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偉大的範巴斯滕說體育

    美國是全球唯一的全核動力潛艇部隊!以彈道導彈核潛艇來說,美國的俄亥俄級依然是全球最強戰略打擊核潛艇,未來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將會達到又一高度!

    目前看僅有法國的凱旋級和英國的前衛級這兩種彈道導彈核潛艇水平能夠接近美國的俄亥俄級!相比較來看歐美強國的對手俄羅斯雖然擁有最大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颱風級和新銳北風之神級,但是效能來看不如美英法三國的先進!

    全球的攻擊性核潛艇實力看,美國的海浪級獨步天下沒有對手,而且弗吉尼亞級和洛杉磯級還都各有特點都是全球領先!法國的最新柚魚級攻擊型核潛艇即將服役應當同美國的弗吉尼亞級不相上下!英國的攻擊型核潛艇機敏級和特拉法爾加級非常先進!曾擁有眾多攻擊型核潛艇的俄羅斯現役頂多是奧斯卡2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和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有較強戰鬥力!

    中國水下核力量最強的是094彈道導彈核潛艇和093攻擊型核潛艇!然而從核反應堆 聲納和渦輪動力等關鍵技術上同美英法和俄羅斯都有一定差距還任重道遠!希望傳說的096和095能有所改觀!

    要說很重要的一點,德國和日本都具備比肩美英法的強大核反應堆和核潛艇所需的一切技術和能力!主要是戰後的條約限制和束縛等原因否則德日兩國,包括義大利等多個歐洲國家研發核潛艇非常輕鬆!

  • 2 # 黑山0老妖

    颱風級,為了塞進去體積超大的潛射洲際導彈,而造得異常大,然後本身毛病多不成熟,可維護性差,開出去三個月回來要修一年,根本用不了,所以俄羅斯只留下一艘撐下臉面,一群軍盲說這是地球最大的核潛艇,最猛,其實呢,就是個垃圾!回頭看俄亥俄級,服役30幾年了,美國沒吹過,倒是經常能在影視作品裡看到俄亥俄內部的情況,全液晶化全電子化,開核潛艇就跟在寫字樓上班一樣,衣服乾淨整潔,喝著咖啡,人家可是要跟著航母艦隊全球機動的,可靠性根本就不是問題,就像你每天上下班開的私家車一樣。。。地球上,可能只有美國的戰略核潛艇是跟著航母滿世界跑公里數的,其它國家核潛艇都是單獨遊弋,因為可靠性和維護性的問題,核潛艇什麼時候修好不一定,能開多久也不一定,只能單獨行動,船用核反應堆方面,美國一家獨大,法俄其次,我國剛解決核潛艇才從幼兒園畢業。全球也只有美國有攻擊核潛艇,其它國家都只有戰略核潛艇,所以核潛艇技術上沒有人可以和美國比

  • 3 # 大水

    和大家想象的正好相反,颱風級核潛艇是潛艇中的巨無霸,也是百年潛艇的冠軍,滿排水量25000噸,水下排水量接近4萬6000噸,而美國俄亥俄潛艇排水量1萬6000噸,水下排水量1萬8000噸,明顯小一圈。

    颱風級潛艇個頭在全世界最大,世界記錄估計可以保持100年

    或許有人說個頭大,應該威力更大,其實翻了,颱風級戰鬥力不如俄亥俄潛艇,讓我們看看。

    從核彈頭數量來說,颱風級核彈數量200,而俄亥俄潛艇288個,當然數量差距了44%,而且颱風級的導彈射程8000公里,而俄亥俄潛艇的導彈射程也類似。

    從潛艇最大的效能,低噪音來說,俄亥俄潛艇的噪音比颱風級低很多,所以來說,生存力更高一些。

    而颱風級的特異功能就是,兩個巨大的非耐壓殼體,可以做防魚雷的屏障,而俄亥俄潛艇是單殼體設計,儲備浮力小,捱了魚雷後生存力低。

  • 4 # 皇家橡樹1972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人類歷史上建造的最大潛艇,也是蘇聯時代工業的“巔峰之作”!總體上與歐美國家的核潛艇排序它的綜合作戰能力排在第二位!可以攜帶20枚“R39/SS-N-20”戰略導彈。

