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大班了,老師開始教加減法了,老師教的都是掰手脂,看孩子天天的也費勁,有沒有其它簡便一點的方法啊?
4
回覆列表
  • 1 # 櫻桃麻麻育兒日記

    10以內的四則運算只能掰手指解決嗎?

    之前和閨蜜聚餐,聊到孩子的數學問題。西瓜媽媽抱怨西瓜數學不好,10以內的加減法,都要花很長時間的思考,掰手指也很艱難,西瓜媽媽很著急,恨娃數學差啊;芝士媽媽聽完很疑惑,覺得芝士從來沒有這樣的問題。芝士是在蒙特梭利的園所上學,開始簡單的教一些蒙氏數學,並且芝士很喜歡數學。為了避免櫻桃重蹈西瓜的覆轍,我們請教了芝士媽媽的“蒙氏數學”

    蒙氏數學

    數學是蒙特梭利教育的一部分。蒙氏教育與傳統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它更注重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可以理解為你給孩子什麼,他就能學什麼,一點都不費勁。看到這裡,媽媽們是不是都心裡一喜?

    先來簡單瞭解一下蒙氏數學中的四則運算。

    加法:每個人拿了一些量,放到了一起,得到了一個很大的量。

    乘法:把很多相同的量放在一起得到更大的量。

    減法:把很大的量分給一些人。

    除法:把一個很大的量分給很多人,每個人得到一樣多,分不完的就是餘數。

    下面的圖片就是蒙氏數學中的部分教具:

    如何教孩子快速學會10以內的加減法?

    我只能說,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什麼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是手指還是蒙氏教具,這些都不是重要的,它們就是一種工具。真正重要的是,家長懂孩子的心。

  • 2 # 笑笑痴育兒故事

    如果想快速學會10以內的加減法,我們可以三步走,前兩步尤為重要,如果省略,欲速則不達。

    首先,我們要準備20個(因為你要做10業內的,20個就夠用了)實物。如:小木棍,小圓片,釦子,牙籤都行,最好顏色鮮豔,手抓方便。以小圓片為例,帶領孩子開始數,你說1,他說1,並且拿出一個小圓片。你說2,他說2,繼續拿一個跟剛才的那個放一起……一隻數到20。面前就有20個小圓片了。這樣要數三遍。讓孩子們明白,1就是一個小圓片,2就是2個小圓片……透過數小圓片,孩子知道了數和量的對應。這一步很關鍵,是入門。

    接下來,我們要進行實操練習了。出題:1個小圓片,再加1個小圓片,是幾個小圓片?孩子開始動手(家長只看著),拿1個,再拿一個,放在一起,重新數一下,共2個。孩子回答2。你可以寫出1+1=2,讓孩子看到。(當然他得提前認識這些數字和符號)。多做這樣的練習,循序漸進,數字加大,2+1,2+2,3+1,3+2,3+3,4+1……4+4,5+1……5+5發現規律了吧!不要省略,不要進度太快,快了掌握的不紮實。今天學習了3的加法,明天學習3的減法。再開始4的加法,4的減法……進度看孩子的掌握程度。你出算式,孩子數完實物得出結論,寫出答案。

    最後一步,孩子透過實物做算式熟練了,會達到看到算式,自己就直接寫出得數了,不屑用小圓片。終於脫離了實物。孩子進入心算。前兩步做好了,這一步水到渠成。

    很多孩子用手指算,跟實物是一個道理,都可以。

    這三步怎麼做安排呢?每天半小時左右,先數實物5分鐘,再開始第二步實操。第三步,拭目以待。連續幾天就會了。有的孩子入門很快(生活中有接觸數數之類,數和量能對應起來),用不了幾天就都會了。

    切記,千萬不要過急。小孩子先有興趣才會有突飛猛進的學習效果。保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比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更重要!!!

  • 3 # 希媽育兒

    我們也是大班的時候開始學的10以內的加減法,最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會,都是掰手指頭或者拿實物來加或者減的,這是很正常的,小孩子需要這樣一個過程,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我覺得你不用太著急,孩子要理解加、減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時間,等孩子用實物加減做的比較順溜的時候,可以逐漸過渡到心算,那時候孩子計算就會比較快了。

    推薦你幾個關於10以內加減法的兒歌,對孩子算術有幫助:

    《湊十兒歌》:

