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夕中的夕陽
-
2 # 量子空間
曾經信誓旦旦說“餓死不做遊戲”、“一分錢也不投”的馬雲,終於還是做遊戲了。
說這話後沒幾年,馬雲就食言了。早在2013年,有爆料稱,馬雲在一次小型溝通會上表示,將要大力進軍遊戲業,與騰訊直接競爭。
阿里的遊戲野心
2014年,阿里宣佈成立自己的遊戲分發平臺。此後,投資美國移動遊戲開發商、斥資10億收購UC優視、成立“阿里遊戲”、推出阿里雲服務遊戲公司等,阿里佈局遊戲產業的腳步沒有停下來過。
如今阿里終於按捺不住加速遊戲領域的“野心”,不再遮遮掩掩,從遊戲外圍產業鏈試圖進軍到投資、代理、研發遊戲的序列中。
9月26日,阿里大文娛宣佈正式成立遊戲事業群,下設開放平臺事業部和互動娛樂事業部。並全資收購由網易前COO詹鍾暉等創辦的簡悅,其核心成員曾打造了《魔獸世界》、《星際爭霸2》等諸多知名遊戲。
於是有網友調侃說,難道是女人的錢不夠賺了嗎?“為了兒子不做遊戲”,現在兒子長大了?
調侃歸調侃,顯然,現在的阿里並不需要靠遊戲來賺錢,馬雲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做遊戲,就是針對馬化騰而來的。
一山不容“二馬”
阿里和騰訊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家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雖然戰略模式不同,但在巨大的規模體量下,都在延續高速增長。
傳統的BAT格局被打破之後,AT雙雄爭霸的網際網路格局開啟,使用者高度重合的阿里和騰訊之間的比拼進入白熱化階段。
今年的福布斯即時排行榜中,首富的位置甚至兩天換了三次,馬雲和馬化騰交替去坐首富的位置,卻誰都難坐穩。
所以,擅長謀篇佈局的馬雲,在建立好阿里商業帝國後,發現要與騰訊競爭,遊戲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兒。
常言說,打蛇打七寸,遊戲對於阿里來說是新增業務板塊,非主體盈利專案,但對騰訊來說,則是根基。
在騰訊的2016年收入中,遊戲佔據了半壁江山。
根據2017年財報,騰訊2017年第二季度總收入566億,其中網路遊戲收入238.61億,約佔42%。
遊戲帶來的強大現金流,讓騰訊成為了難以挑戰的網際網路霸主,但專注於社交和遊戲,讓馬化騰在大資料、物聯網、AI等技術佈局上失去先機。
而且過於依賴遊戲收入給騰訊的未來增加了不確定性,加上手遊時代到來,雖然《王者榮耀》風光無限,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週期性難測。
對於馬雲來說,過去低估了遊戲的吸金能力,如今手遊成了移動網際網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趁著格局尚未完全定型,阿里尚有機會,更重要的是在別人家的地盤上打仗,即使輸了也不用收拾殘局。
那麼問題來了,馬雲有多大的勝算呢?
其實對於阿里來說,要取代騰訊的遊戲地位,這很難,但是能拖住騰訊的腳步,攪局馬化騰建立的遊戲江湖規矩,這就夠了。
以阿里的雄厚實力,進入遊戲市場,技術、支付、流量這些都具備,唯一的不確定性是人們習慣將阿里定義在改變生活方式,如果馬雲去做遊戲,他的使用者們會接受嗎?
