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漩渦鳴人yy

    你所看到的這個情況呢,大部分都是在博物館裡,或者說是在發掘現場。而如果你仔細的去查證歷史資料,或者查證影像記錄以及考古人員的手機的話,就會知道一個事實。這些漆器,剛剛拿出來時候確實光鮮亮麗,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之下,這些漆器,可以做到出土就跟剛剛出廠一樣,那般完美,那般鮮亮!但是也經不住強時間的氧化!

    著名的馬王堆漢墓裡面挖掘的時候就挖掘出來很多精美的漆器,但是由於當時沒有好好的保護,很多漆器就出現了損壞,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武則天的墓已經挖到只剩下一個金剛槍了,但是馬王堆漢墓這事兒一出,所有的事情全部叫停!

    當然,雖然這個出土的漆器需要一些手段能夠儲存下來,但是能夠儲存這麼長時間也確實是難得可貴!

    這對於使用者來講簡直就是完美,當然,好東西肯定是不容易得到的,要不然大家都使用漆器了!那麼為什麼這個漆器這麼難得?

    首先第一條就是這個東西的原料特別難拿,漆器,他需要的是漆樹上面流下來的樹汁,這種樹需要成長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夠用採集澆樹的那種方式在上面割開一道口子,然後再把這些汁液給他收集起來,這收集的過程,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大概一年的時間頂多也就收集個幾百克,而且這種樹它所產生出來的某些成分對人體是有害的,即便是工作長時間的老員工,依然難以抵擋這種樹脂本身所散發出來的刺激性的氣味,而選擇放棄這個工作!

    在拿到這些原料之後,這只是漫漫長路的第一步,在這之後,更是一段漫長的製作過程!這其中不僅需要耐心,而且還需要知道這配方是多少,該加入多少合適的量,才能夠得到一件完美的漆器。

    總是在古代,這東西就是達官貴人所使用的東西,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用不起!

  • 2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除了中國漆器有繁複精細的製作工藝,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漆器所用的塗料——「大漆」,是一種十分特殊的天然漆,具有極好的防腐性,能使漆器歷經千年,完美如新。—————————————————————

    眾所周知,中國有「瓷器(China)」和「絲國(Serica)」之稱。

    其實,中國也可以叫做「漆國」。

    「漆器」和「瓷器、絲綢、茶葉.....」一樣,是中國古人的一項偉大的技術發明。

    用科學史學家李約瑟的話說:

    「漆器可能是人類所知最古老的工業塑膠」。

    「漆器」從中國傳到日本,西方人以為「漆器」是日本人的發明,所以,以「漆器」代指日本。

    在英語中:「Japan」可以指「漆器」也是「日本」的代稱。

    如同「China」可以指「瓷器」也可以指「中國」。

    漆器之所以世界聞名,備受世人喜愛,是因為其沉穩深邃的朱、黑兩色,閃亮溫潤,優雅端莊,色澤歷久彌新,壽命千年。這個秘密在於中國漆器所使用的天然塗料:「大漆」,也叫「國漆」「生漆」,也就是「漆樹」樹皮的汁液。漆樹(學名: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原為Rhus verniciflua)是漆樹屬(原屬鹽膚木屬)下的一種落葉喬木,原產於中國和印度次大陸,以生產生漆著名。為了提取其樹幹中的生漆,日本和南韓也將其引種到了自己國家。【注1】

    採集漆樹的汁液工序十分繁瑣,而且漆樹汁液產量非常低,所以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說法。

    漆樹最少生長3-5年才可以割漆,一顆漆樹的年產量 只有250克,五年之後就無法割漆。

    【注2】

    「採漆」跟「割膠」非常相似:

    在漆樹上劃開口子,用蚌殼、樹葉等容器收集,然後再一點點收集到一起,裝入木桶中。

    工序如下圖所示:採集到原料漆:混入水和松節油的生漆:

    「滴漆入土,千年不壞」

    生漆具有優越的防腐效能——耐強酸、耐強鹼、防潮絕緣、耐高溫等等,沒有一種人工塗料能與之媲美。

    生漆的主要化學成分:

    「漆酚」約為40-80%,漆酚的含量對生漆的品質和成膜有直接的影響。

    另外還含有約1%漆酶、3-6%樹膠,5-7%糖蛋白,15-40%水分、金屬離子等。

    其實,現代化學對生漆的防腐機制的瞭解還不是很透徹:

    生漆中含量大約為百分之一的漆酶,能催化生漆的乾燥:

