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下一遊客

    狼煙,在辭典中最初釋意是用狼糞燒出來的煙。然而,燒狼糞就像是燒羊毛氈,冒出的煙是淺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煙還要淡,還不如普通煙囪冒出的煙顯眼。當狼糞下的乾柴燒成了大火,狼糞也終於全部燒了起來,最後與乾柴一起燒成了明火,連煙都看不見了,哪有沖天的黑煙?就是連沖天的白煙也沒有。且若專門以狼糞為燃料,事實上很難收集到大量的狼糞。

    古代烽火臺燃燒的究竟是什麼燃料呢?曾有人在西北地區的許多烽火臺遺址裡發現燃燒蘆葦、紅柳等植物留下的殘跡。因此,他認為烽火臺燃燒的實際上是蘆葦、紅柳,甚至雜草。

    古代烽火臺上的所謂的狼煙,並非是用狼糞燒出來的煙。那種沖天的煙,完全可以用乾柴加溼柴在加油脂燒出來的,就是燒半溼的牛糞羊糞也能燒出濃煙來。所燃的煙應該是青色的或棕色的。

  • 2 # 薄荷糖145477365

    一種是古人用狼糞當引火物,所以叫狼煙。古代邊疆地廣人稀,找牛糞什麼的比較困難,而北方野狼比較多,所以就用狼糞做引火物。

  • 3 # 喜歡biubiu

    狼煙是古代邊防兵發現敵情時在烽火臺點燃的煙火訊號。雖稱之為“狼煙”,實際卻不是以狼糞為原料,若以狼糞為燃料,很難收集到大量的狼糞,並且狼糞燃燒時冒出的煙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 烽火用的什麼燃料?用的是柴薪。荒漠上生長著胡楊、紅柳、羅布麻、芨芨草、白茨、駱駝草、甘草、旱蘆葦、梭梭等,這些都可 做燃料。 古人把烽火稱作“狼煙”?狼是古代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數民族共同崇尚的圖騰。其軍在當時被中國人人稱為:“狼兵”,其君主被稱為“狼主”。所以,古人把這些民族入侵中原時燃起的烽火訊號稱作“狼煙”順理成章。

  • 4 # 奧卡姆剃刀

    提到烽火狼煙,大家都知道這是在烽火臺上燃起火焰,一站接一站地傳播警報。

    為什麼叫狼煙,主流說法是燒的是狼糞,為什麼要燒狼糞?因為狼糞燒的煙可以筆直的衝向天際,有利於遠方的觀察。

    真的是這樣嗎?不妨分析一下。

    狼是野生動物行蹤不定,而且遠離人群,收集狼糞需要組織大隊人馬進入山林深處。

    狼群活動範圍極廣,沒有在固定地點排便的習慣,而是想拉就拉。即使你跟蹤到了狼群,也未必能找到幾坨。

    要每個垛口都備上幾千斤的狼糞,將會是一個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

    牛糞和馬糞可以燃燒,源自於他們是草食動物,糞便中存留大量的植物纖維,因此可以燃燒。

    而狼是肉食動物,糞便應該很難燃燒。狼糞我找不到,但小區裡的狗糞有的是,我曾經試著點燃過,結果非常困難。

    如果燒的不是狼糞,那又會是什麼呢?我查了一些文獻,發現燃料非常簡單,就是樹杈荊棘等草木燃料。

    白天燒時潑點水,燒溼柴火會冒黑煙,以便於白天觀察。

    晚上燒的是乾柴火,以便冒明火,利於夜間觀察。因為白天明火看的不明顯,夜間看黑煙看不見。

    那為什麼又叫狼煙呢?因為在古代,突厥、匈奴等遊牧民族經常侵入中原襲擾,他們有狼崇拜,領袖自稱狼主,戰士是狼兵。

    這些中原人眼中的蠻族野蠻兇殘,狼性十足,所以會用“狼”來指代,狼煙是指蠻族入侵的警訊,跟狼沒有任何關係。

  • 5 # 諶人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狼煙是長城烽火臺用柴薪燒起的煙霧,通報有敵人入侵,透過一個個烽火臺依次燒起煙霧,可將情報快速傳遞到後方軍事指揮機關。

    那時漢人駐守長城的主要目的是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狼是它們(匈奴、突厥、吐蕃等)崇拜的圖騰,漢人稱他們的軍隊是狼兵,頭目是狼主。燒起煙霧是報警,通報他們(狼群)來入侵了,這個訊號稱狼煙名符其實。