    但是,從潛艇本身的製造來看,“颱風級”屬於落後的變通生產工藝!也就是說,當時的蘇聯沒有掌握11米直徑耐壓殼體生產工藝,並且“R39導彈”在設計上也落後於“三叉戟Ⅱ導彈”,彈長16米,這樣就給潛艇製造出了難題!由於DⅣ級潛艇的“龜背”明顯,水下阻力大、產生的噪音也大……到了“颱風級”已經不能簡單的再增高“龜背”了,蘇聯設計師變通的將“颱風級”設計成了三個耐壓殼體艙,呈“品”字型佈置。這張圖片就是建造中的“颱風級”,可以看到左右兩側為單獨的兩個耐壓殼體,裡面分別安裝一套 核反應堆和蒸汽輪機裝置、魚雷發射管、其他操縱裝置…而中間的孔洞就是安裝“R39導彈發射筒”的地方,由於“潛地導彈發射筒”的製造材質與耐壓殼體一樣也起到了耐壓殼體的作用,等左右耐壓殼體和中間導彈發射筒施工完畢後,再在外部“包上”一層“非耐壓殼體”…這種變通的設計與建造使得“R39潛射導彈”順利的上艇……。

    但是,這種看似“巧妙”與變通的設計與建造也讓颱風級變得“無比的肥碩”!水下聲學特徵非常明顯,按照北約的話說“一座水下移動的山脈”!蘇聯人自己也清楚“颱風級”的笨拙,根本進入不了大西洋!所以將它單獨部署“北德文斯克”的“水下洞窟”或者專用碼頭,戰備值班的時候,潛艇使出“洞窟”就是北極冰涼的海水,不用多長時間就下潛至北極冰層以下……這樣北約的反潛力量也就發現不了它了!R39導彈採用了固體燃料推進,本以為蘇/俄可能在固體潛射導彈道路上發展下去,誰知他們又扭過頭研製的“布拉瓦”導彈還是液體發動機潛射導彈。左起:北極星1、北極星2、北極星3,中間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三叉戟Ⅱ”潛射戰略核導彈,再往右是:海神和三叉戟Ⅰ。美國所以型號的潛地導彈。

    “R39潛地戰略核導彈”是蘇聯最先進的潛地導彈,但是與美國的“三叉戟Ⅱ”相比要落後了一個檔次!該導彈雖然也採用固體燃料,但射程在8300–10000㎞與“三叉戟Ⅱ”的12000㎞有差距,並且制導方面也落後CEP誤差500米 ,“三叉戟Ⅱ”是90–150米,也就是說蘇聯彈不能擊毀“加固型導彈發射井”這樣的“硬目標”,而美國彈由於精度高可以摧毀!同時,蘇聯彈可以攜帶8個分彈頭(每個10萬噸當量)、美國彈可以攜帶8–14個彈頭(W88型為8個、W76型為14個),那麼“俄亥俄級”就形成了24×14=336VS“颱風級”20×10=200這樣的優勢!

    其實,就算是“颱風級”不裝戰略核導彈,僅自身攜帶的戰術武器裝備就超過了一般的攻擊型核潛艇。

    總體來說,“颱風級”反映了當時蘇聯的工業水平,也算是了不起的成就,公允的說“颱風級”這樣的龐大艇身建造 讓美國建造也會吃力的!特別是“颱風級”還採用了“鈦合金”耐壓殼體建造和HY–130等級的高強度鋼。這些都是美國暫時沒有的能力。 蘇聯解體以後,由於俄羅斯經濟狀況不佳,軍費大幅度縮減,再維持“維護費用”比俄亥俄級還要高的“颱風級”已經力不從心了,並且“颱風級”這種冷戰時期瘋狂的產物需要有其他的“戰略艇”替代,所以目前除了“颱風級”首艇TK–208號經過現代化改造成為“布拉瓦”戰略核導彈的實驗艇以外,其他的都要退役和拆解!“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它的實用性要好於“颱風級”。

