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李豔

    寶寶第一次入園時,因為與爸媽分離,接觸新的陌生環境,往往會產生恐懼和無助感,整天哭鬧,有這些焦慮情緒的反應是正常的。在入園之前培養寶寶的些能力能夠幫助寶寶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一、練習寶寶和父母短暫的分離

    平時寶寶和父母都是生活在一起,寶寶對父母的依戀很強烈。入園時突然分開,會使寶寶依戀受阻,產生分離焦慮,從而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入園前幾個月就開始多帶寶寶去接觸各種新環境,去幼兒園玩玩,看看,熟悉老師和幼兒園環境。帶寶寶經常去親戚家或者朋友家玩並有意短暫的離開,時間由短逐漸增長,讓寶寶逐漸適應短暫的分離。

    二、培養寶寶的獨立、自理能力

    寶寶進入幼兒園都需要自己穿衣服、穿鞋、吃飯等。如果在家裡寶寶的這些事情一直由爸媽來做,寶寶的感受就是這些都應該是你們給我準備好的,但到了幼兒園寶寶發現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自己又不會,然後又開始焦慮,哭鬧。我在幼兒園工作期間就遇到這樣的寶寶,吃飯時邊哭邊不停說老師喂,老師喂,老師不餵我就不吃...這個時候給孩子造成了強烈的挫敗感。

    給寶寶機會練習做這些事情,開始時寶寶一定是做的不好,比如飯撒的到處都是,穿鞋很長時間,這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勵,不責備,不否定,寶寶會越做越好的。

    三、教會寶寶與同伴交往和說出自己的需求

    我在幼兒園裡還觀察到有的寶寶想和別的寶寶玩,不說話就直接去拽別的寶寶,或者用打,拉的方式。他不知道別人會疼,別的寶寶哭了告狀,他受到老師的批評,就很委屈,他自己還不清楚為什麼,因為在家裡一直這樣啊。幾次下來小朋友也不喜歡和他玩,他心理就感受到大家都不喜歡他,這樣就不利於寶寶融入集體。

    家長平時需要觀察寶寶和小朋友互動的方式,告訴寶寶想和小朋友玩可以說出來,如果不說別的小朋友是不知道的,並且用打或者拉小朋友,小朋友就會疼,也會傷心。引導孩子和老師、小朋友之間有什麼需求要表達出來。用大家喜歡的方式去和別人交往。

    四、瞭解寶寶的情緒和感受

    初入園的寶寶都會有焦慮情緒,會哭鬧,父母要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制止孩子哭,孩子哭是一種宣洩,讓寶寶把情緒宣洩出來,然後我們再去關注寶寶的感受。每天回家時父母可以擁抱撫摸孩子,問問寶寶在幼兒園高興的或者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當寶寶不想去幼兒園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的情緒波動很大,焦慮,開始動搖就不利於寶寶情緒調整。寶寶對情緒的感受力很強,當感受到爸媽的心軟時,就強化了不想上幼兒園的想法。父母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 2 # 教育秀秀看

    孩子剛入幼兒園,平生第一次離開父母,尤其是他感覺離開了溫暖的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其實如果把父母突然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大人也會有一些焦慮、擔心、恐慌之類的心情,所以這些現象是普遍的共性現象。

    那上幼兒園需要注意訓練哪些能力呢?

    首先,孩子進入幼兒園要解決的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吃飯獨立、穿衣獨立、入廁獨立,在幼兒園午休,他能獨立的去拿自己的水杯喝水。家長可以在家裡和孩子以遊戲的形式鍛鍊,之後父母觀察一下孩子在自己離開之後,是否能夠獨立的完成這些事情。發現孩子哪方面薄弱就在家裡多練習一下,讓孩子感受。

    讓他知道這些事情的順序,比如說喝水時是先接水,然後端起杯子,再去喝水,最好把自己的杯子放回原位等等,一般幼兒園的水不會是很熱的。這些都可以從細節裡觀察,發現薄弱的地方就刻意的練習一下。在這期間最多的是給孩子鼓勵,把有能量的話傳遞給他。接著就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看他是否能把內心的需求表達出來,比如說想吃飯或者想喝水等等需求能不能表達清楚,看他有需求能不能主動的去跟老師去說。因為寶寶年齡還小,在家中最好以遊戲的形式從中觀察,家長可以在這些方面判斷他是否可以獨立去幼兒園。即便是不可以,也要鼓勵孩子,他可能在家裡的時候做的並不是那麼好,但是到幼兒園反而獨立性很強。

