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私行家葉老師
-
2 # 張眼看財稅
複利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利滾利,時間足夠長的話,最終收益也會如滾雪球般,積少成多,懂得貨幣的時間價值就更能掌握複利的效應。這些年一直推行的低利率已經改變了大家儲蓄的習慣,從而很多人忽視了利率滾動及複利的神奇,二是資本市場的投機心態,降低了大家長期持有金融資產的偏好,追求買賣差價或到期短期收益從低估了長期資本利得。 早在上個世紀,巴菲特曾經在致股東的信中說過,指數透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意味投資者,往往都能夠成為大部分的專業投資者,也就是說,一些大型投資機構也會跑輸簡單的指數基金,在2015年的時候,巴菲特又再次提出建議個人業餘投資者買一些低成本的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的投資高收益就是複利效果的充分體現。當然複利不僅僅在金錢上,在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複利效應一樣存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的獲取那麼唾手可得,我們可能不以為然。其實,如果我們每天都將一些知識內化積累,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重複去做,等待厚積薄發的那一刻。也就是時間到了,你的努力終究能夠得到指數級別的回報。腳步永遠向前,時間它不會停下等你,也不會多看你,我們只把它間當做朋友,和他牽手向前走。正如巴菲特所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溼雪,就像是我們能夠產生複利的資源,而長坡就像時間,時間夠長,雪球才有足夠的長度滾大。讓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世界,為自己設立一個小計劃,跟隨時間腳步,等待時間的發酵,感受複利的幸福,把人生的雪球越滾越大。
-
3 # 財智內參
財富規劃需要運用複利工具,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複利積累”的修行!
愛因斯坦離開我們大概有60年了,向偉人致敬!如果你經常聽到身邊有人探討相對論,那麼恭喜你周邊有瘋子出沒!如果,你身旁總有人推銷“複利”,那麼他們極有可能是保險業務員。複利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利滾利,時間足夠長的話,最終收益會如滾雪球般積少成多。
懂得貨幣的時間價值,就更能掌握複利效應。在個人投資理財實務中,真正能利用好複利工具的,其實不多。一來這麼些年的低利率改變了大家儲蓄的習慣,從而忽視了利率滾動即複利的神奇。二來資本市場的投機心態降低了大家長期持有金融資產的偏好,追求買賣差價或當期短收益從而低估了長期資本利得。就拿股票來說,如果持有期足夠長,其對投資風險也會產生影響,收益將遠遠超過債券、黃金等保值工具。2百年前的1美元,如果投資美國股票,現在總值將超過850萬。
複利在現實的應用,主要是兩種形式,整存整取以及年金。舉兩個例子:
例一:假設你想20年後退休,經過規劃和選擇,你整比投資一個年收益10%的資產組合,那麼現在你只需要準備15萬左右,然後投資20年,屆時將擁有超過100萬的退休金。
例二:假設現在30歲,你每年可以儲蓄投資6萬,若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為6%,按複利計息,30年後,就是60歲的時候,你可以積累475萬左右的退休金。
這就是複利的作用,你也可以反推,基於未來的財富終值,計算現值,公式就不羅列了。
但有前提,收益必須穩定才能長效顯現複利的神奇。
當然,我們更希望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懂得複利思維,每天堅持學習、拓展視野、開闊胸懷、積累智慧等等,不要計較一時得失與付出,積累足夠,相信總有一天會迎來人生拐點!
希望回答可以幫到題主!
