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折一紙薄荷綠丶

    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邁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的光速測量方法——利用木星衛星的成蝕。惠更斯根據羅邁提出的資料和地球的半徑,第一次計算出了光的傳播速度約為200000千米/秒;1728年,英國天文學家布拉德雷得出光速為310000千米/秒;1849年,法國人菲索測得光速是315000千米/秒;1850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測出光速是298000千米/秒;1874年,考爾紐測得光速為299990千米/秒。接下來以光速測定為終身目標的是邁克耳孫邁克耳孫1873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並留校教物理和化學。大約在5年後,開始進行光速的測量工作,隨後

    遊學歐洲

    ,在德國和

    法國學習

    光學。回國後離開海軍成為凱斯學院物理學教授。邁克耳孫因為

    精密光學儀器

    和和藉助這些儀器進行的光譜學和度量學的研究工作作出的貢獻獲得19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邁克耳孫自己設計了旋轉鏡和干涉儀,用以測定微小的長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長。1879年,他得到的光速為299910±5千米/秒;1882年,他得到的光速為299853±6千米/秒。這個結果被公認為國際標準,沿用了40年。邁克耳孫最後一次測量光速在加利福尼亞兩座相差35千米的山上進行的,光速測量精確度最後達到了299798±4千米/秒。他就在這次測量過程中中風,於1931年去世。在鐳射得以廣泛應用以後,開始利用

    鐳射測量

    光速。其方法是測出鐳射的頻率和波長,應用c=λν計算出光速c,目前這種方法測出的光速是最精確的。根據1975年第15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把真空中光速值定為c=299 792 458米/秒。在通常應用多取c=3×10^8米/秒.

  • 2 #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

    ①真空中的光速等於299,792,458米/秒,這個速度並不是一個測量值,也不是計算得來的,而是一個定義值。 ②光速不變原理是由聯立求解麥克斯韋方程組得到的,併為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所證實。光速不變原理是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出發點之一。

  • 3 # 老郭的封面

    最早精確測量光速是採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將光在一定距離直線的傳播時間轉化為計數,這樣測的時間越長就越精確。

    大概原理是這樣的:

    在兩個測好距離的山頭上,一個山頂上放一個光源,另一個山頭放一個按一定轉速旋轉的鏡子,觀測者在側面小孔進行觀察,他只要看到鏡子閃光就計一次數,然後根據鏡子轉速、閃光次數、山距就可以算出光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迪達拉沒有叛逃會是什麼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