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舒達床墊

    也不是說就有什麼危害,都是自己的親奶奶親姥姥,肯定是是疼著孩子的。

    不過,對於孩子來說,奶奶姥姥的疼愛終究跟父愛母愛是不一樣的。在自己的父母身邊,安全感方面會好很多,不用天天盼著父母回來,也不用擔心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的了。

    留守兒童,其實,苦不是別的,而是心裡那份擔心。擔心父母不愛自己不要自己,所以會變得敏感。

    如果有條件,還是帶在自己身邊。如果沒辦法, 也儘量多跟孩子相處,平時都電話影片,節假日多陪陪孩子。

  • 2 # 奶爸聯盟社群

    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特別是在6歲前,最好由自己的爸爸媽媽來帶孩子,即使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孩子孩子的成長來說,沒有比這件事情更重要的了。

    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會說,我們要打工,我們生意很忙,但是你想想,你打工,你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無非是為了掙錢,為了掙錢而不去陪伴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最需要爸爸媽媽的時候,沒有給到孩子養育和教育,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會讓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而如果養成了不好的影響,可不僅僅是錢所能解決的問題,那時候,即使你掙再多的錢,也無法解決孩子小時候因缺乏陪伴所欠的“賬”。看看成龍,張國立這些明星,絕對比這些爸爸媽媽有錢,但作為一個父親,他們都是失敗者,他們都是億萬富翁,但卻無法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孩子不是不可以讓老人帶,但孩子的爸爸媽媽最好在孩子的身邊,老人帶或者經常讓孩子換生活環境,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1,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一個環境裡熟悉了之後,就會對這個環境有安全感,但如果孩子在奶奶家,姥姥家,甚至還有自己的父母家,不斷的輪流生活,會讓孩子感覺一種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穩定的生活,一定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生活環境又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2,不同教育理念的衝突。

    不同的人,對於教育的理念理解是不同的,在奶奶家和姥姥家,兩家人的習慣和教育習慣不同,給孩子可能傳遞的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很多時候孩子在兩種不同理念和教育環境中不斷的切換,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肯定是弊大於利的。

    3,孩子的成長喪失延續性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但是,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不斷的切換,讓孩子沒有辦法又一個延續的成長,成長的過程變得斷斷續續,很多方面都沒有累積,可能會造成很多方便的發展受到影響,可能會成長緩慢,甚至心理也會受到影響。

    4,雙方老人過分溺愛孩子

    由於雙方老人都希望孩子在自己這裡生活,在生活中都會過分溺愛孩子,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養成嬌氣,缺乏鍛鍊,不夠堅強等方面的問題,以後即使回到父母身邊,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老人不同,孩子也會又落差感,會極不適應,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因此,建議不要在孩子小時候讓孩子離開父母的身邊,更不要讓孩子在兩邊老人之間奔波,一切要從孩子的成長出發。

  • 3 # 銥鑫的媽媽

    我想您應該是實在沒有辦法自己帶所以才給老人家帶的吧,不然都會自己帶,畢竟孩子跟著父母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是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輪流帶的話,有幾個地方需要注意:

    1、育兒觀念是否一樣?畢竟是輪流帶,如果說教育理念不一樣,孩子自己會混淆,不知道誰說的是對的。

    2、因為四位都是老人家,孩子如果比較調皮的話,帶起來會比較吃力,畢竟小孩子都是愛蹦愛跳愛跑的,出去玩的話,可能老人家會沒有辦法時刻注意。

    3、如果一直是老人家帶的話,孩子確實會和父母有點不親,就是親密關係不好。

    其他的,暫時沒有了,當然,如果父母能帶儘量自己帶,如果不行,也要經常回家看看孩子,經常和孩子通電話,和老人家溝通孩子的情況,讓孩子知道你們只是去工作了,但是是愛孩子的。

  • 4 # 俊玥爸爸的日常

    孩子分別由姥姥奶奶家輪流帶著,怎麼會有危害呢,相反,好處還挺多。

    一是不慣孩子。

    孩子一直跟著姥姥或奶奶,時間長了總是會有溺愛的情況出現,輪流帶著,一些小毛病會及時被改正,畢竟不同的環境習慣也不同,孩子的適應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二是孩子感情不偏向。

    孩子一直由一方老人帶著,感情上會有比較大的依賴,有所偏向也是自然,我們一直有“外甥狗”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說孩子只和爺爺奶奶親,和姥姥姥爺不親,究其原因,還是孩子和姥姥姥爺接觸的少,情感上比較薄弱。

    三是兩方老人不吃累。

    帶孩子太累了,尤其對於負責任的老人來說,恨不得走路時候怕摔著,吃飯時候怕噎著。老人本來精力就有限,再加上年紀大了,身體吃不消,輪流帶著,彼此有一個修養的時間段,有利於身體的保養。