    烽火臺狼煙接力報警,是條資訊快速傳遞通道。它傳遞情報的速度遠比遊牧民族的騎兵迅速,使他們不能完成突然襲擊或偷襲,在那時是非常先進的。

  • 6 # 尚武菌

    狼煙,是古代軍事上用於報警的訊號。古代有學者認為,狼煙是用狼糞燒出來的,這種煙筆直又不容易吹散。但是,現代學者研究之後認為狼煙是狼糞燒出來的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古代的烽火臺一般都處於荒涼的邊疆地區,荒漠上生長著胡楊、紅柳、羅布麻、芨(j)芨草、白茨、駱駝草、甘草、旱蘆葦、梭梭等植物。士兵將這些的堡壘,有緊急軍情時 植物收集曬乾,和牛羊糞、溼柴、油脂等混合在一起,點燃後就能冒出濃煙,起到傳遞訊號的效果。現代出土的烽火臺文物還有這樣的殘跡,甘肅嘉峪關市長城博物館就有狼煙原料的展品。當然,也許古人也收集過狼糞用於焚燒,但狼煙絕不是隻用狼糞燒出來的。

    那為什麼要把這種報警訊號叫作“狼煙”呢?在古代,中原地區的王朝一般都會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北方遊牧民族匈奴、鮮卑、突厥、女真等,都是草原民族,往往以狼作為民族象徵和圖騰。例如突厥,以狼頭為旗幟,連首領也被大家稱為“狼主”;鮮卑的神話傳說中,狼是鮮卑人的祖先。烽火臺點燃煙火,是為了向中原報告北方遊牧民族前來侵襲的訊號,因此,中原王朝就將這種訊號煙叫作“狼煙”。 後來,狼煙逐漸成為戰爭的代名詞。狼煙點燃,象徵著戰爭爆發、外敵侵略,激勵人們為保家衛國而英勇作戰。

    近年拍攝的《狼煙北平》《遍地狼煙》《狼煙姐妹》等反映抗日戰爭的電視劇,歌頌了中華兒女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無畏。

  • 7 # 味哎兒

    狼是吃紅肉,拉白屎的動物,糞便乾燥堅硬,雖風乾後可燃燒,但不發火苗。

    古書上寫城牆烽火臺的狼煙,是狼來了的報警訊號,點著的柴草的漚煙,不是狼糞燒出的煙。屬敵人來了示警訊號放的煙,即敵人形容為狼,見其來,放煙為訊號。

    這個訊號可半天,由邊關送達萬里之遙的京城,告之帝王。若用驛站的人馬歇,信不歇晝夜傳遞資訊方式,馬單日行八百里,萬里的西域傳帝京城,仍須五六天。何況馬未必日行八百里。現代駕汽車由西安去甘肅或新疆也須三五天。放煙示敵來犯,是當時最快通訊方式。

  • 8 # 歷史寶藏

    狼煙在中國歷史上絕對不是個罕見的詞。

    但是煙怎麼和狼結合在一起呢?

    傳統認為是,狼煙就是邊境警報之時,燃燒狼糞而產生的濃煙。

    這還真是個有味道、有視覺衝擊的詞彙。

    首先要看看,狼便便都包含什麼玩意兒。

    狼糞便

    作為經典的肉食動物,狼的主要食物是各種野生動物,狼的消化能力很強,會把吞進肚裡的野生羊肉,鼠類肉,甚至一些筋骨都消化掉,而不能消化的,就是一些動物毛髮類纖維,以及小型動物的牙齒,像鼠齒。以粗纖維為主,所以是可以燃燒的,但是絕不可能冒黑煙。而是一種淺棕色的煙,甚至比干柴的煙還要淡一些。

    狼糞便

    古代的烽火,叫狼煙,但並不是真的以狼的糞便作為燃料。那得需要多少狼糞,還需要專門找人滿草原的找狼糞,守長城的人不去幹別的,就去尋狼糞得了,不是很搞笑嗎?更何況狼糞並不起煙。

    之所以稱狼煙,是因為農耕民族的漢人,稱草原騎兵為虎狼之兵,因為草原很多部落都是以狼為圖騰,因此也叫他們狼兵。防禦遊牧南下而設的烽火臺,所起的煙作為一種邊警,就稱為狼煙。

    真正點狼煙的方式如下:

