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意書法

    題主的意思是問為什麼有的人沒打好基礎就東搞西搞龍飛鳳舞,原因很簡單。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古人早有論。

    莊子《逍遙遊》有“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什麼意思呢?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麼它就沒有負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窪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卻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麼負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憑藉著風力,揹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後才開始朝南飛。

    人都是喜歡淺顯易懂的東西,不喜歡鑽研,不喜歡打破腦袋去求知,所以不只是現代人有這些毛病,古人也有,只不過這些不努力的人被時間沖刷掉了,你才沒辦法看到那些沒有基礎的人的作品,畢竟“吹盡黃沙始到金”嘛。所以這些人只能存在於古代寓言故事,或者史書逸聞裡,這個想必好多人也不會觸及到吧?因為這些東西需要精力去尋找呀。

    所以你也就能明白,龍飛鳳舞看起來比認真寫更瀟灑,更容易,而外行看熱鬧,外行永遠比內行多,所以這些“表演的人”有市場,又更加不會去努力了。

    另一方面,縱觀中國書法史,我們今天奉為“書法基礎”的楷書,其實是形成最晚的書體。

    是的你沒聽錯,草書比楷書要早出現。

    我們今天能當做楷書鼻祖的是鍾繇,代表作是魏晉時期的《宣示表》等小楷名帖,

    直到唐朝,楷書法度慢慢建立,才出現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顏筋柳骨,顏體歐體。

    那麼你是否知道,顏真卿比較早還是歐陽詢比較早呢?

    說了這些,筆者想表達的是,到底什麼才是書法的基礎?這個在筆者文章《什麼是書法的基本功》裡有所談到,您可以移步去看看。

    簡單地說,書法基本功不是單單的一個楷書,一個隸書,也不是單純的坐姿握筆,而是涵蓋了很多方面,甚至個人內在修養也是基本功的內容。

    所以一句話,少和小丑過不去,多留時間和精力給自己提升。

  • 2 # 書法有云

    你的這個提問應該會涉及到一個初心的問題。每一個個體,他的行為一定有他的目的所在,學習書法也是一樣的,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他一定會有一個初衷,也就是說他的出發點或者目的所在。

    有的人是為了改善目前的書寫而去學習書法,有的人是因為純粹的一種愛好而去學習書法,但是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可否認的是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他就是想透過書法來獲取他想得到的。

    那麼你所提出的問題就不難以理解了。因為他跟正常人的這種思維不一樣,他有很強烈的一種目的。

    對於書法的學習,我們一般是從篆書,隸書和楷書這三種正體字,擇一進行入門的學習。當我們將入門學習的基礎打好後,會按照我們自身的興趣所在選擇一個或者多個字型作為我們學習的主要方向。

    比如:有的人從楷書字型做入門學習基礎打牢後,他就會轉向行書,以及草書的學習。

    但你所提問的這個問題現象,就完全違背了這一種學習的規律。草書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一種字型,嚴格來講,大草或者叫狂草,它已經脫離了漢字的實用功能,進入了一種抽象、符號化。

    草書,我們現在一般把它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章草,它是隸書的一種快寫字型;

    第二種叫狂草或者叫大草,它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一種抽象的符號,跟現實中的實用性關聯並不大;

    第三種叫小草或者叫今草,這個字型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因此,特別在書寫大草或者叫狂草的時候,如果沒有聯絡上下文以及沒有深厚的草書基礎知識,是很難進行文字的識別。

    那麼在這一種情況下,那些書寫草書的人,他的書寫作品你基本上看不出在寫什麼。既然看不出寫什麼,又如何對他進行評價呢?因此,他從另外的一個角度,就可以說你們這些人是不懂書法藝術的,但事實是往往他的這一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書法二字。

    總之,

    每一個人的行為一定有他的目的所在,學習書法我們首先繼承古人,然後結合自身以及時代的審美再進行創新,至於那些違反規律的一些行為現象就把它當做一場鬧劇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交際圈子能決定未來有沒有錢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