    漆酶是催化漆酚成膜的生物催化劑,大漆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知的靠生物催化乾燥的漆。大漆的乾燥就是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這個過程與環境的溫度與溼度緊密相關,大漆乾燥的最適條件為20-30℃,相對溼度為70-80%。上引材料來自【注3、注4】也就是說:生漆中的漆酚能在器具外面形成一層保護膜。生漆在沒幹固以前,這層保護膜的防腐效能並不好。一旦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乾燥成薄膜,幾乎就是「百毒不侵」,「長命百歲」。所以,生漆防腐的秘訣在於含有特殊的「漆酚」和「漆酶」。

    另外,漆樹中的「漆酚」十分容易引起人體的過敏性皮炎等一系列過敏反應。【注5】

    所以,割漆、製作漆器的工匠經常對生漆過敏。

    因此,有「咬人的漆樹」一說。

    ——————分割線————

    好,最後做一個總結:

    漆器是中國的國粹之一,中國製作漆器的歷史十分久遠,可以追隨到六、七千年以前的石器時代。

    漆器傳播到日韓,然後,經日本傳播到西方世界。所以,「漆器」的英語「Japan」成為「日本」的代稱。

    製作漆器最關鍵的原料是「大漆」,也叫「生漆、國漆」,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天然塗料。

    漢字「漆」的初文「桼」,就是從「傷痕累累」且「留著汁液」的漆樹取像:

    生漆中特殊的「漆酚(保護膜)」和「漆酶(乾燥劑)」,形成獨特的防腐保護層,讓漆器有極佳的防腐效能。

    所以,漢墓中出土漆器,歷經兩千多年仍然歷久彌新,溫潤如玉:

    馬王堆漢墓的部分漆器:漆器從古至今都是奢侈品。

    西漢官員桑弘羊在《鹽鐵論·散不足》中批評當時貴族用的漆器製造成本太高:

    「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

    綜上可見,可以說三點原因導致漆器的成本高:

    生漆產量有限,採集費工又繁瑣。

    割漆、調漆以及製作漆器的時候,接觸生漆十分容易過敏,讓人痛苦不堪。漆器的製作工序繁雜。

    -------------------------

    參考文獻

    維基詞條:漆樹,from: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86%E6%A8%B9

    漆樹與採漆,客家文化發展中心,from:

    https://thcdc.hakka.gov.tw/wSite/ct?xItem=6268&ctNode=781&mp=2

    鄭師許. (1936). 漆器考 (Vol. 3). 上海中華書局.頁2-3

    塗料之王——大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form:

    http://www.hnkgs.com/show_news.aspx?id=1891

    Tilton, Buck. Wilderness First Responder: How to Recognize, Treat, and Prevent Emergencies in the Backcountry. Globe Pequot. 2004.

  • 3 # 雲享歷史

    漢代馬王堆出土漆器

    與其製作材質特殊有關。

    漢漆器以木為胎,而這胎使用的是金絲楠木,金絲楠木的特點是:耐腐,埋在地裡可以千年不腐爛;防蟲,其有股楠木香氣可以避蟲;耐水,滲入大量的水分也不會損害其內部的纖維結構;穩定,不易變形,很少翹裂。

    漆料選用的是漆樹汁液中提煉的天然漆。天然漆的特點是:耐久,天然漆的漆膜耐水、耐潮溼,可長久放置;耐腐,漆膜能耐酸、耐鹽、耐油、耐有機溶劑;耐熱,可以在150℃ 一下長期使用,瞬時可達200℃;耐磨,可以拋光;富有光澤,色彩濃厚。

    又因為天然漆取自漆樹,內在結構與木質與金絲楠木相近,因此天然漆與金絲楠木製成的木胎結合得十分緊密,有較好的親和力,不易分離脫落。

    於是,漢漆器簡直就是強強聯合的物品。

    目前所見的漆器基本為出土品

    但漆器畢竟是木製品,很難在正常的環境狀態下歷經千年流傳下來,因此我們現在見到的漆器基本都是隨葬品,隨著墓穴的開啟而重現於世。但也不是所有出土的隨葬漆器能夠儲存完好,光鮮亮麗如前。

    正所謂“幹千年,溼萬年,半乾不溼就半年。”在水坑中出土的漆器儲存最完好。因為水能隔絕空氣,使得漆器的氧化速度延緩,又因為金絲楠木、天然漆本身具有天然耐水性,不易因此腐敗、脫落,因此出土時能保持光亮如新的外貌。

