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冬先生

    譚嗣同曾經拜王五為師,學習刀與劍,由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1898年,譚嗣同應詔入京,光緒帝任命譚嗣同為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譚嗣同的安保工作由王五負責。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並大肆逮捕維新人士。出於對民族前途的擔憂、出於愛國情懷的牽掛,大刀王五多次勸諫譚嗣同遠走高飛,避開抓捕。但是,譚嗣同不願躲避,寧願面對現實,甘願用自己的鮮血喚起民眾的覺醒。

    譚嗣同為了激勵更多的愛國者的救國之心和自己變法的決心,他決定捨生求死,放棄逃跑的機會,甘願被捕。王五焦急萬分,又四處奔走買通獄中人員,聯絡武林豪傑去救獄中的譚嗣同,但譚嗣同一心求死拒絕了王五的營救。當譚嗣同被砍頭那天王五手持大刀去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準備劫法場,因刑場有重兵層層把守,戒備森嚴,他根本無法下手只好放棄。

    1977年的時候,王五自己開了一家鏢局,取名源順。因為王五武藝高強,而且他為人爽直,做事講義氣,江湖上的朋友都很敬重他,所以源順鏢局的鏢很少有人會去動,生意自然也興隆了起來。王五的武藝到底有多高,因為歷史上有名的武師傳說比較多,各家有各家的說法,因此不好簡單評定,不過大部分說法都認可王五是清末的十大高手之一,由此可見王五人望之高。

    八國聯軍來勢洶洶,大刀王五及鏢局上下都成了被捕殺的物件。關鍵時刻,原本已經逃脫的大刀王五,決定自投羅網,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一百多人的安全。後來,這位大俠被送往德國軍營,在北京的西河沿慘遭殺害。大刀王五被殺或,那些殘暴的洋人將其頭顱砍下,沒人敢去收屍。遠在天津的大俠霍元甲聞聽此事,隻身前往,並於夜間偷走了首級,並將其秘密安葬。霍元甲與大刀王五之間的這段情緣,也被後人廣為流傳。

  • 2 # 花開水不流

    大刀王五為京師武林名俠。本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回族。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援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1900年10月25日,清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終因寡不敵眾,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現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裡。

    當年王五在北京頗有威信,眾人贈有“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兩塊匾額,掛在門的東西兩側,後來院裡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來當了床板。門前原來有個軒豁空場,高高飄揚著源順鏢局的杏黃大旗,現在已經被公廁佔了大半個地方。據說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一直儲存到1958年,在“大躍進”時期進了鍊鋼爐。

  • 3 #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王五是民國時期能力挺強的一個耍大刀的硬漢。因為與革命黨人有所接觸,所以民間傳說活躍當時的武林界也經常有所表露,魁梧勇猛,行俠仗義。

  • 4 # 小龍女5505

    大刀王五真名王正誼,因武功高強善使大刀而被稱為大刀王五,為人正直豪爽、又勇猛剛強,又喜歡行俠仗義、鋤強扶弱,因此他也得了晚清一代大俠之號,他還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還有一顆為國為民、抵禦外敵之心,可惜結局悲慘,竟被昏庸腐朽的晚清聯合侵華聯軍之一英軍槍殺,含恨而亡。

  • 5 # 歷史吐槽

    歷史上的大刀王五,原名王正誼,字子斌。今河北滄州人。河北滄州這個地方本來就是武術之鄉,民風彪悍,八極拳、劈掛拳等拳術的發源地。王五自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只是王五的生活並沒有這麼順利。

    王五幼年喪父,他和弟弟2人全靠母親給人做針線活來養活。王五自幼學習拳腳功夫,後來拜得名師,學成後做了古代的押運~鏢師。王五本來為人就一身俠義心腸,再加上自己武藝高強,逐漸把自己的名聲打了出來,也有許多人找王五護鏢。後來又結識了霍元甲,並和黃飛鴻、霍元甲等被江湖推崇為晚清十大高手。

    清末時期,國家受列強欺辱,清朝內部也是賣國求榮,大好河山被搞得烏煙瘴氣亂像叢生。光緒皇帝不堪做亡國之君,秘密接觸康有為、譚嗣峒,決定採用變法強國!而王五和身為華人,對變法十分擁戴,和譚嗣峒還是好朋友!之後戊戌變法失敗,譚被殺害,還是王五給譚收的屍。後來王五成為朝廷通緝的要犯,再後來王五就在江湖上銷聲匿跡了!一說王五死於清政府的折磨,一說王五在和八國聯軍的作戰中犧牲。至此,一代好漢大刀王五在歷史上落幕!

