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提攜玉龍—
-
2 # 厲兵
軍種之間有矛盾比較正常,就看是大還是小了,能激化到什麼程度。在鬧矛盾方面,日本和美國一向是內鬥專家。日本是武鬥,從後方鬥到前線,陸軍造航母,海軍造坦克,這樣的事情你敢信?美國這邊斯文些,一般不敢在戰場上鬥。
圖一:美國海陸軍橄欖球賽,不是簡單的比賽,關係到兩軍的面子問題,在賽場上鬥得你死我活,往往有總統親自觀看,親自壓陣。
舊日本帝國海軍和陸軍兩家幾乎算得上世仇,仇大怨大,那不是一般的鬥,也不是攢了了一兩天。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開始建立現代化軍隊,從那時起陸海軍兩家就不和,因為明治維新的主力是薩摩藩和長州藩。薩摩藩發展為海軍,長州藩發展為陸軍。
由於政體的關係,實際上舊日本的首相和政府並不能有效地控制陸海軍,兩軍鬥起來沒人壓得住。舊日本首相無權罷免海軍大臣和陸軍大臣,而軍隊可以反過來對政府施壓,如果想換掉首相,軍隊只需要讓海軍大臣和陸軍大臣辭職,就能讓政府倒臺。所以首相能幹的活只是充當和事佬,臺上調和的越多,臺下的矛盾越深。
圖二:日軍陸軍建造的秋津丸號航母。這種奇葩事只有日本能幹得出來。
在太平洋戰場前線,兩軍也是不忘內鬥,發現了潛艇互相不通知。陸軍嫌棄海軍運輸力量差護航不力,於是開始造運輸船,造登陸艦,更扯淡的是連航母都要造,關鍵是真的造出來了,神州丸和秋津丸雖然效能不及海軍正規空母,但這可是陸軍的親兒子,用起來不用跪下求人。
圖三:日軍海軍建造的坦克。既然陸軍建造了航母,海軍一定要賭贏這一口氣。
美國這邊政府對三軍的控制能力比較強,軍種之間雖然也會鬥,但不會玩那麼大。鬥起來一般不會傷太大和氣,而且有發洩的出口,比如美國海陸軍橄欖球對抗賽,兩軍都會打出侮辱對方的標語,也希望在賽場上一決高下。西點軍校的學員如果不能打敗海軍球隊,會被陸軍兄弟瞧不起。
-
3 # 千佛山車神
同行是冤家,各軍種也不例外
提及軍隊各軍種之間勾心鬥角的宮鬥戲,美軍必需首當其衝。
(美國五大軍種: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美國空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海岸警衛隊)
美軍各軍種之間是互相看不順眼,平時爭軍費,戰時搶功勞!
美軍在建立之初只有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但數量少,不代表關係好。
在二戰對日作戰方面前期主要是由海軍承擔的,而直到戰爭中後期陸軍才姍姍來遲,這在海軍眼裡明顯地就是來撿便宜的。
1945年日本投降,在這光宗耀祖的時刻,陸軍希望在日本軍部舉行受降儀式,而海軍則堅持在軍艦上受降,雙方為此爭執不下。最後由總統杜魯門出面調解,才弄出了個折中方案。就是由陸軍統帥麥克阿瑟主持受降儀式,而受降地點則選在海軍的密蘇里號戰艦上。
戰後,在海軍的唆使下,空軍從陸軍中獨立出來。氣得咬牙切齒的陸軍也幫著海軍陸戰隊離開海軍,自立門戶。加上之後成立的海岸警備隊,美軍之間的宮鬥劇就更好看了。
(美國五大軍種軍旗)
現在的美軍中,陸軍和空軍關係很鐵,畢竟空軍和陸軍曾經是一家,而且陸軍在戰場上少不了空軍的支援,所以這兩位平常處的不錯。
而相對應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感情則非同尋常。因為這倆位也曾經是一家,曾經的PY交易永世難忘!而且陸戰隊無論去哪都得用人家海軍的船,因此他倆玩的挺好。
在陸軍眼中,海軍軍就是一堆廢物,陸戰隊就是一堆菜雞。
在海軍眼中,陸軍就是一幫吃貨,空軍就是個快遞公司。
在空軍眼中,海軍就是個打雜的,陸戰隊跟城管沒區別。
在海軍陸戰隊眼中,陸軍是一群娘炮,空軍是一幫路痴。
至於海岸警備隊.........開心就好!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爭奪經費。畢竟就那麼多錢,大部分資金給誰就是一個大問題了,畢竟有了更多的資金生活才能好過一點。但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歷史遺留原因,沒錯,這裡說的矛盾最大就是二戰時期的日本海陸軍。