    俄羅斯目前的“北風之神”核潛艇本質上相比於“颱風級”進步不算很大,只是由於它裝備的導彈數量下降了和“布拉瓦導彈”體積變小了 ,顯得“北風之神”的龜背沒有那麼明顯或者體積肥碩,但是“布拉瓦導彈”也從“R39導彈”的固態發動機改回了液體發動機,出現了倒退!從這一點來說它反而落後於“颱風”。 三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下水說明美國在核潛艇的技術成熟度上要領先於蘇聯。

    其實,蘇聯時代一直到現在的俄羅斯,戰略核潛艇這一塊,型號過於頻繁,總是“改、改、改”!原因就是導彈水平遠不如美國甚至英法,總型號不下7,8種而且一直都是“艇圍繞著彈”來建造,而不是“彈以艇為先”!美帝海軍1960年代建造了30多艘“拉菲特級”戰略核潛艇,先後使用了“北極星3”和“海神”潛地導彈,而艇一直沒有更換過,直到世界戰略核潛艇的“巔峰之作”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颱風級”部分艇已經退役和拆解了,也許世界再也不會建造這樣大的潛艇了,屬於它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圖片上的這種盛況再也沒有了!

  • 5 # 雛菊西瓜Peterpan

    “颱風”並沒有比“俄亥俄”要強,只能排到第二位。戰略核潛艇並不是噸位越大就越強,蘇聯將“颱風”設計成那麼大完全是出於建造工藝和導彈技術落後的無奈之舉。其實從戰略導彈數量就能看出,3.6萬噸的“颱風”級可以攜帶20枚潛射洲際彈道導彈,1.8萬噸的“俄亥俄”則可以攜帶24枚,這還不算導彈效能上的差異。

    下圖為“颱風”級和“俄亥俄”級的截面圖對比圖(圖片來自知乎施展),左邊為“颱風”(寬度23.3米),右邊為“俄亥俄”(12.8米),可以看到颱風級的寬度幾乎達到俄亥俄的2倍,而且“厚度”更厚一些。

    我們打開臺風的外殼就能看到他的內部實際是由多個耐壓艇殼組成,其中2個主耐壓艇殼直徑為7.2米,20枚P-39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佈置在兩個主耐壓艇殼中間的位置。所以他並不是跟“俄亥俄”一樣是一個整體組成的。造成這種設計的原因就是固體燃料導彈技術和耐壓艇殼技術不到位 。颱風級的設計方案是圍繞著P-39(北約SS-N-20)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展開的,而蘇聯的潛射固體燃料導彈技術相比於美國還是有點差距的,P-39導彈在儘可能壓縮的情況下仍然達到16米的長度,但是當時蘇聯並沒有能力生產直徑超過12米的耐壓艇殼,直徑有限的耐壓艇殼根本無法完全包裹住P-39導彈。而蘇聯又不希望“颱風”級有隆起的龜背(龜背對噪音和航行阻力都有影響),所以最終選擇了兩個7.2米直徑耐壓艇殼之間夾P-39的設計方案。這種方案雖然成功解決了P-39導彈的儲運問題,但是帶來就是艇體非常巨大,寬度和排水量幾乎是“俄亥俄”級的兩倍,但是在載彈量上卻沒有什麼優勢。所以噸位並不代表潛艇的運載能力強。

    與之相反的是美國“俄亥俄”級,“俄亥俄”級使用的UGM-133A“三叉戟2”潛射彈道導彈長度只有10.36米,而耐壓艇殼直徑達到12.7米,這樣只需要非常小的龜背就可以用一個耐壓艇殼直接包裹住“三叉戟2”及其發射筒。所以看起來“俄亥俄”級的寬度只有颱風的一半。

    上面是艇本身的因素,還有關鍵的洲際彈道導彈。上面我們也提到了P-39的長度達到了16米,但是大尺寸並沒有給這種導彈帶來更遠的射程和更強勁的運載能力。P-39長度16米,直徑2.5米,發射重量達到90噸,但是最大射程只有8300-9000公里,運載能力為10枚10萬噸當量核彈頭。而美國的UGM-133A“三叉戟2”潛射彈道導彈長度10.36米,直徑1.88米,發射重量57噸,但是最大射程卻達到了11300公里,最大載荷為12枚W76型(10萬噸級)核彈頭或8枚W88型(47.5萬噸級)核彈頭。這就反映出美蘇雙方在固體燃料導彈的技術差距。而且P-39圓機率偏差為500米,三叉戟2達到了120米左右,差距達到4倍。

