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曉東2020
-
2 # 多問問為什麼
一個好的社會應該是富人有安全感,窮人有希望,南美太講究均貧富,富人沒有安全感,都跑了,沒有了富人,也就沒有了社會發展動力。
-
3 # 筱晨為自由一生奮鬥
看看當地人的性格,基本也就確定了。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太久,根深蒂固,得過且過的思想根本無法徹底改變,看看巴西街頭,撩妹太容易,足見享樂主義盛行。拿巴西舉例,早期農林產品例如甜菜,木材等,價高易得,養活了巴西數年,後期又有煤鐵石油,簡直是上帝恩賜,從不需要過多努力就能有數不清的財富,人怎麼能勤快的了。
-
4 # 亭殿閣
首先當時沒有發達國家的概念。另外本來世界大戰的原因就是大國之間的利益難以平衡才發生的戰爭。大國之間互相打,當然會有部分大國會受到利益損害。二戰爆發的原因是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程度很高,但這2個國家並沒有和自己國家工業能力匹配的足夠殖民地。所以這2個國家就希望對外發動戰爭,奪取的殖民地。但世界上的殖民地早就被其他老牌帝國主義瓜分光了。自然德國和日本就要和英法美這樣的老牌帝國主義發生衝突,隨機引發世界大戰。
-
5 # 破破的橋
南美洲,有人說它是被上帝偏愛的土地,因為它有著宜人的氣候,豐富的資源;也有人說它是被上帝詛咒的土地,因為它普遍沒有穩定的政局和發達國家。即使阿根廷,也在混亂中跌出了發達國家的行列,至今沒有重返。
為什麼南美洲坐擁優越的自然資源,也幸運的避開了慘烈的兩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卻仍未產生一個發達國家呢?
事實上,資源與和平並不是跟發達國家必然相關,只是相較其他國家的一個優勢。
首先從地理上來說,南美洲的位置十分尷尬,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極洲外,南美洲是距離世界其它地方最遙遠的大陸,這決定了南美洲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間的物流成本要高於其他洲。即使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臨近東南亞諸國。南美洲除了北方的北美洲外三面環海,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名副其實的遠赴萬里。
其次,經濟的平穩發展除了良好的資源基礎,更重要的是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使資本能夠在此投資發展。可惜南美洲各國由於歷史原因,政府更迭頻繁,甚至有軍人政變上臺,實行長期的高壓統治。這樣的局勢很難讓市場經濟有正常的發展。
我們以智利(在南美非常典型)為例進行說明,大家可以以此為基礎查閱其它國家。
軍人皮諾切特於1973年發動武裝政變,推翻了當時的人民團結政府並殺死時任總統阿連德。之後實行高壓統治,對內大力鎮壓,監禁並處決反對者。數萬人被逮捕,失蹤。更多的人選擇了流亡國外。儘管皮諾切特推行新經濟政策,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在休克療法的作用下,國家經濟大起大落,單一的銅礦出口經濟在遭遇經濟危機時沒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因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智利又陷入到債務危機之中。
皮諾切特
阿連德
皮諾切特所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精髓是依靠強制手段,推行自由市場經濟,透過市場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創新,透過壓低工人福利,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工業競爭力。可只有發展了現代工業,才能談新自由主義的優越性。一個沒有現代工業,單純依靠採掘業的國家依靠自由市場經濟是很難有。
智利時至今日,銅礦依舊是最大的產業:出口總值中,銅佔53.6%;葡萄和酒加起來,佔10.8%;木材和紙,佔5.5%;海產品佔4.5%;黃金佔2.1%。並沒有什麼現代工業。完整產業結構和變成發達國家無從談起。
智利銅礦
在這裡我們可以引入兩個概念:“資源詛咒”、“荷蘭病”。
資源詛咒是個經濟學的理論,多指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是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比那些資源稀缺的國家增長的更慢。經濟學家將原因歸結為貿易條件的惡化,荷蘭病或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等,主要由對某種相對豐富的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