    首先點燃乾柴,引火。荒漠上生長著的紅柳、胡楊、芨芨草、旱葦草,甚至乾的馬糞等,曬乾後都是很好的引火材料。這些火堆基本上在長城的烽火臺上是白天黑夜都要燃燒著的。大火燃起之後,再放上半溼的混以油脂柴,然後就起黑煙了。別的烽火臺看到後,也開始放煙,一站一站往下傳。

  • 9 # 歷來現實

    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故事裡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令烽火臺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哈哈一笑。上演了一出歷史鬧劇。

    烽火向來和狼煙一起並稱烽火狼煙。

    在辭典中,狼煙的解釋如下:狼煙即烽火,古代烽火臺上燒狼糞以報警,故名。

    那麼狼煙真的如詞典中所說是狼糞燒出來的煙嗎?

    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說:“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北宋的陸佃在《埤雅》中也提到:“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這似乎證實了狼煙確實是由狼糞燒出來的煙?但是俗話說“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暢銷書籍《狼圖騰》的作者姜戎專門做過一個實驗,那就是燒狼糞——“燒狼糞就像是燒羊毛氈,冒出的煙為淺棕色,比干柴堆冒出的煙還要淡。而且難以點燃,用乾柴輔助其燃燒,乾柴燒成了大火,狼糞也終於全部燒了起來,最後與乾柴一起燒成了明火,連煙都幾乎看不見了,連沖天的白煙都沒有,哪裡有沖天的黑煙?”

    “狼糞說”最早從唐朝開始流傳,因為沒人親身驗證,就以訛傳訛,直至將燒狼糞變成了事實。明朝的大將戚繼光就曾抱怨過:“在南方,狼糞太難找了”。

    那麼用狼糞當原材料,需要多少狼糞呢?

    要知道明長城全長8851千米,其中守護京師的部分長388千米,有敵樓和烽火樓1675座。如果我們為每座敵樓和烽火樓準備一筐2千克重的幹狼糞以備用,那麼總共需要3350千克,即3噸多的狼糞。以此類推,用在整個明長城上的狼糞得重達50多噸。

    ”五十多噸”的狼糞,要知道狼不是圈養的動物,想要在野外找到這麼多的狼糞,並且需要一直保持存貨充足,顯然是需要大量人力的,這在當時顯然不切實際。

    那麼狼煙究竟是什麼呢?著名敦煌學學者李正宇曾在西北地區的許多烽火臺遺址裡發現燃燒蘆葦、紅柳等植物留下的殘跡。

    因此,他認為烽火臺燃燒的實際上是蘆葦、紅柳,甚至是雜草。那麼狼煙的原材料弄明白了,狼煙這個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

    草原人從古自今一直崇拜狼圖騰,“狼煙”的最初本意是“在烽火臺上點燃的、警報崇拜狼圖騰的草原民族騎兵進犯關內的煙火訊號” 。因為動物一般懼怕火光,狼也不例外,所以如果遇到狼,人們通常生火來抵禦。

    而在當時生火形成的煙被遠處的人看見,人們就能知道有煙的方向就是有人被狼群圍困從而過來救援。

    當中原被少數民族入侵,這些少數民族的軍隊在當時被中原的漢人稱為“狼兵”,其君主被稱為“狼主”。這些民族是打著狼頭軍旗的突厥騎兵;是崇拜狼圖騰、以狼為楷模,具有狼的戰略戰術、狼的智慧和兇猛性格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等的草原狼性騎兵。

    烽火是用來請求援助,而狼是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數民族的圖騰。久而久之,古代漢人把這些少數民族入侵時特地燃起的烽火稱作“狼煙”。所以,“狼煙”與狼糞壓根兒就沒有一點關係。

  • 10 # 誠哥100

    提起“狼煙”,許多人都知道,那是古代戰爭時期報警用的烽火。古往今來許多文獻典籍都認為,狼煙即是燃燒狼糞時冒起的煙。最近,有學者經過多年考證提出了新的見解。 有學者認為,烽火不是以狼糞為原料,燃燒狼糞時冒出的煙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古代戰爭爆發時需要點燃烽火以報警,和平時期每天還要焚燒“平安煙”這就需要大量的燃料,若專門以狼糞為燃料,事實上很難收集到大量的狼糞。 那麼古代烽火臺燃燒的究竟是什麼燃料呢?學者曾在西北地區的許多烽火臺遺址裡發現燃燒蘆葦、紅柳等植物留下的殘跡。因此,他們認為烽火臺燃燒的實際上是蘆葦、紅柳,甚至雜草。 可是為什麼古人把烽火稱作“狼煙”呢?據認為,狼是古代中國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數民族共同崇尚的圖騰。這些少數民族的軍隊在當時被中原漢人蔑稱為:“狼兵”,其君主被蔑稱為“狼主”。所以,古代漢人把這些少數民族入侵時漢人特地燃起的烽火稱作“狼煙”。

