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閉家鎖的紅楓

    這個問題實際上金兵也在納悶呢。

    宣和七年(1125年),南下侵略的金帥說“聞南朝有兵八十萬,今在何處?為何不迎戰?

    宋官沈琯回答:”散在諸路,要用旋勾喚,汴京左右約有四五十萬。(分散在各路,要集中起來需要時間,在汴京左右能用的約有四五十萬。)

    實際上這個四五十萬也是誇大出來嚇唬金兵的。根據1106年的樞密院報告:“禁軍缺額24萬人,最近創立了廣勇,崇捷,崇政等10萬人,還缺14萬 。”這時全國禁軍“總額”約55萬。實際有14萬的缺口,就是說當時實際全國的禁軍數量只有41萬。

    而在20年後金兵入侵時,情況實際更為糟糕,最糟糕的是連當時的宋朝政府其實也不掌握軍隊的準確數量,宋朝當時屢戰屢敗,其中一個重大原因其實是因為兵額虛浮,如童貫在遼國衰落時聚集了15萬大軍去撿便宜,結果被遼兵打敗,當時就有傳說:“河北將兵十無二三,往往多是住招,故為缺額,以其封樁為上供之用。”

    意思是實際只有不到30%的兵力是實際存在的,其他的都是臨時招來以充領軍餉湊數而已,這樣一來“十五萬”大軍伐遼,實際恐怕連三萬都沒有。

    另一個例子是金兵南下,在汴梁城下紮營,西軍種師道率軍到後也不敢出戰,而要等待援軍,當時种師道在沿路遍貼告示,宣稱種少保率領西兵百萬前來。

    但實際數量呢?"种師道率兵來援,止得兵萬五千而已。“(文獻通考:《兵考》)

    按照這種標準,我們可以估計,所謂在汴梁附近的四五十萬禁軍,實際數量大概只有30%左右,合計有15萬人已經是很不錯了,而這15萬訓練鬆弛,平時大多數都是在經商做工,當奴僕的所謂“軍人”,拉出去和6萬武裝到牙齒的金兵作戰,結果可想而知。

  • 2 # 九州歷史

    我們先看看北宋的軍事組織方式。北宋的禁軍就是中央軍,歸中央直接指揮,大約一半駐紮在首都附近、一半駐紮在全國各地;還有廂軍,也就是地方軍;另外有鄉兵,相當於今天的預備役民兵;另外,在用兵頻繁的北方地區,宋朝也招募了一些少數民族士兵,稱為番軍。

    這種軍事組織方式起於趙匡胤,整個北宋都採取這種強幹弱枝的政策,青壯年士兵都選拔上來,編入禁軍,禁軍也就是整個國家的命脈所在,其他的廂軍、鄉兵,根本就沒有戰鬥力。

    北宋初年,禁軍大約20萬,參加了宋初滅南漢、南唐、後蜀、北漢的大小戰鬥,在數次對遼大兵團作戰中也表現優異。宋初的將軍經過五代十國的優勝劣汰,能力都很強,趙匡胤的禁軍,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

    衰落源於“杯酒釋兵權”,加上“澶淵之盟”之後的百年和平,宋朝政府對武將權力嚴格節制,導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因為缺乏訓練和實戰,將、兵的能力也越來越差,以至於金國滅宋時,很多禁軍軍官連馬都不會騎。

    但這不妨礙禁軍的規模越來越大。因為經濟繁榮發展,人口激增,久不上陣的禁軍在宋仁宗時期達到了80萬。造成這個結果的理由很搞笑,凡有天災,為防止當地發生農民起義,就把青壯年編入禁軍。整個宋朝,農民起義非常少,禁軍的規模卻越來越大。這樣的軍隊,依靠宋朝強大的經濟能力養活,宋朝有一億多人口,還能勉強支撐。但是這支軍隊卻不能打仗,宋朝中後期,基本逢戰必敗。