    王五是個什麼樣的人,可以看他結交的朋友!譚死後,王五冒著生命危險去幫他收屍!而王五死後,據傳屍體被掛在城門示眾!是霍元甲幫王五收的屍體!試問有這種以命相交的朋友,那王五的人品不會差。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王五依靠自己的一身本領為國效力,抵抗入侵者!這種愛國情懷也不一般!試問,中國多些這類豪傑,怎麼會被列強欺負?

  • 6 # 日慕鄉關

    大刀王五原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滄州是中國武術之鄉,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風”之說,八極拳、劈掛拳都起源於滄州。

    王五三歲喪父,隨母親生活,日子過的十分艱苦,習武是改變命運的一條捷徑,他先是拜肖和成為師,長大後又拜滄州當地名氣最大的雙刀李鳳崗為師,學習刀法,因為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五,所以人稱:王五!

    王五學藝勤奮,加之天賦高,幾年時間武功就已經不在師傅之下,李鳳崗又把王五推薦給師兄劉仕龍,王五跟著劉仕龍一邊學藝,一邊押鏢,武藝更進,幾年后王五辭別師傅,獨自闖蕩京城!

    1877年王五在北京半壁街(現在的崇文區)自開了一家鏢局,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源順鏢局,由於做人實在,本領高強,源順鏢局辦的紅紅火火,北到山海關,南到江蘇上海都有王五的生意。

    王五不但是個鏢師商人,還非常有俠氣,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書議和被朝廷革職戌邊,王五古道熱腸,主動護送安維峻上路。維新派大臣譚嗣同,更是與王五交情匪淺,兩人以兄弟相稱,譚嗣同入獄後,王五多方組織營救未果,為了給譚嗣同報仇,王五多次隻身刺殺監斬譚嗣同的剛毅。

    1900年義和團興起,對洋人十分憎恨的王五依然加入,卻遭到清廷的背叛,為了保護鏢局同仁,王五主動自首,被清兵抓獲後交給洋人,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搞笑的是,辛丑事變後八國聯軍追究義和團責任,點名要剛毅的腦袋!

    王五死後,頭被砍下懸掛城門示眾,無人敢出面收屍,大俠霍元甲聽說後,隻身從天津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

    王五死後留下一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一直儲存到解放後,58年大鍊鋼鐵,被投入了鍊鋼爐。。。

  • 7 # 北方木喬

    大刀王五是一個真實的人物,此人武藝高超、為人豪俠、善於使刀。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五,相熟的人都叫他“小五子”。他在平日裡走鏢與行俠,一把大刀從不離手,所以江湖中的人都叫他“大刀王五”。

    話說有一年冬天,王五去內蒙走鏢,這內蒙在冬季是屬於苦寒之地,冬天走鏢環境惡劣,又容易遇上馬匪。當王五走到一個叫托克托的地方,遇見了幾位走鏢的同行,只見這幾位鏢師,蜷縮在冰天雪地之中,鏢車翻到在地,一看就是遇見馬匪了。王五二話沒說,趕忙上前搭救,相問之下,連馬匹都被搶走了。

    於是王五把自己馬車上的套繩解下來,放到了那幾位鏢師的馬車上,在王五的一路照顧下,一行人終於回到了北京。後來被救的幾位鏢師,給王五送了一塊匾額,上面寫道“重義解驂”。

    王五在當時的北京城也是俠名遠播,很有威望。經常調節一些江湖上的糾紛。在京城內的回人與漢人的關係不合。時有械鬥之事發生,衙門根本就不管這些社會亂鬥,只是出了人命,才會出來抓人。

    王五宅心仁厚,經常出來做“和事佬”,避免了許多類似回人與漢人這樣的械鬥,避免了不必要的傷亡,又在中間調解,感化雙方。這一點有點像《史記》中記載的遊俠郭解,幫人調解江湖恩怨。

    當然,王五最出名的事蹟,是想用一把大刀,殺掉所有入侵的洋鬼子。在好友譚嗣同死後,他對清政府更是恨之入骨。而為了殺洋人,他參加義和團,可最後,還是死在了清廷與洋人的合謀之中。