    一九九一好朋友,

    二八八二手拉手,

    三七七三真親密,

    四六六四一起走,

    五五湊成一雙手。

    《加法歌》

    一加九,十隻小蝌蚪,

    二加八,十隻花老鴨,

    三加七,十隻老母雞,

    四加六,十隻金絲猴,

    五加五,十隻大老虎。

    像這些朗朗上口的兒歌,能幫助孩子記憶,比枯燥無味的加減法要有趣得多,孩子也比較容易掌握。

    另外,平常也可以讓孩子背一下加減法口訣,對計算也有幫助。

  • 4 # 淺淺的教育

    我是一年級老師,我來談談我的方法。

    首先告訴你欲速則不達。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只訓練加減法,而忽視過程,那樣孩子學的機械也困難。在訓練合與分的過程中,自然孩子們就會體會出加法和減法的意義所在,也能比較快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我舉例說明一下。拿數字5來舉例。訓練的時候記得從簡單到複雜,從數字2到數字10都是這麼個過程。

    現在教材上合與分都是以花片為實物,我講解這部分的時候都是以五子棋中黑白子為實物進行的合與分。因為黑白配醒目刺激,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先讓孩子用黑白棋子湊出一個數字5。邊擺棋子邊記錄。因為孩子認字比較少,我建議他們畫圖。白子就用白⭕代替,黑子就用黑⭕代替。注意在記錄的過程中不能有重複的情況出現。孩子們最後得出的結論如下:1白子4黑子;2白子3黑子;3白子2黑子

    那麼我們就可以總結一下幾和幾可以合成5

    我們根據這個可以寫加法算式就是

    |+4=5 4+1=5 2+3=5 3+2=5

    接著把這5顆珠子,注意這時用一樣顏色的珠子,把他們分成兩部分。並且記錄。孩子很快就會得出結論。我們一起總結結論如下:

    那麼根據這個結論我們可以寫數學算式。5_1=4 5_4=1 5_2=3 5_3=2

    這樣子一來,數字5的加減法算式就都學會了,達到熟練程度就可以進行6的,一直到10的合與分。 按照這樣的過程學習,不要著急,慢慢來,孩子學起來不費勁,也能輕鬆掌握。

  • 5 # 小數課代表

    快速?不知道你所說的快速是有什麼前提條件嗎?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算出來嗎?

    在家裡自己教孩子的話,我覺得不太現實,因為方式方法用不好的話還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效果!

    你可以讓孩子報個速算心算之類的培訓課程,珠心算也不錯,都可以達到你所說的效果,還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火花思維,在這方面是比較專業的,是全面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課程,課程多元化,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比較適合您的孩子來學習,可以先上下體驗課試試看!

  • 6 # 一縷陽光am

    從專業方面,我們是用分解、組成幫忙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

    一般幼兒園會在中班的時候學習分解和組成,家長在家裡也可以利用小棒或玩具、糖果遊戲來輔助。

    第一步:邊分小棒邊按順序說:2能分成1和1,1和1組成2;3能分成1和2,3能分成2和1,1和2組成3,2和1組成3……;直到10的分解和組成。這一步,讓孩子手嘴同步進行,千萬不能省掉小棒的直觀操作,同時小步伐進行,不可操之過急。都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夯實了,才能蓋起結實的高樓。

    第二步:在孩子第一步很熟練的情況下,可以拋開小棒,打亂順序提問,以增強孩子對分解、組成的熟練度。大班上半年幼兒園一般還會配合書寫鞏固,家長也可以製作卡片在家配合練習。這一步,也要按照先按順序進行,熟練後再打亂順序的步驟進行。

    第三步:邊複習分解組合,邊對應加入加減的學習。第四步:就可以打亂順序反覆練習了。

    整個學習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 7 # 權媽線上

    我是權媽,我家權哥今年六歲半,在幼兒園大班,我來說說權哥學習計算的過程。

    首先,數學的是抽象的,但是數學來源於生活,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日常生活中數學的引導。比如,我家吃飯的時候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五個人,某一天爸爸加班沒在家,那我會問今天吃飯有幾個人?這類的實際問題,孩子透過數數能知道答案,把數字具體化。

    其次,讓孩子對數字有一定的認識。十個數字由0-9組成,一方面可以使用圖片代表相應的數量,另一方面帶孩子一起書寫數字,使孩子對數字有形象的概念和理解。

    第三,帶孩子理解相鄰數和數的分解。帶孩子理解相鄰數的目的是讓孩子理解數序的概念,也是用具體化的圖形來幫助孩子理解抽象概念。而數的分解,最好用畫圖的形式,讓孩子更進一步對加減的理解。