    宋徽宗意識到了禁軍的問題,就採取了一些裁軍政策,將禁軍名額降到了六十萬,但是若考慮宋軍因腐敗存在的嚴重缺額,實際人數可能只有四十萬。等金軍打過來,能夠在首都附近打仗的禁軍,可能只有四十萬的一半,也就是二十萬而已。

    宋朝有戰鬥力的軍隊在哪呢?答案是邊軍,也就是駐防邊境的部隊。宋徽宗年間方臘起義,禁軍無力鎮壓,調駐防陝西的邊軍前去。這支部隊平時對付西夏,滅了方臘以後正要回去休息,朝廷跟金國簽訂合約,雙方一南一北夾擊遼國,這支匆匆北上的疲憊之師被遼軍滅了。

  • 3 # 化成大明

    主要是北宋的滅亡實在即迅速又愚蠢

    北宋晚期,經過熙寧變法以及新舊兩黨的輪番折騰之後,天水趙氏這條老船已經殘破不堪,而且偏偏遇上宋徽宗這有名藝術家皇帝。若是在宋神宗之前,即使有宋徽宗這樣的皇帝,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北宋中前期的皇帝,受禮法和完善的官僚體系限制的地方頗多,很難做到任意妄為。再者,那時候的大臣許多也比較有節操。王安石開啟變法,也開啟了北宋的黨爭之路。新舊兩黨為了排斥異己,主要的手段都是拉攏皇權,依靠皇權打壓對手,這其實變相讓權力集中於一人。而原本完善的官僚體系也被破壞的差不多了。當天下操於一人時,必有不堪。

    宋徽宗統治末期的政和、宣和年間,遼國後方的女真人興起,建立金國,與遼人征戰不斷。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宋金結了海上之盟,相約滅遼,遼國燕京由宋軍來攻取,金軍則進攻遼國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等地,遼亡後燕雲地區歸宋,其他底盤歸金國,並且宋廷承諾將原來納給遼國的歲幣轉給金國。

    宋徽宗算盤雖然打得好,奈何宋軍的實力實在不堪。當時遼國主力全部都被調去應對金人,燕京留守的不過是些二流軍隊,而宋軍則是號稱“精銳盡出”,兩次攻打燕京,結果不但沒能攻下城池,反而被遼軍打得大敗,最後還是由金人把燕京打了下來。這下,宋軍的虛有其表完全暴露在金人的眼中,金人如狼似虎,當即勒索宋廷,歲幣每年增加一百萬貫,並且把燕雲之地的百姓擄劫一空,把剩下的空殼子丟給宋徽宗。

    金太祖是遵守與北宋的盟約的,不過他還沒來及的和北宋交割清楚就死了,即位的金太宗,就不認爸爸那一套了,很快便驅馬南下,大軍連克宋朝河北州縣。北宋朝廷當時就嚇尿了,遼人都打不過,更何況滅了遼國的金人,宋徽宗立馬撂挑子跑了,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宋欽宗,宋欽宗一看,臥槽爸爸去哪兒了,我也要跑。

    宋欽宗沒跑成,被一個人攔住了,這人叫李綱。李綱是一個天生具有帶頭大哥氣質的人,敢想敢做,勇於擔當,而且善於鼓舞人心。當時金兵馬上就要抵達東京汴梁城,皇帝宰相都想跑路,李綱反對,說天下城池就京城最堅固,京城都受不住,跑其他地方也扯淡。宋欽宗問李綱,誰可以做將軍來守衛京城呢?李剛說,宰相位居高位,這個時候就得他們出來號軍民抵抗。時任宰相白時中當場就不幹了,又驚又怒,質問李綱,你這麼能吹牛逼,你咋不自己來?李剛說,我來就我來。李綱口才好,很快就鼓舞起了軍民的抵抗之心,成功扛住了一波金軍的進攻。宋欽宗一看,這下好了,議和吧。為了表現議和的誠意,以“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把李綱貶到了寧江(今四川奉節)。沒過多久,金兵又來了,把汴梁圍了起來。