荷蘭病,是指一國(特別是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初級產品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的衰落的現象。20世紀50年代,已是製成品出口主要國家的荷蘭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荷蘭政府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業,出口劇增,國際收支出現順差,經濟顯現繁榮景象。可是,蓬勃發展的天然氣業卻嚴重打擊了荷蘭的農業和其他工業部門,削弱了出口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荷蘭遭受到通貨膨脹上升、製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長率降低、失業率增加的困擾,國際上稱之為“荷蘭病”。
缺乏良好的產業結構,左右民粹互動上臺,政局動盪不安(這背後還有很深的文化根源,但並非本文可以盡述),是南美經濟發展受阻,無法上升到發達國家的主要原因。
-
6 # 地球知識局
南美雖然是兩次大戰中置身事外的政治實體,但是顯然戰爭並不是主導經濟發展的唯一因素,更多更豐富的原因才是。對比失敗的南美和兩次都戰敗的德國你就會同意這個觀點。制約南美洲發展的,其實有兩個重要的因素:美國的控制和失敗的政治體制。
先來說美國的控制。自從19世紀末開始,美國的一個對外政策的主攻方向就是把南美洲納入自己的後花園當中。南美洲擁有優秀的自然資源,無論是農產品還是礦產資源都是出口大國,對美國的經濟穩定性有重要作用。為了爭奪南美的控制力,美國排擠競爭對手(英法德)、傾銷工業品、大量扶持南美新政府,徹底地把這裡改造成了自己的後花園。到了20世紀前期,美國已經是南美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佔到了總進出口額的1/3。
-
7 # 木春山談天下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前可以反問一句:歐洲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為什麼幾乎都是發達國家?
哈,能明白這個反問就能很好的回答提問者的問題:是否是發達國家要看的不只是是否經過戰火,而是看是否具備獨立的經濟體系,恢復生產的能力以及對科技革命把握的節奏,當然還有人的關係。
南美洲的發現很晚,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幾百年前這裡幾乎都是原始部落統治,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有英法美等國對這裡的開發,逐漸形成了目前南美洲的地緣政治格局。
由於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捷足先登,南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烙印濃重,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南美洲國家全是這兩個國家的殖民地,長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原材料產地,大量的生產資料被掠奪,使得當地的殖民地經濟畸形發展,長期沒能建立起完整的民族工業。這是南美洲經濟在一戰前二戰前都比較落後的歷史原因,而且當地經濟長期不發達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兩次世界大戰中,南美洲雖然避免了戰火,但是這裡也繼續成為歐美國家商品的傾銷地,和物資的掠奪地,當地經濟依然依附於歐美,沒有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所以也談不到戰後能夠快速恢復的可能。直到當地發現了大量的能源,比如委內瑞拉等國,經濟開始出現好轉。
同時持續的獨立浪潮使得很多國家開始獨立建立適合本國發展的經濟體系,比如阿根廷、巴西土地肥沃,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有了用武之地,國家開始向好的方向運轉。但是發展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與歐美髮達國家幾百年工業史相比當然有差距,不過南美洲也在奮起直追。比如巴西就被稱為金磚國家,智利也是準發達國家。
回覆列表
以下都是個人看法。主要原因還是南美洲各個國家沒有遠見,只看中眼前利益!次要原因就是美國的干涉。首先南美洲雖大,但是能拿的出手的只有巴西,阿根廷,智利。看這三個國家的興衰就能大概瞭解南美洲的歷史了!首先說一下智利,智利最出名的是什麼?銅礦!智利人口比較少,靠著賣銅礦依然可以過的不錯!如果要工業化,可以啊,降低生活水平,平民百姓就會鬧情緒的說:“工業化是為了提高生活水平,但是我們現在生活水平下降了,說明工業化的方向不對。”平民不會說不要工業化,只是說方向不對,其實一切都是利益。1970年智利民選總統,就因為想把銅礦(美國是最大股東)收為國有,結果就被美國趕下臺。智利有沒有工業?有的但是太少,根本就無法完成全民工業化。一個發展中國家跟著美國混,是沒有未來的,原因就是工業基礎。先寫到這裡。阿根廷和智利大同小異,1920年的的阿根廷鐵路覆蓋率比2016年的高!你信不信?但確實是真的!現在的阿根廷靠出口牛肉等牲畜為生!一百年來都沒什麼長進,不過足球領先中國估計最少一百年。就說這麼多!主要是內容太多了,可以寫成一部書了!說不完!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