    這樣論單艇的運載能力,“颱風”級最多可運載20*10=200枚10萬噸級核彈頭,而“俄亥俄”級最多可運載24*12=288枚核彈頭。這樣“俄亥俄”級在只有“颱風”一半噸位下比“颱風”要多88枚。所以大噸位並沒有給“颱風”級帶來更強的實力,而且P-39導彈的技術也制約了“颱風”的打擊能力。

  • 6 # 赤焰噠噠噠

    恰恰相反哦,按道理來說,海軍艦艇噸位越大,可以安裝更多的武器裝置,戰鬥力應該更強的。但是颱風級卻正好相反,噸位雖然遠大於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但是戰鬥力卻不如俄亥俄級核潛艇。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前蘇聯當時的耐壓艇殼材料效能不過關,不能製造大直徑耐壓艇殼。另一個原因則是颱風級的P-39導彈效能不如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的“三叉戟II”導彈。颱風級可真是個巨無霸,水下排水量26500噸,最大下潛深度5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潛艇,估計也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最大的潛艇。就這一點而言,颱風級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颱風級核潛艇艇長171.5米,最大寬度23.3米,這樣的體積在水面浮航時可以讓巡洋艦自愧不如。相比之下,俄亥俄級的水下排水量只有18750噸,和颱風級相差一艘094級核潛艇。不過,更小的俄亥俄級卻擁有著比颱風級更強悍的戰鬥力。因為材料效能的限制和潛射彈道導彈小型化技術的限制,前蘇聯設計的核潛艇大多有著高高的龜背。龜背的缺點非常大,會增加核潛艇的航行阻力和破壞水文特徵增大噪音,降低核潛艇的隱蔽性。為了避免繼續出現龜背,但是導彈體積無法縮小,耐壓艇殼也無法增大。於是前蘇聯的工程師們另闢蹊徑,採用三個雙層耐壓艇殼呈品字形佈置,並把體積碩大P-39潛射彈道導彈夾在兩個耐壓艇殼中間。因為使用三個耐壓艇殼,再在耐壓艇殼外層鋪設非耐壓艇殼將三個耐壓艇殼建成一個整體後,颱風級核潛艇的體積一下子變得碩大無比。但是即便如此,颱風級也才能夠攜帶20枚P-39潛射彈道導彈,比排水量小得多的俄亥俄級少了整整四枚。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是,前蘇聯的P-39潛射彈道導彈體積實在是太大了。為了裝進潛艇的小身板,前蘇聯工程師絞盡腦汁縮小P-39導彈的長度,不過最終P-39導彈依然長達16米。颱風級使用的耐壓艇殼直徑7.2米,兩個疊起來P-39導彈還露出一大截,真叫人頭疼。而俄亥俄級搭載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的長度才13.41米,加一個很小的龜背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在直徑12.7米的俄亥俄級中塞進24枚。美國俄亥俄級前八艘使用的是三叉戟C-4導彈,長10.39米,直徑1.88米,發射重量33.14噸,採用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射程達到7400公里。第九艘開始,換裝新一代的三叉戟II導彈,尺寸增加到長13.41米,直徑2.11米,發射重量58.5噸,可以攜帶8到14個核彈頭,射程也增加到12000公里。而颱風級的P-39導彈,體型雖然碩大,發射重量達到90噸,但是射程只有9000公里。除了射程不如三叉戟II,P-39的可靠性更是差遠了,三叉戟II導彈試射了幾百次,成功率100%,而P-39的成功率則相當感人,就連後來的俄羅斯的布拉瓦導彈可靠性都被三叉戟II甩出幾條街。因為體積的增加,三叉戟II導彈的長度已經超過俄亥俄級的耐壓艇殼直徑了,所以後來的俄亥俄級其實加裝有一個非常小的龜背,並作了和艇身融合的設計藏起來,不過從下面這張圖依然可以看出來,俄亥俄級是有一點龜背的。其實颱風級是一款典型的冷戰時期產品,巨大的噸位並沒有給它帶來更強的戰鬥力,相反帶來了巨大的噪音,所以颱風級壓根不敢進入大西洋,北冰洋的冰層之下才是它的天地。現在臺風級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噸位更小但是戰鬥力絲毫不差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而颱風級同時期的俄亥俄級則依然是美國海軍核潛艇的主力,除了蘇聯解體這個原因之外,更是因為颱風級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了。