“我們用了70%的力量來對付陸軍,用剩下30%的力量來對付美軍”這是戰後一名海軍高官對陸海軍矛盾的評價。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自從倒幕運動還政天皇以後,關係就一直不和。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軍費主要傾向於海軍。但是相比軍費問題,陸軍與海軍的歷史矛盾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這已經不是錢能解決的事情。我是歷史和原則問題。
現在人們都嘲笑,日本陸軍的坦克式豆戰車,裝甲不但飽,而且車輛體積也小。但是與之相對的是,海軍卻能造出長門,大和等威武的大型戰艦。那是因為資金和資源都傾向於海軍的日本陸軍那一點可憐這資源能造出坦克就已經非常不錯了。而像相對於美國來說,海軍和陸軍,資金的爭奪還不算很激烈,因為他們最根本的對手是國會。只要國會老爺一點頭其他的事都好說。但是日本就不同了。陸軍的紫電戰鬥機,技術海軍航空兵的靈思是完全不同的。海軍航空兵的零式戰鬥機。這是不給陸軍用的,只有海軍才能用。
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競爭到了一個非常,極致的地步。海軍和陸軍的武器、子彈和零件是全部不通用的,擰螺絲的方向也是相反的,而且在公開場合也經常挖苦和嘲笑對方。日本陸軍在向德國購買12.7毫米的機槍的技術付一次款,海軍不願意向陸軍要,於是自己也掏錢買了12.7毫米的機槍的技術,但是為了彰顯與陸軍的不同,就把12.7毫米改成了13毫米。就相當於,花買一樣東西花了兩次錢,德華人表示“我也不懂你們是怎麼想的?”
-
5 # 小熊tq
你直接說日本得了,日本海軍陸軍之間的矛盾歷史悠久,最早始於倒幕時的兩大主力,薩摩和長州兩大強藩。幕府統治被推翻後,二者入主中央,開始輪流執政。長州和薩摩本就有矛盾,早在幕府時代就結下了樑子,日本陸軍脫胎於長州,海軍脫胎於薩摩,陸海軍之爭其實就是長州和薩摩之爭。 日本陸軍和海軍誰都不服誰,誰都看不起誰,兩派甚至不通婚,打仗的時候也彼此不配合,甚至互相挖坑。這個傳統甚至一直延續到現在。
-
6 # 麥田軍事觀察
很早以前,可以說陸軍一統天下,只不過兵種之間就存在矛盾了,近現代以來,海軍興起,空軍出現,軍種之間的矛盾了,這不是什麼同行是冤家的問題,這類現象不僅存在於軍種之間,也在兵種之間。只不過這類現象有一些被誇大了,只能算是一種內部的爭鬥,更多是高層在具體問題態度上爭端,許多人把它成了娛樂,過於高調分歧,其實各軍兵種之間的合作更多,軍隊在內部可以有爭鬥同,但在對外時,卻不許可不團結。
軍種之間有矛盾比較正常,主要是軍費的分擔,這屬於涉及本軍種發展問題,不出現爭端才叫懌事,再有一個就是任務分工,某個事情由誰負責,誰來主導等,這都是一些高層的爭鬥,至於下層,那麼就是合作關係了,空軍運陸軍運送裝物,海軍與陸軍合作進行兩棲作戰等等。海灣戰爭之前,美國空軍的原則之一,陸軍的需求就是空軍的任務。談不上什麼不團結的問題。
這方面只有日本的情況最特別,舊日本海軍和陸軍兩家幾乎算得上世仇,建軍起,雙方就不和,陸軍與海軍屬於並立了,也沒有什麼總司令部之類的機構管著它們,所以他們鬥起來沒人壓得住,連政府都沒招。但是這種爭鬥,也侷限於對資源的爭搶上,主要軍費,再有就是物資等。後來出現了,海軍要造坦克,陸軍要造航母的事情。日本屬於控制不住了,有點把事情弄得過分了,陸海軍在高層的爭鬥弄到了下層了,相關的人員看不起對方,最後竟然在許多時候出現合作不利的情況,雙方不是不想合作,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合作。
-
7 # 蝸牛沒腹肌
不同軍種之間爭奪有限的國家資源,甚至是戰略計劃的不同導致政見分歧,都有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陸軍、海軍或者其他軍種的不團結。美國的空軍和海軍之間存在著資源分配甚至是官僚主義的鬥爭,兩者都想承擔更多的戰略任務,獲得更多的軍事資源,因此鬥爭不斷。最有名的就是二戰之後有關戰略打擊任務的分配,這甚至導致時任國防部長的“福萊斯特”將軍自殺。
