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長頭髮

    蘇軾有目的地創作了相當數量的養生文章,極具理論色彩與指導意義。他以藝術的筆墨記載養生的內容,用詩意的心境去感悟、去品味養生的樂趣,並能將養生的情趣表現在詩文中。他給後人留下了諸如《問養生》、《養生訣》、《飲酒說》、《煮魚法》等數十篇養生小品,留下了諸多等優美的養生詩章,他的養生實踐滲透著濃郁的文化意識與美學意蘊。

    蘇軾勇往直前、善於開拓、不善收斂,使他容易得罪人,也為之付出了代價,事實上,正是由於蘇軾直而不屈的性格使得他屢遭貶謫、蹈危履險,比起順境中的養生,他承受了更大的壓力,面臨著更大的困難,這是他品格的選擇,也是他養生之道的獨特魅力所在。

    對於中國養生文化來說,儘管它的研究物件是人體的健康與長壽,但健康和長壽在人類社會中從來就不單單是人體本身的問題,而是與人們所處的社會生活及其自然環境有著一種千絲萬縷的聯絡。

    瞭解蘇軾與養生文化,不僅能使我們從悠遠的養生文化中,汲取營養以充實現代養生知識,從養生的文化側面體認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狀態,而且能在文學藝術的層面有所開拓,在更廣泛文學領略蘇軾的文學審美與文化生活狀態。

    養生三戒:戒急躁、戒陰險、戒貪慾

    一戒急躁。急躁是修身養性之大敵,急躁則心煩,心煩則意亂,意亂則神散。躁則怒,怒則傷肝。急躁者,坐不寧,立不安,難以養性。所以,欲養生者,切忌急躁。須知,靜則得之.躁則失之。

    二戒陰險。陽奉陰違,口蜜腹劍,心狠手毒之人,難以養性修身,修身應以德為先,養性要以善為本。陰險之人,權欲過盛,世事煩擾,心不能靜,神不得安,怎能靜心養生?

    三戒貪慾。人有七情六慾,無可非議。欲要有節而不可縱也,縱慾乃為養生之大戒。人之慾.無盡無休,如不節制則百病叢生。古人曾雲:“膏粱之變,足生大丁。”意思是說,如果嗜食肥美厚味則容易引起大的疾病。

    人不應該考慮太多功名利祿

    蘇軾還給朋友寫過養生方子。據《東坡志林》記載,蘇軾的好友張鶚,求問東坡先生的養生秘籍。蘇軾想了想,提筆寫下:“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

    意思是說,人不應該考慮太多功名利祿、榮辱得失,而要瀟灑大度;還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不要養成過於講求安逸的習慣;要晚吃飯少吃肉。這四味“長壽藥”,實際上是對情志、睡眠、運動、飲食四個方面的養生建議。

    飢餓以後再進食

    蘇軾對飲食方法也非常講究。

    他在《養生說》中談到:“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

    蘇軾認為,飢餓以後再進食,即便是粗茶淡飯,其香甜可口會勝過山珍海味。

    吃飯時不要吃得太飽,如果吃飽了還勉強進食,即使美味佳餚放在眼前也難以下嚥。過飢過飽都會使人生病。

    飯後一定要散步,要始終讓肚子是空的。正確的飲食方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還可以延年益壽。

    書法養生

    蘇軾還提倡書法養生。在他看來,書法不僅可以調節精神情緒,也是一種肢體鍛鍊。寫書法時要求凝神靜氣,力貫紙背,執筆人其實是在紙上做著各種肢體運動。儘管這種運動很舒緩,但效果卻十分明顯,而且適合人們長期練習。

    正因為書法有這等妙用,所以人們一直把練習書法推崇為養生的妙法。

    節慎在未病之前

    蘇軾飽讀中醫藥書籍,深深懂得未病防病的道理。

    他認為,防病最重要的是,“慎起居飲食,節聲色”,“節慎在未病之前”(《東坡志林·七德八戒》)。

    為了防病,蘇軾很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他有以茶漱口、浴足、洗髮的習慣,還常常洗澡。

