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色伏特加
-
2 # 小楠在這裡
有首歌曲歌詞是:越長大越孤單。一句歌詞深入人心……
按邏輯來說,假設單位時間人接觸的朋友和事物是等量的,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朋友應該越來越多,興趣也應該越來越廣泛。但是假設的結論很明顯是與大多事實相悖的。
但,量變會引起質變。比如自己多年沒見的發小,或多或少你會覺得他變了,和你印象中的他變得不一樣了。
舉一個自己身上的例子。前幾天逛超市,無意中看見“小完能”泡麵出了新的水滸系列卡片,於是就買了半箱回去拆卡片。但是,拆出來的卡面真的不符合我的審美,有點太難看了。
於是乎就想起了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叫星戰西遊記系列的卡片超級漂亮,拿起手機看看網上有沒有出售的,結果就悲劇了。我當時真的覺得那個系列卡片真的是好看到不行,但是現在再看到那些卡片有點懷疑當時自己的審美。
小時候喜歡的東西,現在不一定還喜歡。咱們應該學會釋懷。人總是在變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只是性格變了,而有的人心都變了。(感慨而已)
結束。
-
3 # 8090遊戲迷
人都是越長大越難以滿足,不止遊戲是這樣,很多別的事情也是如此,小時候非常想玩玩不到的,長大後有錢了可以買了,卻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那份迫切的心情,也許到手的那一刻還是有些欣喜的,但玩了一下就會放棄,發現根本玩不進去,大家應該都是一樣的吧。
遊戲沒有變,我們變了遊戲只是一些程式碼,符號,哪怕再過100年,它們也還會保持原來的樣子,可我們呢?可能過一年都會變個樣吧,還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給你買了一臺小霸王時候的情形嗎?能回憶起當時的心情嗎?那種激動,欣喜,迫切,恐怕今後也很難尋回,除非讓我中一次彩票頭獎,是啊,說起彩票頭獎就會說到錢,小時候對錢的概念就是我今天能得到多少零花錢,習慣了索取,現在長大了,再也沒有可以索取的物件,我們由索取者成長為了給予者,上有老下有小,再也不是心無雜念可以專心玩遊戲的小朋友了,內心無法安靜下來,玩遊戲的時候也無法專注,總會有想不完的事情和做不完的工作,成長總是需要代價的。
生活節奏速度加快學生時代非常喜歡RPG遊戲,還有生化危機寂靜嶺那樣的解謎遊戲,以前條件有限,只玩到了一部分,現在什麼都有了,可熱情卻沒了,面對著一大堆當年日思夜想的大作,而且是完全漢化過的,提不起一絲興趣,裝了刪,刪了裝,有時候也會心血來潮玩上一會,可下次再點選這個圖示的時候就是為了解除安裝,有時候心裡在想著,我想玩這個遊戲嗎?我應該很想玩才對啊,為什麼玩不下去,玩一會就煩,可遊戲並沒有讓我煩啊,那只有別的事情了,小時候嫌時間過得太慢,開學就算著暑假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過年收壓歲錢,時間啊,你能不過過得快一點。。。長大以後度年如日,有時突然想起來某件事情,感覺像是昨天一樣,再仔細一想,原來這件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時間啊,你能不能過得慢一點,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總結說聲抱歉,一篇問答被我寫成了散文,都是有感而發,都是我自己的真實狀態,有些經典遊戲真的是安裝了無數次,可沒有通關過一次,每一次重新安裝後都是信心滿滿,每一次都是半途而廢,想告訴那些年輕朋友,趁年輕,想做什麼就去做吧,不要等過了那個年紀,留下的只有遺憾的回憶。
-
4 # 遊戲菌兒
題主極可能是補償性消費。在該心理的驅動下才會購買遊戲機,用以彌補童年缺失。
筆者注意到了題主的問題措辭,“小時候夢寐以求”足見題主幼時對遊戲機的渴望,而長大後的玩不下去也是情有可原。畢竟是出於補償性消費,該消費心理的第一動因並非喜歡以及有用,而是在經濟條件允許後,對童年缺失的一種自我補償。[遊戲機:PS4]
除了補償性消費,還有一些現實情況制約著你,不可能長時間抱著遊戲機。以筆者自己為例,我在購買switch之前已經有了PS4,按理說這兩款主機是互斥的。但出於對自己幼年掌機缺失的補償,我購買了switch。入手後一個月,我沉浸在《塞爾達》給予的感動中。但這份感動隨著Game over而隨之結束。
[塞爾達傳說]
這就是筆者想說的第二個原因:配合你進行補償性消費的一定有一個完美理由,這是自我心理表現,為了讓某個行為正當,人會編造無數可行理由。而《塞爾達》就是我給自己編造的理由,是吸引我入手switch的動因。但遊戲結束後,switch貧乏的遊戲陣容,使我實在再難提起興趣。
第三個原因是比較普遍的,即時間因素。[遊戲機:switch]
還以switch為例,其擁有很多休閒向遊戲,這部分遊戲需要多個玩家聯機才能獲得基本遊戲樂趣,如《Just Dance》《胡鬧廚房》等。而部分單機遊戲則需玩家傾注大量時間,而問題的本源就在這:
小時候最缺的是錢,但有大量時間。而長大了有了經濟基礎,卻沒了時間。
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成年人,我基本沒見過整日抱著遊戲度日的,即便像筆者,每天都需要體驗大量遊戲,然後分析遊戲設計中為人稱道的地方。但你怎麼能確定,玩這些遊戲時,我的內心是快樂的呢?
