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年i輪
-
2 # 九月
經常會聽到有些媽媽抱怨說:自己辛辛苦苦十月懷胎生下的寶寶,可是卻和自己不親。儘管每週抽空有帶寶寶出去玩,給寶寶買各種玩具,買寶寶喜歡的各種東西,可是一到睡覺的時候,或者天黑的時候,寶寶就開始吵嚷著要找奶奶,媽媽怎麼哄都沒用,看到寶寶撲到奶奶的懷中,露出快樂的笑容的時候,媽媽的心就像針扎一樣,感覺非常的難受痛苦。
由於家庭經濟原因,再加上我的性格本身有點兒好強,所以生完女兒之後我就直接返回了職場。每天總是早出晚歸的,但是我還是堅持每晚抱抱女兒,週末的時候帶女兒出去玩,給女兒買玩具,和女兒一起做遊戲,我以為我這樣的陪伴已經給足了女兒母愛。有次放假,晚上我想陪女兒睡,結果女兒死活不和我睡,也不要我哄,哭著一直要奶奶,那一刻真是非常的傷心,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女兒就是不和我親。
孩子哭著找奶奶,不要媽媽,和奶奶親,這是有原因的,這兩點原因媽媽要特別注意了:一、寶寶晚上和誰睡
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需要吃母乳,這個時候寶寶自然和媽媽親,媽媽每天都要給寶寶餵奶,而且寶寶還要吃夜奶,寶寶幾乎一直都跟媽媽在一起的,所以寶寶很愛親近媽媽。但是一旦寶寶斷了奶,再加上媽媽要去上班,所以這個時候寶寶自然是被奶奶照顧著,而且這個時候寶寶漸漸的開始長大,有了自己的記憶和認知,這時陪在寶寶身邊比較多的就是奶奶,而且再加上晚上寶寶和奶奶睡,奶奶給了寶寶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寶寶非常的信任奶奶,寶寶自然和奶奶比較親了。
建議:媽媽再忙,在寶寶三歲之前一定要陪寶寶睡覺,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讓寶寶感受到母愛,增進和寶寶之間的感情。
二、寶寶玩的時候會經常想起誰
在寶寶生長的過程中,肯定要經歷一個認生期,在這個階段寶寶很反感陌生人的觸碰,等到寶寶過了這個階段,寶寶就能夠接受身邊的其他人,但是寶寶在玩的時候,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寶寶總是會掛念一個人,寶寶對這個人非常的依賴,所以寶寶就會和這個人比較親。
建議:經常陪伴寶寶,和寶寶玩耍,交流,可以增進和寶寶之間的感情,而且也能讓寶寶對媽媽產生依賴,更加的愛媽媽,親近媽媽。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3 # 靜靜的詩
最近因為疫情影響,孩子在老家呆了三個月了。講真的,九妹從小在我身邊,從來沒有離開那麼久過,這一次離開,我真的也有很多顧慮,也有更多的想念。特殊時期,我能做的就是每天晚上堅持影片講故事,聊聊天,有時候還會直播玩她的玩具給她看。因此我認為其實親不親最主要的是你有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她,把她放在你的心上。孩子雖然小,感知能力更敏感。你愛她,在每一件小事上,在每一次的陪伴中。
-
4 # 小嘟嘟媽媽
關於不帶娃,娃是是否跟你親我覺得毋庸置疑是肯定不會的,小孩子本來就小不懂什麼是親情,他只知道每天照顧他的,陪伴他的是誰他就跟誰親。就像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
就我一鄰居有一個女孩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甚至後來又離了婚,那個小女孩一直在家裡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每天吃,喝,拉,撒。等等都是爺爺奶奶,就算她爺爺奶奶在怎麼對她罵她,但她始終跟他爺爺奶奶親!
