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ilikate
-
2 # 牧羊少年阿杰
如果你有猶豫,就說明沒有特別明確的興趣傾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我在選擇一次,我毫不猶豫選擇學醫。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有些是會隨著時間積累而越來越好,IT明顯不是這樣。我就是學理工科的,現在好像學中醫。有點晚了,但我有子女,如果具備條件我就讓他們學醫。
-
3 # 教程社
1、兩個都好,就看您的愛好與發展方向。二者各有利弊。
2、學醫之弊,讀書時,要很累的,要能夠硬背,要能夠吃苦,要不怕屍體解剖,要不怕流血...工作後,要值夜班,特別是女士,有了個家,有了個孩子,困難就更大。就業到大城市,是很難的。需要很多的關係幫忙。
3、學醫之利,不言而喻: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有較高的收益,有較好的人脈,能夠幫助很多的人(特別是家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醫術越來越高,受尊重的程度也就越來越大。
4、計算機,就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了。學習時比較輕鬆,就業空間較大。當然,也是很勞累的,經常到深夜去搞專案。自由度較大些。
如何取捨,自己做主!
-
4 # 福旺哥
其實這兩個方向都可以,還是那一個問題,你的興趣在哪裡?你要綜合考慮你的性格,興趣,愛好,包括你的性別,現在很多人選擇專業和出路,往往只看這個專業有沒有前途,說白了就是哪個專業能更賺錢,其實這裡面沒有絕對,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哪個領域都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所以你必須想好你的興趣愛好在哪裡,你能否勝任或者說你能否把你選擇的東西做好,這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先問問你的內心,這個東西無法求助別人,希望你能有一個好的出路。
-
5 # 杜府私塾
1.根據愛好吧 IT成天趴電腦前,學醫只有上班時間下班時間就隨緣了。
2.根據自身條件;IT需要邏輯好點,後期構架需要離散數學,統計學好點,學醫背的多,各種考試。
3.根據職業:IT前期很辛苦,程式猿嘛,沒有成績35歲以後就很被動。醫生辛苦點,成就在後期。
個人建議:學醫。有心人,學一行愛一行,成一行,我學數學也並不是因為當年數學好,現在已經數學副教授。
-
6 # 自然印象
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理想,有興趣有理想才能不怕苦不怕累長期堅持,唯有堅持才有成績,否則選什麼都是半途而廢或者碌碌無為。
-
7 # 老顧ing
這兩個學科都很好,但我想說的是你要找一個你更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你不用擔心未來的收入,也不用擔心未來的就業找工作。無論你學哪個,把它學好了,學精了,學到沒人可以超越或者替代的知識,你都可以立足社會,享受生活!
補充一點:不要想著找個輕鬆的事兒幹,因為沒有!如果你休息了,就會有人替代你,你想要的終究是得不到!
-
8 # 瀋陽影姐
這個就看你對哪個行業感興趣了,lt業是精英中的精英事業才能有起色,學醫也是當下一個不錯的行業,竟爭相對小點,
-
9 # 關關雎鳩2000
選擇自己喜歡的,喜歡自己選擇的!
認真考慮一下,IT與醫學,哪個才是你的最愛?
沒有強烈的想法是不建議學醫,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但是,作為一個從醫人員來說,如果你真心要走這條路,那請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學醫時間是很長,學醫枯燥乏味,從醫之路更是辛苦。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支援。
-
10 # 泛婉
我是來看答案的。因為再過兩年,我兒子也要面臨這樣的抉擇。
我家在我這一代,都是從醫的。神外的,ICU病房的,超聲科的,中西結合的,還有就是護理部的……
可能受這些影響,現在高一的兒子目標很明確,就是三年後報考醫學院。所以,就此問題,我諮詢了重症監護病房的表妹,還有心內科主任的老同學,他們都不支援,老同學是直接反對。他還和我說他是不會讓孩子學醫的。
其實我們小老百姓的意識裡,學醫是個很榮耀的工作,救死扶傷,至少工作穩定,還是一個老來香的職業。特別是外科醫生,潛規則的紅包也是一筆不菲收入。
可現實並不是這樣,現在學醫不讀個碩士,出來想進好的三甲很難,然後規培三年,這期間,本科畢業的早就賺一筆錢,買房結婚生子了。可學醫的還沒正式自己獨立行醫。
就是正式自己獨立門診了,你還得繼續學習,深造。假如成不了名醫,那隻不過就是一輩子平庸,為了生活而已。只不過收入比其他職業穩定罷了。還沒有常規的雙休,偶爾還得值夜班。所以,現在的醫生,想做到“不忘初心”,純純的救死扶傷也比較難。口碑的確也沒以前那樣好了。
綜上所述,求職有風險,擇業需謹慎。
-
11 # Emillyy123
IT類專業掙錢多,大家都知道。醫學及醫學相關類專業中最好的當然是臨床醫學,但是很累,還要面對醫療風險。這就看你的理想了。
-
12 # 程式設計師光光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往樓下翻了翻也沒多少中肯的回答,作為正在IT裡混的人出來隨便說說吧。具體選擇哪個,還是看個人喜好,實際情況而定。
如果讓我重來,我不會選擇it。所以針對此問題我認為學醫更好。
關於it不少人認為工資高,真的高嗎?我處在上海,算是一線大城市了吧?it和金融在一線城市公認的高薪行業。
作為一個程式開發,剛畢業大多工資一萬不到,這還是比較好點的,同時還有一大批同學找不到工作呢。不少人轉了房產中介,銷售等。
不要扯那些剛畢業總包幾十萬的工資,月入三四萬,聽起來很是誘人。可以肯定的說,有人剛畢業就能拿好幾十萬的高薪。到那些都是什麼人呢?