    王五一生英雄仁義,是晚清時期最具有俠名之人,他行俠仗義的故事,坊間也是口口相傳。在解放之後,王五的老宅曾被佔用,改造為公廁,而他那塊“重義解驂”的匾額,也被人拿去當了床板。

  • 8 # 跆拳震九洲

    明明有千斤之力,卻從不濫用武力,而是以德服人。因為他的仁義,他在江湖的名聲特別好。後來由於好友譚嗣同變法失敗,他也受到牽連,被清廷殺害,斬首掛於城樓。一時之間,世人無不唏噓。

  • 9 # 徒步說史

    大刀王五一生仗義豪情走四方,最後才明白,什麼樣的功夫都抵不過洋槍。

    古時候民間尚武之風盛行,象大刀王五這樣的鏢師很多,如果不是和譚嗣同關係密切,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多少人知道他。

    大刀王五原名王正誼,字子斌,河北滄州人。王五家境貧寒,三歲時便沒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拜師武師肖和成習武。年紀稍長後又拜滄縣有名的武師“雙刀李鳳崗”為師,在師兄弟中排名第五,人稱小五子。後來走上江湖之後,因為頗有俠義之風,經常做扶危濟困之事,擅使一把一百多斤重的大刀,因此被民間百姓奉以“大刀王五”的雅號。維新派領袖梁啟超稱他為“幽燕大俠”。

    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大刀王五從河北滄州來到北京崇文區半壁街開設了“源順鏢局”和“父武義學”武館。一邊從事鏢局的生意,一邊招收弟子學習武藝,幫助華人健身強體、抵禦外侮。由此聲名大振,京津兩地的很多武師後來都效仿王五開起了武館,教授武藝,在民間掀起了一股尚武之風。

    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北京五路鏢師之一的胡致廷介紹譚嗣同向王五學習單刀和七星劍,由此二人成為莫逆之交。維新變法失敗後,王五曾經前往譚嗣同住處要幫助他逃走,但是譚嗣同拒絕了好友的好意,最後在菜市口被殺害。譚嗣同死後,王五冒著生命危險為譚嗣同收殮,設密室靈堂祭奠七天後送往瀏陽將譚嗣同安葬。為了給譚嗣同報仇,王五曾多次策劃暗殺榮祿,但因為防範嚴密,始終未能得手。

    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893年)十月,甲午戰爭前夕,清政府面對日本海軍的頻頻挑釁出現了主戰和主和兩個派系。時任都察院福建到監察御史安維峻不顧個人安危,以諫官的身份上書彈劾掌握軍權的直隸總督李鴻章等人,在其任職的十四個月時間內,接連給清政府奏疏六十五道,給光緒皇帝奏疏六十三道,怒斥投降派賣國求榮、置國家黎民百姓於不顧的無恥行徑,光緒三十年(公元1894年)十二月,上書光緒皇帝《請誅李鴻章疏》,請求朝廷誅殺投降派李鴻章,並以太監李蓮英干政事件影射慈禧把持朝政的事實。慈禧太后聞報後大怒,下諭旨要嚴懲安維峻,後經恭親王弈訢等重臣求情才從輕發落,將安維峻革職發配張家口軍臺效力贖罪。安維峻離京時,大刀王五怕安維峻遭到投降派的暗害,親自護送安維峻上路,並給予資費盤纏相助,使得安維峻順利抵達張家口軍臺。

    義和團運動興起以後,義和團大師兄張德成親自從天津來到北京源順鏢局拜訪王五,懇請王五出山,赴天津共圖滅洋大業。王五跟隨張德成去天津加入義和團以後,負責整頓義和團隊伍,義和團在發展壯大中混進了很多來路不正的小混混,這些人打著殺洋人的旗號,在隊伍裡幹盡壞事,對於王五整頓義和團隊伍是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1900年10月25日,義和團在天津的老龍頭火車站、北倉等地與八國聯軍展開激戰。王五帶領大刀隊與裝備了後膛槍炮的洋人奮勇廝殺,王五在用大刀劈死十幾個洋鬼子之後,被敵人的洋槍射殺。

    義和團戰敗退走後,王五的頭被漢奸砍下掛在城牆上示眾,家裡人不敢為他收屍。津門大俠霍元甲不忍他遭此凌辱,於深夜潛入城樓,將王五的頭顱盜走、埋葬,使其入土為安。

    大刀王五死後,源順鏢局被洋人和漢奸搶掠一空。那把曾經斬殺無數人頭的大刀,在一九五八年的大鍊鋼鐵運動中被投入了鍊鋼爐,化成了無用的鐵水......