  • 11 # 國結

    樓主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以前也對這個問題比較好奇,也大概瞭解過。我就把我瞭解的一點知識分享一下吧。

    我先直接給出我的答案,雖稱之為“狼煙”,實際卻不是以狼糞為原料,解釋如下:

    首先,狼群為野生動物,且是非常危險具有攻擊性的,不會與人類混居在一起,這樣一來,狼的糞便就不像牛羊等牲畜的糞便那樣隨處可得。尋找狼糞將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事情。

    其二,狼是食肉動物,幾乎不吃任何植物,而且狼的消化能力非常強,就連骨頭都會給消化吸收,排出來的糞便曬乾後,幾乎都成了灰。這樣的話,狼的糞便曬乾後幾乎沒有什麼可燃物。

    最後,我在網上找尋答案時看到著名的《狼圖騰》的作者~姜戎也曾特意研究過這個事情,也做了相關的試驗,狼糞很難燃燒,燒出來的煙是淺淺的白色還沒有樹枝和雜草的煙濃,並且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最終證明狼煙也並非來自於狼糞。

    那麼為什麼古人稱作“狼煙”呢?目前比較公認的一種說法是,古代頻繁侵擾我們漢人的遊牧民族比如:匈奴、突厥、吐蕃等,他們都把狼作為圖騰。其軍在當時被華人稱為“狼兵”,其君主被稱為“狼主”。那麼,古人把這些民族入侵中原時燃起的烽火訊號稱作“狼煙”順理成章。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希望對題主有參考價值!

  • 12 # 啥事是啥事

    狼煙到底是不是用狼糞點燃而生成的?目前看,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用狼糞點燃的。有很多古文為證。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北宋陸佃《埤雅》中:“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北宋錢易雲:凡邊疆放火號,常用狼糞燒之以為煙,煙氣直上,雖烈風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謂‘堠’曰‘狼煙’也。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狼腸直,故邊塞以狼矢為煙。 明朝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七《守哨篇-草架法》雲:“伏覩祖宗墩法舉狼煙,南方狼糞旣少,煙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豈能目視!” 唐朝李筌《太白陰經》載,烽火臺上須置“炮石壘,水停,水甕,生糧,乾糧,麻蘊,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 《武經總要》載宋代制度亦於烽臺上“安火筒,置水罌,乾糧,麻蘊,火鑽,蒿艾,狼糞,牛羊糞”。有這麼多古人和書籍證明,我覺得比較可信。古時,狼群數量很多,處於食物鏈頂端,生存力強,自然界少有敵手,邊塞環境中狼糞也就多。古人用點狼糞報警是可信的。但是不是隻用狼糞,這個就不好考證了,猜想一下古人也不會那麼傻,只用一個物料點燃報警,肯定還摻雜著木柴、乾草及其他之類的東西。另一種說法則是否定,認為不是用狼糞點燃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說法?我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借指、暗喻。因為狼是古代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數民族共同崇尚的圖騰物。這些少數民族在當時被華人稱為“狼兵”,其頭領被稱為“狼主”。古人把這些民族入侵中原時燃起的烽火訊號稱作“狼煙”,是不難理解的。二是《狼圖騰》一書的發表。姜戎發表的《狼圖騰》著作,曾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對狼糞有描寫。筆者中學時曾讀過這本書,書中寫到:“狼糞裡面幾乎全是黃羊毛和綿羊毛,沒有一點點羊骨渣,只剩下牙齒,還有粘合羊毛的石灰粉似的骨鈣。”姜戎考證下,點燃狼糞時,狼糞慢慢由灰白變成了黑色,一股狼臊氣和焦糊味,像煨著一片陳年舊氈一樣,冒出的煙是淺棕色的,比干柴的煙還要淡,並未看到期盼中的狼煙升起,因此懷疑狼煙不是用狼糞點燃的,不少人也因此接受這個考證。三是有學者說在烽火臺的灰燼中沒有發現狼糞,也就是說沒有現實物證。不管狼煙是不是用狼糞點燃的,但願世界上少些狼煙、多些和平。