這位海軍出身的政府官員極力主張建造超級航母,利用遍及全球的海洋方便的部署航母艦隊,利用艦載機的航程優勢和巨大的攻擊能力,做到對全球任何目標的無差別打擊作戰;但是在習慣上戰略打擊是交給空軍戰略轟炸機的任務,因此空軍極力反對海軍建造超級航母(也就是美國級航母的建造計劃),空軍要求發展比B-29更強大的戰略轟炸機,執行覆蓋全球的戰略轟炸任務。
空軍和海軍都想將戰略打擊任務抓到自己手中,這未免有些官僚也導致兩大軍種的嚴重對立。它們在研發裝備時往往相互拆臺,海軍艦載機是F-14、F-18而空軍的戰鬥機是F-16、F-15,這種浪費資源的裝備選擇是很不明智的,直到4代機出現美國海軍和空軍才聯合開發一款F-35“閃電”三軍通用型戰鬥機。中國海軍和陸軍使用的殲-15、殲-11就是同一款戰鬥機的不同改進型,這種節省資源的裝備發展模式只有在軍種關係和睦的國家才能實現。
美軍保持複雜的5大軍種,海軍、海岸警備隊和海軍陸戰隊之間存在很大任務重疊,陸軍也不滿自己的作戰任務和資源分配被海軍陸戰隊分割,作為二線的海岸警備隊也不滿足於堅守後院的任務,而希望獲得更多的國際性作戰責任,這就招致了陸戰隊以及海軍的警惕。可見軍種劃分複雜的國家最容易招致彼此的對抗。對於軍隊高官來說掌握更多的任務分配,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權利,因此軍種之間對抗的最終原因還是政治地位的爭奪。
-
8 # 萊茵的黃金
軍種之間的爭鬥和矛盾,是很多國家軍隊的通病。明治到昭和年間日本陸海軍的爭鬥是很著名的例子。
軍種間不團結,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爭奪軍費。同一張軍費大餅,你拿的多一點,我拿的就少一點,此消彼長,是典型的零和博弈。當國家的財政資源充足,各個軍種都有份,這種競爭還不會太激烈,而當軍費緊縮時,這種競爭的矛盾就激化了。
近代日本陸海軍就是典型的例子。日俄戰爭之前,日本陸海軍雖有矛盾但沒有撕破臉皮。而在日俄戰爭後,隨著日本將假想敵定為美國,海軍逐步在軍費分配上壓倒陸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二戰。陸軍的主戰裝備得不到更新,技術進步緩慢,以至於在三十年代以後就被蘇聯甩開代差,坦克如同廢鐵,自動武器極其缺乏,陸軍士兵待遇極差,往往連肉食都無法保證。
相反,海軍不僅在主戰裝備上一直保持領先水平,在軍人待遇和福利上也遙遙領先。大型戰艦上生活設施齊全,士兵不僅每天享用西餐,還能吃冰激凌、聽音樂會。在陸軍看來簡直“奢侈”。
日本海軍士兵的伙食,日式咖哩、西式濃湯、咖啡、牛奶等。
相比之下,日本陸軍的伙食就非常之寒酸了
因此,為了爭奪有限的軍費,各大軍種都會在領導人和國會面前各種遊說,抬高本軍種的價值和優勢。在戰略方案的制定過程中,也會拼命多給本軍種“加戲份”。畢竟,戰場上“戲份”越多,由此而來的軍費也就更多。
同時,為了避免在主戰裝備的研發上“受制於人”,陸海軍像防範敵人一樣防範對方,陸海軍相互不用對方的裝備,技術也向對方保密,搞技術封鎖。這一點不僅日本陸海軍如此,歷史上和今天的美軍也是如此。
日本海軍自己研製坦克和自行火炮,不用陸軍的
日本陸軍自己研發潛艇
日本陸軍研發的輕型航母“あきつ丸”
-
9 # 雙馬尾班長
一個國家軍隊體系中各兵種的團結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兵種之間矛盾突出,輕則加劇軍隊體系之間的,重則影響戰局的走向。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與陸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圖為山汐丸號護衛空母
太平洋戰爭時期,由於前線吃緊,以及海軍對陸軍的地位普遍具有優越感,日本海軍甚至拒絕了用艦隻幫助陸軍輸送士兵的請求,導致一些島嶼的駐軍不足,補給吃緊。因此,日本陸海軍之間的摩擦愈演愈烈,到二戰中後期,甚至出現了“陸軍造潛艇,海軍造坦克”的奇觀。其最著名的就莫過與日本陸軍以15000噸級油輪改裝成的山汐丸號護衛空母,可惜其入役僅20天就被擊沉。
