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鷹說科技

    魚雷技術相當神秘啊,從世界上第一枚魚雷到現在一百多年,能夠製造和設計的國家不超過12個國家。早期的魚雷是一種雪茄形的、可在水中自航、自控和自導並能在水中自動爆炸而擊毀目標的武器,現代魚雷具有速度快、航程遠、隱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壞威力大等特點,因此,它被人們稱之為“水中導彈”,現代魚雷也早就從兩次世界大戰廣泛使用的熱動力短程直航魚雷,發展到了新型熱動力或電動、長距離,擁有聲自導、尾流自導、線導等多種制導手段,裝有聲、磁、電磁等各種先進引信的魚雷,速度也發展到三十節左右甚至出現了超過二百節的俄羅斯超空泡魚雷,大大提高了魚雷的攻擊能力。

    為什麼魚雷從問世起就是一種造價昂貴的武器呢?因為它之所以貴,主要是魚雷的水下航行的巨大阻力和極高的水密要求使魚雷的設計和製造很困難。魚雷實際上就是一艘小型的無人潛艇,它在水下伸手不見五指,而且面對變化較大的水聲、洋流等作戰環境,這需要魚雷有先進的制導、動力等裝置。

    縱觀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歷史,你就會發現各國都是從水面艦艇開始,再向潛艇等方向發展,因為無論從潛艇的製造、操縱和水下攻擊等各方面都比水面艦艇難很多。早期的魚雷定深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點,因為定深不準,魚雷不是超深就是偏淺,很難擊中目標。因為那時都採用機械定深,用彈簧感應海水壓力,不很準確。

    現在國內外都採用電子定深,利用感測器感知水壓變化。還有新型魚雷的發射深度也有提高,國外報道有從600米水下發射的。大深度發射有很大的優點,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壓減弱或消除魚雷發射產生的噪音,避免暴露艇位。但又不能無限制地提高深度,因為太深了,魚雷控制就更加困難,想想這些,就這一點就比潛艇複雜多了。

  • 2 # 皇家橡樹1972

    魚雷為啥在某些部分在製造上面要比潛艇難度高,是因為某些零部件加工等級高。

    圖片上是我國第一型魚雷,型號魚一(YU-1)是仿製蘇聯的53型魚雷是50年代初的設計與二戰期間的直航熱動力魚雷沒啥兩樣,就是這麼一種老魚雷當時我國仿製的過程所付出的艱辛是現在難以想象的!

    這是魚雷的螺旋槳,一般人看來不就是幾塊鐵片子掰成這樣的麼?其實它的加工工藝涉及了 冶金、鑄造、鍛造、車、銑、鑽、拋光…幾百道加工工藝,據說當年機床加工它的時候需要一百多套夾具(後來在我老技師的摸索下,僅用了三十多套必要的)並且螺旋槳葉片的角度控制嚴格、加工精度非常高,因為有偏差它在打水的時候會發出很大的氣泡噪音,並且有可能造成偏航,它的加工難度大大高於 潛艇的螺旋槳!

    這可不是一般的紫銅,它是就是著名的鈹青銅合金,化學元素週期表上 氫氦鋰鈹硼,它排在第四,是世界上第二輕的金屬,那麼它在魚雷上是幹啥用的?它就是給魚雷航行的時候定深用的,它是機械定深器的核心,是用鈹青銅做成的彈簧作為壓力感應,鈹本身是稀有金屬,它存在於 綠柱石和祖母綠(寶石界的皇后)當中,冶煉和提取鈹這種金屬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劇毒,有強烈的致癌可能!