  • 10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字子斌,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故有王五之稱。王五和董海川、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韓慕俠、燕子李三、孫祿堂、郭雲深並稱晚清十大高手。

    王五祖籍河北滄州。這裡是中國有名的武術之鄉,其習武之風興於明、盛於清,至於清末已形成八極、劈掛、六合、燕青(迷蹤)、明堂、太祖、功力、螳螂等52種拳法,佔中國拳種的40%。

    儘管王五誕生在武術之鄉,可他家並不是習武之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王五生於一戶貧寒人家,家裡還有一個弟弟。王五三歲時父親又疾去世,他和弟弟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他很小就開始幹各類雜活。12歲時王五到燒餅鋪當學徒。少年時代的王五隻是一個為生計而奔波的窮小子,也許是受滄州民間盛行的習武之風的薰陶,也是為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那時的王五渴望成為一名鏢師。

    王五15歲的時候開始到滄州成興鏢局偷藝自學,成興鏢局的掌櫃李鳳崗是當時武林中赫赫有名的雙刀大師,後來李鳳崗得知王五在偷學自家武功後見王五精壯有力骨骼寬大,價值練功極為刻苦,覺得王五是個可造之材。然而李鳳崗是回民,而王五是漢人,當時回民的功夫都是不傳教外之人的,后王五經人說合改為回族並拜李鳳崗為師,由於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五,於是師兄弟們稱本名王正誼的他為王五。

    王五拜在李鳳崗門下後屢屢跟隨師傅李鳳崗出居庸關、越八達嶺,足跡遍及熱合、張家口、綏遠、包頭等地,在跟隨李鳳崗的十幾年走鏢生涯中王五的武藝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也結識了不少江湖豪傑,形成了一個交際廣泛的人脈圈子。王五30歲時前往京師打拼,在這裡他遇到了一位綽號山西董的高手並跟隨他學習了一套單刀的刀法。由於王五臂力驚人,所以特意命人效法關帝爺的青龍偃月刀打造了一把大刀,據說重達100斤左右,是世間上乘兵器,時人將其譽美為青龍偃月大刀。從此大刀王五的名號不僅享譽京師,也威震塞外。

    也是在這一時期王五在京師創辦了源順鏢局,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在鏢局創辦之時他和弟弟王子亮一起拍攝了他生平唯一的一張照片。關於王五走鏢的事蹟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是這樣記載的:“王五為幽燕大俠,以保鏢為業,其勢力範圍,北及山海關,南及清江浦,生平以鋤強扶弱為事。”王五不僅是一名武林高手,同時也是源順鏢局的管理者,對他而言:江湖上的人脈圈子和鏢局的管理制度同武功一樣重要。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他親自為源順鏢局定下了四條規矩:重要的鏢車要親自押送;凡是來訪的朋友只要提到大刀王五都要熱情款待,走的時候還要給予盤纏;嚴冬要為貧困的人施捨寒衣,酷暑則施捨單衣;春節期間鏢局的車馬裝上東西去接濟窮人。王五這樣做一方面也許是出於自己早年的貧寒經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業界樹立良好的口碑、培育人脈。

    甲午戰敗後御史安維峻上書彈劾李鴻章,結果被削職為民發配邊關。像安維峻這種貶官很是落魄,行走江湖不免危險——不僅沿途的盜匪可能會對他構成威脅,朝中的政敵也難保不會趁機落井下石。王五得知此事後主動找到找到安維峻,不僅一路護送,還親自照料安維峻沿途的飲食起居。此事傳開后王五又多了一個京師大俠的外號。也是在和安維峻的交流過程中王五從一個為生計奔波的武林高手、鏢局管理者向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者轉變:回到京城後他就開辦了文武義學,免費招有志青年入學。在王五創辦的學校中他親自教授學生們武功,同時特聘專人教授文化課程,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王五創辦的學校中學生們學習的文化課程並不侷限於傳統的四書五經,同樣也包括當時的新學。