    現在老人幫著看孩子是非常普遍的情況,老人和我們的育兒想法不同非常正常,產生矛盾的地方也很多。

    所以一定記得要多溝通,多交流,實在觀念扭轉不過來,也不要對老人發火,更不要把老人當做負擔。

    說實話,老人幫我們看孩子,是在減輕我們的負擔。

  • 5 # 金樹苗

    6歲前最好爸爸媽媽自己撫養。好的家庭教育是和善與堅定並行。3歲前說不,3-6歲拒絕誘惑,抵制任性,這是父母教育的責任。錯過了,缺失了,帶來或產生的心理問題會伴隨孩子一生。撫養應該是一一對應關係,這種情感依戀是排他的。若由老人輪流照看,他內心少了安全感,安穩感。對父母的依賴感,親密感會降低很多。叛逆期會更煩躁焦慮,爸媽這時要想再管教約束,太難,因為你們錯過了情感基礎和最佳管教期。

    隔代輪流撫養弊端多:

    一、隔代親下的妥協

    老人普遍比較溺愛孩子,不會對孩子說“不”,對孩子無理的要求也會妥協。2歲後孩子有了自主意識,他的獨立人格也在萌發,若大人一味妥協,一味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無疑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久之他的價值觀會出現偏差。3歲前說不,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讓他有對錯意識。3-6歲剋制任性,抵制誘惑。讓他明白家長是有原則的,事情是有規律的,無規則不成方圓。家庭教育要和善與堅定並行。

    二、情感基礎薄弱

    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生兒不養,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情感認知程度比較低。在他眼中爸媽陌生的。不有恩於他,想管教他,有威於他,難,太難。特別是到了孩子第二個青春期,好多父母與孩子關係異常緊張,往往歸結於幼年前撫養不到位,對父母的情感依賴感低。

    三、教育應與時俱進

    教育是與時俱進的,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提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很難用三言兩語來解決。教育本身是一個雙修的過程,修的孩子的智,修的是父母的心。在這一過程誰都不能掉隊,不能缺失。相比老人,父母學習能力,自我提升慾望還是比較強,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還是比較能跟上孩子心理,生理,成長髮育需求的。因而鼓勵爸爸媽媽自己撫養。

    四、孩子性格與氣質固化

    老人因身體原因,比較喜歡安靜舒緩的運動。孩子天生好動,喜歡一些刺激有挑戰的活動。老人帶的娃性格上相對要內斂沉悶些。媽媽爸爸年輕人喜歡一些探索性,活動幅度大,有力量感的活動,對孩子外向型人格還是起到導向作用。

    措施:

    若因爸爸媽媽工作等一些自身原因,實在無法照顧孩子。儘量把老人接到身邊照顧孩子。或固定由哪一方老人來照顧,爸爸媽媽每個月都要抽出固定時間去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們的愛與思念。

  • 6 # 李奶奶說小兒驚嚇

    教育專家認為,0到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六歲之前是最為關鍵的階段,家庭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一輩子都受益,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親自帶孩子更是天經地義的。

    但是作為父母來說,沒有條件親自養育,只有交給自己的父母了。這其中有利有弊,今天我們只談大多數面臨的幾個問題:

    1、隔輩親太寵溺,護短。對應社會上一些個老來得子的名人,孩子一撒嬌,老人就沒有原則啦。父母在孩子眼裡也失去了威嚴,有依仗,做錯了事容易一直錯下去,不能很好地樹立規矩。

    2、孩子跟著誰親誰,跟老一輩越來越親。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心裡苦,保不齊在心裡埋怨,跟父母反倒越來越疏遠。也許父母無法理解這種感情,因為在孩子心目中,老人在心裡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父母。

    3、生活衛生習慣的差異。很多孩子在老人身邊耳濡目染, 有樣學樣,而且有很多語言、思維、生活習慣跟老人越來越像。老人們認為過去的孩子怎麼養怎麼長,哪有那麼多講究注意的,你爸你媽還不是一樣長大了?

    4、如果孩子生病或者出現更大的狀況,作為非監護人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怎麼對孩子負責?父母也會為此非常的懊惱的。

    5、青春期更容易叛逆。孩子現在有老人幫著帶,確實省事,叛逆期會讓父母加倍償還。如果是當甩手掌櫃,娃兒會覺得你憑啥管我。

    6、知識老化,影響孩子早期智力開發。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較慢,教養觀念相對滯後,只要孩子乖巧,聽話,穩當就OK,也容易因為愛孫心切會幫寶寶做太多事情,間接地讓寶寶失去學習的機會,影響寶寶接受新知識的速度。