    如果說,以上所言的蠢,屬於歷史上亡國之君正常的蠢,那麼接下這件事,就蠢得令人窒息了。東京被圍,徽欽二宗(宋徽宗在李綱退金兵後回來了)急得團團轉。這時,軍中有個叫郭京計程車兵,勇敢地站了出來,自稱身懷佛、道二教的密門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佈陣,天下無敵,而且還會佛教“毗沙門天王法”,可生擒金人大將。兵部尚書孫傅一看,這小子行啊,就把他推薦給徽欽二宗。要知道,宋徽宗可是自稱道君皇帝,對道教的迷信不言而喻。他對郭京深信不疑,授以官職,並賜以金帛數萬。郭京拍著胸脯說,相信哥,沒問題。然後宋廷就打開了汴京城的宣化門,郭京扛著一根“天王旗”,帶自己招募來的地痞流氓出城迎敵。一出城,郭京就跑了。金兵趁機入城,北宋就這麼亡了,史稱“靖康之難”。

  • 4 # 百鳥朝我

    上行下效,皇上整天吃喝玩樂,大家一起嗨唄!

    奸臣就這樣產生了,遮天蔽日,欺上瞞下,一片繁榮昌盛。

    可好日子總有活到頭的時候,報應很快就來了。

  • 5 # 一壺濁酒半盞茶

    得益於中國優良的軍事傳統,吃空餉,喝兵血。當時事實上早已經沒有了八十萬禁軍。

    就算是有也無力迴天,宋朝無論官民將領膽氣以失,畏敵如虎。宋軍戰力也確實是慘不忍睹。同時間以武力稱雄東亞,契丹人口中古老相傳“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女真人兩萬人打敗了契丹遼國的舉國精銳70萬大軍, 而宋軍以舉國精銳攻擊遼一偏師,卻被遼殺的大敗而歸,血流成河。也因此讓女真人看穿了宋朝的虛實,才有了靖康之恥。兩任皇帝后宮都被人抓去坐井觀天。

    當時東京城有200萬國家恩養的居民,但是連守城牆的人都招不齊,面對比遼國契丹人更為驕勇強大的女真人,宋朝無論官民將領百姓更是毫無鬥志,惶惶不可終日。

    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最典型也是最不可思議的案例應該是在宋朝,宋軍和女真的一次戰鬥。 北宋末年,宋庭和女真談判割地,後又反悔。命河北宋軍截殺女真使者。二千宋軍奉命截殺女真使者包括護衛十七人。雙方正面作戰,女真十七人,擊潰了二千宋軍,宋軍自向踐踏,死傷慘重。

    同樣的例子還有在明末,明末何為大捷?依託堅城火炮城不被八旗攻破即為大捷。上奏朝廷,君臣彈冠相慶。何曾敢與八旗野戰?根本就打不過。

    明末無論明軍亦或是農民軍往往伴隨著一聲韃子來了,就無論將領士兵都各自四散奔逃,鬥志全失。

    還有皇太極征伐北韓,雙嶺戰役,一個牛錄八旗三百大破北韓四萬守軍。

    種種例子都是。

    膽氣以失,焉能不敗?

    內心畏敵如虎,焉能不敗?

    兵力如此懸殊,打出如此戰績。

    真的讓人貽笑萬年!

  • 6 # adengna1

    趙匡胤憑藉陳橋兵變奪取帝位後,他總結五代興亡就認為主要原因是大將權力太大導致皇權不穩,所以宋朝一直採取重文輕武政策。宋朝歷代皇帝也認為十個文官貪汙也沒有一個武將造反後果嚴重。

    所以宋朝軍隊招人其實就是在饑荒之年解決百姓吃飯問題。從宋朝開始才有了好男不當兵的俗語。大家熟知的水滸傳裡林沖是禁軍教頭,其實也就是連排級幹部。禁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另外由於石敬瑭講燕雲十六州給了契丹。所以導致北宋失去了戰略防禦地。導致處於被動局面。