目前,美軍的軍費開支是世界第一,但這仍然難以滿足各兵種的需求
實際上,不僅是日本,世界各國軍隊中不同兵種都是有一定衝突的。但以往的那種傳統觀念之間的衝突基本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則是軍費分配的衝突。因為說到底,一個國家的軍費是有限的,想要滿足海陸空三軍的所有需求幾乎不可能。就連在外人看來親密無間的美國軍隊,到了軍費問題上,也會六親不認,甚至用出各種下三濫的手段。
軍費問題導致的兵種衝突僅僅是個小插曲,這並不會影響到軍人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當然,衝突歸衝突,一個國家間陸海軍無論鬧得再怎麼激烈,關起門來也始終是自家兄弟,當遭遇到外來侵略時,各兵種之間仍然會拋棄這些所謂的矛盾與摩擦,團結一致牢牢對外。畢竟保證國家的安定與穩定,使其不受侵犯,是各兵種間義不容辭的責任。
-
10 # 貞觀防務
陸海軍有矛盾是一件比較普遍的事情,特別是對於那些軍隊有重要地位的國家。但是這個矛盾的性質根據國家的不同也有不同。
比如美國,美國陸海軍的國家戰略是不衝突的,他們的矛盾就僅僅是經費方面。每年的總軍費是固定的,海陸空三軍使勁的爭奪著軍費,都想多要錢。在大多數時候,美國各軍種之間的矛盾就僅限於此,當然為了爭奪軍費啊,有些時候矛盾會變得很尖銳。
我舉個例子啊,二戰後,因為核武器的發明,美國開始對海軍大艦隊的作用產生了懷疑,因為在核武器面前,航母實在是比較脆弱。
當時為了爭奪軍費啊,美國海軍和空間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空軍覺得:投原子彈這種事情交給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就行了,原子彈面前航母戰鬥群算個P?主張削減海軍軍費,削減海軍規模。
而海軍則是不甘示弱,一方面海軍自己開始計劃興建能夠起降戰略轟炸機的超大型航母,即合眾國號,當然對自己的戰略轟炸機是靶子的事實是閉口不談。另一方面啊,海軍就說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都是靶子,要求進行模擬攔截測試。這種有著宣戰意味的挑戰當然是被拒絕了。
後來國會還是要把海軍的軍費往死裡砍,於是海軍出身的國防部長福萊斯特辭職,沒多久跳樓自殺了。後來海軍還搞了一級航母並命名為福萊斯特級。
對軍費的爭奪是軍種矛盾最主要的一類。還有一類則是國防戰略的分歧。
典型的例子就是舊日本陸海軍。舊日本陸軍的最大假想敵是俄羅斯,海軍的最大假想敵是美國,雙方圍繞著國防戰略目標的制定爆發了一系列衝突,就發生了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航母這種醜聞。
-
11 # 迷彩派軍事
綜觀整個歷史,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競爭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而且往往十分激烈。但日本海陸軍之間的相互仇恨程度實在是無與倫比的,因為日本陸海軍的對立由來已久。明治維新時期,長州藩掌握陸軍,薩摩藩掌握海軍,而這兩大派系從內戰開始逐漸結成世仇。
20世紀30年代,陸軍內部分裂為皇道派和統治派。二二六兵變后皇道派被打壓,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統治派上臺。陸軍親德國義大利,海軍親英美。陸軍要加入軸心國,海軍反對軸心國並要與英美妥協。而最後就是陸軍占上峰,然後開始打壓海軍。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相互“狗鬥”的事情究竟有多荒唐呢?具體從石油方面來舉例。在二戰期間日本對石油的分配有這樣一個規定:那就是被佔領地區的石油資源的分割情況是由最先佔領該地區的軍種決定的。在這點上,陸軍佔有明顯的優勢,它掌握著最主要的油田,還握有6座大型的煉油廠,這使得陸軍擁有了前荷蘭屬地中85%的石油資源,這樣海軍能得到的就所剩無幾,它手中掌握的只有婆羅洲的兩個港口。