-
4 # 靜雨境
複利的公式並非是愛因斯坦發明的,它來自於一個古老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叫“西塔”的年輕人,發明了國際象棋,使得當時的國王非常開心,決定重賞西塔。
而西塔要的條件是,只要在棋盤上賞賜一些麥子就行,第一個格子放1粒,第二個格子放2粒,第三個格子放4粒,第四個格子放8粒,以此類推,直到放滿64個格子就可以了。
國王覺得很容易滿足,就痛快的答應了,但結果發現即使搬空國庫的所有糧食,也滿足不了百分之一,最後的結果很尷尬,治好換做其他條件。
複利的可怕是在於前期的推進十分緩慢,很容易被人所忽略掉,例如理財,如果一開始只定個很小的目標,從1元開始,每天進行翻倍的複利投資,肯定覺得不屑,每天都在玩一樣。
但如果堅持半個月,就會發現開始十分吃力了,以前被忽略的事做到是這麼的難,而這個路徑也正是有錢人一直所堅持的,他們不會因為小而不投,看投資大多會看穩定性和增長率,會用十年的眼光去看,所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資料。
而窮人,只會看一個數字,而且經常看,甚至時時看,很容易造成短視的思維,而錢是有著時間價值的,不懂得去規劃,就只被貶值,也就是“不知者被賺”。
現在的很多理財課都在用複利的效果,作為誘惑手段,如果用長線的眼光去看的話,我們會發現複利的最強收益是很難實現的。
我們所有人都不是活在實驗室,人生是充滿曲折的,我們根本無法預測未來30,40年的經濟、生活情況,大多時候都是在複利的上升期前,就抽調了初始資本。
或者短期借用,拉長的複利的上升期,如果不能實現穩定的上升,可能在人的有生之年,也只能看到複利創收的前半程。
真正把複利完好的都是一些大的財團,舉家族之力而上,每一代人都被培養的要遵從此規則,這樣家族的資產才會呈現爆炸似的增長。
而理財中使用的複利,也僅僅是一個計算公式,明白如何計算就好,控控風險,千萬不要盲目追求複利的最大化,有可能一輩子奮鬥的東西,卻是給他人做了嫁衣。
-
5 # 龍海辰神鬼妖狐小聊齋
這要從一個故事說起。
相傳古印度宰相達依爾,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有一次,國王因為他的貢獻要獎勵他,問他想要什麼。達依爾說:”只要在國際象棋棋盤上(共64格)擺上這麼些麥子就行了:第一格一粒,第二格兩粒,……,後面一格的麥子總是前一格一麥子數的兩倍,擺滿整個棋盤,我就感恩不盡了。”國王就吩咐人開始這麼幹 可是越到後來,國王越是冷汗森森。數麥粒的工作開始。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兩粒……還不到第20格,袋子已經空了。接著一袋又一袋的麥子搬了進來,又空袋出去。很快,京城裡的全部小麥都擺完了,棋盤還沒擺滿。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地增長得那樣迅速,開始是人扛,後來是馬車拉,再後來,乾脆一個糧庫也填不滿一個小格。很快就可以看出,即便拿來全印度的糧食,國王也兌現不了他對宰相許下的諾言。上面這個例子實際上是一個等比數列。讓我們來算一算這位宰相要多少麥粒:1+2+4+8+……+263=18446711073709551615(粒)這個數字不像宇宙間的原子總數那樣大,但也夠可觀的了。
1公斤小麥約有18萬顆,照這個數,那就得給宰相拿來100萬億公斤才行。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2000年內所生產的全部小麥!這樣一來,舍罕王覺得自己金言一出,又不能兌現,怎麼辦?一大臣獻計,找個原因殺他的頭。
如果你有一張足夠大的紙,你就可以到達月球。
用一張0.1mm的紙來摺疊,摺疊1次是2層紙,摺疊2次是2^2=4層紙,再折一次是2^3=8層紙……摺疊42次的層數是2^42=4398046511104層紙,每層0.1mm的話,一共是439804.65千米。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是389802千米,所以理論上一張紙摺疊42次可達到月球。
我們再來看理財領域,在本金不變的情況下,影響最終收益因素只有兩個:投資收益率和投資時長。投資收益率越高,投資週期越長,財富越多,後期增長越快。股神巴菲特的財富增長是一樣的,99%的財富都是50歲以後賺到的。
在理財投資這件事上,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如果你從現在開始,每年存下1.4萬元,並獲得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你將擁有1億零281萬元。這個故事流傳甚廣,每年存下1.4萬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難,那為什麼億萬富翁並不多呢?因為要保持40年20%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基本上是人類極限,被奉為股神的巴菲特,從1965年初到2017年底53年時間裡的年化回報率也不過是20.9%,這個結論對動不動要翻倍的朋友是不是會有一點觸動呢。
現在很多傳銷都在講這個故事,但是你要算一算就會發現,一個人找兩個人,兩個人找四個人,依次類推,第十層,1024,再有十層 地球人都是你的了。
-
6 # 有妻有娃有點田
我非常贊同複利的魅力,如果單純放在經濟領域,我感覺複利應該是第一大奇蹟!
