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攜玉龍—

    本文參考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第一步:開炮閂。左側就是炮閂,有一處圓形的內凹,是火門,發火管就從那裡裝入。

    第二步:觀炮膛,裝引火。

    檢查炮閂上氣密部件是否牢固,有無缺損。

    克虜伯要塞炮所用引火管為螺絲拉火,屬於摩擦點火,從炮閂後部的火門管擰入,露出銅絲;發火管內安裝有火藥,中間穿入一根銅絲。

    第三步:裝彈、藥。將子藥筒塞進炮尾。克虜伯大炮炮閂是橫楔式,當炮閂往一側轉出開啟後,炮尾的另一側就露出缺口,另外炮尾內徑略大於炮膛內徑,所以需要一個內徑和彈頭直徑相符的套筒,形成限位軌道。

    使用運彈車或運彈盤(類似擔架,有輪為運彈車;人抬為運彈盤)。運至火炮後方,使用炮架上專用吊臂將彈頭連同運彈裝置一起吊起,移送到炮尾。再將運彈裝置一端固定到炮尾。

    炮尾裝彈口左右有兩個像鹿角一樣的掛鉤,子藥筒、運彈裝置上有對應的掛鉤與套環,可以套在上面固定。然後用送彈杆將裝在運彈裝置上的彈頭推入炮膛,以感覺彈頭卡到膛線為準。(為了方便裝彈,運彈車/運彈盤的表面會塗抹一層肥皂或凡士林)

    發射藥裝在專用的皮筒裡運至炮尾,將皮筒蓋子取下,將藥包推進炮膛。(不能緊貼前面彈頭,以防炸膛、早炸)

    第四步:關炮閂。

    將之前裝在炮尾的子藥筒、運彈裝置全部撤離,用專用扳手轉動炮閂上轉閂螺栓,使炮閂關合就位。

    炮手撤離,無關雜物移除,炮長站到護身板後方,手牽拉火繩,做好瞄準、發射準備。

    第五步:瞄準

    根據測距手所得資料,按炮長口令,俯仰手轉動火炮。

    炮長開始瞄準。炮耳軸附近的炮管上方,左右各有一根準星。在火炮炮尾,左右各有一根表尺。炮長瞄準時,以表尺頂端缺口對準準星頂部尖端,三點一線,瞄準目標。根據炮長口令,橫移手在炮尾轉動火炮,調整火炮轉向角度。

    第六步、發射。

    廣西省友誼關金雞山鎮南炮臺這門卡膛大炮,純鋼鑄造,編號125,炮身長4.2米,炮身高2.5米,射程40裡。炮位下方,按慣例鋪有半圓鋼軌,可將炮身旋轉180度。此炮從山腳運到山頂,完全依靠人力,花費整整9個月!之所以大炮卡膛,是大炮出廠時,設定了炮彈的使用順序,第一發炮彈口徑最小,次第增加,最後一發口徑最大。炮彈本應按編號順序發射,但昏聵清軍誤將最後一發炮彈作為第一發炮彈發射,導致這門消耗鉅額軍費和彌天人力的大炮,沒有打出一發炮彈,便因卡膛成為一堆廢銅爛鐵!

    金雞山《炮臺銘》:往事越千年,日照金雞巔。莫道干戈休,古炮尚嗚咽…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 2 # 礪劍堂

    以胡裡山炮臺的克虜伯大炮為例,胡裡山炮臺的克虜伯大炮是德國克虜伯兵工廠1893年生產的,每尊炮價約白銀八萬兩,德國海運及保險費(德國至閩江口):4萬兩白銀(以廠價的25%計)二次搬運費(閩江口至胡裡山)15079兩白銀。克虜伯大炮口徑為28生(即280毫米),大炮全炮重量為87噸,膛線84條,炮長13.9米,有效射程19760米,最大射程20km以上,8km內射擊難度較大,最小射程7km.。

    該炮共陪有三種五類炮彈:實心鐵彈、穿甲開花彈(AP)與開花爆破彈(He)。其中穿甲開花彈與爆破開花彈又有重灌彈與輕裝彈的區別(主要是發射藥量不同)。採用普通彈頭(輕裝彈)發射時,穿甲開花彈炮口初速600米每秒,開花爆破彈炮口初速650米每秒;採用重灌彈發射時,穿甲開花彈炮口初速為670米每秒,開花爆破彈炮口初速為700米每秒。火炮炮彈藥裝填角度-4°,大炮高低射角0°~30°,設計時為全向360°可發射,後來改造後為東西方向各60°。現存炮彈28生彈頭28顆(其中14顆穿甲爆破彈,14顆開花爆破彈。)。

