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邊之雲

    這個提問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悟,一個是開悟。

    什麼是悟?

    一般認為明白了道理就是悟,因為明白道理會帶來內心的感受。不論修行人,還是沒有修行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但是,這種悟是有領域和層次,以及是否透徹的區別。

    而真正的悟是明心:即知道自己的心。

    悟是:忄和吾,就是找到了我的心,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心的時候,發現各種各樣的心都存在:

    既有慈悲心、責任心、同情心、平等心等等善心;也有貪心、嗔心、痴心、傲慢心、嫉妒心等等煩惱心。

    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心,才能有針對性加以修正。正所謂:悟後起修。

    悟後之修,方為真修,否則就是盲修瞎練。

    至於開悟:就是透過觀心,明確知道自己的心被什麼所影響和干擾,發現侷限我們的心的現象和事物。從而打破侷限,進而擴大心容量,增加心的自由度。

  • 2 # 漲錢坤

    啥是"開悟"這麼簡單也不知道嗎?"悟"就是"吾心"! 自己的心裡頭在想啥糾結啥一時之間化解開了就是"開悟"。

  • 3 # 二陽山人

    分大悟和小悟,現在的教育方式堵死悟門,要開悟很難。場小悟會有大悟,但要保持清淨心以及專一的學習,也有頓悟的,但非常稀少。大徹大悟後要保持住,落實都行動上實修,才能進步,最後證得,否則光有悟不實證提升不了多少。佛門中,凡是大悟之人就要閉關修行,以保持清淨心不退轉,閉關就是實修,寺院創造條件護法,讓他儘快能夠實證,斷除見思惑,對於凡夫來說,要靠自己斷煩惱,比登天還難,所以要輔以唸佛等法門由佛力加持,加快成就

  • 4 # 文眾說易經

    開悟其實就是覺悟,就是熱愛生命,把人生看透但不看破。看透了就知道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做人。看破了,事情不想做了,人也不想做了。所以只要用心。不要在意別人去說什麼。自己只去做熱愛做的事情就好了。

    有開悟,就能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就會發現美好的生活,就會去欣賞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有開悟,就會處處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為人處事的心境。當與朋友同事同學親生產生矛盾的時候,有開悟就有寬容,矛盾之後,能求同存異,故大局識大體,這也是開悟的高尚品質。

    有開悟,就有服務他人的品質。人的生命價值在於被需要。好好服務他人,找到被需要的感覺,達到人生的巔峰,就覺悟了,也就開悟了。

  • 5 # 來龍去脈a

    經常聽到開悟,什麼是開悟?答案:正道是開悟。

    開悟是佛語: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聽到開悟兩個字。悟與迷是對立。

    一:正語:

    不打妄語,不兩舌,不搬弄是非,不花言巧語,,不惡口罵人,說話不尖酸刻薄。

    二:正業:

    買賣公平:不亂擺攤:不做嫖:吹:飲:賭行業,不買賣過期產品,不做假貨,不印假幣,不買賣槍支彈藥。

    三:正命:

    愛護自己的生命,愛護眾生的生命,不亂傷人,不亂殺人,不亂違反交通法則。

    四:正勤:

    對自己的工作努力完成,不遲到,不早退,與別人約定的時間要準時,不拖拉。

    五:正念:

    常常自己的心要儲存善良的心態,不想邪惡的東西。

    已生善,令其長。未生善,令其生。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其滅。

    六:正定:

    行善積德的時候不要搖擺不定,發起猛勇心去做,做完了善業不要為自己的善行為感到後悔。

    自己去行惡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千萬不要胡來,去做的惡業以後要回報到自己的身上來。

    總結:

    佛法博大精深,以上為基礎內容,真的要想開悟,還要努力修行。正面為悟,反面為迷入魔道。

    祝大家一切順利。

    南無阿彌陀佛

  • 6 # 聖鵬

    這個不是修佛的修行人解釋不了,開悟是佛家的修行境界,達到開悟已經可以說修到佛家第十七個次地了,大乘佛教想修成佛共五十二個次地。

    基本開悟了至少也超過小乘佛教的須陀洹果位了,基本上修行境界已經登堂入室了,解脫不遠,當然很多人修了一輩子佛,也開悟不了,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也聽高僧講法才知道,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修,比如有的人一味的誦經唸佛,可以開悟嗎?不能,有的人修禪定,什麼白骨觀,不淨觀,能開悟嗎?也不能,因為佛家修的不僅僅是智慧禪定,還有福德,簡單來說就是修六度,也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你不修這些只修禪定智慧是本末倒置,業障深重,沒有辦法修行下去,等到其他幾度修到一定境界,才修禪定和智慧,會順理成章的進入開悟的境界。