  • 13 # 隔壁東叔教歷史

    不是。

    狼煙又叫烽火。 要知道“狼煙”的確切含義,先須對烽煙有一簡單瞭解。烽煙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系統中的一項重大發明。用以傳報警情,是軍中之耳目,備受軍事家的重視。烽煙最早見於史傳的時間,在西周就有周幽王為博寵姬褒姒嫣然一笑,而不惜“烽火戲諸侯”。首次提到狼糞用於烽煙這一觀點。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紀周朝的最後一個君王。他當政的時候昏庸無道,不管理國家,整天在後宮和美人嬉戲。周幽王特別寵愛一個叫褒姒的妃子,什麼都滿足她,可是褒姒卻總是不高興,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很多辦法來逗褒姒,想讓她笑一笑,可是,他越是想讓褒姒笑,褒姒越是沉著臉,故意不笑。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是傷透了腦筋。

    有一天,周幽王帶著褒姒到外面遊玩,他們到了驪山烽火臺。周幽王向褒姒解釋烽火臺的用處,告訴她這是傳報戰爭訊息的建築。那時候,從邊疆到國都,每隔一定距離修一個高土臺,派士兵日夜駐守,當敵人侵犯邊境的時候,烽火臺上的駐兵立刻點燃烽火,向相鄰的烽火臺報警,這樣一路傳遞下去,邊境發生的情況很快就能傳到京城。而一旦國都受到威脅,驪山的烽火臺也點燃烽火,向附屬於周朝的諸侯國傳遞訊息,諸侯國就會立刻派兵來援助。

    褒姒聽了周幽王的話後,不相信在這樣一個高土堆上點把火,就能召來千里之外的救兵。為了討得褒姒的歡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讓士兵點燃烽火。烽火在一個接一個的烽火臺上點燃,各地的諸侯很快就得到了訊息,以為國都受到進攻,紛紛率領軍隊前來救援。

    可是當各路諸侯匆忙趕到驪山腳下時,卻看見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臺上飲酒作樂,根本就沒有什麼敵人,才知道自己被國王愚弄了。諸侯們不敢發脾氣,只能悻悻地率領軍隊返回。褒姒看到平時氣度不凡的諸侯們,被戲耍後都是一臉的狼狽相,覺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見寵愛的妃子終於笑了,心裡痛快極了。

    等諸侯王都退走了以後,周幽王又讓士兵再點燃烽火,諸侯們又急匆匆地帶著軍隊趕來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見諸侯們又上當了,在烽火臺上一起哈哈大笑。就這樣,周幽王反覆點烽火,戲弄諸侯。最後,當烽火再點燃時,已經沒有一位諸侯再上當了。

    過了不久,周朝真的被攻打了。周幽王趕緊下令點燃烽火,召喚諸侯。可是諸侯們已經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憑烽火不斷,就是沒有一個諸侯前來救援。很快,周朝的國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殺死,褒姒被抓走,周朝滅亡了。

    狼煙的由來

    狼煙是用狼糞燒出來煙,純屬胡說八道欺人之談,是膽小的華夏和平居民嚇唬自己的鬼話。古代烽火臺上的所謂狼煙,絕不可能是用狼糞燒出來的煙。那種沖天的煙,完全可以用乾柴加溼柴在加油脂燒出來的,就是燒半溼的牛糞羊糞也能燒出濃煙來,而溼柴、油脂、半溼的牛羊糞要遠比狼糞容易得到。

    既然狼煙肯定不是狼糞燒出來的,那麼古代烽火臺上燃起的沖天濃煙為什麼叫做狼煙呢?實際是打著狼頭軍旗的突厥騎兵;是崇拜狼圖騰、以狼為楷模,具有狼的戰略戰術、狼的智慧和兇猛性格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等的草原狼性騎兵。草原人從古自今一直崇拜狼圖騰;一直喜歡以狼自比,把自己比作狼,把漢人比作羊;一直憑以一檔百的豪氣藐視農耕民族的羊性格。而古代華夏農耕民族也一直將草原騎兵視為最可怕的“狼”。“狼煙”的最初本意應該是“在烽火臺上點燃的、警報崇拜狼圖騰的草原民族騎兵進犯關內的煙火訊號” 。所以“狼煙”與狼糞壓根兒就沒有一點關係。

  • 14 # 章林166

    謝謝邀請!狼煙應該不是用狼糞所燃的。狼煙是古代烽火臺所燃的煙火,用以外敵入侵的警報。所謂的狼煙四起應該指的是四面八方到處外敵入侵。狼煙用狼糞燃燒應該沒有必要,那為什麼叫狼煙呢?古代入侵中國的外敵有匈奴、吐番、突厥等少數民族,他們都推崇狼的圖騰,所以叫他們的軍隊叫狼軍,他們的君主叫狼主,所以用以警報狼軍入侵的烽火警報就叫狼煙了。烽火戲諸侯不叫狼煙戲諸候!大摡是沒有狼軍過來吧!

