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強五對輪之翼
-
2 # 懷疑探索者
“不服來戰!”小小的芬蘭爆發出強烈的戰鬥意志,讓全世界刮目相看。1939年11月30日,芬蘭開始抗擊蘇聯軍隊的進攻,蘇芬戰爭爆發。蘇聯當時是世界上七大軍事強國之一,進攻芬蘭投入使用了120萬人之多的兵力,而芬蘭能夠動用的軍隊僅僅是20萬人,是蘇聯的1/6。蘇聯有幾千萬的人口,而芬蘭只有幾百萬人口。無論從哪方面看,芬蘭都居於絕對弱勢,似乎不可能抵禦蘇聯。蘇聯對此信心滿滿,認為最多“一個星期”就可以徹底摧毀芬蘭。戰爭的結局讓人大跌眼鏡,這場戰爭打了足足3個多月,蘇聯方面損失了40萬人(而依據赫魯曉夫的回憶錄,蘇聯損失了上百萬人),結果只奪得了蘇芬邊界很小一部分土地,而芬蘭損失了9萬人,雖然最終割地求和,卻卻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正是由於蘇聯這一仗打得如此的丟臉,讓希特勒非常看不起蘇聯。這個也是日後希特勒指揮德軍入侵蘇聯的原因,連個小小的芬蘭都拿不下,面對德國的鋼鐵洪流還有還手之力嗎?希特勒也犯了當年斯大林在芬蘭的錯誤,被陷入了戰爭的泥潭。
蘇聯進攻芬蘭,完全是因為自私自利,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恃強凌弱的非正義的戰爭。芬蘭抗擊蘇聯侵略者,是正義的反抗,所以全民同仇敵愾,士氣很高漲。蘇聯入侵芬蘭的時候,處於嚴冬,氣候達到零下幾十度,白雪比膝蓋還高。蘇聯在這種惡劣的氣候在異地作戰,投入的坦克受到很大的限制。蘇聯的坦克需要24小時不能熄火才能保證油料不會嚴寒凍結住,所以真正投入戰場的坦克只有一半。芬蘭部署得當,在區域性區域佈置的兵力比蘇聯差距不是過大,而且主場作戰,戰法得當,給予蘇聯很慘烈的打擊。蘇聯由於“大清洗”,使得軍隊上下人心惶惶,沒有優秀的軍官做積極的訓練,以至於蘇軍的步坦協同作戰一塌糊塗,往往就是蘇軍的坦克像愣頭青一樣只管往前衝,把步兵遠遠的甩在後面,這樣芬蘭就可以集中火力個個擊破。蘇芬一戰,打出了芬蘭人的威風,丟了蘇聯人的臉面。由於蘇聯非法入侵芬蘭,歐美國家更加的疑懼和厭惡蘇聯,認為它是一個“惡的國度”,國際聯盟也把蘇聯除名。
-
3 #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蘇芬戰爭中芬蘭軍根據蘇聯軍隊離不開道路的缺點,利用芬蘇交壤地帶的特性,包括森林多、丘陵多、湖泊多、以及沼澤多的特性,實行擾襲戰和運動戰:
先火力偵查或秘密偵察,確定蘇聯軍規模,隨後依照該部隊的行進方向不斷製造路障,甚至芬蘭軍有時假扮蘇軍士兵指揮交通,把整支蘇軍補給車隊誘導指引到芬蘭軍的防線去,將蘇軍從師孤立到營,甚至連級單位。
在蘇聯部隊首尾難以相救時,針對蘇聯軍的連級單位,芬蘭軍用兩個連甚至營級部隊殲滅或擊潰它......
就這樣,蘇軍不斷被騷擾、突穿、被孤立、以及小股蘇軍被殲滅。
芬蘭軍的游擊戰有三大特色:
突襲蘇聯軍隊的野戰食堂和宿營篝火。
當年冬天溫度低達-40℃,芬蘭部隊經常穿著白色的偽裝服,以滑雪撬為交通工具,突襲蘇聯軍隊的野戰食堂和宿營篝火,利用滑雪衝力飛躍篝火或者爐具,同時將手榴彈、炸彈、汽油燃燒彈投入篝火或爐具中,造成人員死傷或者癱瘓飲食供應能力。
此種游擊戰術取得很大的成功:斯大林以“損失55個廚房”為罪名之一,手諭槍決蘇軍第44師師長。
以火炮攻擊在結凍的湖面運動的蘇聯部隊。
芬蘭軍也經常利用蘇聯部隊在結凍的湖面進行部隊運動的時候,以火炮攻擊湖面,造成湖面結冰面破裂,導致蘇聯軍的重灌備與人員沉入湖水中,裝備沉沒,人員被活活凍死。
從七百到八百米的距離狙擊蘇聯軍隊, 槍槍奪命。
由於芬蘭軍中職業獵人佔相當比例, 能夠百步穿楊者比比皆是, 不過這次狩獵的是侵略者。他們以兩人為一組,一人為射手,一人為觀察員,主要襲擊敵指揮官、通訊員、觀察員和偵察員。
蘇聯軍隊為了消除芬蘭軍狙擊手的威脅, 曾抽調精兵組成反狙擊巡邏隊,令蘇方鬱悶的是,派出去的反狙擊巡邏隊和偵察兵們也慘遭芬軍狙擊手殲滅殆盡。
但是蘇芬戰爭最終依然是蘇聯勝利了。
1940年2月底,蘇軍全面攻破曼諾海姆防線主防禦地帶,迅速逼近芬蘭軍隊後方防禦地帶。蘇軍第7集團軍右翼兵團從東北包圍了維堡築壘地域,其左翼兵團4個師從冰封的海面上越過維堡灣,繞過維堡城,切斷了通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公路,攻佔了維堡大部地區。
3月5日,蘇聯軍隊戰線又挺進10-15千米,逼近維堡郊區,芬蘭政府要求停戰,蘇聯軍隊未停止軍隊進攻,直到3月12日協定簽字。
3月12日蘇聯與芬蘭《莫斯科和平協定》簽訂:
芬蘭喪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芬蘭10%的耕地,1/5的工業產值。