    那麼既然是劇毒物為什麼還有用鈹?因為鈹青銅的耐壓彈性非常大,即使在紅熱狀態下彈性也非常好,而用其他金屬合金製成的彈簧根本經受不住深海的壓力。

    鈹青銅合金彈簧加工是非常困難,由於它在紅熱狀態下仍然有非常好的彈性,它在加工纏繞的過程中需要熱處理,如果處理不好本來已經繞好的彈簧就會變得鬆弛或者堅硬根本沒有彈性,據老一輩魚雷生產廠老師傅的回憶,魚一型的定深彈簧,報廢了幾十公斤的鈹青銅合金絲才試製成功。

    僅就以上兩個小零件就這樣複雜加工要求這樣高可以想象出來 魚雷熱動力系統遇到的技術難題有多大,所以魚雷的某些技術難度高於潛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 3 # 提攜玉龍—

    (英國"梭魚"魚雷轟炸機)

    (解放軍戰士為潛艇裝填魚六型魚雷)

    (魚雷的軟體遙控線圈)

    一“眼睛”。重型魚雷的制導方式為有線制導+主動或被動聲自導,而輕型魚雷一般無需線導,只有主/被動聲自導。如果沒有線導,魚雷聲自導不能捕獲遠距離目標;而沒有主/被動聲自導,魚雷的命中精度不高。這與遠端反艦導彈需要中段慣性制導+末段主動雷達尋的道理是一樣的。魚雷線導控制系統由導線、放線器、訊號傳輸裝置組成。導線直徑小於1.2毫米、芯線直徑小於0.4毫米!且需具有較強的拉力和抗腐蝕能力。

    (由93式魚雷改造成的迴天自殺式魚雷)

    二“腿”。動力裝置有電動力和熱動力兩種。以服役時曾是世界上航速最快、射程最遠、裝藥量最大的被冠以“長矛”的日本九三式魚雷為例。眾所周知,空氣中只有約21%是氧氣,剩餘都是無法助燃的氮氣、二氧化碳以及稀有氣體。在空氣中燃燒,推進劑的利用率低,影響了魚雷的航速及射程。而使用純氧(過氧化氫)作為魚雷的助燃劑,極易引發爆炸;如果讓燃油先在空氣中穩定燃燒,隨後再向燃燒室注入純氧,便不會引發爆炸。於是他們設計了一個折衷的解決方案:新增一個較小的壓縮空氣室以儲存普通空氣,透過調壓閥將壓縮空氣引導至燃燒室,同時點火;待壓縮空氣燒完成之後,再自動開啟結合閥,從主氣室裡匯入純氧氣,從而避免爆燃。今天無疑會設計的更加科學、合理,但原理都大同小異,沒有科技的加持和護身,如何讓動輒2噸重的魚雷在阻力極大的水下邁開腿,都是問題…

    (陀螺儀示意圖)

    3“大腦”。航速48-50節時,陀螺儀的轉速應達到每分鐘20000轉。若不力,便難以有效控制方向,而敵艦也可以利用機動輕易躲避來襲。

    (大側斜螺旋槳)

    (雙對轉式螺旋槳)

    4“尾巴”內部採用組合式結構降噪,機械裝置和機組使用雙層減振,安裝浮筏式整體減振機座,螺旋槳為大側斜螺旋槳或雙對轉式;體表還需敷設隔聲、吸聲的消聲瓦。(機械減振、主動抑制噪聲、雷體消聲瓦能降低某一窄頻帶噪聲;而消聲瓦、改進的螺旋槳、低噪聲的主動力裝置,則可以在寬頻範圍內降低魚雷的總聲級)總之,幹萬不能讓對手踩住自己的尾巴…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

    5“健康”。設計時因整體空間有限,需追求最少排水量,往往導致裝置配置密度過大,維護困難,從而影響了整個魚雷的安全性。此外空間有限,也不能滿足降噪改進的需要。例如前蘇聯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就因魚雷設計/保養不當,導致118名船員,全部罹難的慘劇。