    最後一點就是人際交往能力,比如說在跟小朋友玩某個玩具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可以避免先用肢體來表達。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3 # 呆呆43505

    首先要學會能表述清楚自己的需求,然後再鍛鍊自理能力,比如老師給的飯多還是少,該如何表達,去廁所需要提前跟老師說,記得娃剛剛去幼兒園的時候,因為剛剛進入集體生活,不能很清楚自己的表達方式,所以就會有推,拉一下的小摩擦會很敏感,馬上會哭,顯得很無助,所以一定要教一些臨時的表述自己的需要,

  • 4 # 壹父母

    首先,是心理上的準備,這個包括家長和孩子,都要做好準備。有的家長往往如臨大敵,不停地囑咐孩子以後上幼兒園要如何如何,不能如何如何,生怕哪裡沒有說到,將來孩子在幼兒園會不適應,會哭鬧,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這種焦慮,甚至超過了孩子本人。於是每天變成了祥林嫂,絮絮叨叨,不停指摘孩子的不是之處,希望在短時間內能讓孩子“迅速長大”。

    家長的這種情緒,會讓寶寶有一個不好的印象:原來,幼兒園是一個充滿了壓力、恐懼和約束和不確定的地方,太可怕了!我才不要去幼兒園呢!

    其實,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對於幼兒園生活的期待和嚮往。比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陪孩子去幼兒園門口“參觀”一下,看看裡面的遊樂設施,看看小朋友們做遊戲。在孩子說:“我也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告訴他,現在還沒到時候,你還需要等待一些日子哦!讓孩子對幼兒園有一個美好的初印象,同時對於上幼兒園充滿期待,希望這一天能夠早一點到來,這其實是一個小小的“套路”,家長完全可以做到的。

    從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上,爸爸媽媽也要幫助孩子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上幼兒園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最好留出比較充裕的過渡的時間),不動聲色地撤出給孩子餵飯的角色,慢慢地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必然不會一帆風順,但是家長要掌握幾個原則:不要過於關注孩子吃多少、怎麼吃,不要太多的糾正孩子吃飯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弄髒了桌面,是不是浪費等等,同時也要和伴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統一戰線”,不要插手孩子吃飯的過程,讓他能有一個逐漸自己適應的過程。

    一旦孩子做的好,要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進行鼓勵和讚揚,孩子一時半會兒不能適應,哭鬧等等,也要溫柔而堅決地讓寶寶自己吃飯,不要打擊孩子學習自己吃飯和穿衣等等生活技能的熱情,寶寶自己能夠完成這麼多事情,也一定會很有成就感的。

    其次,要幫助孩子建立起規則意識,明白遵守規則、信守承諾的重要性。要下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可以準備一個小鬧鐘或者沙漏之類的孩子感興趣的計時器,在他吃飯、看書、玩耍的時候,跟寶寶商定好時間,到時間了就要暫時休息一下,或者去幹一些別的事情。

    總之,家長不要把上幼兒園的焦慮傳染給孩子,那麼孩子入園的過程就會更加順利一些了。

  • 5 # 精靈故事

    孩子上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離開家人,要自己去面對的社會環境。

    在上幼兒園之前,至少提前半年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提前培養孩子。

    一,生活自理能力,包含: 自己穿容易穿的衣服和鞋子,自己洗漱,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

    兩三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還差一些,爸媽要有意的讓孩子這方面提高一些。沒上園之前,各方面由家人照顧周全。一入園,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沒有提前學習和適應的孩子,會對這樣的變化措手不及,非常不適應,不知道該怎麼做。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間要固定,早上才能順利起床。中午的養成午休的習慣。二,提前讓瞭解幼兒園,減少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大概是大部分孩子都會有的現象。在家裡爸媽爺爺奶奶陪伴,孩子的依賴性已經很強了。突然離開家人,需要自己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孩子感覺到缺乏安全感。

    所以很多孩子在上了幾天幼兒園後,就不願意去了,一去也幼兒園就哇哇哭。

    怎麼做呢?