被割讓的土地上的22.2萬居民(佔芬蘭總人口12%)喪失了家園,被遣送至芬蘭其他地區,只有極少量人口選擇留下加入蘇聯籍。
芬蘭還割讓了巴倫支海上的裡巴奇半島,芬蘭灣中四個島嶼,部分薩拉區域,並將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作為海軍基地,租借期30年。
芬蘭軍隊總司令曼納海姆痛楚地說:“新的國界使芬蘭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漢科則像一支指向中國心臟的手槍。”
紅色部分為芬蘭被割讓土地
回覆列表
在歐洲二戰全面爆發之前的1939年,自恃強大的蘇聯為了開闢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和一個北歐小國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個北歐小國就是芬蘭。
蘇聯國土面積有10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過億,軍隊500萬,坦克過萬輛,而被打的芬蘭,國土面積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僅370萬,整個國家的人口還沒蘇聯軍隊的人數多,高峰時期也只能動員20多萬人參戰,重武器更是和蘇聯沒法比。
所有人都認為芬蘭必輸無疑,只有投降割地才是唯一的途徑。
但是。。。
芬蘭對於蘇聯的勸降,回了四個字:“不服,來幹!”
斯大林震怒,發兵100萬,要三個星期踏平芬蘭。
然而,讓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是,蘇聯以如此強大的軍力,竟然花了三個多月剛剛突破芬蘭邊境的曼納海姆防線,雖然最後芬蘭不得不割地求和,但蘇聯不僅沒有實現吞併芬蘭的戰爭目標,據說還傷亡了70萬人,而芬蘭得以保全主權,贏得了國際尊重,代價是6萬人傷亡。
為什麼蘇聯派百萬大軍,不僅沒有擊敗區區20幾萬軍隊的芬蘭,而且損失比芬蘭慘重10倍,顏面盡失呢?
主要原因有下面幾個:
第一,蘇聯藉口發動的蘇芬戰爭,擺明了就是以大欺小的不義戰爭。
不僅芬蘭軍民同仇敵愾,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國際輿論也是倒向芬蘭,多國也是積極援助,瑞典還派了志願軍。
在戰爭中,芬蘭軍人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作戰積極,眾多芬蘭獵人組成的狙擊小組在北歐冬季的極夜中划著雪橇神出鬼沒,沉重打擊了蘇聯軍隊。
其中,後來被稱為世界狙擊之王的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下圖),一個人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射殺了500多名蘇聯官兵。
第二,戰爭爆發前,蘇聯軍隊準備不足。
1939年之前斯大林對於蘇聯軍隊的大清洗導致軍隊素質大幅下降,指揮官大都是頭腦簡單經驗缺乏的白痴,整個軍隊空有世界第一的規模,實際上是外強中乾。
舉個例子,蘇聯軍隊進攻時步坦協同脫節得令人髮指,坦克只管自己跑,被芬蘭步兵利用地形工事擊毀後,芬蘭軍人從容不迫的再用火力殺傷姍姍來遲的蘇軍步兵,然後,第二波進攻重複第一波的悲劇,幾乎不做更改,再然後是第三波,第四波。。。
第三,冬季作戰本來就對防守方有利。
北方的小夥伴都知道,零下幾十度,積雪沒大腿的寒冬,一個人穿著厚重的冬裝幾乎無法靈活行動,體力消耗極大。
而對於待在曼納海姆防線以逸待勞的芬軍士兵,則輕鬆得多,烤著火喝著咖啡等蘇軍士兵上門就是了。
所以,蘇芬戰爭中,蘇聯可謂天時地利與人和一樣不沾,最後即便打贏了也是慘勝如敗。芬蘭認輸,可能也是體恤蘇聯,因為照斯大林這麼個打法,完全佔領芬蘭可能要把整個蘇聯軍隊都填進去。
正是因為看到了蘇聯面對小小芬蘭的外強中乾,希特勒才敢放手製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一年多以後悍然入侵了蘇聯,從此掉進了蘇聯曾經在芬蘭掉進去的坑裡。
芬蘭人很重視這段歷史,雖然戰爭最後還是妥協了,但是這一戰打出了芬蘭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保住了自己的國家,令蘇聯直到解體也沒再敢發動對芬蘭的戰爭。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有一座軍事博物館,工作人員都很熱情,裡面展出了許多當年戰爭中的資料和武器裝備,本人去過一次,確實不錯,有去芬蘭旅遊的同學,也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