  • 4 # 赤焰噠噠噠

    這個世界上,能夠獨立製造導彈的國家一抓一大把,但是能夠獨立製造重型魚雷的國家卻沒有幾個。魚雷從出現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但是真正能夠獨立設計製造魚雷的國家,目前世界上不超過12個。魚雷的前身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武器,叫做“撐杆雷”。這是19世紀初發明的一種新型海戰武器,用一根長長的杆將裝有火藥的爆炸物固定在船頭伸出去的一個長杆之上,在戰鬥時衝向敵艦,引爆爆炸物,對敵艦造成破壞,妥妥的海上拼刺刀!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奧匈帝國海軍一名叫做盧比烏斯的艦長將發動機裝上了這種奇特的撐杆雷。於是,現代海戰利器,魚雷,從此誕生!魚雷是一款技術非常複雜的武器,其研發難度甚至比普通的彈道導彈還要大。雖然目前世界上裝備和使用魚雷的國家非常多,但是,能夠生產魚雷的國家屈指可數。目前主要生產魚雷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義大利等少數幾個國家。魚雷按照口徑不同分為三個型別,分別是254-324毫米的輕型魚雷,400-482毫米的中型魚雷和533毫米以上的重型魚雷。其中重型魚雷的研製難度最高!這是因為重型魚雷的技術標準非常高。這個非常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技術難度也主要表現在這三個方面。第一,重型魚雷要做到潛深大,航速高,機動性強!二戰後冷戰軍備競賽的幾十年,讓潛艇這種戰略性武器發展神速,其潛深也越來越大,從200米發展到了400米,甚至有些先進型號更是達到了600米之深,效能非常恐怖。533毫米重型魚雷不僅是潛艇主要搭載的攻擊武器,更是攻擊潛艇的主要武器,所以其潛深和潛艇相比,只能深不能淺。這對魚雷殼體材料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國家能夠完成的。否則哪天自己國家的潛艇在深海和敵方潛艇狹路相逢,卻因為自己的魚雷無法承受水壓而束手就擒,那將會是一個天大的笑話。除了潛深,航速和機動性也非常重要。現代軍艦的航速動輒30節,潛艇在水下放開了跑航行速度也非常快,如果魚雷的航速跟不上目標的話那就真的尷尬了。航速和機動性對魚雷動力系統的要求非常高!現代魚雷的推進方式主要有螺旋推進和泵噴推進兩種,而水下並沒有空氣,於是燃料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說,魚雷的動力系統其實和自行供氧的航天發動機類似,其研製難度可想而知。第二,重型魚雷低噪聲,無航跡的效能,儘可能降低自己的水文特徵,增強隱蔽性。現代的探測技術非常發達,用在陸地和空中的雷達已經被人類玩出了花,各種型號各種原理應有盡有,但是水下探測依然使用著最原始的聲吶。不過現代的聲吶已經相當發達,資料庫相當完善,普通的魚雷很難躲過敵方聲吶的探測。要製造出低探測性的魚雷對魚雷的外殼,材料,發動機,外形,設計結構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其綜合難度不亞於設計一艘潛艇。第三,就是魚雷的控制系統和制導系統。魚雷的制導方式比較特殊,目前世界上的魚雷制導系統主要分為自控(程式控制),自導,線控和複合制導四種方式。因為電磁波無法穿透深水,所以魚雷的制導不能像導彈一樣使用雷達或者無線電等方式制導,讓魚雷的制導難度直線上升,這也是魚雷的攻擊精度遠遠不如導彈的原因之一。同時其控制系統也非常難以解決。由於海洋中存在洋流等因素,如果沒有完善控制系統,射程稍微遠一點的魚雷甚至都可能跑不出直線。早期的魚雷使用陀螺儀和彈簧來穩定自己的深度和航線,其精度非常感人。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感測器在軍事領域的大量運用,讓魚雷的定深系統和航行穩定精度大大提升,但是因為需要在深海航行,其技術難度依然非常大。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重型魚雷就是美國的MK-48,533毫米重型魚雷系列。這款魚雷潛深大,航速快,航程遠,機動性出色,被北約國家大量裝備,是一款非常優秀的重型魚雷。技術難歸難,只要有了突破就可以飛速發展。目前已經出現了火箭助推魚雷,可以填裝在軍艦垂直髮射系統中。透過火箭助推飛行到預定海域後入水攻擊敵方水下目標,中國的魚-8就是一款典型的火箭助推魚雷。