    在王五的這些學生中有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物——譚嗣同。為什麼說他極為特殊呢?因為他隨王五學習過單刀和七星劍,二人有師徒之實,但對外不以師徒相稱。之所以如此還是由於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結構決定的:譚嗣同是官宦世家出身,相比之下王五是個出身寒微的大老粗,儘管我們今天說英雄不問出處,可身處其中的王五又怎能不顧及到兩人巨大的身份落差而以譚嗣同的師傅自居呢?也許譚嗣同一開始向王五學藝的確是出於對武學的興趣,不過隨著他日後維新變法理唸的日漸形成之後他和王五之間已不單純只是武學上的切磋了,說得直白一些:王五走鏢需要自己的人脈圈子,而譚嗣同變法也需要自己的團隊,而王五正是譚嗣同希望收納到自己的團隊之中的人物。平時二人見面譚嗣同稱王五為五爺,這令出身寒微的王五深感知遇,於是年長的王五也投桃報李地尊稱譚嗣同為三哥,兩人就這樣結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變法維新運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在變法的緊急關頭譚嗣同和王五甚至策劃過控制慈禧以瓦解朝中守舊派勢力的方案,未及付諸實施慈禧先下手為強發動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臺,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位維新志士被押赴菜市口開刀問斬,王五試圖組織任命劫法場,監斬官剛毅改變了囚車前往菜市口的預定路線,使王五撲了一個空。王五為給譚嗣同報仇多次犯險隻身刺殺監斬譚嗣同的剛毅,由於對方守衛嚴密而始終未能得手。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奧、意八國組成的聯軍侵入京津地區,王五帶著鏢局的弟兄們加入義和團,參與到打擊八國聯軍的鬥爭中。個人武藝終究抵擋不住訓練有素、裝備先進的正規軍,在和洋人的戰鬥中王五的源順鏢局損失慘重,被迫退回鏢局內暫避。由於當時社會秩序混亂,一時間京城百姓蜂擁湧入源順鏢局尋求庇護。王五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鏢局內避難的百姓主動承擔了組織義和團殺洋人的事,後來清政府為換取八國聯軍的撤走就將王五移交給德國軍營,德軍隨即將其槍殺於前門。王五死後其頭顱被砍下懸掛於城門示眾,無人敢出面收屍,當時身在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連夜進京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王五死後留下一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一直儲存到1958年,此後在大連鋼鐵的過程中被投入鍊鋼爐,一同投入的還有譚嗣同生前用過的劍。

  • 11 # 密探零零發

    他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援維新變法,參加義和團運動,殺洋人,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他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武林高手齊名,是晚清十大十大高手之一。那麼,他是誰,他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他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大刀王五,他不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在歷史上確實存在的。大刀王五原名王正誼,自幼貧寒,父親早逝,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他拜雙刀李鳳崗為師,學得一身功夫,因慣用一把大刀,因此被稱為“大刀王五”。他出師後,做過一段的鏢師,後來自己也開了一家鏢局。

    甲午中日戰爭後,王五深受愛國主義思潮的影響,積極地投身於愛國救亡的運動中。他與譚嗣同結交,王五教授譚嗣同刀劍之法,兩人互稱兄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戊戌變法期間,大刀王五主動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安全工作。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決心赴死,王五心急如焚,聯絡武林人士,買通獄卒,決心要將譚嗣同救出。但譚嗣同堅決拒絕了王五的營救,決心以死喚醒世人。

    在戊戌六君子慷慨就義後,王五悲痛欲絕,更加仇視清廷。他多次組織武林人士進行暗殺活動,但終未果。1900年,大刀王五參加了義和團運動,與義和團眾人一起攻打教堂,殺洋人,與八國聯軍作戰。後來,清廷出賣了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一起聯合絞殺義和團成員,而大刀王五也被清兵圍困在鏢局,終因寡不敵眾被清兵抓捕。最後,他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據說大刀王五被殺後,清廷將其頭顱掛在城門上,無法下葬。後來,霍元甲聽說後,將其頭顱取下,交給家人安葬。一代大俠大刀王五,他之所以被世人所稱頌,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武功高畫質,而是他有一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之心。各位,你們說呢?