    胡裡山炮臺的克虜伯大炮射速每分鐘發射炮彈數量1~2發,按照現在的角度看,該炮使用了類似現代半自動的裝填方式。在裝填火炮時,使用運彈車將炮彈運送至火炮旁,火炮炮座上安裝有提彈機,可以直接將炮彈提上火炮,最大限度的減少了人工搬運炮彈的時間,間接提高了火炮射速。

    從此在歐洲的克虜伯大炮開始一尊接著一尊地飄揚過海運到中國,成為了中國國防的骨幹中堅,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庚子之役等中國近代的重要戰爭中隨處可見克虜伯大炮的身影。及至到了民國建立,已經在中國的國防戰線上服役了幾十年的克虜伯大炮老當益壯,依然活躍在軍閥大戰、抗日戰爭中,八一三淞滬大戰中,吳淞炮臺上的國軍士兵就是操著克虜伯老炮在抗擊日軍,克虜伯大炮質量之好可見一斑。

  • 3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近代軍事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清末時代進入中國的克虜伯火炮,種類非常多,但是發射操作方法上基本相似,下面根據歷史上北洋海防炮臺的克虜伯大炮操作規程,以其中的要塞炮為例,做個簡要的說明:

    第一步:開炮閂

    (克虜伯火炮炮閂開啟時的狀態。左側拽出的物體就是炮閂,可以留意在炮閂上有一處圓形的內凹,那裡就是火門,發火管就從那裡裝入)

    眾所周知,克虜伯大炮採用的是橫楔式炮閂,是從火炮尾部的側面開合。用專用的開閂扳手套到炮閂外表面的轉閂螺桿頭上進行旋轉,炮閂會慢慢移出,等限位鐵鏈拉直(一頭掛在炮閂外表面,一頭掛在炮身上),開炮閂就告完成。

    第二步:察看炮閂、炮膛,裝引火

    主要是檢查炮閂體上有沒有汙垢,炮閂中的拉火管中有沒有汙垢,炮閂上的氣密部件(鋼圈、鋼底)是否牢固,有沒有傷損,炮膛有沒有燒蝕痕跡等等。如有,必須立即處理。

    在檢查完畢後,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裝引火,也就是發火管。前面有朋友說克虜伯大炮點火是靠藥捻子,那純屬扯。克虜伯要塞炮所用的引火管稱為螺絲拉火,屬於摩擦點火裝置,從炮閂後部的火門管擰入,露出一個銅絲圈(發火管內安裝有火藥,中間穿入一根銅絲,銅絲在管外彎成一個圓圈)。

    第三步:裝彈

    克虜伯大口徑要塞炮的炮彈為彈藥分裝式,即彈頭和發射藥包分開,裝填時的順序是先裝彈頭,後裝藥包。除此之外,在裝彈之前,需要先往炮尾裡套上一個稱為子藥筒的特殊部件。據此大致的次序是:

    (炮尾後方,與白色的炮身顏色不一的那個大套筒就是子藥筒)

    (子藥筒全貌。裝彈前要把這個套筒先塞進炮尾)

    1、將子藥筒塞進炮尾。所謂的子藥筒,實際上就是一個鋼套筒。因為克虜伯大炮的炮閂是橫楔式,當炮閂往一側轉出開啟後,炮尾的另一側就露出一個大缺口,另外克虜伯大炮炮尾的內徑要大於炮膛內徑。如果直接往裡面懟彈頭,因為炮尾內空間大,彈頭在裡面就會咣噹,甚至擦著、碰著,所以要先塞一個內徑和彈頭直徑相配合的套筒進去,作為裝彈藥的限位“軌道”。

    (克虜伯運彈車三檢視)

    2、將彈頭裝入炮膛。大口徑要塞炮的彈頭重量很大,動輒上百斤,會配有專用的運彈裝置,即運彈車或運彈盤(類似小擔架造型,底部帶有輪子的稱為運彈車,沒有輪子的,用兩人一前一後抬著的,叫作運彈盤)。

    (運彈車和彈頭被炮架上的吊杆移動到炮尾的情景)

    (克虜伯火炮炮尾的兩隻“鹿角”。鹿角上有兩道彎,靠裡的一道用來掛住子藥筒上的掛鉤,靠外的一道用來掛住運彈車的掛環)

