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希說電影
-
2 # 紳士和狗
說實話,阿凡達是真的不錯,無論是從劇情上還特效手法上來說,作為觀眾,看這部電影就像是一種欣賞,雖然我只看了一遍但是我就印象深刻,不能忘懷,但是,對於第二部,也還是蠻期待的。。。
-
3 # 北海潛深雪飲寒v
阿凡達,這部電影對於我來講,有兩大看點,第一,無非就是頂尖的視覺特效,然後就是男女主之間的愛情令人神往。其他的也沒什麼了,就是講地球人侵略潘多拉星球,派男主角去打頭陣,然後男主角深陷女主角愛河,幫助潘多拉星反抗地球人這麼一個故事,有種外星泰坦尼克號的感覺,重點就是我說的那兩點,特效,愛情!
-
4 # 蔡駿
我記得當時看3d阿凡達的人們擠爆了頭,我坐在2d的廳裡卻沒幾個人,每時每刻耳邊都是阿凡達,好像不看就被時代拋棄,就不能和人聊天。我們真是個盲目的民族,我也盲目地被阿凡達綁架了。
論視覺效果,2D也很好了,3D就不必去趕頭暈了。劇情嘛,身體和精神交換還有創意,其他就沒啥了——文明人入侵野蠻人,用強大的殺人武器妄想控制野蠻人,並驅逐他們而獲取資源,正如幾百年來西方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幹過的事情那樣。然而,有一個精神連線到野蠻人身上的地球人,卻被野蠻人同化,結果還(以下刪去256字)。
有人說阿凡達像《與狼共舞》,我說更像1986年的《教會》(The Mission)。
很少人有聽說這個片子吧?卻是1986年康城影展的大獎得主,導演羅蘭·約菲,演員也是當年的大明星羅伯特·德尼羅,還有Jeremy Irons,Liam Neeson(其中有個是後來辛德勒名單的主角)。
我愛看老片子,我偶然地在家裡看了《教會》(The Mission)這部史詩宗教傳奇片,一上來就被這片子的氣勢震住了,輝煌蠻荒的南美洲雨林,還有難以逾越的大瀑布(阿凡達裡有一段鏡頭酷似這個片子)。
18世紀中葉,耶穌會傳教士甘冒生命危險前來向土著傳教,然而也有西班牙人前來獵取奴隸,羅伯特·德尼羅演的就是一個奴隸販子,後來因為殺死自己的弟弟,而懺悔要為教會服務,便與兩名耶穌會傳教士一同進入瓜拉尼人的雨林深處。他們用勇氣和真誠感化了土著人,使千千萬萬人信仰了天主教,並建立了一個井然有序,卻沒有奴隸制度的土著教區。
然而,因為歐洲王室之間的利益爭奪,西班牙把這片殖民地讓給了葡萄牙,而葡萄牙人決定摧毀這片土地上的文明,包括耶穌會傳教士,因為這些教士的行為使得葡萄牙殖民者無法公開掠奪奴隸,他們不需要真正的文明的土著,他們認為土著就是低等生物,就活該被白人奴役,而不配共同享有聖經賦予的權利。
耶穌會傳教士們竭盡全力要保護這片教區,還感動了新上任的紅衣主教前來視察,當主教也被土著人虔誠的信仰所感動的時候,卻仍然向強權低頭——信仰在此時讓位於利益,在貪婪的慾望面前,什麼宗教都無法阻擋。
於是,羅伯特·德尼羅們決定抵抗白人政權,他們站到了土著人這邊,拿起了火槍和劍,為了土著人而戰鬥,在他們的心中,自己和善良的土著們才是上帝的戰士,而那些為葡萄牙國王服務的白人士兵們,則是邪惡的魔鬼。最後的戰鬥到來,兇殘的殖民者們對虔誠的土著們進行了大屠殺,傳教士們誓死抵抗全都英勇戰死,這篇美麗的土地化作廢墟,土著要麼死亡要麼成為奴隸——這是一個大杯具。
《教會》(The Mission)擁有阿凡達所不具備的許多精神元素——
強烈的宗教性,當信仰與現實發生矛盾,是服從上級還是服從自己的內心?耶穌會的最高信條就是“服從”,但教士們卻選擇了良心。
還有,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主人公的贖罪心理過程,他是對自己的流放,也是對自己的否定,從一個奴隸販子,到發現自己與土著的平等。
《教會》(The Mission)沒有落入俗套的英雄救美,幾乎看不到什麼情感線索(當然,天主教士也不可能有情感,但也非絕對,許多文學作品都描寫天主教士的愛情,比如荊棘鳥)。
《教會》(The Mission)的音樂極棒,主題音樂《在地如在天》(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優美極了,是電影音樂中的經典。
《教會》(The Mission)中有一段臺詞,是教士唸的聖經的話,我將其用在我的小說《人間》大結局的結尾,這也是他們所有行為的動力源泉——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當然,我似乎對阿凡達太苛刻了,從商業片的角度,從視覺效果的角度而言,阿凡達都是第一流的。商業片就應該商業到底,不必要求太高的精神境界,這不是阿凡達的問題,而是我自己的問題。
回覆列表
不管怎樣《阿凡達》已經成為經典之作,全球27美元的票房,將成為歷史記錄,這將成為標杆,讓後面的電影有了新的追求!
從導演來說,詹姆斯卡梅隆可以說是非常優秀,具有科技視野,還是個大手筆,就像當初拍攝《泰坦尼克號》。
為拍這部電影,卡梅隆44歲潛入深海,找到船的殘骸,電影開始水下殘骸片段就是卡梅隆團隊拍攝的。
卡梅隆花了150萬英鎊搭的佈景,真實還原船上的場景,由此才有了堪稱完美的電影。
再來說回《阿凡達》這部電影,成本高達2.3億美金,在09年幾乎沒有哪個導演會花這麼大手筆,並且拍攝了4年多時間,就為了製作一部電影,這可是相當的敬業呀。
據說《戰狼2》拍攝了2年,於是就有了57億的票房,而《阿凡達》製作了4年,就有了187億人民幣的票房。
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部3D電影,這是卡梅隆還是個科技狂人,喜歡科技的效果。
光是製造螢幕中的派多拉星球,就得有幾百TB來儲存。
據說是裸眼3D,也不知道真假,你覺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