  • 7 # 魂舞大漠

    “颱風”之比“俄亥俄”,只有一個缺點,那便是太大。過於龐大,維護起來費勁,恰恰俄羅斯又是一個沒有錢的。手中無銅,養護起來相當費勁,只有退役了事。共建造了6艘,現在只剩下一艘在役,做為實驗之用。

    反觀之比它小了一半的“俄亥俄”,建造了18艘,現在卻能全部在役。俄羅斯不比美國潑天富貴模樣,裝備還講究個實用,說白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所謂秦瓊賣馬罷了。

    致於只能攜帶20枚SS-N-20“鱘魚”,射程不到一萬公里,不及“俄亥俄”可以攜帶24枚射程1.2萬公里的“三叉戟”D5云云,沒有任何意義。對等毀滅的時分,“鱘魚”的能量是可以滅掉7000平方公里的200個大型目標,換算一下,等於10個紐約的樣子,這種巨大的能量,任誰也消受之不起。

    退役的原因主要還是錢鬧的,維護需要錢,部署需要錢,動起來即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援,不動的話達不到威懾的目的。任何裝備如果使用成本過高,天長日久的話就會成為巨大的負擔,設若俄羅斯經濟再好一些的話,個人敢打一個一元錢的賭賽,一定不會將它退役。

    正因為體積和噸位都是最大的,這麼好的國家重器,居然成為負擔,不僅使人唏噓而嘆。

    如果僅以退役的原因,就說它落後,什麼噪音高達120分貝,不及“俄亥俄”100分貝水平高,你知道嗎?反潛長期作為世界第一難題,至今有幾個能將“颱風”逮個正著呢?以其攜帶的武器,可以說根本近身不得。

  • 8 # 戰情解碼

    “颱風”級核潛艇是蘇聯第三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也是世界海軍史上最大的潛艇。“颱風”級核潛艇以其龐大的體型、強大的火力、獨特的設計成為了冷戰時期令西方最為恐懼的一款武器。不過,“颱風”級核潛艇的綜合性能與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相比,卻有著有一定的差距。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颱風級的研發始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正處於冷戰的高潮,美國因越戰導致國力下降,而蘇聯則達到了鼎盛。美國在1968年率先開始建造可以攜帶三叉戟戰略導彈的“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一向重視潛艇的蘇聯自然不甘人後,對標俄亥俄級核潛艇,馬上開始著手研製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這就是後來的“颱風”級。至此,美蘇雙方在戰略導彈核潛艇上的競爭也進入了新階段。

    (深陷越戰泥潭的美國)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水下最大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46000噸,長172.8米,寬22.3米,水下航速達到了27節,最大下潛深度為550米,自持力也達到了90天。在設計上,“颱風”級規避了自身大尺寸耐壓艇體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使用了獨特的品字形雙殼體設計。即使用兩個平行耐壓艇體,將導彈發射筒布放在這兩個耐壓艇體之間。同時在中間的部分安裝指揮和聲吶探測系統,以及雷達、潛望鏡等電子裝置,以構成颱風級的指揮探測系統。為了減小噪音,蘇聯還在殼體外表面安裝了消聲瓦,並大量使用了鈦合金。

    (建造中的颱風級核潛艇,可見其品字形艇體設計)

    颱風級為規避自身大尺寸耐壓殼體技術不足的問題,實際上採用了一種投機取巧的方法來,這直接導致颱風級核潛艇的尺寸變得非常大,比“俄亥俄”級核潛艇大了一倍有餘。隨著潛艇體積的增加,各種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就是噪音問題,雖然“颱風”級使用了當時蘇聯最好的靜音技術,但是它的靜音性還是略差於俄亥俄級。

