘊含著能量。其實所有的光都是如此,也正是這些能量成為文物老化的罪魁禍首之一。其中最致命的可能是光化學反應:在這些能量的作用下,文物表面的分子或者分解,或者和其他物質反應,從而失去了原本的特徵。
儘管在實驗室條件下,光照對於藏品的危害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研究,但目前直接關於閃光燈對藏品影響的研究還不夠充分,結論也尚不明確。但考慮到一旦閃光燈對藏品造成損害,那麼這種損害將會是不可逆的,而且閃光燈可能造成的這種額外傷害,是可以避免的,我們不應該用珍貴的藏品來冒這個險。
此外,一些博物館禁止使用閃光燈還有出於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考量。而且在博物館使用閃光燈,還會對其他參觀者造成干擾。而且,在博物館拍照並不利於參觀者自身的體驗!就連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都說:“在博物館拍照的都很傻!”
別以為館長大大就是隨口一吐槽,這事兒確實能找到心理學研究證據的支援:拍照這件事本身,可能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從而忽略了展品本身。
2014年,美國費爾菲爾德大學的Linda A. Henkel就思考過在博物館拍照對於記憶的影響。他還在《心理科學》上發表了一篇相關論文。
論文的結論就是:拍照確實會干擾到被試者對於展品的記憶:對於單純觀看的展品,細節問題的回答正確率是64%;對於拍過照的展品,正確率下降了9個百分點,只有55%。此外,無論是名稱再認還是圖片再認,對於拍照過的展品,測驗成績都要差一些。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個研究裡,觀看和拍攝的展品都是研究人員指定的,而非被試自主選擇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拍攝的通常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展品,這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同。此外,被試在記憶測驗前沒有回顧他們拍攝的照片,而許多人拍照的目的恰恰是為了事後拿出來回味,重新體驗一下參觀時的經歷。
歸根結底,在博物館拍照是公共選擇加個人選擇,如果博物館明確規定禁止照相或使用閃光燈,就請自覺地關閉手機或相機的閃光燈吧!
連結: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9820/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1410/
-
8 # 闊落不加冰
是工作人員自己設計的,付出了勞動。如果拍下照片,被別的單位、個人模仿就損害了該館的利益。
2、從文物保護的目的出發。字畫、絲綢等文物很容易受閃光燈光波的破壞。
3、從安全的目的出發。有人完整拍下展廳的方位、結構,給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的作案條件。
4、保證有良好的參觀環境。有人為了拍照而給別人帶來參觀不便。當然,有些文物比如雕塑、青銅器、陶瓷、印章等不易受光照損壞的展品,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是允許拍照的。不許拍照的個別文物,如果參觀者不使用閃光燈,一般也不干涉。
回覆列表
現在仍由不少人把博物館‘不允許使用閃光燈’和‘不允許拍照’兩個概念弄混,實際上,除了一些對版權等有特殊要求的展覽,大多博物館已經不再限制遊客拍照。只是有些文物對光比較敏感,博物館光線較暗,遊客很難做到不使用閃光燈。所以一些博物館索性禁止拍照。
大部分的文物對強光是非常敏感的,閃光燈的光線裡面含有紫外線和紅外線,彩繪、尤其是纖維質地的文物上面的色彩對這種光線非常敏感,會造成它纖維的斷裂和結構上的斷裂。久而久之,光線的累加會造成它色彩的褪色,甚至會使文物表面裂化,並造成它的發脆、發黃。積累起來到最後文物就會受損,那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機會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