  • 7 # 昨夜星辰昨夜風中

    有更多原因,我們一一來分析:

    一.80萬禁軍是個虛數。原因:宋朝是養不起這麼多士兵的,養士兵需要的是軍費和糧草,不是嘴上說說就能養的起的,養兵需千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的。

    二.宋朝制度的弊端。原因:宋朝施行的制度有點像三權分立,錢,權,軍分不同的人來管理,導致辦事效率低下,戰時還需要拿到不同部門的調令,有一方辦不到,別說打仗了,士兵都沒法調動。而且每次練兵的將領都會及時的調動,導致將不識兵,兵不識將,這樣的隊伍如何打仗,其實就是烏合之眾。

    三.禁軍都養在中央。這個就尷尬了,把精英士兵都調到中央保護皇城,剩下一些老弱病殘去守邊疆,待戰時,從中央調兵,這如何能趕得上,等到士兵到達戰場時,估計城池也就丟的七八分了,仗還怎麼打。

    四.金兵敢攻打宋朝,說明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已經有了作戰的勇氣,不然六萬對八十萬,是個人都會想清楚後果,八十萬一人撒泡尿都能把六萬人給淹死。

    總結其原因:冗兵,冗官,冗費。

    皇帝不行(喜歡朗誦詩歌),奸臣當道(如蔡京,賈似道等)別說八十萬了,給你一百萬,也得到賭場賠光了。

  • 8 # 王斌兔斯基

    不是不迎戰,而是迎戰了沒勝利而已。

    首先我們要清楚八十萬禁軍是怎麼來的。所謂的八十萬禁軍,是受水滸傳這本書的宣揚,提到林沖,便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但是實際上,北宋時期的禁軍數量到達八十萬的時間並不多,大部分時間是在六十萬上下。

    而且,這個六十萬只是一個賬面的數字,是有很大水分的。當時的情況是禁軍分為三大集團,包括西北禁軍,也就是西軍,還有留守開封的禁軍,以及河北軍。剩下的如南方的禁軍類似於駐泊湘軍,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

    回到題目上來,為什麼金兵能夠以六萬就滅亡北宋?

    從戰略上來說,北宋當時面對著西夏,遼以及後來的金。如果想要抗遼,就必須擊敗西夏,因為只有擊敗了西夏,才能得到銀夏的養馬地,從而培養騎兵,沒有騎兵是無法對抗遼國的強盜式掠奪了,畢竟人的兩條腿追不上四條腿。

    但是想要擊敗西夏,就必須佔領青塘(現在的青海),因為西夏可以透過河西走廊源源不斷的獲得羌人的援助,雙方合作劫掠宋朝,那是好不自在的。由此,當時的北宋的統治者已然策劃出了先攻滅青塘羌人,再佔領橫山地區,進而擊敗西夏,將能征善戰的西軍調往河北,用以對抗當時的遼國以及後來的金朝的。

    不過,隨著宋朝內部的鬥爭傾軋,西軍與西夏的對抗中不斷失血。西軍內部也開始從銳意進取,變得固守甚至開始有軍閥化的跡象。然而作為從五代十國過來的宋朝,對付武人還是很有一套的,西軍的大多數有能力的將領被相繼調往河北軍,在與遼的戰爭中這些將領帶著並沒有多少戰力的河北軍陷入了沒有勝利——被貶責——沒有獎賞——沒有戰力——沒有勝利的惡性迴圈。

    這樣的情況直至北宋滅亡也沒有得到解決。這也算是一種迴圈吧。

    因此,為何六萬金兵滅宋,而八十萬禁軍不迎戰。這隻能責怪北宋的統治集團過於腐朽了。

  • 9 # 至黑之夜78407111

    腐敗的國家一定會完蛋,跟明朝一樣,北宋不亡於金兵,也會亡於農民起義。

    北宋末年,貪腐盛行,奸臣當道,土地兼併,民不聊生,再加上胡搞亂搞的王安石變法,天下人與朝廷離心離德,造反都造出四大名著出來了,能不亡?