    1. 首先,提前兩三個月帶孩子去幼兒園轉一轉,甚至可以參加幼兒園的開放日活動,給他講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友好,老師很喜歡小朋友們。

    2. 帶著孩子一起去購買小書包,幼兒園的用品等,讓他從內心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3.在家裡,可以和孩子做幼兒園互動遊戲,媽媽是老師,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提前瞭解幼兒園生活。

    三,基本的禮貌和人際關係

    大人幾乎從一歲甚至更早時候就進行禮貌的教育了。見到熟人叫"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走時說再見等基本的禮貌,讓孩子敢說,大聲的說出來,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最主要的交往人群就是自己的家裡人,最多也就是附近的小朋友。在幼兒園會有更多小朋友,還有老師之間的相處,讓孩子一時難以接受。不過大多數孩子都會順利愉快地度過這個階段。

    讓孩子遇到問題勇敢地和老師說出來,和小朋友相處有禮貌,互相謙讓等。

    主要這三大方面提前適應好了,上幼兒園就基本不會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等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能力的增長,會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也會更加喜歡幼兒園的生活。

  • 6 # 粒媽分享

    我家孩子今年九月上幼兒園,我們在家做的準備有:

    1、在幼兒園外對幼兒園的環境有所瞭解。

    2、透過影片、繪本等,讓孩子瞭解幼兒園裡的生活。

    3、透過積木搭建幼兒園,角色帶入,讓孩子體驗幼兒園一日的生活和社交活動、並儲備一些常用語言,比如:如何尋求老師的幫助、怎樣與小朋友交流等。

    4、完全由孩子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家長不做任何代勞。

    5、鍛鍊獨自午睡!

  • 7 # 小囡媽咪

    孩子買了三週歲要上幼兒園了,這對他的人生來說,又向前跨進了一步。作為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麼有哪些需要提前訓練的能力呢?

    1 獨立上課

    三歲前,孩子每天面對的是自己的家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麼多人圍繞著自己轉,把自己捧在手心,小心呵護著。到了幼兒園這些可沒有了。需要的是獨立上課的能力,坐在小椅子上,認真聽老師講話。這個能力對剛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現在有很多托幼機構,讓孩子提前去感受一下幼兒園的上課方式,提前做好適應和銜接的工作,我覺得也是有必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讀正式幼兒園之前的幾個月去讀一下托幼銜接的話,對他上幼兒園是會有幫助的。

    2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都知道,行為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進入幼兒園會有幼兒園固定的作息時間,我們可以提前根據這個作息時間來安排孩子的日常,讓孩子能提前適應這樣的作息規律,養成一定的習慣,這樣子到了幼兒園就會無縫銜接,非常適應。

    比如,有些孩子午睡時間較晚,或幾乎不午睡,來到了幼兒園裡,中午吃完午飯之後要午睡是很困難的。

    比如,有些小孩子非常挑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那到了幼兒園裡的飯菜不一定會很合胃口,就會肚子餓。

    很多小的習慣,其實都是被家長寵出來的,真的需要好好改一改。

    3 待人接物的能力

    很多孩子在家裡做慣了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情都有長輩幫忙解決,自己呢,則什麼都不會做。進入幼兒園,剛進門就要向老師問好,接受老師的常規衛生檢查。那麼如何向老師問好,如何能夠走進自己的班級和同學們友好融洽的相處,都是待人接物能力的一部分。我們平時就要教導孩子,要懂禮貌。這些都不是說說的,還是要落實到日常的每一天,每一個細節。

    當然,如果這些都沒有提前準備的話,孩子進入幼兒園也會很快適應,因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重大的,尤其是對小孩子。希望你的孩子能順利進入幼兒園,度過愉快的三年。

  • 8 # 中國紅愛生活

    三週歲的孩子上幼兒園前最好做一些提前訓練以便寶寶能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主要訓練如下幾項基本生活常識即可:

    1,訓練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飯喝湯。

    2,教孩子口渴了會給老師說。

    3,訓練寶寶要便便時會找老師說。

    4,教寶寶懂得好吃好玩的東西要與小朋友分享。

    5,訓練寶貝獨自午睡。

    三週的寶寶有以上這些生活常識就基本可以放心地入園了!

  • 9 # 大伽貓

    孩子半歲之後就學會爬了,一歲之後就學會站立行走,之後就學會說話了。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給予他鼓勵,而且不斷地教會他一些生活的方式和自立的能力。所以,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教會他一些自理能力事去做。比如:

    自己用勺子吃飯,要知道有小便要上廁所,學會自己上廁所,脫褲子和穿褲子。等等日常的習慣。

    其次,要讓寶寶知道自己的名字,上幼兒園前應該把身體調節到最佳,應該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告訴成年人:“我要上洗手間。”

    再者,父母要有意識的引導寶寶在家的作息和幼兒園的一致,讓孩子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規律。

    最後,要讓孩子做好上幼兒園的心理準備!因為孩子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和身邊的少部分人,一旦脫離父母,他們內心會產生焦慮也十分正常,我們應該提前預防這種心理的發生。

