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祖蔭1
-
2 # 勇哥收藏
不是不想調整,而是已經沒辦法調整或者根本就是沒必要調整。
錢幣的發行都是政府的行為。所以這個問題都要從政府角度來解答。
首先設計一套錢幣是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資源的,政府無法承擔。從前期的圖案設計到後期的紙張材質的確定,都需要一整套的程式,來保證整個發行程式的順利進行,除了發行程式,還要保證這套紙幣的發行後在很多年內無法做到完美仿製的程度,要不一套紙幣的發行很快就被不法份子仿製出來,那對於政府來說就是一個天災,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資源。所以對於政府來說,一般對於發行一套新的紙幣,都是採取非常謹慎的態度,貿然發行勢必對政府經濟秩序的長穩發展造成影響,這是每個政府都不期望看到的,也就相應產生了很多國家的錢幣面值特別大確不調整的現象。
其次是政府感覺發行新的貨幣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以萬為單位和以元為單位進行政府經濟統計,對於國家和政府是沒有區別的,其最簡單理解就是本來一萬對應的等價物,在貨幣改革之後,對應的是一元的面值,這個操作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是不存在的,政府所要統計的是經濟實體,而新貨幣的發行僅僅是對等價物計量單位的重新界定,對實體經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所以政府沒有必要設計一套小面值的錢幣來取代大面值的錢幣,所以就產生了很多政府對於大面值錢幣不做調整的原因。
-
3 # 導遊郎
有些經濟問題積重難返,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比如我們國家,1992~1993年那一輪以海南和廣西北海為代表的房地產過熱,拉動了原材料等一系列物價全面上漲,隨之發行了百元大鈔,之後物價就再也沒有剎車。雖然當時國家強力調控,海南和北海的房價兩三年內基本上從8000元每平方米降到800元每平方米左右,但各種物價卻沒有隨之下調。
近十多年來,各地房價又上漲了幾倍到十幾倍,如果再發行千元面值的大鈔,大家紙面富貴,看起來房價也就那麼回事了,只是全華人民不管買沒買房,都用以前存的血汗錢的貶值來分擔了。以前的財富縮水,以後生活壓力更大,但溫水煮青蛙,看起來也是平穩過渡。
如果你想把現在最大面值一百元的,改回過去面值10元的,同比例兌付,房價相應降低十倍,可能嗎?
-
4 # 陽光10329
因:調正需要過多費用,如繼續面值增大隻需加幾個零而巳,如:縮小面值就要重新開印,而費更高?你說國家會先擇那種?但是後者以有可能縮小面而新開印,除非國家改名,或新執政者又有新的一套措施,才方可。
-
5 # 一個退休的傻老頭
有些國家由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面值小的貨幣根本不起作用,所以必須要有面值較大的貨幣才能方便使用。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印刷面值較小的貨幣,連印刷成本都夠不上,比如印刷了面值一百元的貨幣,印刷成本都接近一百元或更高,他們能印嗎?
這只是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
6 # 唐宇的生活日記
最大也才100人名幣啊,你怕是沒見過【辛巴維(威)】這個國家的貨幣吧。
1後面14個0,價值一百億辛巴維(威)幣,換算成人名幣才2.5元。
當地人民買東西會提著一沓錢去買兩個麵包,或者在街頭上看見當地人將成捆的一百億賣給遊客。
所以往往面值大了,那就是出大事了,貨幣膨脹,貶值。
-
7 # 憨憨爸的vlog
更換面值比較麻煩的,國際的匯率問題和大陸的通貨膨脹問題都受面值影響的,還有就是使用習慣問題,小面值適合中國國情,不易更改
回覆列表
既然閣下曬出幾張KMT時代的紙幣,那本人就講一講有關的故事。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後立即著手整頓混亂的幣制。財政部長孔祥熙理財有方,使國厙黃金外匯猛增。於是中央銀行有充足的準備金亍1924年發行″法幣″以統一全國幣制。法幣與銀元等值,與美金(當年美元為金本位)掛鉤,還是相當硬挺的。可是幾年後抗戰軍興,再加上KMT腐敗,法幣一路貶值,幣面出現天文數字。1948年8月發行金圓券,規定金圓券1元兌換30O萬元法幣(或關金券15萬元),市場上短時出現小面額紙幣和輔幣。但KMT政府國厙己經空虛,基本靠美援度日。金圓券沒有依託,無異一張空頭支票,於是更加迅速的貶值,一年後即崩潰,金圓券紙幣根本沒人要了。由此可見,大面額紙幣是通貨膨脹的產物。若通脹得以抑制,就可發低面額新幣以兌換舊幣,如1954年人民幣發行新幣代替舊幣(兌換率為1比1萬)。若抑制不了通脹,發行新幣不起作用,如金圓券兌法幣。日元因是國際通貨,不便改動,所以仍有面額為1萬的大額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