    《水滸傳》中四大寇:山東宋江、江南方臘、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套用一句天氣預報,全國範圍內普降造反,只有大反和小反,沒有不反。再看看梁山上,土豪造反,公務員造反,知識分子造反,手工業者造反,和尚道士都造反,一百單八將,涵蓋了社會所有階層,就沒有不造反的社會群體。

    金兵只是最後一根稻草,北宋亡於自身。

  • 10 # 潑水大帝

    八十萬禁軍只有人頭數字,吃空餉的太多,而且幾輩子不經戰陣毫無戰鬥力。靖康之恥的真相是滿朝文武把皇帝全家賣了,慫恿抵抗的是大臣,主張議和投降的也是那些大臣,就算欽宗想血戰到底,也架不住下面大臣通敵賣國。可憐倆皇帝就這樣成了金人的俘虜

  • 11 # sfls12

    北宋初年趙匡胤曾有意定都洛陽,但是受到手下人的反對,因為大家的家產基業都在開封,再加上遷都費用大,洛陽不如開封水陸交通方便等原因就在開封定都了。但是趙匡胤也曾親口說過開封周邊交通方便但是無險可守,只能靠駐紮百萬重兵來保護首都。所以宋的中央直屬部隊就是禁軍號稱八十萬都在開封附近,可實際上大多數時間不到一半,地方的廂軍就是披著軍隊外表的老百姓,最多也就維持下治安根本打不了仗。宋和周邊一旦發生戰爭,對方可以輕易突破地方直抵中央腹地就是這個原因。仁宗時期西夏崛起取代契丹成了威脅,中央禁軍不少都調到西北去了,首都附近兵力不多,再加上長期的重文輕武,後期黨爭導致奸臣輩出,奢靡享樂之風日上,結局已經註定了。

  • 12 # z山海

    金兵六萬人滅北宋,北宋豈止“八十萬禁軍”,最高時曾達120萬,為何反而敗於金國?緣於北宋重文輕武的治國方略,分權制的軍事體制,以及“聯金滅遼”最大戰略決策錯誤!

    北宋在金、遼相爭時,本應採取“坐山觀虎鬥”策略,養精蓄銳,待其“兩敗俱傷”時,大舉出擊,打敗金、遼,開疆擴土,最大的贏家是大宋! 北宋採取錯誤的“聯金滅遼”策略,把金國攻宋的緩衝區遼國拱手相送,開啟大門放虎狼金人進入,是把自己送上亡國之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 文藝復興,應該是文化、文明建設的高峰期,北宋時期確實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又一個文學高峰;代表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高峰的文學體裁,上古神話、先秦諸子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宋詞的出現,文學又呈現了一個文學高峰,空前絕後,領先世界。

    北宋時期,佔據廣大中原生產力發達地區,無可比擬的經濟革命,據經濟學家測算,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水平為發達國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那為什麼?北宋作為一個文化、經濟發達的佔據廣大中原的先進農業生產大國,而經受不住北方荒漠草原上文化、經濟並不發達的遼、金遊牧部族攻打呢?

    主要原因在於, 北宋建國以來實行重文抑武的治國方略、分權制的軍事體制自認為正確,而實際誤國、誤民的問題。 緣於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以掌握軍事實力的軍事將領,趁後周國主年幼,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登上帝位,懼怕歷史重演。 因而,抑制武將,重文輕武,軍事上,以不識軍事的文官統率軍隊,且統兵之官,定期輪換調轉,造成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確達到了趙匡胤所忌的武將擁兵自重、造反奪皇位的目的。

    然而,卻極大的削弱了古代親兵親將傳統的軍隊的戰鬥力。 大家熟知《水滸》中,大文豪蘇軾家僮出身、毫無軍事才能的高俅,身居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之職——太尉,統率中央軍——禁軍,雖然《水滸》小說中醜化了的,歷史上是實有其人其事的!