  • 5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由於越南的整體軍工實力一般,這枚遺失的訓練用雷並不會讓越南山寨或仿製,但是因為訓練用雷也有導引頭和動力裝置,仍然有洩密的風險。

    就潛艇來說,世界上能自主製造潛艇(引進技術仿製的不算,比如南韓)的國家有:美、俄、法、英、中、印、德國、西班牙、荷蘭、瑞典、日本等11個國家。

    而能自主研製重型魚雷的國家,有美、俄、法、英、中、德、義大利、瑞典8個國家,比能自主製造潛艇的國家少3個。

    雖然魚雷與潛艇比,是個不起眼的小個頭。但是正是因為小、空間有限,正所謂螺獅殼裡做道場,研製難度很高。這就好比手錶和掛鐘,哪個難度高可想而知。

    對於現代魚雷來說,其技術難點主要在於高靈敏度的聲吶導引頭和大功率的動力裝置,尤其是動力裝置的技術含量非常高,其研發難度堪比航空發動機。魚雷是在水中航行,水的密度很大,所以魚雷的航行阻力非常大,為了能獲得40節以上的水下航速,魚雷需要大功率的動力裝置。但是魚雷的體積又很小,直徑在533毫米的居多。在這麼小的體積下魚雷的動力設施必然要求功率密度很高。

    上圖是美國的MK48,其熱動力設施非常小巧,但是功率高達500馬力,最新型的MK48已經接近1000馬力,動力效能跟96A主戰坦克差不多。對比一下魚雷和主站坦克的體積差距,就能想象的到魚雷動力設施的技術含量了。

    瞅瞅主戰坦克碩大的發動機,這個世界上能造大功率坦克發動機的國家就不多,何況功率密度更高、執行條件更苛刻的魚雷動力裝置了。

    關於魚雷的研發,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相傳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無所不能的漁民打撈到了一枚美國MK46輕型魚雷,上繳後國家軍工部門進行了逆向仿製,成功的研製出了魚-7輕型魚雷。

    這就是地攤文學看多了以訛傳訛的例子。中國確實在撿到MK-46後進行了逆向仿製,但是在經過數十次試射後並不理想。直到中美蜜月期後正大光明的從美國引進了一批MK-46-2後,在美國的技術支援下才算成功的研製出了堪用的魚-7。這個例子也充分說明研製先進魚雷的難度。

  • 6 # 綠色兵團12

    重型魚雷的製造難度是否超過潛艇?不一定,魚雷只是潛艇下屬的一個作戰子系統而已,它設計製造再複雜,也沒有潛艇的設計製造複雜:潛艇的降音降噪技術、耐壓外殼、發動機、綜合作戰指揮系統等子系統的技術含量和研製難度都是相當高的。把這些子系統整合到潛艇上的過程也是相當複雜。先進重型魚雷的研製難度雖然也很高,但是綜合看來還是沒有先進大型常規/核動力潛艇研製難度大的。

    具備研製較為大型的先進常規/核動力潛艇的能力的國家就不多:除了五大流氓以外,剩下的還有德國、荷蘭、西班牙、瑞典、日本、義大利(三哥那個核潛艇我不知道有多少東西是他們自己中國產的),北韓和南韓製造的都是較為小型的常規動力潛艇。這其中擁有自主研製或者合作研製的魚雷的國家,除了五大流氓,目前只有義大利、德國和瑞典擁有技術較為先進的重型魚雷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那為什麼研製重型魚雷的國家少呢?個人認為有幾個原因:

