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樓萬里
-
2 # 不是壞人
三年看上千本書,平均也就是一天看一本書而已。自己抱著讀書破萬卷的目標。自己這些年看的書至少有超過上萬本了吧?因為自己也沒有計算過。但是隻是自己的讀書筆記也有幾十本了吧。這是自己年前辦理了梵登讀書會的會員卡。在46天之內聽完了梵登讀書會全部的262本書。也算對自己的一個小小挑戰吧。
而中國很多有名的學者讀書根本不是1萬本為基礎進行計算,而是以十萬本計算。李敖家裡收藏了幾十萬本書。他把這些書分門別類,他靠剪刀和膠水組建的龐大的資料庫,而現在掌握了科技的我們,僅僅是一個電腦就能存下的上千萬本書。但是我們的學問又有多少呢?
-
3 # 海蘇蘭戈
一年按三百六十五天來算,三年就是一千零九十五天。三年看上千本書,也就是說一天至少也要看上一本書籍,在這三年裡,每天都與書為伴,書籍成為了自己的情人,不為外界因素所動。
說實在,能堅持自己的興趣,久而久之,這樣動作就會慢慢形成一種習慣,由量變成就了質變轉換,與其說是對讀者的閱讀量的驚歎,不如說是對讀者內心的堅守的欽佩。把一件看似不可能事變成現實,那需要莫大的堅守與性情。什麼概念來評價,我只能說:既可有形嘆之,又可無形欽之!
-
4 # I乾元亨利貞I
三年看一千本書,應該很愛看書,看書很快,能堅持。
一般的閱讀速度與閱讀目的、讀物性質、難易程度,以及閱讀者已有的知識水平、閱讀技能、理解能力有密切關係。普通人的閱讀速度;600個字/分鐘以上的那就是比較好的;300個字/分鐘~600 個字/分鐘這是最普通的閱讀速度一般人都是這個水。300個字/分鐘以下這個閱讀速度比較慢。可這是一般普通人的閱讀速度。
那些閱讀大神們的閱讀速度不在這裡,有記錄的閱讀最快的人是美華人霍華德·伯格(Howard Stephen Berg)曾作為世界上讀書速度最快的人,被載入1989年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速度是每分鐘讀書8頁。
掌握了速讀技能的人他能以超過平常人十倍、甚至幾十倍的速度進行閱讀。掌握“速讀”技巧的人能以(2000~5000)字/分鐘的速度閱讀書籍和資料,熟練者則可達到10000字/分鐘的速度。下面是速讀等級表:
分享一下世界神一樣的閱讀數量和速度:
哈莉葉特·克勞斯娜今年50歲,住在佐治亞州的毛羅市,平時大約只用一兩個小時便能讀完一本書,通常一天讀兩到三本。現在,克勞斯娜是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頭號讀者書評員,在該網站上,有她所寫的4100多篇書評。
患失眠症的老太太瑪麗·愛麗絲·豪恩來自俄亥俄,每週的讀書量是13本,主要是通過當地的圖書館借閱。在過去的12年裡,她每年讀的書都在600本以上。1999年最多,高達729本。
在速讀的世界裡我們沒有入門。
-
5 # YinG
我去,這個不現實,每天看一本?
這個我個人覺得就算看了也沒有用,不信你讓他隨便列舉100本書名試試,我估計夠嗆,讀書並不是做樣子把書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就結束的,裡面的內容是需要靜下心認真去感受,認真去領悟的,這樣才能有所收穫,你說三年看了上千本,都看了啥玩應兒啊!和別人吹牛估計能有談資,但是自己究竟消化了多少就只有自己知道了,不要欺騙自己內心!
我就很誠實,我知道自己靜不下心看書,所以我就不看書,不然對不起內心的自己啊!誰讓處女座永遠忠於內心呢!
-
6 # 風隨我動
三年看上千本書,我不知道你是不全部吸收還是隻是看過就算,就比如走馬觀花一覽,只是看個大概,視為浪費。或比如看完一本吸收其中精華,為自己所用,視為用心。
還有一種就是帶著什麼初心去看,學習的心?打發時間?或者其他什麼的。
我大學一個同學喜歡武俠小說,沉迷於武俠世界,無法自拔,兩三天一本,幾乎一直保持這個速度,四年大學也不知他看了多少,反正見他隔三差五的就去圖書館借書還書。我問他看了這麼多小說是不是準備要寫,而他回答就是喜歡,當時很無語,你上大學就是每天上課看小說,原因只是喜歡,沒有其他目的,那就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看這麼多書是學習其中的思路,加以創作自己的作品,那我還覺得你是有目的的去看,雖然勸了很多次,也變相的打趣她,見沒改變,也就只能無語了。
對於三年能看這麼多書,我個人是比較佩服的,因為你足夠堅持,如果是用心的看,那就更上一層樓了,我敬仰你,因為我個人是很難做到,所以你能做到,說明你值得我學習。
我很敬仰我一個大學師兄,不是一個專業,可我很佩服他,他大學的專業它不是很喜歡,就用三年半學習所有的辦公軟體到精通,這個值得我學習,他沒有人教,每天有時間就自己上網查,各種請教相關專業的人,這種精神和三年讀上千本書應該差不多,只要是抱著目的去的,就值得我們學習。
-
7 # 凡塵瑣事
我一是覺得這個人好牛,三年能看上千本書。
我二是覺得這個人一下看這麼多書,有多少是消化到肚子裡的,能吸收為己用的。
如第一條所有說,三年內靜下心來看個上千本書,而且這上千本書的知識能吸收為己用,那這個人一定很歷害,1是能耐的住寂寞,2是學習到很多他人學不到的知識。
如第二條所說,如果只是為了數目,就有點譁眾取寵了,尤其是在這個浮誇的社會環境下,3000本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只會一點用處都沒有,反而是浪費時間。
-
8 # 記錄怪咖
三年看上千本書,是什麼概念?