-
3 # zhoutao1573
遊戲是網路必需品
有需求就有供應
而且利潤巨大 阿里當然也想分一杯羹 特別是騰訊遊戲方面的營收 阿里也是很眼紅的 馬雲當年因為兒子玩遊戲沉迷 所以才一怒說過餓死不做遊戲 這個無所謂吧 要利潤 才是一個集團的正確取向
-
4 # 道之塵
一個遊戲如果很成功,在中國基本都是幾千萬幾億使用者,一個公司如連續能推出幾個很成功的遊戲,許多年內的幾億使用者都是粉絲對公司的價值與品牌都是巨大的,如騰訊的王者在落幕前能出一款接著王者幾億粉絲遊戲那利益是巨大的,有實力有基礎的網際網路公司都不會輕易放棄這蛋糕的
-
5 # 書說那年史
支付寶上就有阿里小遊戲,種樹,養小雞,其性質是做公益,遊戲和遊戲也不一樣的,以營收暴利為目的黃賭毒遊戲都是害人的,以提倡真善美的正面遊戲類都是促進社會收展的,相信阿里遊戲也會與騰訊遊戲性質不一樣的,大家都看看阿里遊戲怎麼做,做不好再噴也不遲,因為很多事實證明:我們凡人的思想跟不上馬雲外星人的思維。
-
6 # 恆信貴金屬
最近的騰訊和阿里,可以說又槓上了。
但最近雙方在新零售上的戰爭,似乎到了最火熱的點。
多地消費者反映稱,自己所在城市的沃爾瑪相繼宣稱暫停使用支付寶,有的以“系統升級”為由,有的以“合作暫停”為由,並表示恢復時間未知。
據沃爾瑪官方介紹,華西區屬於沃爾瑪五大運營區域之一,目前沃爾瑪在華西區共有超過90家門店。沃爾瑪中國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從2018年3月15日起,沃爾瑪華西區和微信達成深度合作關係,將推出獨家優惠,並進行更多基於大資料分析的精準營銷合作。
除了沃爾瑪之外,有湖南地區的消費者稱,當地步步高超市暫停支付寶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長沙、岳陽、邵陽、湘潭、株洲、醴陵等地的使用者表示,自己所在地的步步高超市不允許用支付寶。
馬雲:你不仁我不義
早就看不慣騰訊遊戲一家獨大的馬雲,就算打臉也開始了遊戲的征途。
先是以10億高價,收購網易前COO詹鍾暉三人創始的廣州簡悅;同時大規模挖角其他遊戲公司,網傳網易員工稱整個部門都收到阿里遊戲發來的挖角資訊。
從騰訊這幾年的發展不難看出,遊戲可以說是變現能力最強的行業。
而淘寶系的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收穫期,這個階段能夠看到極漂亮的運營、盈利資料,但框架已經定死,再次爆發增長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而繼續這樣維持下去,只會看到天花板越來越接近,問題越來越突出,與競爭對手的距離越來越小。
騰訊去年在遊戲方面收入就有270 億人民幣,可以說得來全不費功夫,光是王者榮耀已經能讓馬化騰樂的偷笑了,所以說阿里進攻遊戲市場是自然而然的舉動了。
有的人就說了,馬雲不是說過:餓死不做遊戲。但現在淘寶遇到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反而有被彎道超車的危險,對應危機感極強的馬雲來說,現在是到了快”餓死“的時候了,而且遊戲市場容量已經大到分一塊蛋糕的動力超過一切樂;所以,做遊戲也不足為奇。
阿里系是有足夠的使用者關注度受眾基量可以轉身切入發行的,行業彈性空間太大,渠道強勢,CP連分成權都可以被拿來當福利看待。遊戲對於阿里來說,當年不是不想做而是沒法做。
那時候的遊戲行業不像現在一樣火熱,遊戲也並不是當年設計的版圖內的。還有就是同在杭州的網易已經有聲有色了,阿里如果當時強行做遊戲,人才,政策,氛圍都會導致可能不會太成功。
可以發現財大氣粗的公司正在擠壓整個行業的騰挪空間,過早格局化並不是好事。
所以說話還是不能說太滿啊!
-
7 # 遊秀
別看了,
“餓死不做遊戲”是馬雲說的,
但是做遊戲的是阿里,阿里可不只是馬雲。
哈哈哈哈哈,是不是很皮。
只能說阿里加入遊戲行業是玩家的福音,
也是其他遊戲公司的強勁對手。
再說了,不管是誰做遊戲。
我們拿好遊戲說話,
做不出好遊戲,哪怕是阿里也會倒在玩家的口碑下。
嗯……
出來吃個飯,看到這樣的問答果然吸引了不少噴子啊。
不好意思是我高估了噴子的智商。
開頭的調侃我相信大部分人是看出來了。
至於說玩家的福音,
那是因為阿里的加入,肯定讓遊戲行業多了很多的競爭壓力。
那麼其他公司也只能拿出更好的遊戲才能吸引玩家,
玩家的選擇也會更多。
嗯……
給噴子們解釋一下,要還聽不懂的話,那隻能拜託各位讀者看到的話,
勞煩手指輕點其頭像,然後舉報吧~
-
8 # 河豚少年的秘密
企業的性質
26日下午,阿里大文娛董事長俞永福透過一封全員信宣佈,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正式成立遊戲事業群,下設開放平臺事業部和互動娛樂事業部。一個商人對利益的追逐是都不可阻擋的。
先說一下阿里的遊戲團隊:
網易前COO詹鍾暉(叮噹)等創辦的廣州簡悅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魔獸世界》、《星際爭霸2》產品運營負責人陳偉安,
《大話西遊2》、《夢幻西遊》自研專案的主力開發者吳雲洋(雲風)
集團的樊路遠(木華黎)、詹鍾暉(叮噹)、史倉健(蒼劍),常揚(劉墉)和黎直前(宇乾)進入遊戲事業群班委會,其下設兩個事業部,互動娛樂事業部由詹鍾暉(叮噹)分管,開放平臺事業部由史倉健分管。
沒什麼的。承諾又不花錢,又不會丟一塊肉,等遊戲做起來了,還有幾個人記得馬雲說過這句話?之前還說支付寶永遠不收費來著。
-
9 # 大電競
講真,做遊戲真的是太賺錢了好吧。
不做遊戲的話是在08年說的,到現在都已經過去十年了,這十年裡面事情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可能當初也沒人能夠想到單純遊戲行業能夠賺這麼多的錢,所以在環境大勢已經變化的情況下,作為商人來說,為了追逐利益去做自己覺得有希望獲利的事情,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
首先遊戲實在是太賺錢了,最簡單的看一下騰訊跟網易就知道了,做出一兩款爆款的遊戲之後,收入基本上是不用擔心的,一個專案組能夠出一個爆款遊戲,那獎金就拿得不得了了,而且也能帶來可觀的利潤,像網易的陰陽師,像騰訊的王者榮耀、絕地求生,這些遊戲成為爆款之後不僅在使用者時長上,還是在營收方面都是十分可觀的。而且遊戲還有附加的很多周邊玩法,一樣能帶內容輸出或者是帶實物。同時阿里內容佈局這麼廣,有IP儲備,做點IP相關遊戲也可以一起推,入局有優勢。所以既然知道這個行業賺錢,而我又有資本去運作,我也有自己足夠的分發內容的資源去做支撐,那我為什麼不做呢?