    第四,先學加法,再學減法。減法相對加法要加以引導,讓孩子自己去理解,一步步的反覆多次計算。

    在此,我想強調的是,孩子的啟蒙教育,不能急於求成,更沒有什麼捷徑可走,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將學習日常化,生活化,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興趣,孩子上學之後會學的輕鬆,對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的培養都是非常有利的。

  • 8 # 月夜秋涼857

    有的寶媽領孩子做遊戲,在地面上畫出方格,方格里寫上自然數1.2.3.4.5……讓孩子邊跳邊讀方格里的數,目的是想讓孩子早日接觸接觸數字,提前贏在起跑線。豈不知這樣做,數字很難在孩子的心目中留有印象,原因是,寶媽給孩子提供的僅僅是抽象的數字而已。教小學生學數學務必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其次教學生明白數字之間的關係。

    一,讓學生數實物,建立數的概念。

    生活處處皆數學。在家裡數家人,數餐桌上碗筷,傢俱,邊數邊寫數字,數數與寫數結合起來,小學生很容易的就學會數數,寫數,這些都是經常接觸並且使用的東西,學生不知不覺中數的概念就建立起來了。很清楚的知道數字“1”對應的是幾個實物,依次類推,知道口中說的數與實物的關係。

    二,有了數的概念,10以內的加減在對話中就訓練了。以1至5為例,給學生5個餅乾,告訴寶寶利用餅乾做遊戲。問寶寶“數數這是幾個餅乾?”孩子數出“5”把數字“5”寫出來,隨機讓孩子吃一個,再問“你吃掉了一個還剩下幾個?”同樣寫數字“4”,依次類推到數完吃完寫完,最後總結餅乾越吃越少,這就是減法,減法的算式就是5-1 .4-1. 3-1. 2-1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生活中實物越來越少就可以用減法。

    教學生加法在家可以利用孩子的玩具來教學。動物玩具就是好教具,比如拿出5個動物玩具分給孩子3個,大人手裡2個,可以問孩子,你的幾個玩具?我的幾個玩具?孩子說出“3”和“2”家長寫出“2”和“3”兩個數字,然後再問“咱兩個人的玩具和起來是幾個玩具?”孩子得出數字“5”,家長寫出“5”隨機寫出加法算式2+3=5 用同樣的方法教學1+4=5最後總結把兩個數和在一起就是加法。

    結合生活實際,簡單易學,孩子接受起來輕鬆,不知不覺間學會了加減法。等孩子熟練了以後,可以有意提高孩子計算的速度,擴充套件計算範圍,為孩子以後能用數學語言解釋自然打下基礎。

  • 9 # 努麗

    最初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都會用到手指的,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請家長不要過於擔心。為什麼?

    1.它可以讓孩子熟練正數和倒數

    在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時,手指作為數數的道具,增強了數的正確性。也使孩子在運用中更加熟練。

    2.它可以培養孩子數感。

    讓孩子對數的認知能力增強。

    3.它可以增加孩子手指的靈活性,促進左右腦發育

    那我們家長怎樣做才能更快完成這個過渡過程,來提升孩子的計算速度?

    1.順序數數

    經常讓孩子進行正數和倒數的練習,它的熟練程度可以提高計算速度。

    我們在計算初,允許孩子以實物和手指作為這算手段,比如6+2,要讓孩子從最初的先伸出6個手指再伸出2個手指之後點數總數過渡到伸出2個手指直接順序點數7、8。之後,要心裡默算。

    這是提升速度的過程。

    2.數的合成與分解

    數的組成是加減運算的工具和基礎。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把它轉變成加減運算的式子。比如1和2合成3,要寫成1+2=3,讓孩子對這種式子熟悉起來,逐漸擺脫了逐一加減的水平,這時,孩子的計算水平才有質的飛躍。

    但這個過程有時很長,家長不要心急。很多一年級下半期的小朋友還熱衷於手指來算,我們逐漸讓他學習數的組成去做加減。

    3.多練是手段

    口卡,挺好。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把做口卡當成樂趣,可以跳題做,倒著做等,我還見過一個媽媽給孩子設計出個性格子口卡,結果相等的陣列成一個長方形。只要腦洞夠大,可以玩起來還很嗨。還可以用百格計算表。

    撲克牌,媽媽拿著1-9的幾套數字牌,讓孩子來抽兩張,算它們的加減。

    生活處處是數學,只等你去發現,吃開心果時,坐車時隨意能找到數學的藏身處。

    只要掌握了這些方法,不快有點難。

  • 10 # 青絲媽媽

    我女兒雖然不到4歲,但5以內的加減法已經掌握得很熟練。我用的是數學app,以及在生活中學數學相結合的方法。

    1. 數學app:

