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為夫
-
2 # 惆悵客4
我讀書的時候批註比較多 我一直覺得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的時候勾畫一些喜歡的句子,為情節做一些批註。批註做得簡單就好,幫助理解,記錄感想。每一遍讀的時候都有不同感受,細細讀之前的批註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甚好”這種句子也可以寫。
我很喜歡讀外國小說。讀完之後可以做思維導圖。圖形更加的直觀。人物的關係,情節的發展等都可以寫下來。
-
3 # 鏡頭iread我讀
讀書筆記的做法因人因書而異,有效就行。
1、何為因人因書而異?(1)各人的知識結構、專業背景、層次境界、生活經歷等差異很大,因此讀同一本書的方法、感覺、想法等也會大相徑庭。比如讀《平凡的世界》,有人過去生活很苦,就會產生強烈共鳴;有人一直生活優渥,就會感嘆竟然有這樣的人生;有人經歷豐富,就可能覺得不過如此還有更苦的。有人看戲就有人入戲。
(2)同理,不同的書也會有不同的方法,雖說開卷有益,但有些書能夠給予專業的指引、有些書可以達到情感的共鳴、有些書催生行動的慾望、有些書激發強烈的衝動,當然也有些書提供閒暇的娛樂、有些書氣質的滋養。就像與人交往,有些人不時逗笑大家、有些人可能給人觸動、有些人常常把人一語點醒、有些人可以給人開示明悟。
不同書籍不同讀法,筆記自然不同 。
2、何為有效?達到讀書的目的就行讀書的目的何在,雖然千人千面,大致不外乎幾種:便於記憶主要內容、加深理解、更好的思考延伸和拓展、為以後的嫁接提供埠和可能。
3、如何筆記?根據因人、選書、目的,讀書筆記也需要按照各人特點、選書的不同等來選擇,個人認為這幾種辦法做讀書筆記比較好(限於精讀學習目的,娛樂等目的不在此列):
(1)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工具很多,可以很方便的把書的框架結構、核心內容進行記錄、概括、提煉和延伸,對於記憶、理解、拓展和嫁接都有直接的作用。
同一類不同種的讀書筆記思維導圖的嫁接、類比對於形成個人的知識管理體系很有幫助,也是回顧的好助手。
(2)寫讀後感
這是在讀的基礎上,透過總結思考後把理解和延伸的想法記錄下來,逐步積累成為個人知識管理體系的一部分,也是思維的提升和寫作的練習。
(3)讀書標記
比如毛批二十四史等都是由標記衍生而來。除了紙質書讀書時的劃、圈、勾、寫等,現在各種電子書以及讀書APP都有了標記的功能,而且可以線上分享並與不同的書友進行交流互動,非常方便、實用。
-
4 # 閒雲5730
不動筆頭不讀書,讀書時候適時做一些讀書筆記,有助於理清思路,加強記憶,也有利於以後回顧和查詢。
讀書筆記一般有以下4種:
1.劃重點法:這是大家讀書時最常用的方法,看到重點詞語、句子、或斷落時,在下面畫線,再翻看時就會迅速找到重點內容。
2.標註法:當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內容,或者是有感觸感想的時候,就在相關內容旁邊做上標註,寫下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書裡講什麼不重要,對自己有什麼啟迪才更重要。
3.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能將書本的框架結構透過圖形的形式加以展現,使大腦更為活躍。看完一本書,畫出思維導圖,下次只需要看思維導圖,就能回憶起來書裡的基本內容。
網上有很多畫思維導圖的方法,主要是提煉中心詞,掌握一詞一分支的原則。
4.三欄筆記法:這是從劉主編那學來的方法,將筆記本分成三欄,第一欄寫內容,第二欄寫感悟,第三欄寫行動,即“內感動”。
內容就是要概括所讀章節或斷落的主要內容。
行動就是透過閱讀內容之後你有什麼樣的行動計劃,對自己工作或學習生活的指導,或者是下一步想讀什麼書。
三欄筆記法中,行動是最重要的,明白很多道理,卻不去實踐,又有什麼意義呢?