  • 10 # 一位寶媽的自我修行

    雖然還沒有經歷過孩子入幼兒園,但經歷過32個月的兒子入托。一個多月,由入托前自己緊張的睡不著,到現在孩子開心入托,感慨很多。最大的感慨是,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適應能力,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堅強。

    我家兒子是個比較內向的小朋友,不喜歡與陌生人打招呼,不和小區裡的小朋友們玩。本來以為他入托將會很難很難,所以在孩子入托前一週,我就很焦慮了,晚上睡不好覺。後來入托後,孩子表現比我想象的好,但也經歷了一些不開心的事,讓我意識到,如果想讓孩子獨立入托或幼兒園,真的應該培養孩子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 語言表達能力---2-3歲的孩子,已經會說很多話,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家長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想法及要求。比如想小便大便,要和老師說,有任何需要,可以和老師反應,讓孩子學會自我表達。表達能力強的孩子,不僅能和老師溝通,還能和小朋友們溝通,更容易融入集體生活。

    2. 安全意識培養---2-3歲的孩子,安全意識不夠強烈,他們很多行為都沒有惡意,也意識不到這樣帶來的安全隱患。比如小朋友間互相推打,互相追逐嬉戲。其實小朋友之間相處,磕磕碰碰再所難免,只要不傷到彼此,沒關係,但要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讓孩子懂得控制自己,把握好度。

    3. 和小朋友相處的能力---如果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玩,多接觸陌生人和陌生小朋友。如果孩子不樂意,不必強求,但要儘可能地鼓勵。如果孩子仍然不願意和別人玩,沒關係,但仍要多帶出去走走,讓孩子容易接受陌生的幼兒園環境。當時我還怕我兒子完全不能適應,畢竟他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但證明我想錯了,孩子都喜歡和孩子玩,只是不知道如何處而已。所以,儘可能地多鼓勵孩子與人相處,可以一起分享玩具零食,讓孩子知道,與小朋友相處,不能推不能打,喜歡就表達出來,可以一起玩玩具。

    4. 自理能力—比如吃飯,洗手,刷牙,穿衣穿鞋,大小便等自理能力,不要求很熟練,但一定要會。

    除此外,還要提前養成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另外,為了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幼兒園生活,可以多帶孩子去附近的幼兒園轉轉,多跟孩子講講幼兒園的生活,讓孩子對幼兒園充滿期待。

    當然,3歲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家人要提前做好心理引導,不要讓孩子有種被家人拋棄的錯覺。祝願孩子能順利入園!

  • 11 # 荔枝新聞

    關於這個問題,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園長吳邵萍的建議是:

    孩子的成長更需要有一個終身發展的目標和不斷努力的方向。因此,孩子的成長需要好的教育,需要成人的關注和引導。所謂好的教育應該是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長心中肯定是有一個宏觀的教育目標和發展方向,至於具體的教育計劃,不妨讓它變成一個一個的小計劃、小目標,可以和孩子共同商討、共同確定,讓孩子從小成為一個有夢想、有目標、有計劃、有想法的孩子,讓孩子對自己的計劃選擇付諸努力,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調整自己的計劃,讓孩子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因此,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優勢和興趣點,在尊重孩子、將孩子看成是一個獨自、自主的個體的基礎上,積極給予支援,給其創造一定的、滿足其興趣發展的條件,適時適當地因勢利導,推進和促成孩子的成長髮展。成長計劃不在早晚,在於恰逢其時。 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的是: 孩子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不會以家長的意志為轉移,我們不必刻意過早地制定成長計劃去限制孩子可能的發展,更不應讓計劃成為孩子發展以及家長與孩子之間融洽親子關係的絆腳石,避免家長主觀想法對孩子成長的框架限制。而重要的是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再努力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和調整。

  • 12 # 輕鬆育兒學堂

    三週歲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對媽媽和孩子來說,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分離過程,如何對渡好這個心理分離期呢?

    答案是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提前訓練,以便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首先,做好心理準備。

    媽媽要提前告訴孩子,“長大了,要上幼兒園了”,或者借用繪本,讓孩子提前感知幼兒園的生活,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同時,媽媽也要學會分離。要改變長期以孩子為中心的生活,迴歸關注自己的生活。

    第二,訓練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要會自己吃飯,上廁所,會向老師尋求幫助。

    第三,養成好的作息時間。

    作息時間最好和將來上幼兒園的時間一致,包括午睡。

    第四,提前熟悉幼兒園。

    父母可以早點決定要上的幼兒園。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玩耍,熟悉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NBA近20年進攻最強的5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