  • 12 # 葦說歷史

    在清末民初期間,武林中曾出現過“十大高手”,其實所謂的“十大高手”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只有四位,而且排名第一的高手,最後還被迫成為了太監。

    董海川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河北省文安縣人,八卦掌的創始人,晚清時期的第一高手,海川為他藝成之後想海納百川之意。

    董海川少年便拜九華山雲盤老祖門下,藝成之後名震江湖,董海川曾與太極門高手楊露蟬比武。楊露蟬三下陳家溝,經十八年練成太極拳,人稱“楊無敵”。楊露蟬在比武之後親口承認:我與董先生比武只能比個平手,勝其很難。

    然而董海川卻因為殺死過朝廷命官,在蘇州打死了強搶民女的知府而成為朝廷命犯,最終被迫投靠肅王府當了一名七品首領太監。據說清朝的太監來源有二,一者自幼家境貧寒,倚此做為謀生之路。二者因犯有重罪,淨身當差可免處死。董海川雖然做了太監,但並沒有影響到他在武林中的威望。據位於萬安公墓董海川墓誌銘上的記載,他的門徒多達六十九人。

    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回族,河北滄州人。因他排行第五,又因他的刀法出神入化,故被尊稱為"大刀王五"。

    王五出生於貧寒之家,三歲時喪父,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為了活命,王五拜在當時滄州最有名的武術大師“雙刀”李鳳崗門下學藝,幾年之後便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光緒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半壁街開了一家順源鏢局。

    甲午戰爭清朝失敗之後,王五便在香廠開館收徒,期間他與時任四品軍機章京的譚嗣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00年,王五率門徒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後被八國聯軍包圍,最終被德軍槍殺於前門外東河沿,時年56歲。大刀王五被殺後,他的頭顱被八國聯軍殘忍的掛在城門上。據說還是霍元甲連夜從天津趕來,將王五的頭顱取下並埋葬的。

    黃飛鴻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之一代宗師。

    黃飛鴻3歲便隨其父黃麒英習武,盡得其家傳的虎拳、鶴拳,黃麒英為晚清“廣東十虎”之一(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後又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最終成為了一代武學宗師。

    黃飛鴻精通虎鶴雙形拳、工字伏虎拳、鐵線拳、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單雙虎爪、五郎八卦棍、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絕技,而且醫術也相當精湛。他在廣州仁安裡開設了“寶芝林”醫藥館,福軍首領劉永福曾親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此外,黃飛鴻極善舞獅,有著廣州獅王之美稱。

    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迷蹤拳第七代傳人,著名的愛國武術名家。

    霍元甲的父親霍恩第,為迷蹤拳的第六代傳人。霍恩第弟兄三人,共有十個兒子,按年齡排列分別為霍元貞、霍元善、霍元棟、霍元甲、霍元和、霍元卿、霍元良、霍元祥、霍元忠、霍元臣。

    霍元甲在大排行中排第四,因他自幼體質羸弱,不具備習武的“潛質”,霍恩第怕他毀了迷蹤拳的聲譽,所以禁止他習武,而倔強的霍元甲卻偷練迷蹤拳,其成就遠在霍恩第之上。1890年,有一武師來到霍家踢館,想不到霍家十兄弟中武功最高的霍元卿竟不是對手,霍恩第見狀便要親自上陣。忽然霍元甲站了出來,幾個回合便將對手擊敗。從此,霍元甲才得到父親的認可。

    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比音在上海登廣告,稱華人是“東亞病夫”。於是霍元甲也在報上刊登廣告:“世譏中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嚇得奧比音未敢交手即逃之夭夭了。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柔道高手與霍元甲比武,全部敗在了霍元甲的手下,日本人便在奉以的酒筵席間下毒。9月14日,霍元甲中毒身亡。

  • 13 # 大國布衣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詩中的兩崑崙,一個指的是南海康有為,一個是俠客大刀王五。

    燕趙多有慷慨豪邁之士,滄州人性格豪爽耿直,是聞名遐邇的武術之鄉,也是名門鏢師的故里,王正誼正是來自這裡。

    王正誼,字子斌(生於1844-1900遇難,享年五十六歲),家中排行老五,因刀法嫻熟,人稱“大刀王五”。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父親去世,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小時拜肖和成為師,打下堅持基礎。滄州當時有名的武師雙刀李鳳崗,王五又拜其為師,經過幾年傳教,王五功夫已不再師父之下。為了讓他成為全面人才,師父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帶王五押鏢,行走江湖。