    而且將軍隊分為禁軍——中央軍,為軍事主力,主要護衛京城,分散兵力駐各地,監視地方;遇有戰事,領兵將軍臨時選調,並不瞭解掌握部隊情況,且有統兵文官、宦官監軍,決策折騰來折騰去,戰機稍縱即逝,怎容時間,雖然禁軍兵力最高曾達120萬之巨,但是,形不成強大有力作戰能力,使戰鬥力大打折扣,猶如一盤散沙,不堪一擊! 地方軍廂軍及州府兵、縣丁,皆農夫、市鎮遊民,毫無戰鬥力可言。

    因而,北宋,已進入封建社會先進的文化、經濟實力大國,當時位居世界一流,而軍事實力,卻是與文化、經濟大國不相符,兵員雖多,為不戰之兵,將軍亦廣,而無能戰之將,一句話,將熊兵弱。

    相對文化、經濟落後的,處於落後北宋封建社會一個社會形態的奴隸社會的遊牧民族,遼、金本身弱小的民族,反而變成了強悍的“馬背民族”。

    北宋在錯誤的治國方略、軍事體制下,不堪一擊,唯有以先進的生產力產生的發達經濟財富,源源不斷的輸送財富以求和苟且。

    “聯金滅遼”,導致北宋滅亡的最大戰略錯誤,遼國存在,是金國攻宋的緩衝區,金遼戰爭,大宋,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一舉出擊,殺無力還擊之敗軍,最大贏家是大宋帝國,何樂不為! “聯金滅遼”,導至把遼國這個金國攻宋的緩衝區喪失,應該是使金國“為虎添翼”,自己把“最大贏家”拱手送給金國,自取滅亡!

    嗚乎! 面對強敵,不思進取,改革治國方略、軍事體制,甚而採用“聯金滅遼”的錯誤戰略,乃至喪權辱國,民族氣節盡失,卑躬屈膝,自稱“侄皇帝”、“兒皇帝”苟且偷生,以至最終造成徽欽二帝北虜五國城,落井觀天,強大的北宋帝國消亡,留下先進發達國家不敵弱小落後民族的歷史笑話!嗚乎,嗚乎唉哉!

    僅供參考。

  • 13 # 吃飯不刷碗1

    近代軍隊是如何保障戰鬥力的?除了充足的後勤和裝備,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與意志!

    金圍宋都的時候,並不是沒有敢戰的人,只不過糧餉被貪後派出去送死了。想想宋軍,兵都要在臉上刺青,這種帶有侮辱性的標記,加上上位者的盤剝和懦弱,軍隊怎麼可能有戰鬥力?

  • 14 # 四川達州人

    承平日久,禁軍不僅員額不足,戰鬥力是渣。曾經出戰過,但全軍覆沒。

    東京城有200萬國家恩養的居民,連守城牆的人頭都招不齊。

    1、北宋滅亡是人禍。

    新黨折騰70年,黨同伐異,甚至株連子孫,列黨人碑與東漢黨錮之禍並無二致。國家統治精英喪盡,百姓失望,麻木看著國家滅亡。所以我說,東京200萬....

    2、國家恩養問題

    北宋不禁止土地兼併,不蔑商,因此工商業極其發達,國家財政收入多,對內寬和。

    所以,

    兩宋沒有大規模農民暴動。失地農民進入城市,只要願意出力,就沒有溫飽問題。

    哪裡出現災荒,國家政權除了救濟還會將青壯年編入廂軍,雖然待遇比禁軍低,但家庭其他人依舊有手有腳,稍微出力都會過上遠比農民強的日子。請問,這樣的政策,在非機器大生產時代,地球上哪個比得上?

    冬日下雪,地方官需要給不能外出謀生的家庭每日10至20銅錢,三日一捆柴。東京城的百姓就是這個最高待遇。請問,非機器大生產時期,地球上那個比得上?

    聖人蘇軾,任職杭州知州,首創了世界上第一所向平民和貧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和藥物贈送的官方醫院—安樂坊,太皇太后高氏立即向全國每一個城市推廣。這樣的政策,領先歐洲人800年。請問,這是不是國家恩養?