基本上都是頭部985,名校本碩,本身學習優秀。這種人又有多少呢?
還有再看看能開得起這個高工資的都是什麼公司?
基本都是一線BAT等所謂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其他小公司也沒這個接盤實力,也養不起這些高薪同學。但是這些公司每年招收的人數也就那點。
同時高薪的背後也對應著高度的付出,996,007,35歲關卡,it一味追求年輕化。只要你能聽話,你能加班,如機器版24小時運轉,你就是公司的人才。
多少人承受巨大的壓力,身體和心理飽受摧殘?一代新人換舊人,只看新人笑,誰家舊人哭?
繁華謝幕,黯然離場,誰又知道你的存在?
所以大多數it人不得不為以後考慮,所以越來越多的更加恐慌,更加焦慮。現在的我也是如此,不過又有什麼辦法,畢竟眼前沒有更好的選擇,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
相對it,其他傳統行業更持久更穩定我說的是相對,凡事也沒有絕對。
其他傳統行業可能一時半刻工資收入低點,但它穩定呀,持久呀,至少可以過個正常的生活。相對壓力又沒那麼大。
根據我的周邊,有的it人士搞了開發十多年,最後失業送外賣,送快遞的也有,投入銷售的也有,做淘寶,電商之類的也有。
如果是醫生,從業十年後什麼處境呢?肯定是更香了!但此時的It貌似更臭了,年齡大了,到處被嫌棄,特別還是在公司基層幹活,真是隨時可以讓你滾蛋!
當然對於it,對於網際網路還是能出一些造富神話,但那畢竟只是個別。那些用少數個別人的成功來衡量整個行業的人,不是傻就是蠢!
如果以後我的孩子面對選擇,我不建議他繼續it但如果他真的喜歡,那我也支援。因為作為過來人,反正我是夠了。不想讓孩子重複我的路。
如果對於他選擇哪個都沒特別的偏好,那還是傳統點吧!
畢竟一輩子很長,看問題不能只看眼前!
-
13 # 永超8888
很有興趣地讀了一些國內要孩子選擇讀醫科還是讀IT帖子,無權發言。但想分享一下我們在美國的經歷。
兒子8歲多來美,漫說英語,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記得第一天拉著他的手送他去上學,他的小手緊張的滿手都是汗。第二天,接到學校電話說兒子病了,去學校的醫務室發現孩子有點虛脫,不會說話,連水都不知怎麼要。說實話,一小孩咋一到陌生的地方,周圍的孩子有白有黑,從來沒見過,說著完全不懂的語言,說不緊張是假的。
但很快有一位在美國出生的印度孩子Smear主動接近兒子,他們一起放學回來,比劃著手勢交流。晚上他媽媽到我們家接他。美國的小學3點下課,他媽媽5點接他。雙贏的局面,兒子跟他玩,學英語,他媽媽有兩個小時的緩衝時間下班接孩子。從此,他倆成了”抹泥之交”的發小。
Smear 的父親是電腦工程師,自然對電腦也很熟悉。他們放學後,除了瘋打瘋鬧外,最多的時間是玩電腦,玩遊戲。小學畢業後,我們搬了家,但他們的友誼並沒有變淡。雙方家長常送孩子到彼此家去玩。
高中畢業前,他們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就是為到底要選擇學醫學還是學IT。結果是誰也沒能說服誰,雖然都進入加大伯克利,但選擇了不同的專業。Smear上了computer science即計算機專業;兒子上了microbiologe即微生物專業,因為該校沒有Pre-med即醫學前期,學微生物專業也可考醫學院。都沿襲了前輩的足跡。
4年後,Smear因是名校畢業,20 幾歲順利地進入IT公司,當了軟體工程師。工資從8萬起跳,幾年後就漲到20萬以上。成婚生子,非常幸福。
而兒子,在伯克利4年又加讀了心理學1年,5年才畢業。在加大醫學院又讀了4年,加讀了1年臨床統計學碩士共5年,實習3年。現在加大舊金山分校UCSF做規培(fellowship)已完成了2/3年,即將成為消化科醫生。除了實習和規培掙最低工資外(可能你不信,他們的工資比醫院勤雜工還少),上大學以來的15年(34歲了,要到35歲才能獨立執業),還沒有養家餬口的能力。現在家庭的主要收入是他太太,她已是主治醫生,畢業早兩年。雖然陸續收到招聘信件,消化科醫生的工資為40-90萬,(窮鄉僻壤工資高,大都市薪資少)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總之,在美國,上醫學院或IT都是精英,高薪的職業,都是不愁找工作的專業。只是學IT專業可以短平快,很快立足,建立家庭。但學醫則是漫漫長途,非常吃累的專業,競爭力很大,非常緊張的工作,但在社會上非常受人尊重,遠景看好。