    1、重型魚雷的研製成本問題。由於獨立研製重型魚雷的成本非常高、技術難度較大,很多北約國家曾經嘗試合作研製重型魚雷,節省資金、分擔技術風險。1991年,法、德、義大利三國簽署聯合發展新型重型魚雷的備忘錄,以該魚雷替換各自的F-17、DM2A3和A184重型魚雷,後來三國分道揚鑣,德國獨自進行DM2A4魚雷的研製工作,義大利和法國聯合進行A184“先進型”魚雷的研製,法國中途由於經濟困難而暫時退出研製工作,後重新對該專案產生興趣,與義大利白頭公司最終完成魚雷的研製,其最終成果就是著名的“黑鯊”重型魚雷。而更多的潛艇使用國由於不想負擔龐大的魚雷研製費用,出於節省軍費的目的,直接購買採用這些北約盟國研製的重型魚雷,或者改為使用輕型魚雷,如荷蘭海軍的海象級常規潛艇就是直接購買採用美製的MK48重型魚雷。

    目前北約國家研製服役的部分533毫米口徑重型魚雷,從上到下依次為:義大利“黑鯊”重型魚雷、美國MK-48 ADACP重型魚雷、英國MK24“旗魚”重型魚雷、義大利A.184“白頭”重型魚雷、德國SUT和SST4重型線導魚雷2、重型魚雷的技術問題。

    目前的先進重型魚雷要做到的是:

    1、重型魚雷潛深要大、航速要高,機動性強,這在對付敵方大深度攻擊潛艇時非常必要

    2、魚雷動力要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噪聲、無尾跡的特性,儘可能提高潛艇自身攻擊的隱蔽性

    3、魚雷的主動聲吶要排除海底雜音,準確搜尋目標所在位置

    這些作戰效能對重型魚雷的綜合性能要求非常高,除了考驗發動機的效能,還要把戰鬥部、聲吶、姿態控制等複雜的子系統小型化之後塞進魚雷裡,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此外,目前重型魚雷的線導+主/被動聲自導技術也是一個研製難點。

  • 7 # 國際小學者

    此標題與其說是重型魚雷製造難度高,不如說是受到以下影響而製造難度高:

    一,科技發展中潛艇內部設計發生變化。

    二,科技發展的速度,使得潛艇的魚雷重量發生改變與科技含量正在增加。

    三,武器小型化,或者徹底改變,或者徹底替代。

    四,物件發生變化。

    以上四點是小學者自己概括。

    因為現在的潛艇,在靜音能力上要想進一步突破已經變得難上加難,所以動力系統,也就無非AIP,核動力,推進漿葉片設計或者泵式,這些已經使得潛艇的大致大小變得固定。

    那麼,武器的配置,系統裝置的配置取決於潛艇所在國的科技實力或者購買的武器的科技含量。

    那麼推進系統,動力系統這已經大致決定了潛艇的尾部分。

    就剩下潛艇中部分和首部分。

    而中部分已經大致被導彈(戰略核潛),系統中樞,人員生存空間佔據,就剩下首部分了。

    那麼首部分,就是潛艇對海上艦艇(導彈,魚雷),對海下潛艇(魚雷)兩種大類的武器儲存,發射部位。

    我們知道首,中,尾。那麼也相應應該知道潛艇下潛後的水下平衡性。

    所以,我們不難從國家很多常規潛艇設計中發現,很多常規潛艇首部分魚雷發射孔,首部分魚雷總數量並不多,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當今世界上除了世界前三國家潛艇多(北韓除外),其餘多服役數量遠遠低於艦艇數量。