最後,祝大家能遨遊書海,腹有詩書氣自華。
-
5 # 牧羊女一一
讀書按不同的書本類別和自身的需要分為略讀與精讀的兩種情況。
略讀時,建議做邊讀邊做思維導圖。
在讀的過程中,就可以邊思考、梳理整本書的框架結構,提煉中心思想,精確接收作者傳遞的重要資訊,以達到快速閱讀、掌握全書的目的。
精讀時,建議可以使用三欄筆記法。
除了提煉要點,把握中心思想以外,讀到觸動自己的文字還可以摘抄下來,附上對其的所思所感,以及這些文字將給自己帶來的改變。
一本書,如果只是看看就過,其內容一段時間後就會被逐漸淡忘。如果在看的過程中動動筆、動動腦,做做筆記則會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假使某天忘記了,翻翻看筆記也能很快的恢復記憶,重溫書中的精華。所以讀書會做筆記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
6 # 天雨900
建議使用康奈爾筆記法,記錄主講內容然後自己提煉關鍵詞,複習的時候可以只看關鍵詞來複原,對照主講內容。然後還可以寫一些自己的感悟之類的。這樣有助於擴散自己的思維能力,久而久之,讓我們在學習中,能自發性的掌握重要學習內容。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做思維導圖結構狀,塗鴉筆記等。但是我認為如果是主要內容比較多的,最好用康奈爾,比較完整,系統。
-
7 # 蒲公英的讀書小站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可以說就是兩種。
我們之所以做讀書筆記無非兩個目的:一個是想記住書的內容,避免讀完後腦袋一片空白;二個是想從書中得到更多啟發和收穫。
由此相對應的就有兩種讀書筆記方法:
一是以記錄書的內容為主的讀書筆記。比如在書上劃線、貼便利貼,或者摘抄書中重要的或自己喜歡的文字,製作內容思維導圖也是一種好方法。
二是以記錄自己從書中得到啟發和收穫為主的讀書筆記。比如在書上相關內容方面寫下自己閱讀時的想法,或者在筆記本上記錄自己的想法。
後者最常見的就是寫書評和讀後感了,不過這個比較正式,比較隨意和常見的方法就是摘抄加評論,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摘抄下來,再在它的後面寫上評論,相當於把書中的劃線部分和旁邊所寫“ 眉批”搬到筆記本上。日本“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稱之為”蔥鮪火鍋式“筆記,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讀一讀,這本書還介紹瞭如何把讀書筆記涵蓋從購書到最後運用的全部讀書過程。
從我自己來說,以前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主要以第一種方法為主,就是在書上把喜歡的語句劃上線做出標記,對特別喜愛的還把它摘抄到筆記本上。後來就不滿足於此,開始嘗試寫些讀後感和書評。
以前筆記主要在書本或者紙面筆記本上進行,有了電腦後就習慣寫在電腦上了,尤其是最近兩年,所有的讀書筆記基本都直接寫在有道雲筆記上。
因為讀完一本書後喜歡把它的整體框架記錄下來,期間用過幕布的層級式結構來製作讀書筆記,後來發現有道雲也有這種功能,就在有道上使用了。
不過,不管是在紙面上還是在電腦手機上做筆記,都有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做筆記之前的選擇。我以前喜歡在書上劃線,結果常常整本書都被我劃滿了,後來改了折書角,奧野宣之介紹的是透過這個進行三步篩選,折了三次的才最終摘錄並寫筆記,我折了書角後,就開始記筆記了,常常還是覺得有點多,讀時不覺得,在電腦上寫筆記時就覺得多,有點麻煩,時常有拖延。
二個是做筆記之後的整理和使用。一個是整理,比如我去年寫了一些讀書筆記,但沒有及時整理,雲筆記上也還是有些亂,查詢不是很方便。另一個就是筆記的使用,現在做筆記雖然比以前高效,堅持得也比以前好,但寫完後就不太去看了,這個也是問題。這兩個問題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都提出了針對性的方法,奧野宣之主張用紙版筆記,所說方法也指這方面,不過對雲筆記也有啟發。
我還在嘗試實踐當中,還是有困惑,有些方面效果還是不太好,也許還是因為懶惰和拖延,不知各位朋友有什麼好的建議幫我改進?