    行走江湖十幾年后王五在京創辦了源順鏢局,王五的鏢局有四條規矩:

    一,重要的鏢車自己的押送。

    二,凡是來訪的朋友,只要提到大刀王五就要熱情款待,走時要返回他盤纏。

    三,冬、夏要為窮人施捨衣物。

    四,春節時,鏢局的車馬裝上東西救濟窮人。

    1875年,源順鏢局開張的一週年,當時燕京著名的五路鏢師之一的胡致廷想王五收譚嗣同為徒。師徒兩人交往期間,譚嗣同的維新變法思想慢慢的影響了王五,希望他能夠加入變法的行列。

    1898年,光緒皇帝頒佈了《定國是詔》,即“戊戌變法”,譚嗣同以為朝廷已經同意變法。但此時的清廷正陷於慈禧、榮祿為代表的“後黨”和光緒為代表的“帝黨”鬥爭。譚嗣同等人希望變法可以成功,但無奈手中沒事實權,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手握兵權的袁世凱身上,讓袁世凱殺了榮祿,然後派兵包圍頤和園迫使慈禧答應變法。但袁世凱卻向榮祿告密,出賣了譚嗣同,“戊戌變法”僅僅只持續了103天就失敗了。

    1898年9月21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殺害。

    王五冒著風險為譚嗣同收屍,然後在自己的住處密設靈堂,祭奠7天后送往瀏陽安葬,然後年末返回北京,聯絡各路豪傑,等待時機再次變法。同時王五計劃刺殺榮祿等人,為譚嗣同報仇,但因為榮祿等人範圍森嚴,從未得手。

    義和團運動興起後,大師兄張德成等人請王五出山,赴天津共建滅洋大業,王五答應。義和團在天津的老龍頭火車站、北倉等地和八國聯軍展開戰鬥,王五身先士卒劈砍鬼子多人。戰鬥結束後說:“這把刀,今天才是真正的刀,因為它開了洋葷,我王五也不枉稱大刀王五了,我對得起這把刀,對得起祖宗了。”

    義和團失敗後,王五逃回北京,本想暫避塞外,再圖發展。誰知北京許多友人都過來投奔他,把順源鏢局住的滿滿的。這些人拖家帶口,不能隨王五出關外,也不能丟下不管,王五隻能冒著風險留了下來。

    10月25日,清兵將源順鏢局包圍,王五眾人寡不敵眾被捕,而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面,死時56歲。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他入殮。天津的霍元甲知道後,立馬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

    大刀王五的事蹟後來被邵氏影業拍成電影《大刀王五》、《神州第一刀》、電視劇《大刀王五》和李敖的小說《北京法源寺》。

  • 14 # 杏林董奉57

    有一部電影《大刀王五》,大刀王五是黑旗軍首領。王五營救改革人土譚嗣同,去獨闖監獄,與大清高手決鬥,結果勝利。但譚嗣同執意留在監獄,用他的死喚醒搖搖欲墜,腐朽落後的清朝。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王五,譚嗣同等戊戌變法六君子千古英烈!

  • 15 # 田之楓

    大刀王五,清末武術家。本名王正誼,字子斌,河北滄縣(今屬滄州市)人。原本漢族,因拜回族武術名流李鳳崗為師學藝,遂改宗伊斯蘭教,加入回族籍。武術學成後,她入京師(今北京),初稱小王五。惡私鬥,不與人角技。廣招遊俠之士,在榆關(山海關)江浦間被奉為首領,尊稱為“大刀王五”。戊戌變法七君子之一譚嗣同聞名,與之結為兄弟,就問劍術。曾贊助譚氏變法維新。王五之死的原因?因為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慘死,王五以為都是洋人害得,結果在1900年的時候跟著義和團“滅洋”,王五還親自帶著鏢局夥計攻打了西交民巷。王五名氣太大,所以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點名要抓的人裡就有王五,王五其實早就知道德華人要清政府抓自己,但是為了不連累他人,王五是在鏢局裡“坐以待斃”,被清兵抓捕後交給德華人處死了。雖然德華人處死了王五,查封了王五的鏢局,但是沒有要求清政府抄王五的家,也沒有要求清政府沒收王五的家庭財產,

    以便對被王五殺死的外華人進行經濟賠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關於外星人的真實案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