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媽後,是不是自己也有特別氣人的時候呢?
8
回覆列表
  • 1 # 壯仔媽寶

    那要看對於誰說,我一管孩子我爸就心疼孩子,就覺得我氣人,我這邊管孩子,它那邊說我,太疼孩子了,即使孩子不對,當著他的面說,他一般都會訓斥我,每次給他自己都氣夠嗆,後來我就避著他點,必須隔輩親嘛!

  • 2 # 美羊羊嘛嘛

    當然會有了,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對老公發火,看到他就來氣。本身帶小寶搞得都是火氣,他下班回來我全把氣撒到他身上。有時候會跟我開玩笑兩句,有時候直接對我無語了,不理我直接自己出去透氣了。還有我和婆婆一起住的,有時候也會因為孩子的問題而和她起爭執,婆婆雖說嘴快,但我不經常說她。偶爾說她的時候也不怎麼和我頂嘴,有時候很無奈的把東西扔下,說你自己來弄吧。自己一個回房間竟然看電視去了,莫名的被搞火大。

  • 3 # 依依寶媽

    當媽以後走火入魔,親愛的你也把自己弄丟了嗎?

    圖:《hug me please》

    現在的媽媽,容易產生兩種極端。

    一種是甩手不管型。最近認識一家人,孩子出門都是奶奶帶,老人逢人就大倒苦水,說寶寶吃喝拉撒都是她,白天她來帶,晚上跟她睡,生病了也是她帶著去醫院,孩子媽除了上班就是逛街、按摩、聚會,從來沒管過。

    一種是走火入魔型。一個熟人,當媽以後三句話離不開孩子,除了聊娃以外別的都聽不進去。孩子一丁點的變化都要過度反應,太聽話了怕以後沒主見,太調皮了又怕缺乏專注力。最奇葩的,看你出去逛街她一臉“花容失色”的說:“帶娃還自己逛街啊,有這個時間拿來陪娃多好!”彷彿全世界只有她是好媽媽……

    對於第一種,話不多說,只有鄙視。不是生了就叫媽,只生不養最可怕。

    第二種媽媽雖然略有誇張,但其實是周圍的常態,尤其是在家長集體焦慮的中國。

    我個人屬於偏向第二種型別的媽媽,最近才慢慢調整過來。曾經一段時間,整個世界只剩下“我要做100分的好媽媽”這一個聲音,悉心研究各種科學育兒,大事小事都想親力親為。可是我發現,這樣的我並不快樂,一方面潛意識裡因為強大的自我犧牲感而覺得委屈,另一方面,這樣的情緒依依其實也會在無形中感知到,並且受到影響。

    壹/

    紀伯倫有一首著名的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人生軌跡。有的媽媽,想要24小時掌控孩子的每一個動向,不允許有一丁點和她預想的不一樣的情況。

    科學育兒越來越普及,網際網路上能獲取的訊息海量而方便,媽媽腦子裡灌滿了一堆的理念和想法。奶奶居然讓寶寶坐著了?這怎麼行!說了要多趴多爬。今天居然給寶寶用了42度的水溫奶?這怎麼行!書上說了母乳超過40度就會損失營養。老人居然嚇唬孩子再不聽話就打?這怎麼行!專家說了這不利於安全感建立。

    總之就是,嚴防死守每一個角落,把科學育兒上升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生活宗旨。嚇死別人,累死自己。

    孩子小的時候不懂,還可以沉浸在我是負責任的好媽媽的幻想中。可是等他大了,你猜猜他會不會喜歡這個生活中除了盯著兒女再沒別的事可幹的強迫症媽媽?