股神巴菲特,正是很早的就看明白複利帶來的經濟效益,才使得他積累了巨大的財富!
先給大家來個數字你就能看出來複利的奇妙之處
我們先看下相差0.01的兩個數字,經過365的倍增之後
我們再增加0.01看看兩個數字的變化
你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
雖然是微小的變化,但是隨著次數不斷增加,差距也是非常之大!
其實瞭解複利,並不困難,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複利的現象!
比如,人們所知的荷花定律、竹子定律,就是複利倍增的一個現象
第一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們會以前一天的兩倍速度開放。到了第30天,就開滿了整個池塘。你知道什麼時候荷花開了一半麼?很多人都會認為是第十五天,然而並非如此! 到第29天時荷花僅僅開滿了一半,直到最後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最後一天的速度最快,等於前29天的總和。
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透過複利的邏輯,你會看到生活中很多的現象,你才能真正瞭解複利的魅力!
比如股市裡的複利,你會聽說,有人炒股很快就暴富,有人虧的傾家蕩產,因為股市就是複利的最好模型,假如你在股市投入10萬塊錢,連續20個漲停板後你的資產將會是多少呢?
答案是:67萬。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拼多多,正是將複利的效應,運用的爐火純青!砍一刀就是利用的複利效應,你邀請十個人幫你砍價,這十個人又都拉來十個人砍價,砍來砍去,把拼多多砍到了上市,各個股東和投資機構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而你,還在砍價,這就是知者賺,不知者被賺最好的例子!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複利是所有財富管理人所最擅長去把握的一種功能,就是透過長期的利滾利來實現資產的價值增值。
但是要實現複利,有幾個關鍵的條件,第一就是資產持有人的壽命要足夠的長,比如巴菲特,比如他的partner查理芒格。
第二是你所持有的資產必須長期穩定的增值,而中間不能出現大幅度的回撤,如果頻繁地出現回撤,那麼其實根本就不會複利,更何況本身如果連續的虧損,其實也是一種複利,只是負數的負。
之所以愛因斯坦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他所處的年代以及他後期正是二戰之後,全世界百廢待興,經濟飛速增長的年代,在那樣的一個年代中,任何資產都會長期穩定的增值,只會出現小幅的波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經濟環境結構日趨的穩定,高增長的行業逐步減少,而很多落後的產能面臨淘汰,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精選優質的底層資產,是很難實現複利的。
而目前在金融機構中,最常套用複利概念的就是保險公司,因為保險公司的年金險及人壽保險的實際回報率非常低,往往只有3%,所以他們透過拉長投資期限的方式來告訴投資人他們的保費長期來看依然能夠取得較好的收益。
但是,用我們專業財富管理的話來解釋,大家記住一個基本的72法則,指的是如果年化回報率達到7.2%,複利10年該資產價格能夠翻倍。具體計算過程中,只要拿72除以你的實際回報率,如果你的實際回報率是10%,那麼就是72÷10=7.2,也就是說你的資產按年化複利10%,每年的話7.2年就可以翻倍。那假設你的投資回報率只有2,那就是72÷2=36 36年才能翻倍。
複利確實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種奇蹟,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穩定的獲得複利的回報,這期間需要有各種各樣的前提條件,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同時實現穩定複利還有一個條件是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你必須連本帶利的繼續投資,而不能從中間抽取一部分資金出來,才能實現那種長期複利的效果,但是錢都是為人服務的,如果你掙了錢之後不能花,只是機械化的去重複投資的話,那這筆錢對你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