    目前的處理方法較為科學

    雖然水坑讓漆器較好儲存下來,但是出土後總歸是要脫水的,如何脫水保證漆器不受到損壞至關重要。目前已知的最有效方法是自然乾燥法,其是先在水坑漆器的出土地附近挖一個5米深的地洞,再橫向挖一個兩平米見方的洞,然後將漆器用麻袋,或者溼布包好後,放入其內,再用鋸末覆蓋。在這之後,為了減慢漆器的乾燥速度,使之不會開裂、褶皺或變形,還要不斷地淋水和翻動養護。讓漆器在恆溫恆溼的條件下,緩慢地去除內內裡的水分。這種方法歷時較長,一般小器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大器則需要兩年以上,但是效果最好。

    因此,這些漆器歷經千年,仍然能以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光鮮形象出現的世人面前。

  • 4 # 斬夜騎士

    漢代漆器,在戰國時期生產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漢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 壺、鍅、樽、盂、 卮、杯、盤等飲食器皿,奩、盒等化妝用具,幾、案、屏風等傢俱,種類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飲食器皿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還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壺、漆鍅等,並出現了漆禮器,以代替銅器。漢墓出土還有漆棺、漆碗、漆奩、漆盤、漆案、漆耳杯等,均為木胎,大部為紅裡黑外,並在黑漆上繪紅色或赭色花紋。漢代漆器的造型比戰國更豐富,從實用出發,如漆奩、漆盤、漆案考慮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積以及圖案紋樣的多樣統一,裝飾花紋形象抽象化,使人見到的是線的動感。漢代漆器是實用和美觀結合的工藝品典範。

    漢代漆器製作精巧,色彩鮮豔,花紋優美,裝飾精緻,是珍貴的器物。所以,《鹽鐵論•散不足》說“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漢代宮廷多用漆器為飲食器皿。有些漆器上刻有“大官”、“湯官”等字樣,系主管皇家膳食的官署所藏之器;書寫“上林”字樣的,則是上林苑宮觀所用之物。據新莽時期的漆盤銘文,當時長樂宮中所用漆器,僅漆盤一種,即達數千件之多。貴族官僚家中亦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書寫其封爵或姓氏,如“長沙王后家般(盤)”、“侯家”、“王氏牢”等,作為標記,以示珍重。作為飲食器皿,漆器比青銅器更具優越性,故為漢代統治階級所愛好,製作極精細。

    漆器在各地漢墓中多有出土,一般已腐朽,也有儲存較好的。儲存較好的現由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鳳凰山和雲夢大墳頭等地漢墓出土的漆器,而且數量大,種類多。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漆器數量大,品種多,眾多的器形說明漆器已在生活各方面廣泛使用。其中尤以內裝七隻耳杯的“漆耳杯套盒”最為人稱道。

    漆耳杯套盒”套合嚴密,充分利用了盒體內的有效空間,是實用與美觀相統一的範例。漢代的崛起對於漆器工藝的發展可以說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在東漢時期,道家的上位德行論與儒家的個人修養觀大行其道,並受到統治者的接受!從漢代流傳下來的工藝品與建築風格我們可以看到漢代崇尚的古樸,簡約之風,以及其裝飾圖案的樸素、沉穩,而漆器以其穩重樸實,大氣磅礴的紅黑色調;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實用特性;以及光彩照人又不失古韻的特殊色澤,受到了統治階級的喜愛與推崇!

    漢之後漆器工業開始走向微衰,漆器質量有所下降,其原因就在於瓷器的興起,迅速受到人們的關注。

  • 5 # 平侃楚味

    靠的是鬼斧神功修復技術!不僅僅是漢代,先秦時期出土的漆器如今仍然如新。在湖北省荊州博物館,其收藏的漆器佔全國出土漆器的五分之三以上,件件豔麗如新。

  • 6 # 乙丙丁6

    漆器,我們早些時候,一般都是調和漆漆出來的傢俱,那個漆很容易掉漆。幾年就起皮了的多的是,尤其是門,風吹日曬,那掉漆起皮更加嚴重。

    我們家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個立櫃,據說有十多年了,漆的是紅漆。除了一些角上磨出了木質本來面目外,紅漆沒有任何起皮,也沒有掉過漆。架在立櫃上的一個箱子,也是紅漆,掉漆掉的都成花的了,這個箱子沒有立櫃老。那個立櫃是用土漆漆的,顏色比那箱子的紅漆要淡一些。