    彈頭裝在運彈裝置上運到火炮後方之後,會用火炮炮架上的專用吊臂將彈頭連同運彈裝置一起吊起,移送到炮尾。再將運彈裝置的一端固定到炮尾後(克虜伯大炮炮尾裝彈口左右有兩個外形像鹿角一樣的掛鉤,子藥筒、運彈裝置上有對應的掛鉤和套環,可以套在上面固定)。然後用專門的送彈杆將裝在運彈裝置上的彈頭用力推入炮膛,以感覺到彈頭卡到膛線為準。(為了方便裝彈,運彈車/運彈盤的表面會塗抹一層肥皂或凡士林)

    (克虜伯火炮專用的發射藥包皮筒)

    3、將藥包裝入炮膛。發射藥裝在專用的皮筒裡運到炮尾,而後把皮筒上的蓋子取下,用專用的送藥杆把筒裡的藥包用力推進炮膛(發射藥包裝填時不能推得太靠裡,尤其是不能緊貼到前面的彈頭)。

    第四步:關炮閂

    彈頭、藥包安裝完畢後,將之前裝在炮尾的子藥筒、運彈裝置全部撤走,而後用專用扳手轉動炮閂上的轉閂螺栓,使炮閂重新關合就位。

    當以上各步驟完成後,炮架上的其他炮手撤離,各種無關雜物移除,炮長站到護身板(克虜伯要塞炮的炮尾部,通常有一面類似盾牌一樣的鋼板構造)後方,手裡牽一根拉火繩(繩子的一頭連線在炮閂火門外露出的引火管銅圈上),做好瞄準、發射準備。

    第五步:瞄準

    根據測距手測得的目標距離,按照炮長口令,俯仰手根據炮表,轉動火炮側面的俯仰轉輪,對應調整火炮的仰角。

    (炮長站在護身板後方,手牽拉火繩,眼睛看著炮尾上的表尺進行瞄準)

    (克虜伯火炮上的瞄準裝置。炮耳前方可以看到兩根尖銳的準星,在炮尾附近可以看到兩個用於安裝表尺的基座)

    此後,炮長開始瞄準。克虜伯要塞炮上的瞄準裝置,類似於步槍。在火炮炮耳軸附近的炮管上方,左右各有一根準星。在火炮炮尾左右,左右各安裝有一根表尺。炮長瞄準時,以表尺頂端的缺口對準準星頂部的尖端,再瞄準目標,三點一線。作為配合,根據炮長的口令,橫移手在炮尾轉動火炮的移動裝置,調整火炮的轉向角度。

    第六步、發射

    在所有工作完成,瞄準完畢後,炮長用力拽發火繩,引火管內的那根銅絲會被拽出,在銅絲拽出的過程中,摩擦發火。引火管內即向炮膛方向竄出火焰,點燃前方的發射藥包,發射藥包劇烈燃燒後產生高壓氣體,將炮彈推出炮膛。

    之所以炮長要站到一塊鐵板後方,主要是怕拉火時引火管會向後躥火傷人。

  • 4 # 紙上的宣仔

    19世紀火炮生產商裡有兩大巨頭,一個是英國的阿姆斯特朗,一個就是德國克虜伯。由於克虜伯大炮較阿姆斯特朗大炮便宜不少,德華人服務態度更好,加上當時普法戰爭中德國火炮表現出彩,負責國家國防的中堂大人李鴻章十分青睞這種火炮,前前後後買了數千門。

    清軍購買的克虜伯岸防炮

    濟遠艦上的克虜伯210mm主炮

    克虜伯公司的火炮生產車間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門火炮是怎麼發射的。克虜伯大炮屬於是一種後裝填的架退式火炮,它的炮閂閉鎖與阿姆斯特朗有較大不同,屬於純粹的橫楔式炮閂,這種炮閂也對後世火炮影響非常深遠,到今天絕大多數的火炮都已經在使用楔式炮閂了。後膛炮的炮彈從後膛完成裝填後,需要完成閉鎖方能發射,否則火藥氣體就會從裝填口洩露出來。炮閂就是用來完成閉鎖和密封的一個機構。同時,克虜伯大炮的擊針也整合在炮閂中,可以說這門炮少了炮閂啥都幹不了。

    如下圖是一門沒有炮閂的克虜伯大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後膛裝填炮彈的圓孔。我相信也有不少朋友都逛過廣州鎮海樓,那裡有不少克虜伯炮,炮尾有很大空間的鏤空;這是因為這些炮上都沒有炮閂,也就是下圖的這個樣子。