而且,就看阿里這兩年的發展,雖然沒有直接做遊戲行業,但是還是做遊戲相關的,比如說雲服務行業,比如說分發,比如甚至像淘寶他們賣的遊戲相關,其實都是多多少少跟遊戲搭邊的,總的來說這個市場非常龐大,的確有很多的利潤空間可以挖掘。
其實在現在社會,企業都是逐利的,自己當年有的時候說過什麼也不一定對,有的時候做出打點自己過去的臉的舉動,也並非是自己一個人的想法,而是整個董事局的決定,現在這些打臉的企業家也不算少了,像之前羅永浩還說過,錘子不會降價,但你看看現在錘子手機的定價,甚至還出了更便宜的堅果手機。而京東之前還說過不會涉及圖書市場,但是同年他就上線了圖書頻道。那個時候也在微博掀起了一番熱度,反而給自己的圖書頻道做了廣告。所以時代是變的,沒啥打臉不打臉
-
10 # NGA玩家社群
二次元是未來,二次元是未來,二次元是未來,而遊戲雖然不完全屬於二次元,但也和二次元息息相關。馬雲曾經說過,餓死也不做遊戲,遊戲不能改變中國,阿里不會投一分錢,不過這是2008年和2010年說的話吧?不可否認,那時的網路遊戲是賺錢,但是還遠沒有達到現在的火爆程度,盛大的《傳奇》和騰訊,《dnf》、《cf》後,就沒有太過於盈利的遊戲品牌,直到lol和《王者榮耀》的出現,於是,2017年,阿里正式成立遊戲部。
阿里和騰訊的競爭一直持續著,甚至可以說是各個領域,拿小說領域來說,騰訊創立了創世中文網後,陸續收購了起點小說網、紅袖添香、瀟湘書院,最後成為如今的閱文集團,文學二次元作品ip不計其數,阿里自然眼紅,於是也成立了阿里文學。
《王者榮耀》火爆全國後,馬雲也坐不住了,不過一開始他並沒有做遊戲,只是充當遊戲的搬運工,例如收購九遊、投資移動遊戲開發商等,不過後來就研發了自己的手遊,如《武動乾坤》、《自由之戰2》等等,不過受限於平臺影響,這些遊戲作品的影響力遠遠不及騰訊,阿里想要在遊戲的平臺超越騰訊,或者說抗拒騰訊,未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文學領域講,閱文之後還有掌閱、縱橫、17k,其次才是阿里;遊戲領域講,騰訊和網易佔據了遊戲市場的70%,而阿里還要在30%中和其他遊戲公司競爭出頭,著實困難。
不過,不管怎麼說有競爭才是好事,相信阿里遊戲來遊戲領域分羹的話,多多少少會給騰訊有一些影響,說不定阿里下一步就是和網易合作,相互利用平臺資源共同對抗騰訊也說不定呢。
-
11 # 為諾坎普國王歡呼丶
阿里是做遊戲而且一直在做!阿里的遊戲絕對是一種閒置遊戲!遊戲有好有壞!比如王者榮耀和叫什麼吃雞遊戲你以為這種遊戲只是騰訊賺錢?可以帶動很多行業的想的太簡單!