    那麼21世紀的現代常規潛艇設計,它的前部分魚雷的數量就並不多。換句話就是內部空間設計,使得魚雷數量不多。

    這樣就要求魚雷的設計,要麼戰鬥部加大,要麼用最新科技使得魚雷的破壞力加大,要麼犧牲設計,加長潛艇,將空間加大,犧牲潛艇噪音指標。

    總之,魚雷的設計,歸根結底得根據潛艇的設計來。這只是魚雷很少是重型的原因之一。

    還有個原因,莫過於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武器更加小型化,對目標打擊更加精確。

    現在中型魚雷的能力,因為現在的科學技術,基本上都是爆炸產生的破壞力和效果足以與重型的魚雷造成的效果相當。

    最後呢,小學者認為,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的大部分的潛艇目標已經變得不同。

    現在很多的潛艇,幾乎都是以擊沉敵方水上目標,路上目標為主要目的。

    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現階段的潛艇靜音能力下,兩個潛艇相遇(戰備值班),有時候連對方近在咫尺都感覺不到。(曾經的美國與蘇聯潛艇相撞事件,美國自己的潛艇相撞事件)

    這種情況下,潛艇打潛艇的機率比,潛艇打軍艦的機率大太多了。

    注意,小學者說的是機率更低。因為潛艇在海軍編隊中,它所在的位置,在軍事上是保密的,所以潛艇發現潛艇是“相對於”潛艇發現艦艇。

    但是很矛盾的是,恰恰潛艇比艦艇更容易發現潛艇。

    由此可見,反潛的難度有多大。

    發現軍艦對於潛艇來說又容易得多。

    水下,潛艇發現潛艇,就是靠耳朵。

    說白了就是兩個瞎子,靠聽覺打架。(有外人幫忙除外——反潛機,艦艇)

    而潛艇看軍艦,可以說,軍艦的噪聲在潛艇看來就如同是大街上瘋狂吹喇叭的人,生怕你不知道。

    這樣情況下,潛艇打海上艦艇對於大多數潛艇來說最容易,且比打潛艇還稍微優先。(這段話講的是單獨的潛艇艦隊。航母艦隊除外,航母艦隊中潛艇的主要目標是發現對方潛艇。這也是為什麼航母艦隊的潛艇不是戰略核潛艇的原因。)

    而多功能的潛艇,就可能配備對陸巡航導彈,或者導彈了。(俄羅斯)

    正因為潛艇配備反艦導彈,對陸導彈變得越來越有實用性,這樣變相使得魚雷的作用下降。

    我能用導彈打海上軍艦,那為何還用命中率比導彈低的魚雷?

    魚雷比導彈有優勢的地方是,它在水面打擊軍艦,軍艦目前能防禦的反擊方式,似乎沒有。只能機動規避。

    而導彈可以用近防炮擊破。

    這還有個前提,反艦導彈速度不快。

    如果是像俄羅斯那種三倍以上音速掠海飛行的導彈,只靠近防炮的反應,實在是太難。

    而魚雷的速度比導彈慢得多。(當然,俄羅斯是個鬼才,搞了個核魚雷,在水下飛超音速的……,與其說是核魚雷,不如說是水下導彈。因為跟魚雷的設計完全不同。但是核魚雷的大小,佔據的空間比魚雷大得多,配備的數量也不會太多,如果把它算魚雷的話,屬於重型。)

    正是這個原因,很多型別的潛艇設計中,魚雷的數量都被其他型別的武器擠佔,從而使得魚雷的發展變得慢。

    最後總結,回到標題。

    其實,魚雷是否重型,這對於大多數大國,發達國家來說都不難,關鍵在於

    “我能用中型做到和重型一樣的效果,為什麼要多花錢呢?”