    (從上至下依次是尼米茲級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基洛級潛艇、颱風級核潛艇)

    另一方面,由於蘇聯在潛射彈道導彈技術上遜於美國,所以颱風級只能攜帶20枚P-39導彈。這種導彈重90噸,可攜帶10個20萬當量的核彈頭,射程達到了8300公里。俄亥俄級核潛艇則可以攜帶24枚三叉戟-Ⅱ型導彈。三叉戟僅重58噸,可攜帶10枚47.5萬當量核彈頭,效能也要優於P-39導彈。因此,在火力方面,颱風級也不及俄亥俄級。

    (颱風級可攜帶20枚P-39潛射彈道導彈

    (P-39潛射彈道導彈)

    (俄亥俄級核潛艇可攜帶24枚三叉戟-Ⅱ型導彈

    一番比較下來,颱風級雖然看上去體積巨大,實力很強,但實際上它的總體效能卻要遜色於俄亥俄級核潛艇。不過,按照當時蘇聯的戰略來看,颱風級的效能完全可以滿足蘇聯海軍的需求。

  • 9 # 果哥看世界

    “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前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海軍史上最大的潛艇。颱風級是典型的冷戰產物,其設計製造的主要目標就是制衡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以保證可以做到“互相毀滅”。因此,“颱風”級核潛艇憑藉其龐大的體型、強大的火力、獨特的設計成為了冷戰時期令西方最為恐懼的一款武器。不過,“颱風”級核潛艇的綜合性能與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相比,卻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前蘇聯曾經建造6艘颱風級

    颱風級潛艇長172.8米,最大寬度23.3米,吃水11米,深度極限為500米。它的水上排水量為23200噸,水下排水量更是高達48000噸。如此龐大的噸位和體量,比戴高樂核航母還要大1000噸,浮在海上猶如一座鋼鐵堡壘。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全長170.7米,寬12.8米,水面航行時吃水11.1米,水上排水量16600噸,水下排水量18750噸。兩者相比,颱風級體積與排水量近乎是俄亥俄級的三倍。

    艦艏的水兵反襯出颱風級的巨大

    噪音方面,由於颱風級因為規避自身大尺寸耐壓殼體技術不足的問題,造成體積非常龐大,因而帶來的問題也是不斷,尤其是噪音問題,雖然“颱風”級使用了當時蘇聯最好的靜音技術,但是颱風級的噪音量還有125分貝左右,遠遠超過了俄亥俄級的噪音100分貝。噪音量越小,潛艇的隱蔽性也就越好,因此,在隱蔽方面美國的這艘潛艇更勝一籌。

    能夠清晰看到艇身上鋪設的消音瓦 颱風級核潛艇

    攻擊力方面,颱風級可以裝備 20枚 R-39潛射彈道導彈,這射程8300 公里,可攜帶10個分彈頭,每個分導核彈頭的爆炸當量為10萬噸。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裝備24枚"三叉戟"導彈,射程達到了12000公里,每枚導彈裝有12枚彈頭。資料可以看出,俄亥俄級核彈頭數量288枚遠超過颱風的200枚,而且射程上也比颱風更遠。

    巡航中的颱風級核潛艇

    自身安全性方面,由於颱風複雜的雙殼體結構,造成龐大的體型使其更容易被反潛力量發現,機動性和隱蔽性比俄亥俄級更差。因此只能在堡壘海區執行威懾巡航和核報復任務,這就需要在堡壘海域提供龐大的保護體系,否則自身安全性將大大降低。並且,颱風級巨大而複雜的結構和裝備,維護保障的成本更高,因此颱風級目前在役的只剩一艘,預計不久也會退役。

    目前唯一在役的颱風級“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核潛艇

    總體以上比較,不難看出,雖然颱風級體積巨大,實力很強,但實際上它的總體效能遠遠不如俄亥俄級核潛艇。俄羅斯更加先進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已經列裝,這個效能可以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過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

    俄亥俄級核潛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封王爵中,齊王就是“與王平齊”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