    現在手機應用市場有不少數學啟蒙類的app,都是採用動畫和小遊戲的形式,從易到難,並根據年齡階段劃分,讓孩子更科學地學數學。

    親測孩子很喜歡玩、主動要學,而且不知不覺就能掌握一些基礎的數學知識。

    大人注意控制玩app的時長即可。

    2. 生活中的數學:

    app類的題目如果比較抽象,孩子理解起來會難一點,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認識數字,加深孩子對“數”的理性認識。

    例如讓孩子按人數來分食物(水果、零食、飲料等都可以),先要數數,再一一對應。

    上下樓數樓梯數、數碗筷、數人數…

    除了學會10以內的加減法,我更推薦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對於日後學習數學幫助更大。

    我自己孩子在玩的有邏輯狗、學而思學前七大能力。聽說百花思維、摩比數學、新加坡數學等學習資料也很不錯您可以自行了解選購。

  • 11 # 龍邦調查局

    誠謝:10以內的加減法。是三角戀愛關係一和九是不分手.二和八不分家、三和七最親密、@四和六好朋友,五和五一雙手。實石拾食10!

  • 12 # 一學堂王老師

    幼兒數學啟蒙包含數概念,量概念,集合概念,空間方位與幾何圖形認知等等。從認數,寫數,指物點數,單數雙數,序數認知等數概念的初步啟蒙,然後才是數的組成與分解,1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有認知序列的,不建議速學。無論是數或形,透過積累豐富的感官經驗,是這個階段孩子學習數學最重要的基礎。以下詳解,供您參考!

    幼兒數學啟蒙

    真正數概念的系統初步建立是5~6歲這個關鍵階段,多從操作中思考,顯然掰手指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為什麼流行,因為隨時可以用,但是也容易造成了孩子練習計算時的依賴心理,從實物多實際操作,再到利用學具,模板等操練,最後才是抽象符號運算。

    ① 透過實物進行數的組成練習

    比如用一定數量蘋果,棋子等物品擺一擺,配合分成圖來練習。

    ② 10以內加減法模板

    家長可以根據王老師的模板來引導孩子進行塗色加減法練習。抽象的數被賦予具象展示,更容易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同樣也適用於練習10以內數的分成練習。而這是學習二十以內加減法的基礎。

    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字和圖形,撲克牌可以認知形狀和顏色,冰箱可以作為認知上下位置的教具,好玩的拼圖遊戲,有趣的實木搭建,都可以作為數學啟蒙,和孩子一起玩起來。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 13 # 雪地裡的松柏

    我從事數學教育二十多年了。我覺得首先要把數和量聯絡起來,數是表示實際生活中物體的個數。從身邊實物舉例子,比如孩子在吃小砂糖橘的時候,我就和孩子一起做,1個和2個放在一起是3個,所以,1+2=3,3個拿走2個就是1個,3-2=1,3個拿走1個就剩2個,3-1=2.所以1個2合起來是3,3可以分成1和2。這樣孩子就明白了1+2=3,3-2=1,3-1=2。同樣道理:

    2分成1和1,即1+1=2 ,2-1=1

    3分成1和2,即1+2=3,3-2=1,

    3-1=2

    4分成1和3,2和2,即1+3=4,

    4-3=1, 4-1=3 2+2=4,4-2=2

    5分成1和4,2和3,即1+4=5,

    5 -1=4,5-4=1

    2+3=5,5-2=3,5-3=2

    ……6、7、8、9、10也一樣道理。

  • 14 # 小數課代表

    教學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太適合孩子,家長是自己在家裡教孩子的嗎?

    家長可以換一種教學方式,或者先培養孩子的數學的興趣度,平時可以透過講一些數學小故事,看繪本,唱兒歌來進行啟蒙,讓孩子多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七巧板,堆積木,拼圖遊戲,歸類遊戲,這些遊戲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家長在教學的時候要採用遊戲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你可以試下超市遊戲,讓孩子扮演收銀員,你扮演顧客!應為這樣的情景教學會讓孩子更加有興趣去學習,在學中玩,玩中學!

    還可以用湊十法和破十法的口訣來教孩子,這兩個口訣有相應的的兒歌,可以教孩子唱,孩子應該會比較喜歡,這也是不錯的辦法!

    家長沒時間的話,就幫孩子選擇一家數學啟蒙類的培訓機構比較好,火花思維還挺適合的,比較專業,是全面的思維能力,學習習慣,運算能力的培養課程,你可以試試體驗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特幣交易所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