    我那時候還小,那時候油漆漆東西就是櫃子,椅子,箱子,還有床和桌子。

    有一個油漆匠,跟大人們談論漆的好壞時,說這個漆啊,原先用的都是土漆。土漆漆出來的傢俱不會掉漆,不會起皮,非常耐用。但有一點,毒性非常大,有些漆匠為了熬製土漆,最後都得病治不好就死了。土漆搞起來又麻煩,後來又有了調和漆,比土漆方便,就沒有人再用土漆了。

    當時就記得那漆匠說,土漆漆出來東西的一百年都不變的,關鍵是熬漆要命。而且他還說他都不知道怎麼做,只是聽他師父說過。

    漢代漆器經常會被當成陪葬品,據說軑侯利倉的夫人辛追,她死後就有非常多的漆器陪葬。

    漢代馬王堆出土文物中,漆器有很多,歷經兩千多年,顏色如新。我們先不說工藝,就說用的什麼漆,那時候可沒有調和漆,不就是土漆嗎。

  • 7 # 廣陽梁山

    是的,兩千多年的前的漢代漆器出土後還是像新制作的一樣,甚至比新器還完美。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油漆材質的最佳化,二是塗刷工藝的講究,三是埋藏的條件等諸多因素造成的。

  • 8 # 澹奕

    當年有外國的遊客到長沙參觀馬王堆中出土的文物,見到大量美麗的漆器的時候,滿臉都是懷疑的表情,覺得博物館擺出來的都是假東西。

    原因也非常簡單,他們不相信兩千多年前的漆器,到現在居然還這麼美,跟新的一樣。

    但不管信不信,事實終究是事實,時隔兩千年,不僅僅是馬王堆,很多地方出土的漢朝漆器都如同剛做好的嶄新漆器一樣,顏色豔麗,也很有光澤,根本看不出是兩千年前的玩意兒。

    眾所周知,中國的瓷器世界聞名,就連英文名字也都是“瓷器”的意思,而隔壁的日本,其英文名來自於“漆器”的英文,西方對於日本的漆器青睞有加。

    而實際上,中國的漆器歷史更加悠久,並且工藝水平也非常高。

    所謂漆器,指的是用漆料塗抹器具表面製成的用具與工藝品,塗抹工藝被稱作“髹”,現在已發現最早的漆器出現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當中,仍有顏色。

    先秦時代,漆器就開始飛速發展,尤其南方的楚國格外喜歡漆器,到了漢朝,漆器的工藝水平與使用普遍程度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峰。

    漢朝的髹漆器皿種類繁多,幾乎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吃東西用的碗碟還是飲酒的各種器皿,以及屏風、桌案、茶几等傢俱擺設,甚至於棺木也都有大量髹漆工藝。

    當時的漆器不僅種類豐富,花樣繁多,而且相當注重實用性。

    漢代的漆器絕大多數都是由朝廷經營的工坊製作加工,因此漆器也大多都刻有銘文,貴族家庭普遍都使用漆器,而非青銅器來作為日常器具。

    很多人覺得漆器就是用木頭做的,實際上未必,因為漆器也有金屬材質或者是陶製,只不過木質漆器最常見也最多而已,並非漆器全都是木製品。

    不要以為漆器就是在器皿上刷上顏色就算了,漆器工藝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既有木胎也有夾胎的,還有少數的竹胎漆器。

    用來給漆器上色的是天然漆樹的汁液,本身就能夠耐高溫與腐蝕。

    當時製作漆器需要反覆上色描繪,也由此衍生出了漆繪、針刻等諸多的漆器工藝,到了後來還發展出將金銀之類貼入漆器的工藝,能夠呈現出浮雕效果。

    漢朝漆器的製作非常麻煩,而繁雜的工藝也使得漢代的漆器往往都非常結實耐用,歷經上千年的時光,仍舊有很多的漢朝漆器光彩如新,根本看不出是兩千年前製作的。

    當然,大多數的漆器都是木頭做的,而且如果是那種表面漆繪的漆器,在不適合的條件下早就已經腐爛,但要是漆器本身質量過硬,加上環境適合,那就能儲存很久。

    歷代的珍寶,很少有人收藏漢朝的漆器,那是因為漆器在露天環境下不容易儲存。

    但如果是那些被當時的人帶入地下,長期與氧氣隔絕,也沒有風吹日曬之類的環境,那麼漆器倖存下來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

    古代很多時候,工匠們不管是智慧還是在工匠精神方面,都是非常讓人震撼的,何況漢朝的漆器幾乎都是朝廷經營的工坊生產,把關嚴格加上工藝高超,質量方面的確過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時候去日本要準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