    縱橫八萬裡,上下五千年,還有其他這樣的政策嘛?要搞清楚,這是非機器大生產的宋,不是殖民掠奪而來。

  • 15 # 平安讀歷史

    80萬禁軍只是個空架子,雖然在朝廷的帳面上有近百萬軍隊。這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實際上從北宋中期開始,禁軍就出現缺額問題,到宋徽宗時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如河北重鎮定州有兵十萬,實際上只有六七千人而已,很多將領中飽私囊坐吃空餉。並且軍隊的戰鬥力很成問題,由於承平日久,士兵久不經陣仗,根本無法同金軍相比。

    北宋當時唯一還有戰鬥力的軍隊是長期同西夏作戰的西軍。但是西軍將領种師道也認為憑目前的兵力和戰鬥力,根本打不過,建議遷都。但遷都又遭到眾人的反對,大家紛紛講大道理,宋徽宗沒辦法傳位給欽宗,最後兩人被一鍋端。

  • 16 # 小鎮月明

    《水滸傳》的林沖大家都非常熟悉,宋徽宗時期八十萬禁軍教頭,看林沖武藝超群,想必教出來了禁軍也是不同凡響。可區區數萬金人,竟然長驅直入攻入汴京,活抓宋徽宗父子,那八十萬禁軍哪去了?

    大家可別被《水滸傳》騙了,北宋徽宗時代哪有什麼八十萬禁軍。不過北宋朝禁軍八十萬的時代也是存在過的,那就是宋仁宗時期,禁軍人數高達82萬人。後來經過王安石變法,裁減軍隊,禁軍也還有60萬人。

    我們知道北宋的冗兵現象比較嚴重,說白了就是吃空餉。比如說你手下有100個士兵,然後你報個上面有1000個,上面給你撥1000個人軍餉。像童貫,蔡京以及高俅這種人,大家都懂的,他們報的80萬禁軍實際數量也就10多萬吧。

    如果有10多萬有戰鬥力的軍隊也可以,問題是這10多萬都是新兵啊。將領們為了多吞點軍餉,部隊裡面都是臨時招的新人,隨便給口飯吃就行,哪有什麼戰鬥力啊。

    史書記載,金兵渡黃河花了整整六天,竟然沒有一個宋軍來騷擾,這就有意思了。還有更搞笑的笑,一個2000人金兵隊伍,遇上了一個2萬人宋軍隊伍,你們猜發生什麼事情?宋軍看到金兵以來,立馬轉身就跑啊,誰不跑誰是孫子。

    有如此有戰鬥力的將領和隊伍,何愁北宋不亡啊。

  • 17 # 朕的歷史

    所謂的八十萬禁軍,是源於水滸傳。大家都知道水滸傳是小說,不是歷史書。其實在宋徽宗年間,禁軍的真實數量已經少的超乎想象。

    據史書記載,北宋的禁軍數量在宋仁宗年間達到顛峰的80萬,之後逐年減少。在宋神宗年間,經過王安石的一系列改革,禁軍數量已經減少到50多萬。

    經過哲宗朝到徽宗朝,禁軍數量一直在慢慢減少。雖然在宋微宗年間上報朝廷的禁軍仍然有50萬,但是由於軍隊腐敗,吃空餉的情況非常嚴重,實際禁軍數量大打折扣。

    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樞密院(掌管軍隊)報告,禁軍缺額24萬,新招兵10萬,仍缺14萬。

    宋徽宗的寵臣童貫統兵,河北地區的軍隊只剩下20%-30%,留下的名額拿來吃空餉,攢出錢來送給皇帝揮霍。

    吃空額吃到這個份上,可以說是登峰造極,50萬兵馬,吃掉70%-80%,所剩不過10多萬禁軍,扣除陝西、河北邊境的守軍,人口過百萬的東京汴梁還能有幾個兵守?