為了滿足自己遠遠超過陸軍的石油需求,海軍不得不採取了類似於敲詐的手段,它威脅說,如果陸軍不分給它更多的石油,它就要扣留髮往日本的所有油輪。雖然,因此成立了一個陸-海軍石油委員會來解決分歧,但實際上爭鬥更加劇烈了。對於委員會所下達的石油分配命令,通常雙方都置之不理。
而且不僅如此,日本陸軍經常挖海軍的牆角。由於陸軍掌握著最高的軍事徵募權力,因此它就老實不客氣地把那些技術熟練的飛機制造工人統統徵到了自己的序列之下,特別是那些原本在給海軍生產物資的工廠中工作的人。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大約4500名九州飛機制造公司的工人受到了徵召,佔到全廠僱員的50%,他們的位置被換上了毫無技術、毫無經驗的婦女、學生和北韓人。陸軍和海軍似乎都很樂於讓他們的供應廠家們生產用途相同的但卻形狀各異的產品,曾經有一位日本記者回憶道:“即使是生產一個螺釘,陸軍可能要造成左旋的,而海軍則要造成右旋的來表示與其不同。”
綜觀整個二戰過程中,日本海軍和陸軍這兩個軍種之間很明顯地不需要一個協調的指揮,因為即便有兩方也不會聽從。就在中途島戰役後不久,海軍准將高木礎吉大膽地向海軍軍令部建議,提出日本勝利的惟一希望就在於陸軍和海軍在一個最高指揮部之下采取聯合行動。但兩軍都拒絕進行任何實際的合作,即使在作戰地區也是如此。
回覆列表
其實不要光看外國人的笑話,建國初,我軍老指揮員們因歷史原因,文化水平不算太高,也曾有“海陸之爭”:當時步兵兄弟一天伙食費1塊1,坦克兵1塊4,工程兵忒辛苦1塊6!飛行員2.2到2.4,海軍1.6到2.2,潛艇兵高達2塊6!有“九門提督”外號的某上將不幹了,被人家海軍挑了個驚濤駭浪的日子騙上船,一頓狂吐,心知海軍兄弟著實不易,海陸之爭方才“握手言和”,成為一段佳話!
但這不是今天我要講的,我想說說誰呢?最典型的:日本!
1在日本尚未進入近代社會之前,幕府將軍掌握實際權力,但是將軍說話也並不完全管用,在各地還有大名,這就相當於藩鎮割據。在西方列強侵略日本的過程中,日本國內爆發了倒幕運動。明治天皇親政以後,迅速開始了明治維新運動。由於長州藩和薩摩藩也參與其中,出力很大,長州藩和薩摩藩的元老們都控制了一些軍政主要部門。最後長州藩控制了海軍,而薩摩藩則控制了陸軍。問題在於長州藩和薩摩藩存在世仇~
2日本陸軍效法德國。在沒有任何現代化通訊器材的環境裡,日軍高層指揮官不事先研擬計劃,再一步一步去協調各項工作。只能概略選定一個區域,然後對下屬們「訓令」一下他所希望達到的目標。而資淺的下級指揮官們必須充分明白上級意圖,接下來則是儘量在彼此間用最少聯絡溝通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尋找戰機。
而海軍則師從英國。英國職業軍官認為他們在戰場上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手下,提供一個有效的架構去克服戰場迷霧。下層士官所擁有的自由度相當少,只能機械執行指揮官的命令。
這就像兩個操相同語言,卻又有各自不同信仰的人,一些基本觀點都無法達成共識,怎麼談合作?
3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即使在佔領了東南亞地區之後,這一情況仍舊沒有完全改變。鋼鐵、石油等資源不足,陸軍和海軍都需要資源。陸軍需要鋼鐵建造重型坦克征服亞洲;海軍則需要建造航母,與美國在太平洋上作戰。當然最終高層還是偏愛海軍,所以才造出了數量龐大的艦艇。與此同時,陸軍只能開著“小豆丁”坦克疲於奔命!
4"爭功"。陸軍仍是傳統的“陸戰海從”觀念,認為海軍的責任就是護航運輸,而"實現大東亞共榮”還得靠陸軍;而海軍野心已膨脹到奪取西太平洋的關島、威克島和拉包爾!
5最後,算是本文前後照應:軍費!二戰結束後,解甲歸田啦,農耕社會的日本還是挺不富裕的,一位長者向記者抱怨:小兒在海軍頓頓吃肉,回家了也要有肉、有蛋、有奶!而陸軍吃什麼呢?牟田口廉也陸軍中將:“日本人自古以來即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盛的森林圍住,竟然陳述缺乏食物?這算怎樣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