-
8 # 叮咚薦書白菜
讀書,首先要從封面開始讀,瞭解作者,出版社等一些資訊。有些書籍會在首頁展示主題內容。
做筆記,有幾種方法:
第一:要先學會設立框架,也就是了解這本書的框架,需要了解書的每個章節的內容,以及每個小標題。這裡推薦用思維導圖,畫思維導圖或者用電腦端製作也可以。電腦端的軟體可以用Xmind,手機APP也有,在應用商店輸入關鍵詞“思維導圖”就會有軟體供你選擇。做筆記就是為了理清這本書的思路。
第二:你也可以直接在書籍裡做筆記,把你覺得有用的或者需要思考的內容用不同的顏色的筆畫出來,然後在書籍的空白處寫下你的想法……
第三: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你也可以先去了解這本書的書評,建議去知乎或者豆瓣網看下,初步瞭解這本書的內容。
-
9 # 鍛彰趣義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方法。
印南敦史在《快速閱讀術》中提到的方法是,不要刻意去做讀書筆記,而是在閱讀中尋找最能觸動自己的一句話,在讀完後將它記下來,標註好書名和日期,這樣回頭看這句話時,因為印象深刻,很容易回想起來當時閱讀的情景。這種方法適用於讀商務類、勵志類、觀念類的書籍。
但不適用於讀文學類,搬著本子抄好詞好句的是小學生,經典文學不需要做筆記,一遍一遍去讀就好。
對於研究性學習來說,不妨採用康奈爾筆記法。主欄記章節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線索欄記錄可以喚起記憶的概念和要點,最下方的總結欄寫思考和概括。
或者每一章做一張思維導圖,將概念梳理清楚。
兩種方法結合,算是非常不錯的讀書筆記了。當然僅限於研究性學習,因為這很花時間,如果每本書都這麼做,那會消耗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
對於一般性的閱讀,需要記錄的量不會很多,只需要記關鍵詞,自己思考的問題,和與其他同類理論、解釋、問題的對照寫下來就可以。這樣很容易梳理清楚關於同一問題的幾種觀點,不用記憶大量內容,同時只記錄關鍵詞會強迫大腦主動喚醒記憶。
如果在某一領域已經鑽研得足夠深,讀完一本書可以試著寫一頁A4紙的總結,以後想知道這本書的主要觀點,看這頁紙就夠了。大部分書都可以概括成一頁A4紙。
關於文學類的書籍,如果肯下功夫,可以學習錢鍾書先生,邊讀邊記邊思考,記一本書的筆記,要花比讀這本書多一倍的時間,詳細極了,絕無遺漏。但大部分人不做研究工作,或者沒有那麼多時間和毅力,下不去這麼大功夫,最好的對待文學書的辦法,就是重讀它。
-
10 # 章思庫
楊絳先生曾言:鍾書的筆記從國外到國內,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從鐵箱、木箱、紙箱,以至麻袋、枕套裡出出進進。
很少有人願意像錢老先生一樣,花費比讀書多一倍的時間去做筆記。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追求數量而非質量,比如一年內讀了100本書,或者更多。而真正要叫他說出書中講了什麼內容?最喜歡書中的那些部分?卻不知道怎麼回答?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書中指出:“既然拿出珍貴的時間讀書,透過讀書筆記留下看得見的成果,即使是三言兩語也好,從長遠來看不是更有效嗎?”