    我爸一個朋友,標準的走火入魔型媽媽。辭職在家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從來不打不罵不強迫,他的兒子確實很優秀,成績優異,待人有禮,多才多藝,性格陽光。可是上了高中以後突然變了一個人一樣,每天回家就跟媽媽吵架,怎麼好言相勸都不行,上了大學更是和家裡斷絕來往,一學期不打一個電話。有一次國慶長假,他媽媽山長水遠跑去學校看他,結果他大發脾氣,躲在同學家面都不見。現在,兒子已經娶妻生子,媽媽曾經要求去幫忙帶孫子,被婉言拒絕了。

    媽媽非常委屈,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我問這個兒子,你媽對你盡心盡責,你怎麼這麼嫌棄她呢?他一臉無奈:“我媽一直還把我當個小孩兒,大到職業規劃、小到今天穿什麼,她都要一一瞭解清楚並且“善意”的給出建議,讓人覺得太累了。我媽的生活只有我,但是我想有自己的生活。”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有自己的世界。等他長大之後,他希望可以和你聊一些有趣的共同話題,而不是聽你聊他自己。

    貳/

    每次和周圍的媽媽聊天,都能感受到她們那種深深的焦慮。

    A因為和老人育兒觀念不合,每天憂心忡忡。都說要多和寶寶講話有助於提升智力,可是奶奶帶孩子總是少言寡語,會不會影響智力發育啊?都說孩子要自主進食,可是奶奶總是要追著餵飯,會不會影響獨立性啊?都說不要打擾孩子玩玩具,可是奶奶總是中途打斷,會不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啊?

    C的兒子已經上小學,可是看起來並沒有閒一點。每天一大早起來,送去學校,回家馬不停蹄的開始打掃、收拾,準備營養午餐,中午孩子接回來吃飯午休,下午送去學校後回家洗碗、洗衣服、做晚飯,晚上接回來陪著做作業、補功課,週末周旋於各大興趣班。沒有一點時間能留給自己。

    沒錯,幼年時代的家庭教育會對一個人一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否就意味著做母親的必須全部生活圍著孩子轉?

    現在有一個新詞,叫“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機父母。指那些過分關注孩子動態,時時刻刻圍繞在孩子身邊的父母。這樣的父母,把過度付出當偉大,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早教環境,放棄了一切個人活動。

    其實孩子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脆弱,彷彿失去你的引導他就會墮落跑偏。只要你不是完全甩手不管型的媽媽,在有限的陪伴時間中,在點滴相處中,孩子就能夠分清世間的善惡美醜,人生的是非功過。

    父母對孩子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殊意義,你不在的時候,愛時刻都在。

    叄/

    李安在一段採訪裡說:“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

    沒有什麼,比一個堅持自己電影夢想,最終成為偉大導演的爸爸更值得孩子尊敬。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火了他的一眾兒女,各個出類拔萃。大女兒伊凡卡一番得體的演講更是圈了無數粉。特朗普要打理他整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但是伊凡卡回憶童年,父親對他們兄弟姐妹的影響卻是最大的:“他是我們的偶像,為了引起他的注意,我拼命拿到全A的優秀成績,經常去公司找他請教商務問題,並且建立自己的設計品牌。他很忙,但不會缺席我們每一場棒球比賽,我們的想法他非常支援,並且會給出簡明高效的建議。”

    積極的對待自己的生活,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並不是說,一定要有多成功的事業才叫積極生活。我的一個姐姐,雖然是全職媽媽,但是經常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大小活動,看展覽、學畫畫、親子游,同時把時間有效的管理起來,看書、學習、運動,日子過得滿足而充實。

    而對於我來說,不因為孩子委曲自己的興趣,在柴米油鹽中依然把自己收拾的得體漂亮,認真對待自己小小的夢想,就是留給依依的可貴的財富。我希望在30年後的今天,依依對別人說:“我要回家了,我媽和我爸剛環遊世界回來,我想聽他們講路上的故事。”而不是說:“我要回家了,不然我爸媽會很寂寞。”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當媽的頭三年,是和孩子最親密的時光,但同時也是最容易把自己弄丟的時候。你的孩子終將遠去,可是那個丟失的自己很可能一去不復返,到頭只剩下一地的惘然。

    從給自己一個短暫的下午茶時間開始,一個不以犧牲為偉大的媽媽,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4 # 風吹水庫

    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對寶寶發脾氣的時候,想這時候的我在寶寶眼裡應該是,媽媽很讓人生氣!還有和婆婆在帶寶寶不一致的時候,婆婆也會覺得我特別氣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ac系統最佳化工具,誰能推薦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