[遊戲機:x box]
結語最後總結一下我的觀點,可以分為三點。
-
5 # 徐彥
其實核心原因是沒有時間,有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事佔用了玩的時間,其實可以不用買,針對這種情況在大司庫租賃商城上租就可以了,還便宜。
-
6 # 木同言成
主要的原因是一工作、家庭瑣事繁多,沒有時間,二沒有心境。總覺得心裡裝著事情,靜不下心來去玩。我買了PS4幾年了,遊戲也買了一些。但只是剛下載時稍微玩一下,沒有真正通關一個遊戲,更不要說真正玩家的反覆刷幾周目。買了個Kindel看書也是一樣的情況。
-
7 # 大湯姆1221
沒有時間!
去年疫情嚴重期間,不能上班在家待著時,白天看電視,晚上玩遊戲!
能上班後,每個月能玩遊戲時間,屈指可數。最終得出結論,只能在放假(五一,十一)時玩。
-
8 # 老酒裝新瓶
在某個被遺忘的角落,有這樣一直軍隊。
“你好,請問你看到我們的指揮官了嗎?”
“是的,不過他不會回來了…”
“什麼?!難道他陣亡了嗎?”
“不…他長大了…”
-
9 # 王三侃影視
小的時候,
遊戲機是除了學習和作業以外最喜歡的東西,
那些精美的畫面,精彩的情節,流暢的操作,
深深印在心裡,揮之不去。
哪怕是在遊戲廳裡,
看別人玩一整天也不會累;
長大以後,
要生存,求發展,
戀愛結婚,掙錢養家,
買奶粉,陪家人,
養小孩,教作業,
精力有限,時間有限,
恐怕只有單身狗的時期,
三五好友在一起的時候,
或許可以湊著玩一下;
就像歌裡唱的那樣:
“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當年的遊戲機到了現在,
可能已經不再是當年的記憶,
也許更多的只是懷舊當年那一種感覺,
而且,
現代技術開發的遊戲,
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
也已經秒殺當年的遊戲機了。
所以,究其原因,
只是應了那句老話:
“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
-
10 # 沒什麼9122514656
因為人的貪慾是難以滿足的,可以說是不可能滿足的,所以我對人是悲觀的,將來人類必然會因為貪慾而滅亡,但我對自己的人生並不悲觀,人類的滅亡是個漫長的過程,也許需要幾萬年,我的人生才短短數十載,不會為人類這個漫長過程而操心。
回覆列表
因為物是人非,遊戲機還是那個遊戲機,人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純情的少年了。小時候任何可以玩的東西都能感覺到快樂,快樂的東西總是讓我們無比嚮往與珍惜。因為小時候的快樂很簡單。長大後的人,面對,負擔了太多東西,慾望跟壓力讓人無法喘息。內心被越來越多的東西佔據,小時候那份純真的快樂被擠在縫隙中,偶爾回味一下,就算偶得半點清閒,想把那份回憶拿出來再重溫一下,卻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靜下心來,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總是被其他思緒所幹擾。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兒時的快樂,只會停留在那個純真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