奧野宣之,日本學習方法論的培訓師,他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指導你用好筆記,經過規劃、梳理,學習如何選書、購書,如何讀書、製作筆記,如何重讀筆記並加以活用。
一、 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不管在平時的工作還是生活中,我相信每個讀書的人都有記筆記的習慣,只是大部分習慣將筆記分類,比如一本專門用於記錄書籍相關的筆記,一本專門用於收集好的名言警句等。然而,奧野宣之的“資訊一元化”筆記方法,剛好與之相反。
沒有太繁雜的程式,這樣更能把做筆記這個習慣堅持下去,把讀書筆記堅持下去才是寫讀書筆記最基本的要求。
讀書筆記好比包羅永珍的大海,不只是用來記錄與書籍相關的資訊,還可以寫下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無需分類。
二、 找到適合自己的書
每到年底的時候,各路書單層出不窮,比如:
“巴菲特推薦的十本書”
“比爾蓋茨推薦書單”
“清華大學推薦必讀書目”
可是,這些書單真的適合我們嗎?
“巴菲特推薦的十本書中有一本《證券分析》,這本書對於剛要入行的理財小白來說,閱讀起來會有些困難,《小狗錢錢》或許會更適合作為理財小白的入門書。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買到適合自己的書呢?
如果在買書之前就用上購書清單,整個購書過程及結果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了購書清單的製作與使用技巧:
◆透過報紙,雜誌,電視等途徑,儘可能的捕抓生活中接觸到的資訊,把感興趣的書名或者主題記錄在筆記中。
◆找到能幫助自己找到書的“樞紐書”,每個作家出版書的數量都是有限的,書中推薦的書都是經過作者的嚴格篩選,,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書。
◆帶上購書清單去實體店購買,比在書架上漫無目的瀏覽,更能節省時間,也能讓自己避免因書腰或者封面的廣告,一時衝動而去購買自己不一定會讀的書。
三、 如何做筆記
讀完一本書,往往記不起這本書的精華在哪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透過筆記符號的方式確認書中的重點內容。
分階段把最重要的內容篩選出來:
①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②重讀:讀完一遍之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覺得很好,就把這一頁的另外一角也折起來。
如果閱讀很厚或者有難度的書時,可以利用書籤邊讀邊寫,具體做法如下:
◆準備三枚不同顏色的書籤(通讀書籤、重讀書籤、標記書籤)
◆在“通讀”一步中斷時,夾好“通讀書籤”
◆通讀到某一部分時,開始“重讀”程式,記得在中斷時夾好“重讀書籤”
◆中斷“重讀”程式以後,開始“標記”程式,中斷時夾好“標記書籤”
◆三枚書籤都夾在書裡以後,就可以準備寫讀書筆記了
對於反覆重讀的內容,我們可以用不同的畫線方式來區分
普通直線:用於“重要”“客觀重要”“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波浪線:用於“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想記住這裡,以後加以運用”的情況
圓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
摘抄到筆記本中的內容,我們可以用“蔥鮪火鍋式”摘抄法
溫故而知新,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在重讀的過程中為思想增色.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能發揮效果,真正的把記錄在筆記本中的知識,運用起來,才能凸顯其價值。
讀書筆記會改變我們的讀書方法,而好的讀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能事半功倍。身處資訊大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好的讀書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大程度的去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如我們每天喝得水,沐浴的Sunny,呼吸的空氣一樣,滲透到我們的身體裡面。
回覆列表
讀書做筆記,可以加深理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但是,用不著尋章摘句,像小學生一樣,只知勾勾畫畫。更用不著專門放個筆記本,抄抄寫寫。這是初高中生才做的事。現在的快節奏,一切都要講效率,讀書也一樣。
我建議有幾種方式:
1.若能用軟體記筆記,再好不過,這樣方便檢索,也不會丟失。推薦一個軟體:為知筆記,十分強大。
2.若不能用軟體,比如看紙質書,或者時間不夠。那麼,可以直接在書上記,這裡記不是簡單的勾畫,而是寫下感想,並且可以評判。毛澤東在讀書時,若看見一句話寫得不好,就會在下面畫圈標註,並寫下不敢苟同,以表態度。
3.讀書時要帶著問題去讀,記筆記就是在回答問題。如做到了這一點,就是抓到了本質。至於記什麼,記在哪裡,都無關緊要。
4.最後,有些書需要精讀,有些則可粗粗略過,要會扼其主幹,不必面面俱到。如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