老爹認為:三年看上千本書?是存在疑問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做到這點。這麼說的理由,主要有三點:
時間和精力上,普通人做不到這點。
這樣的看書,真的有效果嗎?
會不會對他的生活、工作、學習,造成影響?
1.時間和精力上,普通人做不到這點。這是經過計算得到的,我們來一起算算:
一年按365天來算,3年就是1095天。
上千本書,我們就給他,湊個整數,按照1000本來算。
三年看上千本書,也就是說,他平均1天看完一本書。
這是什麼概念?驗鈔機都沒你這麼快。
我們再看看,讀書量非常大的梁文道。他在一期《奇葩說》中,親口承認:“他迄今為止讀了12000本書。”
梁文道13歲開始讀書,今年47歲了,就是說他花在,讀書這件事上的時間是34年。
34年,一年按照365天來算,就是12410天。
12410天,12000本書,說明了什麼?
就算是讀書很厲害的梁文道,他都不可能做到1天讀完1本書。是那種讀完書後,真正掌握這本書的內容。
普通人很難做到這點,你不需要學習、生活、工作嗎?
如果只是翻書式的看書,那倒是有可能。
2.這樣的看書,真的有效果嗎?還是有一個疑問,他看的是什麼書啊?
看書的速度可以這麼快?
這樣的看書,真的有效果嗎?
會不會導致看了書,跟沒有看書一樣。
當然,也不排除,那種看書又快,又能徹底吸收書中知識的人存在。
這種情況,也是可能的,但是機率太低了。
3.會不會對他的生活、工作、學習,造成影響?三年看上千本書,不會對他的學習、工作、生活造成影響嗎?
看書只是一種興趣愛好,如果盲目的追求,一年讀了多少本書,這種目標的話,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
讀書這件事,它不能成為我們攀比的工具。
-
9 # 勇氣桃子
說實話,如果是看網路小說,穿越的啊,霸道Quattroporte啊什麼的,你看了一萬本也就那麼回事。
說實話,如果是老舍,巴金等大家的書,三年一千本,你也記不住什麼東西。
說實話,如果是邊看邊思考,結合歷史,結合實際的思考,三年看一千本,那你其他的也做不了什麼了。
說實話,別講一千本書,我讓你講一千個故事,你都得照書讀。
說實話,嗯,肯定有槓精來懟我。
-
10 # 如義齋人
本人愚魯,所以,對所謂的“三年讀上千本書”,談不上什麼概念,只能稱之為“現象”,要麼令人仰視,要麼讓人“呵呵”……
令人之“仰視”者,是因為我等從不懷疑最強大腦的天才者存在,其讀書的方法與效率,對愚魯若我者而言,不論能不能理解和接受,不論相信與否,我都從不懷疑其客觀存在的真實……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凡夫來說,所謂的“三年讀上千本書”,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而對於那些利用各種網路資源媒體論壇大談特談其可行性並“授人以漁”者,我們只能“呵呵”了……
三年讀上千本書,平均下來毎天的閱讀量低估下來也應讀一本吧?問題來了,這一本的概念,是薄薄幾十頁甚或十幾頁的圖文並茂的小冊子?還是字數幾十萬至上百萬的皇皇鉅著?是通俗易懂淺顯明瞭的網路閱讀?還是深奧堅澀微言大義的“三墳五典”?是社會科學如意識流世界上只有百分之四左右的人才能讀懂的《尤利西斯》?還是自然科學峰巔全世界只有少數幾人才懂的“相對論”?是真正讀懂讀通的學以致用?還是似懂非懂食而不化的沽名釣譽……數字,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收穫,才是真正實在是東西。
對於真正的愛書人來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卻大可不必規定具體的數字。讀書應該有目標,但卻絕不可規定超越實際自我的量…… 真正的讀不在你讀了多少,而在於你讀懂和收穫了什麼
-
11 # 冰咯噔噔
確實值得敬佩,沒別的,最難得的就是靜下心,靜下心才能看書。
每天忙忙碌碌,沒心思看書,唉,一聲嘆息
-
12 # sun34457526
小人書也是書。父母沒退休前是印刷廠的,這點很重要,不然你買不起那麼多書。記得最開心是廠裡買新的小人書,就是連環畫,一般4,5本訂在一起,加上硬質的封面封底,每次借個5,6 套,一星期一換,算算一週就20多本了。然後學校的圖書館,區裡的圖書館,市裡的,都有卡,當年沒有手機網路,電視也少,閱讀量真是大。
回覆列表
人到中年,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自由支配的時間不多,但絕對會擠出時間去讀專業之外的“閒書”,一年大概會讀30本左右,可不敢隨便亂讀,時間是讀書最大的成本,一本500頁的小說,翻了200頁發現不是適合自己的型別,或者覺得此書徒有其名不值一讀,那才叫損失慘重。所以我讀每本書之前都會詳細瞭解其內容和難度,尤其是哲學類的,如黑格爾、維特根斯坦的書不讀,工科的我不足以駕馭。文史類的倒是忌諱較少,一般都可讀。對我而言,選幾本適合自己的書,一年30本差不多了,細讀後絕對很有收穫,比如去年讀的幾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卡拉馬佐夫兄弟》,卡爾維諾之《樹上的男爵》,博爾赫斯小說若干篇,張岱之《陶庵夢憶》,羅素之《哲學問題》,西塞羅之《三論》等等,至於說每天一本書的節奏,對我來說,肯定做不到,這種讀法我也不齒。