    “我的潛艇已經瞄向更有價值的目標,為什麼還發展魚雷呢?只需要拿魚雷應對那數量並不多的潛艇就好了。”

    有可能這時候會有人說,重型能把某某軍艦直接擊沉,中型只能使得某某軍艦造成毀傷。

    小學者就這麼說吧。

    我能把你軍艦打廢,那麼你軍艦就算是活回去也沒有戰鬥能力。因為維修一個21世紀的嚴重受損的現代軍艦,如同修建一艘新的。

    而現代戰爭,大國之間,都是打主要的港口,主要的軍事基地。基本上所有的艦艇都是一次性用品,被破壞了,能維修的只能說能有百分之一就很不錯了。

    如果是小國,基本上體現在陸地作戰和登陸作戰。海戰,潛艇只需要把對方軍艦打掉,使得對方沒辦法海上兵力投送,對港口實施巡航導彈攻擊,任務就只剩下打潛艇。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樣。基本上反潛,主要是潛艇發現對方潛艇,然後可以選擇由潛艇攻擊(暴露自己),也可以選擇傳輸資訊讓反潛機,反潛艦來攻擊。

    一般來說潛艇發現對方潛艇,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雙方潛艇可能是這樣的情形:

    敵方發現一個艦隊,而艦隊中的潛艇在巨大艦艇群的噪聲下處於偽裝狀態。

    而我方潛艇在噪聲下,因為發現敵方的潛艇,傳輸給後方,後方立刻開始預警並反擊。這時候,艦艇編隊是否有潛艇,對於地方來說根本不知道。(這裡說的是非俄羅斯的編隊)

    還有一種情況,這是一種犧牲,那就是潛艇在海軍艦艇編隊周圍(很遠),他們的目的也是為了反潛,但是也是處在危險的境地,他們與敵方艦艇都是同樣的危機位置,只是誰先看到誰。

    這樣的潛艇配置方式,可以更快發現敵方潛艇,可是這樣也是做好了掩護而犧牲的準備。(大部分航母編隊都是……)

    這樣的潛艇才會配置更好的重型魚雷,或者能配備俄羅斯那種超音速魚雷。

    (編隊的時候,潛艇的身位很多,俄羅斯是個奇才,他們的潛艇跟艦艇的作用都有相似性,有可能潛艇跟軍艦一樣反艦導彈,導彈是主要的武器……在編隊混合中都可能,因為它的主要目的都不一定是為了反潛…當然,他們反潛,也肯定是把潛艇放置艦隊較遠區域,只不過,用的潛艇不一樣。)

    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魚雷,都將考慮很多的東西。

    我們國家航母艦隊也完備了。

    但是從主要的資料和目前世界潛艇的武器發展來看。

    航母編隊的潛艇,如果能有更好的探測裝置,能有俄羅斯那種超音速魚雷,確實能讓航母編隊更加安全。

  • 8 # lcl977

    主要還是技術上難度太大、成本太高。技術上要求魚雷在幾百米的水下既要有速度,又要能機動,還要噪音小,最後還要能依靠聲吶自行鎖定目標。這種技術上的難度使得世界上僅僅寥寥幾個國家可以研發魚雷,而重型魚雷基本上只有中美俄等國可以研發,歐洲各國雖然想研發,可惜有心無力。而蘇聯研發巨大的反航母重型魚雷時,無奈的使用安全效能有巨大缺陷的過氧化氫作為動力,結果造成了效能優異的庫爾斯克艦由於魚雷過氧化氫燃料洩漏引發連環爆炸,庫艦沉沒的悲劇。目前的先進重型魚雷要做到的是:1、重型魚雷潛深要大、航速要高,機動性強,這在對付敵方大深度攻擊潛艇時非常必要 2、魚雷動力要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噪聲、無尾跡的特性,儘可能提高潛艇自身攻擊的隱蔽性 3、魚雷的主動聲吶要排除海底雜音,準確搜尋目標所在位置 這些作戰效能對重型魚雷的綜合性能要求非常高,除了考驗發動機的效能,還要把戰鬥部、聲吶、姿態控制等複雜的子系統小型化之後塞進魚雷裡,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此外,目前重型魚雷的線導+主/被動聲自導技術也是一個研製難點

  • 9 # 克里奧爾

    發展魚雷的國家:

    自行研製生產魚雷的國家有14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中國、南韓、印度、北韓、伊朗、烏克蘭、瑞典和日本。

