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原上的蒲公英

    內向型性格的人總是出言謹慎,他們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會開口表達。因此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語言習慣,不能心急地去打斷他的話。相對來說,性格內向的孩子,感情較脆弱,尤其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當眾揭孩子的短,會損傷孩子的尊嚴,無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強化孩子的弱點。 1、多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互幫互助;透過故事等形式教導孩子們友誼的認識,關心每一個夥伴。 2、給與內向孩子信任,幫助其戰勝膽怯心理,樹立信心,透過正確的引導培養團體與集體意識。 3、給與孩子更多感情支援、學習幫助與交流,耐心的傾聽,和他們建立和諧的朋友關係。 4、關注和支援對孩子有益的興趣和愛好,併為之提供方便,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多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幫助孩子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

  • 2 # 思考價值

    三下鄉實踐活動中,遇到內向孩子怎麼辦?

    思其原因,找其根本。

    除了天生的性格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與所處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

    其一,教育資源相對比較薄弱,很多農村孩子為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轉入城市受教,導致農村生源量減少,同齡人對外溝通減少,逐漸養成內心封閉的狀態。

    其二,農村的娛樂渠道相對較少,除了一些簡單的健身器械外,大多數孩子的閒暇時間都用來和電視度過,人有人的對外交流較少,有效的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性格內向。

    那麼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思想上進行教育。

    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簡述內向封閉,不善表達的弊端與危害;積極自我表現,樂觀表達的優勢與好處。簡述有些殘疾孩子渴望表達而沒有機會的事例。透過對比,讓孩子覺得可以對外表述的好處,珍惜可以對外交流的機會,從心底主動接受對外交流。

    其次,行動上注重改善。

    鼓勵大膽嘗試,戰勝膽怯。開展自我介紹大會,鼓勵孩子們勇敢的自我介紹,表達自我。強度逐漸增加,由自己對自己介紹,到自己對單個的人介紹,再到自己對眾人介紹。這是一個學習和挑戰的過程,慢慢改善孩子內向封閉的習慣,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 3 # 時習社實踐隊

    我覺得內向的孩子,一部分是因為遺傳的原因,更多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身邊的環境所造成的。對於內向的孩子,我們可能多需要給他們一點時間,我們也需要讓自己有更多的耐心。其實首先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我們應該不要太有信心的相信自己可以在短時間裡改變一個人。或許我們做了許多的努力,但其實結果只是改變了一點。但那有什麼關係,改變一點我們就可以感到欣慰。對於孩子,我們可以多從遊戲的方面和他們拉近距離,平時多瞭解的他們生活環境,學會理解也包容他們的一些行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慢慢的走進他們的心裡。

  • 4 # TT萌芽

    在很多人眼裡,我也是一個內向者。

    我喜歡讀書,尤其是心理學和歷史類的書籍,喜歡碼字,用無數個方塊字,拼湊出內心想要的生活,喜歡看紀錄片,經常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相對於外向者中意的事情和活動,我個人幾乎很少參與。

    我從來沒有覺得不妥,也不會因為自己頭頂上戴著一頂巨大的「內向者」的帽子,而感到膽戰心驚。相反,因為自己認識到自己性格的所屬,並不加以刻意改變,自己的內心裡,充滿著無可言說的心安和理得。

    事實上,很多眾所周知的名人,其實也是徹徹底底的內向者,像牛頓,羅斯福,JK羅琳等各界的大咖,都是內向者。

    當然,我提到他們,並不是我有著和他們相提並論的成就和作品,我的意思是,這個世界看重的是你創造了什麼價值,而不是你的性格歸屬於哪一類。

    同樣,即使你再內向,只要你能為這個世界創造多一點點價值,無論是現實世界的添磚加瓦,還是虛擬世界能夠啟發別人的心智,拓寬別人認識的疆域,我認為這樣的人,都是美美噠。

    沒有人可以強加你改變什麼,但你總要發光還有發熱,無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

    內向性格,同樣也可以很美很美

  • 5 # 築夢李廟愛心幫扶團

    內向的孩子總是不易於跟他交流。我認為可以從他生活的環境入手,知道他的內向是因為他的性格本身就是這樣還是生活的環境或者遇到的什麼事情造成的,才能與內向的孩子更好的交流和了解。

    適當的和小朋友們玩一些遊戲,更拉進我們與他們的關係。內向的孩子一大部分可能是性格害羞或者對他人的不信任造成的,而這個時候帶著他一起玩,拉進彼此的距離,更能讓他對你敞開心扉,願意跟你相處。一些孩子的內向也許來源於父母,這個時候我們應瞭解他的家庭情況,對他進行一定的心理疏解,不能讓他一直待在自己所認為的觀點裡面。在留守兒童中,很多孩子性格上沒有得到很好引導從而長大後會逐變問題少年。而這類的問題,我認為早些發現早些疏導會對其以後更好的發展。

  • 6 # 學思社會實踐隊

    這種情況在三下鄉的過程中是有很多的。不說別的,就單單說我們去的地方:我們大多數團隊去的地方都是農村地區。而在農村地區有這麼一種現狀,那就是生計的原因,多數農村人都往發達的城市去尋求發展的機遇。這樣就造成了留守兒童過多。孩子長期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對其生理以及心理都有一定程度的阻礙。所以內向是絕大多數留守兒童多多少少都存在的問題。

    當我們在下鄉的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成為他們的朋友,而這需要走進他們的內心。這個過程是艱辛的,但我們必須得要去做,因為這是我們的本心。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單獨找這個學生,陪她玩一些她比較感興趣的遊戲。逐漸地走進他的心裡。

    而後再跟他講跟其他人一起交流,一起玩耍的好處。在之後的活動開展過程中,時不時的提問他,儘量透過玩遊戲的方法讓其融入集體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究竟哪些人在喝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