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意書法

    題主的字可以透過慢慢精臨提高對原帖的把握。首先接下來我的回答都是客觀表述,沒有任何嘲諷與說教,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就好了,至於說的對於不對,僅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參考。

    首先我認為一來就是《蘭亭序》通臨,未免有些快了,不知道題主之前有沒有臨過一些比較穩靜的字帖,來鍛鍊自己的握筆控筆能力,這對自己接下來進一步的臨寫是基礎。

    這段時期有的人不願意經歷,會喜歡直接上行書草書,那他們的字都像沒套好袋子的垃圾桶,袋子很浮空,筆畫沒有壓到位,是會讓人看著難受的。題主的臨帖,有蘭亭的影子,還是不錯的,但是得其三四成,接下來還得對字形加強把控,這個純靠觀察,儘量放下自我的影子,才能貼近原貼。

    其次

    臨帖無非求的是“形與質,神與韻”。

    說的通俗點就是筆畫形狀與筆畫質感,還有字形的神氣與韻味。

    先說簡單的筆畫形狀,到底如何把筆畫“寫出來”,而不是“畫出來”、“繞出來”、“填出來”…屬於我們要思考的。好多人沒有想到,古人寫字,不會囉裡囉嗦的去進行那麼多彎彎繞繞的筆法動作,而是自然而然,下筆寫出來的,我經常說,古人寫字要是這麼囉嗦,早就要不是自己累死了,就是被自己笨死了。所以基礎筆法提、按、翻、轉等是可取的,太多了就是為了完成筆畫而牽強附會、不擇手段的描描畫畫打圈圈了。

    一言而終:臨帖時筆畫形質的完成,要靠對運筆動作的領悟來做到。所以題主一些筆畫的形質做到了,還有一些沒做到,這個需要自己對照然後逐個擊破。自悟有時候樂趣無窮,而且你悟到一筆,好多字的這一筆就過關了,慢即是快。

    神韻這個,其實一開始不應該去過多強調,因為有的人寫著寫著就會“東施效顰”,故意為之。一個字寫的生硬,還是生動,關鍵在於臨帖者對單字筆畫組合的領悟,你能具體而形象地領會到了,你寫的筆畫就不再是生硬拼湊,而是有神有意。下圖是筆者臨帖《黃庭經》與原帖對比。以自己開刀,不會“誤傷無辜”:首先“五”字中間,可以發現像“力”字,“採”字的捺,像電視劇裡俠士要決鬥的時候握著寶刀的角度,這些有了具體印象,臨起來會得心應手。

    但是筆者自問臨帖時還是過於自我,沒有嚴格按著原帖去寫,但是一些筆畫的質感,我還是做得到的,不過“做得到”與“做到了”是兩碼事。

    下圖是筆者早年所臨《宣示表》

    《宣示表》鼎帖版原帖精修版

    可以看到筆者有的筆畫還過得去,有的完全不行,需要時日磨鍊領悟。

    再說回題主的臨帖,一兩張通臨,其實不容易發現問題,要同一句進行精臨幾遍然後對照原帖,才能發現字的問題。除此之外,精臨貼再相互對照,發現“屢次不改”的問題,然後解決它,才會有實質性的提高。

    期待您的突飛猛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教仁案到底是何人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