所以,就算爸爸媽媽給她寄錢,買衣服玩具這些,都不足以爺爺奶奶來的親,所以事實證明,你不帶娃,娃肯定是不會和你親的,哪怕是親生的也一樣。當然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
5 # AP新勢力
自己不帶娃,怎麼和娃親?大概只能是在夢裡!畢竟這個孩子現在才三歲呀。要說這世上最純粹的愛,我覺得並不是父母之愛,而是孩子對父母的愛。回想起當初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她那麼弱小,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裡,只有媽媽是她唯一最信賴也最想依賴的人,有媽媽就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很多人說兒時,飢餓中,有媽的地方便有奶,長大後,孤獨時,有媽的地方就是家。這種情感只有親生母子才會有的,其他任何人之間都不可能達到這種程度!只是隨著帶孩子一天天的繁瑣和勞累,很多媽媽慢慢地變成了“只管生不管養”的甩手掌櫃了,其他著孩子自己乖乖長大,然後還能對自己情深意切言聽計從。事實上哪裡有這樣的好事兒?只有給予孩子擁抱、撫摸、餵奶、陪玩、哄睡、擦屎擦尿、講故事……你把孩子抱在手裡了,孩子才把你放在了心上啊。愛與親密,正是在這些繁瑣累人的點滴陪伴中,一點點發芽。有人說曾經你在育兒路上所有走過的捷徑,未來孩子都會加倍奉還。我是相信這句話的,就像孩子在小時候你不去陪伴和引導,不去建立牢固的親子關係,等到她到了叛逆期的時候,她還會去願意好好和你溝通嗎?答案顯而易見!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現在所有帶娃的苦,總有一天會變成蜜糖回報你,所以,如果可以,孩子多陪陪孩子吧!
-
6 # 青銅的努力人生
天底下坐享其成的事情有沒有?當然有,那多嗎?肯定不多。朋友,透過這樣的反問,你應該心中有數了吧。
孩子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她一生下來閉著眼睛眼就能識別誰是媽媽,只要媽媽一抱進懷裡,哇哇的哭叫聲立馬停止,還時不時給媽媽傳替出你聽不懂的喜悅訊號。孩子這份與媽媽得天獨厚的親近感一定會在餵奶時期慢慢形成,並隨著你無微不至的照顧而與日俱增,最後產生依賴感,形成母子依念關係。如果你不母乳,不帶娃,雖落得一身輕鬆,卻錯過這個關鍵的形成期。當你反應過來的時候,徒增後悔罷了。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不過是長期的心心相惜而形成的默契。所以,一定要堅持帶娃,不管多辛苦,也不管已經發生了什麼,主動與孩子用心溝通,堅持與孩子真誠互動,孩子一定會感激你的,這樣後面的教育才會水到渠成。母性的光輝才會熠熠奪目。
回覆列表
自己不帶娃,怎麼和娃親?大概只能是在夢裡!畢竟這個孩子現在才三歲呀。
要說這世上最純粹的愛,我覺得並不是父母之愛,而是孩子對父母的愛。
回想起當初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她那麼弱小,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裡,只有媽媽是她唯一最信賴也最想依賴的人,有媽媽就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很多人說兒時,飢餓中,有媽的地方便有奶,長大後,孤獨時,有媽的地方就是家。
這種情感只有親生母子才會有的,其他任何人之間都不可能達到這種程度!
只是隨著帶孩子一天天的繁瑣和勞累,很多媽媽慢慢地變成了“只管生不管養”的甩手掌櫃了,其他著孩子自己乖乖長大,然後還能對自己情深意切言聽計從。
事實上哪裡有這樣的好事兒?只有給予孩子擁抱、撫摸、餵奶、陪玩、哄睡、擦屎擦尿、講故事……你把孩子抱在手裡了,孩子才把你放在了心上啊。愛與親密,正是在這些繁瑣累人的點滴陪伴中,一點點發芽。
有人說曾經你在育兒路上所有走過的捷徑,未來孩子都會加倍奉還。我是相信這句話的,就像孩子在小時候你不去陪伴和引導,不去建立牢固的親子關係,等到她到了叛逆期的時候,她還會去願意好好和你溝通嗎?答案顯而易見!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現在所有帶娃的苦,總有一天會變成蜜糖回報你,所以,如果可以,孩子多陪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