    沒炮閂的克虜伯炮,景點看到的基本都這樣,炮尾有一個橫向鏤空

    而實戰狀態的克虜伯大炮上了炮閂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插入火炮尾部的楔子,可以很好擋住並密閉尾部的裝填孔。它的操作流程是,透過士兵轉動手柄來驅動螺桿轉動,將螺桿的旋轉傳動到炮閂上,使炮閂沿著斜導軌橫向運動。炮閂並不都是實心的,在某個位置有一箇中空的圓洞,口徑與炮膛一致。這樣,當炮閂上的圓洞運動到與後膛孔重合時,就可以進行裝填了。

    擰動手柄,使炮閂橫向移動

    移動到兩個圓孔重合就可以裝填了

    接下來,炮組成員要做的自然就是推彈入孔了。裝彈過程這一點克虜伯大炮和阿姆斯特朗大炮,以及其他後裝填式火炮都沒有啥區別。這裡沒有找到克虜伯大炮的裝填的照片,我們用法國可畏級的一張照片作說明。下圖是可畏級上270mm炮的裝填,開啟螺式炮閂後,火炮需要放平,用吊臂(炮上彎曲的那個金屬件)把炮彈吊起來,然後用推杆推彈入膛,再送入藥包。如果是小口徑的火炮直接由人抱起來送進炮膛。接下來就是完成炮閂的閉鎖。閉鎖過程就是解鎖的逆過程,不多贅述了。

    法國270mm海軍炮裝填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19世紀的火炮大多數都是架退式火炮, 也就是火炮的炮架是隨火炮一起後座的,炮架歸位很慢,歸位完畢後敵方艦船已經有較大的位移,需要重新調整射擊諸元。這也是架退式火炮射速慢的原因。比如定遠上那門305mm主炮,標準射速是3分鐘一發,而實戰中遠遠達不到這個射速。而當年日本率先給海軍裝備了阿姆斯特朗公司研發的管退式速射炮,射擊後只有身管後座,炮架不後座,因此可以迅速歸位,射擊諸元只需微調或不調。當時速射炮達到了5-6發,爆發射速更高,因此在黃海海戰中,對北洋水師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一門克虜伯要塞炮,火炮安裝在一個架子上,發射後火炮和炮架一起沿滑軌向後座

  • 5 # 鐵桿軍迷

    去過胡裡山炮臺的軍迷都知道,有一門德國造的克虜伯巨炮,克虜伯大炮的名聲在近代世界上幾乎是盡人皆知的,它的生產者是克虜伯家族。克虜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軍國主義的柱石,受到國家最高當局的垂青。恪守時間、遵從紀律、執行命令是這個家族的傳統。克虜伯家族的奠基人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1812—1886),他生產的大炮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當時正值普法戰爭打響。整場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利用克虜伯大炮的威力,取得了重大勝利,傷亡僅僅9千人。飽受克虜伯大炮遠端轟炸之苦的法華人,卻有高達14.2萬人的傷亡。雙方的戰損比達到1:14。

    戊戌變法後,李鴻章周遊世界,特地到克虜伯公司進行實地參觀,親眼目睹炮擊威力後,李鴻章認為,克虜伯大炮威力巨大,價格適中,非常值得購買。1871年,首批114門克虜伯大炮運到中國,李鴻章將它們裝備到他的嫡系部隊淮軍中,成立了19個步兵炮營,從此中國最早的炮兵涎生了。

    根據資料記載,克虜伯大炮重達44噸,炮管長11.2米,炮口直徑280毫米,仰射角達到30度,最遠20千米的有效殺傷射程,3千米之內能洞穿70毫米的鋼板。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在當時來說,這些資料遠遠領先於其它火炮。

    下面根據歷史上北洋海防炮臺的克虜伯大炮操作規程,以其中的要塞炮為例,做個簡要的說明:

    第一步:開炮閂

    (克虜伯火炮炮閂開啟時的狀態。左側拽出的物體就是炮閂,可以留意在炮閂上有一處圓形的內凹,那裡就是火門,發火管就從那裡裝入)

    眾所周知,克虜伯大炮採用的是橫楔式炮閂,是從火炮尾部的側面開合。用專用的開閂扳手套到炮閂外表面的轉閂螺桿頭上進行旋轉,炮閂會慢慢移出,等限位鐵鏈拉直(一頭掛在炮閂外表面,一頭掛在炮身上),開炮閂就告完成。