-
14 # 日衝資訊 黃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有收穫就得有付出。
我們可以把高收入職業分為四類:
需要高資歷的職業 醫生、律師、金融分析師之類的都屬於這一類職業。以醫生為例,本科5年、碩士加實習5年、博士或臨床實習5年算下來高中畢業後至少得15年以上才能正式從業獨立生活。醫學專業很燒錢要耗費大量精力特別是青春,這是醫生收入高的主要原因。這類行業收入高,但學習成本也很高,要求家庭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才行,我見過不少因實力不濟中途改行的醫學院學生,不管怎麼說都有些勞民傷財。被時代需要的職業 比如IT行業,過去的20年IT技術主導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市場需要大量IT技術人員,因此IT行業的收入一直很高。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高潮已經過去,IT行業正在在逐步迴歸正常,最終IT收入水平也會接近其它行業。高危職業 這個不用多說了,門檻低收入高,說白了就是拿命來換來高收入。靠運氣的職業 演員千千萬萬能成為大腕的很有限。藝術生大都會清貧一生,因為這些行業光靠才華和努力是不夠的還得有點運氣才能拿到超高的收入。否則,只能當普通藝人,辛辛苦苦也只能勉強餬口。簡單地說這樣的生活是賭運氣,贏了家財萬貫,輸了窮困潦倒。現在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IT或醫生該怎麼選?IT已經火了二十年,今後會不會繼續火下去很難講。雖然現在依舊炒得很熱,但在IT的細分行業中卻是冰火兩重天。能不能拿到高薪還得靠眼光。醫生是一個穩定高薪的職業,能不能選得看自己的經濟實力,還有孩子有沒有把自己的青春獻給醫學的決心和意志。半途而廢的話,還不如學IT。
總的說來,世界是公平的有收穫就得有付出,沒有捷徑。冷靜現實地分析自己的實力,腳踏實地規劃人生,才是做出成功選擇的秘訣。
-
15 # 卓智哥
IT必須在40歲之前功成名就,畢竟到了40歲,學IT的需要改行或高層管理,或創業成功。
而醫學的功成名就,40歲以後才剛剛開始。
-
16 # 快樂與我
學IT來錢快,畢業工資破萬很輕鬆,年紀大了就可能面臨失業。學醫開始工作工資也就兩三千,不過越老越吃香,隨著經驗的積累,後期收入也可觀。這就看你如何取捨,是喜歡掙快錢還是掙慢錢。
-
17 # 雲中小酌木昜
而學醫,就一個字:苦。當然學醫,且從事醫學,你將有一個基本固定的長遠職業目標,且終身學習,雖出成績難,但是一旦出成績便可在業內“風生水起”。另外,醫學自帶一點理論上神聖色彩,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有一定優越感。但是,學醫目的是治病,為人治病有風險,醫患矛盾風險較高!
-
18 # 睡著的駱駝
個人考量,關鍵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it知識更新太快,中年以後會吃力。醫生越老越吃香,但時間成本太高了。
回覆列表
選擇學什麼專業,其實就是選擇做什麼工作,我認為,主要得根據自己的愛好,因為只有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才能夠做得長久做得好。無論是IT還是學醫,只要你自己有興趣,就值得去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