    蘇聯時期參與制造與研究魚雷的研究所,製造廠和試驗場都分別位於哈薩克,烏克蘭和吉爾吉斯斯坦。

    各國魚雷

    中國的“魚”系列魚雷

    美MK系列魚雷

    俄羅斯“風暴魚雷”

    法國F21魚雷

    英國“旗魚”魚雷

    日本 89式魚雷

    德國 黑鯊魚雷

    義大利 黑鯊魚雷

    瑞典 TP系列魚雷

    各國魚雷發展史

    伊朗

    2017年伊朗在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發射了被稱為“HOOT”高速魚雷。在2004年左右,俄方向伊朗展示了超空泡魚雷VA-111“暴風雪”,當時雙方簽訂了技術引進協議。不過,隨後由於伊朗不具備相應的高精製造技術,使得引進中國產化這種先進魚雷並不能真正量產。但是從2015年開始,伊朗頻繁展示這種新型魚雷,速度和射程也在不斷提升。這期間俄羅斯方面判斷,中國可能向伊朗提供了一系列的技術支援,甚至是高精加工技術。這類技術是俄羅斯無法提供的,而伊朗方面只有可能透過中國獲得相關技術。

    俄羅斯

    俄羅斯“暴風”超空泡魚雷的問世,代表著水下作戰武器的一次革命性飛躍,很可能會改變未來海戰方式。隨著超空泡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不僅會使水下武器的速度發生飛躍性變化,還有可能應用於水下或水面航行器,使航行器的水下或水上速度大幅度提高,那時可能出現水下航行器速度超過空中超音速飛行器的現象。由此可見,超空泡技術的廣闊前景和重要的軍事價值。俄羅斯研製出超空泡魚雷導彈“暴風”後,美國緊步其後,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德國

    德國的一種實驗型超空泡魚雷的速度和機動性已獲得了重大進展,其慣性制導的超空泡魚雷航速已成功地超過了200km,該雷採用鴨式前舵控制,在雷頭直接配備橫滾-縱傾控制系統以達到很高的旋轉角速率,所設計的子系統,例如慣性導航、自動駕駛電子裝置、機械裝置與聲納器件可承受高重力環境和強衝擊震動.由於超空泡魚雷的高速以及所採用的火箭推進技術,使該魚雷適用於短距離的水下防禦,這種魚雷的高速度、快速反應時間以及良好的機動性有利於水面艦艇和潛艇的近程使用。

    法國

    法國的機載反水雷超空泡彈和德、美合作開發的超空泡魚雷樣機,也都已經進入試驗階段。

    美國

    美國也已經研製出一系列超空泡武器,如超空泡“動能”炮彈、“水下快車”超空泡潛艇和鑽地彈等。

    南韓

    南韓的重工業很發達,輪船、汽車等競爭力都很強,前幾天南韓的彈道導彈都發射了,但是南韓就在前幾年才製造了第一枚魚雷,要知道,北約對南韓是沒有武器禁運的,西方的技術對其有很大的指導意義。魚雷之複雜可見一斑。

    日本

    日本在二戰期間也有獨立研製魚雷的能力,最著名的就是氧氣魚雷,但是戰後日本喪失了魚雷獨立研製的能力和機會,現在也主要是靠購買和仿製美國的各種型號魚雷。

    中國

    中國的所謂中國產魚雷嘛,就是跟在美國和俄羅斯的魚雷屁股後面,各種山寨貨而已,你懂的。比如魚7魚雷,就是根據在70年代南海被一艘漁船意外捕撈到一枚在海里漂流沒有爆炸的MK46魚雷,花了20年才仿製生產成功的。

    北韓

    北韓是仿的前蘇聯和中國的,自己沒核心技術。

    總結

    總得來說發展魚雷是非常困難的,技術門檻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栽天竺葵開完花以後怎麼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