    第二步:察看炮閂、炮膛,裝引火

    主要是檢查炮閂體上有沒有汙垢,炮閂中的拉火管中有沒有汙垢,炮閂上的氣密部件(鋼圈、鋼底)是否牢固,有沒有傷損,炮膛有沒有燒蝕痕跡等等。如有,必須立即處理。

    在檢查完畢後,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裝引火,也就是發火管。前面有朋友說克虜伯大炮點火是靠藥捻子,那純屬扯。克虜伯要塞炮所用的引火管稱為螺絲拉火,屬於摩擦點火裝置,從炮閂後部的火門管擰入,露出一個銅絲圈(發火管內安裝有火藥,中間穿入一根銅絲,銅絲在管外彎成一個圓圈)。

    第三步:裝彈

    克虜伯大口徑要塞炮的炮彈為彈藥分裝式,即彈頭和發射藥包分開,裝填時的順序是先裝彈頭,後裝藥包。除此之外,在裝彈之前,需要先往炮尾裡套上一個稱為子藥筒的特殊部件。據此大致的次序是:

    1、將子藥筒塞進炮尾。所謂的子藥筒,實際上就是一個鋼套筒。因為克虜伯大炮的炮閂是橫楔式,當炮閂往一側轉出開啟後,炮尾的另一側就露出一個大缺口,另外克虜伯大炮炮尾的內徑要大於炮膛內徑。如果直接往裡面懟彈頭,因為炮尾內空間大,彈頭在裡面就會咣噹,甚至擦著、碰著,所以要先塞一個內徑和彈頭直徑相配合的套筒進去,作為裝彈藥的限位“軌道”。

    2、將彈頭裝入炮膛。大口徑要塞炮的彈頭重量很大,動輒上百斤,會配有專用的運彈裝置,即運彈車或運彈盤(類似小擔架造型,底部帶有輪子的稱為運彈車,沒有輪子的,用兩人一前一後抬著的,叫作運彈盤)。

    彈頭裝在運彈裝置上運到火炮後方之後,會用火炮炮架上的專用吊臂將彈頭連同運彈裝置一起吊起,移送到炮尾。再將運彈裝置的一端固定到炮尾後(克虜伯大炮炮尾裝彈口左右有兩個外形像鹿角一樣的掛鉤,子藥筒、運彈裝置上有對應的掛鉤和套環,可以套在上面固定)。然後用專門的送彈杆將裝在運彈裝置上的彈頭用力推入炮膛,以感覺到彈頭卡到膛線為準。

    3、將藥包裝入炮膛。發射藥裝在專用的皮筒裡運到炮尾,而後把皮筒上的蓋子取下,用專用的送藥杆把筒裡的藥包用力推進炮膛(發射藥包裝填時不能推得太靠裡,尤其是不能緊貼到前面的彈頭)。

    第四步:關炮閂

    彈頭、藥包安裝完畢後,將之前裝在炮尾的子藥筒、運彈裝置全部撤走,而後用專用扳手轉動炮閂上的轉閂螺栓,使炮閂重新關合就位。

    當以上各步驟完成後,炮架上的其他炮手撤離,各種無關雜物移除,炮長站到護身板(克虜伯要塞炮的炮尾部,通常有一面類似盾牌一樣的鋼板構造)後方,手裡牽一根拉火繩(繩子的一頭連線在炮閂火門外露出的引火管銅圈上),做好瞄準、發射準備。

    第五步:瞄準

    根據測距手測得的目標距離,按照炮長口令,俯仰手根據炮表,轉動火炮側面的俯仰轉輪,對應調整火炮的仰角。

    此後,炮長開始瞄準。克虜伯要塞炮上的瞄準裝置,類似於步槍。在火炮炮耳軸附近的炮管上方,左右各有一根準星。在火炮炮尾左右,左右各安裝有一根表尺。炮長瞄準時,以表尺頂端的缺口對準準星頂部的尖端,再瞄準目標,三點一線。作為配合,根據炮長的口令,橫移手在炮尾轉動火炮的移動裝置,調整火炮的轉向角度。

    第六步、發射

    在所有工作完成,瞄準完畢後,炮長用力拽發火繩,引火管內的那根銅絲會被拽出,在銅絲拽出的過程中,摩擦發火。引火管內即向炮膛方向竄出火焰,點燃前方的發射藥包,發射藥包劇烈燃燒後產生高壓氣體,將炮彈推出炮膛。

    之所以炮長要站到一塊鐵板後方,主要是怕拉火時引火管會向後躥火傷人。

  • 6 # 無聊閒談

    我告訴你全部過程。

    首先是向克虜伯公司下訂單,炮和配套彈藥運到國內還要搬上炮臺安裝好,炮手訓練到位,然後裝彈,開炮,不是大炮怎麼發射,是炮彈被髮射出去了。

    哈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醫生說降血脂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