  • 7 # 空空太極

    所謂開悟,就是能來能去兩個法界或三個法界,亦即天地人三個法界。如我要新拜師,但師父是地下三十尺,地面上是六百尺,都屬於我師父管。我不想入住地獄,就找藉口不想拜師。但師父管的地,不屬於地獄。有的人也走兩個法界,一為人界,一為地界。因你所來往的兩個法界,兩個法界的亊,你就知道,表象上即是開悟了。因每一法界有相三幹之多法門,你說你能知道了如多少亊啊。且天法界有二十四重天,地法界有十九層地獄,又有多少亊能讓你了知了。知道這麼多的事,只是為了渡你修行而已,並不是你聰慧有知。悟者,有我非我,非我即我,發如實願,才能有悟,才能讓你開悟。不是你窮究佛法、佛理,就可開悟的。

  • 8 # 逐風9527

    提到開悟,很多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頓悟’這個詞,我也覺得,把開悟和頓悟放在一起比較合適,更有助於理解。

    頓悟是什麼呢?

    先看一首詩。

    《瀑布》

    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

    山路忽然一轉,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讀完這首詩,就會有一種感覺,沒錯,就是這種感覺,與頓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就好比做一道題。

    題目中給出的各項條件,已經熟讀能誦,但就是差點什麼,抓不住問題的關鍵,不得其法,似是而非,無從求解(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

    腦中靈光一閃,頓悟!豁然開朗,彷彿進入了另一方天地,得到了答案(山路突然一轉,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喜悅 ,興奮,獲得感(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因此,頓悟更多是體現在思想上,腦海中靈光一閃,剎那間得到了‘答案’,或者想要得到的東西,需要的時間很短,空間範圍比較小。

    而開悟,則不但體現思想上,更多的可能是需要行動上,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空間較大,是一個過程,甚至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凡經歷過青春期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處在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因為閱歷相對較淺,三觀尚未形成,幾乎都有一段叛逆期,或思想,或行為,抑或兩者皆有。

    但隨著學識的增長,閱歷和經驗的增加,思考和沉澱,底蘊變得深厚起來,三觀逐漸成形穩定,開始有比較成熟的判斷之後,再回想起之前的思想行為,往往覺得幼稚,天真,甚至可笑。

    這是個成長的過程。

    其實,也是個開悟的過程。

    只是相對於頓悟,開悟需要具備的條件更多,空間更大,時間更長,甚至還需要大量的行動實踐,曲折反覆,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

    並且,處於不同層面,不同環境,不同時點,不同空間,不同見識的人,開悟的過程,層次,以及所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分析行動。

    說到這裡,是否就該有所收穫了呢?

    一起來讀“李斯溷鼠”的故事,看看他是怎麼開悟的。

    李斯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曾助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制定禮儀制度,被拜為丞相。而後又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

    在中國和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可以說,是層次很高的人物,然而,他的開悟,據說卻是源於老鼠。

    《李斯列傳》中寫道: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同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意思是—

    李斯年少之時,只是個看管糧倉的小吏,上廁所時,看見其中的老鼠吃的是骯髒的糞便,又經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擾,可憐兮兮。但來到糧倉,卻發現哪裡的老鼠,吃的是堆積如山的谷粟,異常肥碩,而且還沒有人和狗的侵擾。

    於是就慨嘆:一個人有沒有作為,就像這老鼠,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

    而後,李斯就做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辭掉了管理糧倉的工作,打算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他拜訪了荀子,並拜其為師,在不斷努力和機緣的催化下,命運發生逆轉,成就了一番驚人功業。

    由此可見,開悟的重要性。

    但若單單只是開悟,沒有行動,是否他仍是一名看管糧倉的小吏呢?

     

     

     

     

     

     

     

     

     

     

  • 9 # 一空禪師

    【人是未醒佛】

    開悟開啟佛智慧,

    隱藏腦內處休眠。

    若得方法能喚醒,

    各種神通超神仙

  • 10 #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開悟的契機多種多樣,沒辦法同一而論,沒有定論,當了悟了有跟無是一體的,突然就會開悟,那種融入的境界突然通了,開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完了999本書,寫完了999篇讀書筆記,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