-
12 # 沉睡中的夢
阿里做遊戲其實也算被逼的,這些年阿里被各種打壓,雖然攤子鋪的很大,但是盈利方面居然沒有大幅度的超過騰訊,這是很危險的情況,馬雲天天忙死忙忙活,卻不及馬化騰。在加上這幾年線上支付被打壓,支付寶各種限制,淘寶真算窮途末路了。在不開展新業務,估計用不了多久就帝國的大廈就崩塌了。現在淘寶的規模完全和收入不對等。
-
13 # 北街商貿
那麼多網蟲天天抱著手機玩亡者農藥,玩吃雞,把錢都給騰訊,然後騰訊用這些網蟲的錢來打擊阿里!阿里做的都是和全球公司競爭的事,但是做的再好,也經不住窩裡鬥啊,馬雲有什麼辦法!
如果沒有這些什麼反阿里聯盟,沒有什麼窩裡鬥,沒有什麼水軍,京東也別天天抨擊淘寶,阿里是不會做遊戲的!一群咬老虎,就算咬不到,但是煩啊!
-
14 # 太平洋電腦網
哈哈哈哈,我忍不住去做一個GIF去調侃一下:
哈哈哈哈哈,以上是調侃,大家笑笑就好了。
遊戲是未來的發展點在我們小時候,遊戲被稱為洪水猛獸。但是後來,大家愛都知道,遊戲只不過是一個發洩點而已。即使你不讓小孩子玩遊戲,他們依然會沉迷其他東西。關鍵還是在於看父母怎麼教。
這一批80後和90後你孩子終於長大了,他們喜歡玩遊戲,只要控制好,玩遊戲並不會影響到正常生活。
同時,電競事業也在發展,高校還設定的電競專業。企鵝智酷正式釋出《2018年中國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電競使用者規模達到2.5億,市場規模突破50億,並首次出現了觀賽人次突破100億的賽事。
同時,電競還入選了亞運會,2018雅加達亞運會正式宣佈AOV將成為電競表演專案之一,在後續的運動會上會有電競的比賽。
在這種背景下,阿里去做遊戲也是正常的,因為做遊戲真的會賺錢。阿里是上市公司,是資本,需要創造利潤,所以他們會去做遊戲。
騰訊在做遊戲作為阿里的老對手,騰訊遊戲的發展真的很快,尤其是《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這些手遊更加是風靡全國。
有人統計過,《王者榮耀》每天給騰訊帶來的流水是一個億。遊戲給騰訊帶來巨大的利潤和影響力
阿里不可能就這樣看著騰訊快速發展,一定需要想辦法去削弱騰訊的優勢。所以,阿里去做遊戲也是正常的事情。
回覆列表
馬雲說:餓死也不做遊戲!近日,阿里大文娛全資收購了廣州簡悅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簡悅的核心成員曾經是《魔獸世界》《大話西遊2》《夢幻西遊》等知名遊戲的運營負責人和主力開發者,所謂阿里之心路人皆知。不做遊戲的馬雲活生生的被自己打臉。
近幾年的阿里一直在向遊戲滲透,最終還是成立了專門的遊戲事業群。雖說馬雲在網際網路大的佈局都是領先一步的,但是在遊戲這一塊卻不是一般的遲鈍呀。馬雲曾經認為遊戲是禍害青少年的,所以他堅決不做,還發表了“餓死也不做遊戲”之類的豪言。但幾年下來後,馬雲改變了對遊戲的看法,還是忍受不了遊戲龐大利潤的巨大誘惑,他最終還是對遊戲下手了。不過,雖然馬雲掌握了網際網路的大量流量,但是在遊戲阿里巴巴恐怕已經遠遠落後騰訊,網易等遊戲巨頭。
其實,阿里早在2014年中就開始對遊戲佈局,它成立了遊戲分發平臺。同年它還實行了兩次重大的收購,第一次是8月1.2億美元收購美國移動遊戲開發商Kabam,第二次是UC,同時收購了UC旗下活躍使用者超6000萬的手遊平臺UC九遊。在2016年12月,阿里把手下的平臺豌豆莢、九遊、PP助手、UC應用商店整合起來成立了應用分發平臺。而在今年,阿里完成了大布局,全面進行遊戲發行領域,投下10億去發展屬於阿里的遊戲IP。阿里早就開始佈局遊戲,馬雲所說的餓死不做遊戲,到底是為了什麼?
阿里的佈局看似很有侵略性,但是阿里對遊戲的研發和大IP的開發並沒有多大進步。這兩項遊戲的核心仍然被掌握在騰訊與網易之中,最明顯的是曾風靡全國,一度引日本網友期待的《陰陽師》和拿起手機就能開黑的《王者榮耀》。阿里在遊戲事業群成立之前,仍沒有下手研發遊戲。
如今阿里遊戲的成立,對於遊戲的開發,其實還是看重瞭如今遊戲的發展前景,對於自打臉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在於馬雲在想怎麼用遊戲超越騰訊,不過對於騰訊遊戲,阿里遊戲想要超越,似乎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