    7、養孩子不是別的,在享受愛的同時,身累心累很辛苦,老人年紀大怕嘰嘰喳喳。所以做父母只要有條件,把孩子帶在身邊自養育,讓自己的父母多輕鬆一些。

  • 7 # 二寶媽媽紅姐

    孩子一定要留在自己跟前,再忙再累也要放在自己跟前,奶奶姥姥可以輪流到家裡,老人帶孩子真的是太慣了,我家老大是奶奶帶的,上小學之前都是餵飯,該上學接到我身邊,結果孩子幾乎沒有任何自理能力,凡事都不動手做,氣得我怎麼說甚至打罵都不行,一片面包掉地上她來回從邊上走幾遍都不會撿,自己的垃圾更是隨手亂扔,手髒了往衣服上擦,跟她奶奶一個動做,真的三歲看老,三歲前孩子的習慣基本定性了,再後來沒辦法上初中送她到寄宿學校軍事化管理,上了三年,現在好多了,但是我也為此付出了太大的精力和物力。孩子真的要放自己跟前。

  • 8 # 路曼說說

    你好,我是麻麻育兒,我覺得我很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把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大家,希望大家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幼兒(6歲前)分別在奶奶,姥姥家帶危害當然有很多,具體有如下:

    一. 每個家庭的育兒理念不同,孩子輪流被照看,各種標準被混淆,孩子懵圈,不知聽哪一頭的。

    譬如,有些家庭習慣早睡,而有些家庭習慣晚睡,孩子好不容易在這邊養成早睡的好習慣,又在那邊熬成了夜貓子,長期來看,一則對孩子身體不好,二則孩子的好習慣很難養成;又譬如,有些家庭認為6歲以前的孩子只要好好玩就行了,而有些家庭認為孩子在玩的同時還需要做某些培訓,結果孩子在這邊做了某些方面的訓練,而在另一邊又放棄了,這樣,孩子的教育就斷斷續續,不夠完整,沒有連續性,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總之,小到生活細節,大到孩子的教育等各個方面每個家庭都不同,標準很難統一,孩子無所適從。

    二. 從心理學角度講,孩子在幼兒時期需要有一個固定的家及照顧者,有助於孩子依戀關係的形成,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0-3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6歲的孩子基本上模子出來了。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關鍵之一是孩子有個固定的養育者,當然最好是母親,條件不允許情況下奶奶或姥姥也可以,但要固定。如果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被輪流照顧,不利於孩子固定依戀關係的形成,讓孩子感覺老被拋棄,孩子對誰都不信任,將來人際交往也會有問題。

    三. 幼兒時期沒在父母身邊,孩子從小對父母沒感情,長大後不好管教。

    有個朋友的孩子因為各種原因一直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過,高中畢業後來到朋友所在的城市打工,前兩天,朋友跟我吐槽,現在跟孩子住在一起,唯一的交流是吵架,好說歹說孩子都不聽,朋友沒辦法,只好聽之任之,他也嘗試找心理醫生諮詢,心理醫生聽朋友說孩子從小沒帶在身邊,直接答覆朋友搞好關係很難......父母也是有保質期的,過了這個時間,孩子便很難管了。

    我們家兩孩子,大孩子小時也在老家呆過幾年,為彌補這個缺失,我小心翼翼地花了十來年時間,但感情上還是不如和天天在我身邊的老小親密,相比較而言,老大相對敏感,不善表達自己,老小卻安全感滿滿,十足樂天派,所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強烈建議把孩子帶在身邊,讓老人過來幫忙,千萬不要圖省事,全權交給老人負責,一時的省事,換得一輩子的心結,得不償失。

  • 9 # Ann40932794

    要看奶奶和姥姥的教育方法是不是一致的?如果說雙方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不一樣。孩子的問題肯定很大,在有些事情上面,孩子並不知道,事情的好與壞。老一輩帶孩子,對孩子肯定有溺愛,寵愛。但是在生活上面你就不用擔心了,肯定,吃好穿好

  • 10 # 姐的世界你不懂WggT

    你這個問題提的真夠可恨的!怕老人帶有危害自己帶去!

    還讓不讓老人活了,不給帶吧,不給養老!給帶吧,怕有危害!你們說,老人到底怎麼做你們才滿意?是不是覺得家裡有老人不用有點虧,不用白不用,用上了吧,又百般嫌棄!自私透頂!

    我孫女就是和姥姥輪流帶的,孫女兩個月兒媳婦就上班了,我和她姥姥輪流帶,兒媳婦說,我一個人比姥姥姥爺兩個人帶的還好呢!

    現在我孫女五歲半了,除了有點淘氣以外,非常聰明,我們也沒發現有什麼危害呀?

    如果你真不放心老人帶,那你就自己帶,沒危害!如果你又想掙錢,帶不了孩子的話,那我勸你還是別生孩子了!就你這樣的性格,帶出來的孩子也好不了哪兒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養一隻貓,顏值高,脾氣好不撓人的那種,我該養哪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