    在黃州躬耕東坡時,除了勞動後的清洗之外,每月都要去寺廟徹底洗浴。他把黃州東坡的居所雪堂粉刷成全白色,也有保持環境衛生之意。

    寄情山水,勞逸結合

    蘇軾官場屢遭失意,每一次被貶謫,他就被迫到一個新地方去上任。但無論到哪裡,他總是能給自己找到快樂,因為他可以到處遊玩,享受江山風月。他還把他的遊跡寫進了文章裡,並流傳千古。

    這種寄情山水的情懷,也是蘇軾疏解壓力的重要方式,是他養生的另一個妙法。其實,瀏覽山水的過程,也就是步行鍛鍊、登山涉河的過程。這既可鍛鍊身體,又能怡情養性,十分符合蘇軾的“勞逸結合”的養生理論。

    清淨安命的養生之道

    蘇軾在養生上推崇小橋流水式的清淨之道。在《東坡志林》中的《養生說》一文中,他寫自己靜坐養生的過程,“惟在攝身,使如木偶”,意思是要像木偶那樣紋絲不動。

    在黃州謫居期間,他更是閒居看書,研讀佛經,在安國寺的茂林修竹、破池亭榭中,尋得清淨之所,隔幾天就去焚香默坐,深自省察,這令他有“物我相忘,身心皆空”的快樂。這種以清淨安命的養生之道,在蘇軾中年以後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 2 # 麟兒樂呵呵

    蘇軾蘇東坡,我很喜歡的古人,不僅在多個領域都有很高成就,是個不可多得的全才,而且平生雖然三次被貶,但樂觀豁達。他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被貶到這三個地方,尤其海南的儋州,那時已62歲了,但他保持養生——謫居三適:旦起理髮,午窗坐睡,夜臥濯足。理髮,坐睡,洗熱水腳,平常小事情上都會覺得很知足,很快樂,“明燈一爪剪,快若鷹脫韝“,這其實描寫他剪腳趾甲,卻如同老鷹脫離羈絆一樣,一個62歲的老人,被貶當時的蠻荒之地,境界很難得。

  • 3 # 麥香駱駝

    蘇軾的養生方法,大體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是煉製研究一些離奇古怪的丹藥藥方,其二是練瑜伽。這裡重點吐槽那些丹藥。

    “養黃中”

    在陰陽五行看來,不止五官五臟五色五方,世上萬物都可以與五行產生對應關係。在公元1100年,63歲的蘇軾,在正月挑了個“歲次庚辰、正月朔,戊辰、時日辰時(丙辰)”這麼個良辰吉日,開始養“黃中”。

    什麼是黃中呢?古代五色黃色對應五行的土,五方中央對應五行的土,心居五臟之中,所以“黃中”也就用來代稱心臟。在蘇軾看來,這個時辰三辰一戊,五行皆屬土,而地支丙屬火,庚屬金,所謂“火生土,土生金”,這個時辰簡直是千載難逢的“土”到極致了。

    所以蘇軾一大早起來(7:00-9:00為辰時),靜坐兩小時。然後“取薤姜蜜作粥”。

    簡直很玄學了……

    同時,蘇軾也嘗試煉製一些傳統道士的“丹藥”。比如尋找剛生下第一胎(必須為男胎)的孕婦的乳液,用硃砂銀材質的盛具和攪拌具,慢火熬製,號稱“陰丹陽煉”……

    然後,他還在冬天吸鼻涕,雖然是自己的,可還是很噁心好吧……

    怎麼吸呢,先吸進喉嚨,然後輕輕咳出來,在口腔內“漱練”,等到感覺有些甜味了,再一口氣吞下去。。。

    還把尿液收集起來我會說?

    把尿撒在瓷器盛具裡,等一個月後開啟,用緻密的捐帕撈取上面一層結晶,然後包起來,放在清水裡浸泡,直至聞起來沒有尿騷味。儲存到來年夏至,研磨成粉末,再加入棗肉,搓成丸子下酒。。。號稱陽丹陰煉……

    注:以上根據《東坡志林》的記述,不負責真偽性的考證和科學性的論證,模仿需謹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私立學校工作,沒有籤勞動合同,算不算基層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