  • 18 # 娜迦style

    北宋亡國時,八十萬禁軍身在何處?

    公元1127年,金國率領6萬金兵渡過黃河,直接滅了宋朝,俘虜宋徽宗、欽宗二帝及其嬪妃,宗室、大臣等三千多人北還。史稱靖康之恥!

    其他的暫且不論,施耐庵《水滸傳》中提到宋徽宗時期守衛京畿的禁軍有八十萬!可是讓人意外的是,金國大軍一到,北宋就此被滅了!讓人可悲!可嘆!金滅北宋就像北宋滅十國一般,不費吹灰之力!

    這個時候的八十萬禁軍可能已經不存在了,或者說是隻剩下不多了!

    政和年間,正值宋徽宗的寵臣童貫統兵。童貫為取皇帝歡心,不惜留下了70%~%80的空額軍來領取空餉上交給皇帝揮霍!

    上圖為童貫老兒

    算筆賬,除了空額軍的數量,能用的禁軍數量也就不足二十萬了,況且守衛黃河邊防又用去了一部分。可想而知,當時宋都汴京還能有多少可戰之兵!

    據說當時很多兵士被裁撤去當做木匠,石匠,畫匠以及刺繡織布的工匠!

    北宋徽宗時期,太尉高俅權傾朝野,基本掌控了軍政!

    高俅時常要求:“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其所佔募,多是技藝工匠……凡私家修造、磚瓦,泥土之類盡出軍營。”

    意思大概就是:“多多佔用禁軍,用來填充苦力勞役的不足。他們招募計程車兵,也多半是有一技之長的工匠……只要是私官修建宮殿,燒磚制瓦、挖土填方等事都是右軍營裡面出人完成。”

    到北宋末期,此情形不但沒有任何減輕,反而變本加厲!

    雖然以上兩點不是北宋滅亡的根本原因,但最起碼可以說是誘導因素!用國家支柱去討好上位者,消耗國防實力,這不是滅亡的徵兆又是什麼呢?

  • 19 # 歷史風雲天下

    劇記載,北宋初期禁軍都是從優而選,當時有著20萬左右的人數,後來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到達宋仁宗的時候因為西夏戰事的緣故,禁軍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20萬以上,這是宋朝年間最多禁軍的時期,到後來宋朝太平時代的到來,裁軍也是順其自然之理,到北宋末年的時候,禁軍人數所謂的80萬應該只是一個虛數了,並沒有這麼多的人了。

    首先,宋朝承平日久,所以其戰鬥力絕對是不敢恭維的,不少的兵將還尋找了兼職賺點外快。

    其次,宋朝吃空餉可是隨處可見的現象,嚴重的時候甚至是隻有僅僅3成不到的軍隊人數,由此可見所謂的八十萬在北宋末年的時候不可靠,按照歷史上的推測,應該保留有4、5十萬就差不多了。

    再次,金軍南下時,駐守燕雲的河北軍15萬全軍覆沒,然後在接下來的汴京一戰中,駐守京城的禁軍和趕來的西軍也是全軍覆沒,一時之間,沒有可以呼叫的勤王之師,當然不排除還有一些禁軍在地方上駐守,未來得及勤王就碰到了徽欽二帝投降的情景。

    其實,北宋的滅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統治階層的腐敗而導致,有怎麼樣的朝廷就會出現怎樣的兵種,如此戰鬥力的禁軍,面對6萬金軍虎狼之師,不亡國那就真的是有問題了。

  • 20 # 慕良辰

    徽宗時期禁軍應該沒有80萬這麼多,你這是水滸傳看多了。

    當時北宋有戰鬥力的只有西軍,但是宋廷為了防止西軍獨大自廢武功給拆了個七零八落,什麼苦活累活也都給西軍幹了,打完西夏拉去打方臘,打完方臘又被拉去伐遼,女真南下又急急忙忙的去救開封救太原,折騰的西軍軍心士氣低落,折騰的戰死了小種累死了老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尋找胡氏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