  • 15 # 尚宮女史

    “狼煙”這個詞出現在唐朝中晚期,大量的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中都有它的身影,而在此之前,人們用到的另一個詞是“烽火”,最廣為流傳的關於“烽火”的故事無疑就是西周末期的“烽火戲諸侯”了,雖然現在很多資料證明這個故事是不存在的,但並不妨礙它的傳播。

    實際上烽火是古代的一種軍事傳遞訊號,古代為了傳遞訊號,將軍情告知各處,遂設下烽火臺,白天放煙,晚上放火,是為烽火。自周朝開始,烽火臺就已經受到了重視,有專門管理烽火臺的人員,他們輪流放哨、警示,以便於在有軍情的時候及時傳遞訊息。一旦有軍情來報,煙、火就會被燃上,白天的時候,濃濃的黑煙可以將訊息經由一個個烽火臺傳遞給朝廷或者地方,而晚上,則是燃燒的火焰將黑夜照亮,因此將訊息經由一個個烽火臺進行傳遞。

    這樣的烽火臺一般建在高處,或者平坦廣闊的地方,視野要開闊,至少不能讓放出的烽火被遮擋住而耽誤了軍情。為了保證烽火直衝天空,烽火臺需要設定類似今天的煙囪裝置,這樣烽火臺的位置即便不夠高也能保證烽火的高度。

    那麼不管是白天也好,晚上也好,燃放烽火的時候用到的燃料是什麼呢?這是人們困惑已久的一個問題,如果說唐朝之前還不容易讓人們困惑的話,那麼自從出現了“狼煙”這個詞,就出現了困惑。狼煙,狼煙,是不是可以顧名思義,是燒的狼糞冒出來的煙呢?

    唐朝段成式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之後很多記載都說明了是燒的狼糞,李時珍、戚繼光等人都成在著作中提到了燒狼糞,但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是不是燒的都是狼糞?

    這個很顯然是不現實的,畢竟一個烽火臺需要的燃料可能算下來並不多,但是數百個烽火臺加起來,需要的燃料就是一個相當大的量,而只靠狼糞是不可能的,即便古代的狼群數量比較多,但收集這麼大量的狼糞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去哪裡收集?怎麼收集?如何避開狼群大規模收集狼糞都是一個問題,況且狼的消化系統極為發達,狼糞裡東西很少。和牛糞、羊糞是沒法比的。

    四姑娘沒有見過狼也沒有見過狼糞,更不可能做過燒狼糞的實驗,不過《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曾經做過實驗,認為烽火的燃料不可能是狼糞,但是這並不能證明燃料中就沒有狼糞。

    早在唐朝的一些史籍中就開始出現燃料的記載,杜佑的《通典》中有這樣的記載:“置旗一口,鼓一面,弩兩張,拋石、礨木、停水甕、乾糧、麻蘊、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

    也就是說狼糞、牛糞是混在木柴和乾草中一起作為燃料的。而在宋朝時期曾公亮和丁度所作《武經總要》的《前集·卷五》中有這樣的一個記載:“在鋒貯備之物,要柴藁木材。每歲秋前,別採艾蒿莖葉葦條草節,皆要相雜,為枚煙之薪。及置麻蘊火鑽狼糞之屬。”

    也就是說烽火臺的燃料要提前儲備,一般是在秋季進行,燃料主要就是乾柴,還有一些乾草,艾蒿的莖葉、蘆葦的枝條等等,然後混雜在一起,狼糞也是必須的。

    只是很難看出狼糞究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何以烽火就變成了狼煙?狼煙這個名字或許不僅僅是說烽火的燃料中含有狼糞,因此冒出來的煙叫做狼煙。歷史上,中原的最大威脅基本就是匈奴的入侵,他們民風剽悍,戰鬥力強,戰馬嘶鳴,塵土飛揚,他們如同狼一般入侵中原掠奪食物和財富。每當這個時候,烽火臺就會忙碌起來,或煙或火成為政府的耳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花八門指的是哪五花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